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087东风(二合一)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087东风(二合一)

作者:工具超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证明信是一种在通讯不发达情况下的特殊凭证,由单位背书,证明信中所述诉求或内容属实,并卡鲜章。

证明信各单位所用纸张、款式不同。呼家楼支局单位小人少,随意很多,证明是郑所在信纸上手写的。

内容:兹有我单位唐植桐同志要求进行登记结婚,特此证明。落款盖章。

“恭喜啊,有情人终成眷属。办不办婚礼?需要的话说一声,大家去给你搭把手。”郑健将开好的证明信递给唐植桐,态度一如既往地随和。

“谢谢郑所。我们打算一切从简,没打算办婚礼,双方长辈也都理解、支持。”唐植桐接过证明信,装起来。

“从简也挺好,省事。不过领证可得跟大家伙说一声,讨不到喜酒喝,吃块喜糖还是可以的。”郑健点头表示理解,上面从前几年就提倡简办,再加上今年这种情况,定量勉强够填饱肚子,确实不适合大张旗鼓。

“您放心,喜糖肯定有。”其实糖也不太好买了,但唐植桐空间里还有存货,现在只是零嘴,等明年就是硬通货……

王静文动作也很麻利,从单位开完证明,又打了个电话,约好去提炉子。

同办公室的大姐也是从这个年龄段过来的,很理解王静文的心情,爽快的答应帮她顶班,让王静文安心去忙自己的事情。

王静文知道唐植桐最近下午都会在家忙着收拾房子、院子,提了炉子、烟筒,直接奔向东花市大街。

唐植桐早早完成二轮投递就颠儿了,去了趟交通电工器材营业部,买了电线、灯座、拉合,一卷黑胶带,准备回家先把电给通上。

唐植桐买了五个灯泡,全是大瓦数,小瓦数没货。

等再过阵子,大瓦灯泡也会很难买。灯泡限购将是常态,甚至会实行“以旧换新”,居民必须拿家里坏灯泡证明自己确实需要换灯泡才能买到……

王静文轻车熟路来到唐家时,唐植桐正在走线。

“桉子,来帮忙,静文把炉子买好了。”俩闺女已开学,张桂芳正在做午饭,听到动静把锅撂到一边,率先出来帮忙。

“婶子,不用,我自己来就行。”王静文把车立起来,开始解绳子。

“我来吧,小心砸脚。”唐植桐听到后,从厢房出来,看着王静文买的炉子和烟筒直咂舌。

小王姑娘是真有门路,也是真舍得花钱。

五八型民用两用炉,去年秋天刚研制定型,上过报纸,经济耐用,能烧煤球、煤饼、煤块、蜂窝煤、烟煤,不挑食,七块多钱一个,因产量感人,供不应求。

烟筒更高档,搪瓷的!爱惜着点用,估计能用到暖气普及……

唐植桐拎炉子,小王同学抱着烟筒,张桂芳帮着拿了俩拐脖,放进厢房就回屋做饭了,俩闺女马上放学回家吃饭,得抓紧。

“烟筒漂亮吧?第一眼就相中了。”小王同学洋洋自得的指着烟筒,等待着唐植桐的夸奖。

“漂亮,你很有眼光。”唐植桐当然顺着说,虽然有点轻奢,但人家小王同学是有底蕴、底气的人,一个月小五十块钱,买几节烟筒怎么了?

“我都问好了,这个不生锈,一擦就干净,好打理。回头拧上几根铁丝,现在干东西慢,洗了衣服毛巾袜子什么的,可以挂在上面,干得快,不影响第二天穿。”王静文喜滋滋的给唐植桐解释,表明自己经过深思熟虑。

“不错不错,我媳妇考虑的真周到。”唐植桐忙不迭的点头称赞。

“嘻嘻,那咱按起来吧,用炉子烤。今天想顺带买点木炭来着,一问,太贵了,就没买。”王静文拿起烟筒,研究怎么安装,小的时候见过但没干过,等大了她就没用到过,第一次自己上手操作,不熟悉。

“放着我来吧。”唐植桐主动接过这活。

何和贺两位师傅考虑很周到,早就在墙上留好了烟通道,烧炉子不用开天窗,更有助于保温防水。

唐植桐对两位老师傅确实很满意,眼里有活,也会干活。

王静文带礼上门的那天,俩师傅当天下午就给搭了个鸡窝,带门的那种。

现下缺肉缺粮,但不缺黄鼠狼,如果没有鸡窝,两只鸡晚上被偷个干净,一点都不奇怪。

“嫂子,哥,吃饭了。”两人刚按完炉子,凤珍就奉命过来喊他们吃午饭。

“走,先去吃饭。”唐植桐拍拍手,示意收工。

凤珍懂事,回到屋先给哥哥嫂子在脸盆里换了水。

午饭有两种主食,馒头、窝头,馒头是张桂芳看到王静文来后临时加的。

“闺女,我不知道你今天过来,没蒸米饭,你吃馒头凑合一顿吧。”张桂芳略带歉意的说道。

“婶子,我没那么娇气,不挑食,您更不用专门给我做,我现在和以后都跟家里吃一样的。”王静文笑眯眯的回复着,手上拿起馒头,一掰为二,递给两个小姑子,而自己拿了个窝头吃。

“试试能吃得惯么,吃不惯和我说。”唐植桐看着王静文的做派心里很舒服,自己吃窝头,但媳妇还是要心疼的,这并不矛盾。

面粉定量没有再升回去,只占总定量的30%左右,剩余定量只能买粗粮或机米,粗粮有玉米面、小米面、高粱等等,机米贵一点,但口感一般,所以唐家很少吃。

“挺好吃的,比我们单位食堂做的好吃。”王静文咬了一口,松软,带一丝香甜,没有常见窝头的那种粗粝、硬实的口感。

“烫面窝头,掺了小米面和面粉。你能吃惯,咱以后就这么做。”任何一对新人喜结连理,面临的问题都很多,第一道关卡就是饮食关,能不能吃到一块去很重要。

好在张桂芳蒸窝头的手艺好,唐植桐调咸菜的工夫棒,这顿便饭王静文吃的津津有味。

午饭后,两人继续收拾厢房,点着炉子,继续布线,终于在天黑前成功将灯泡点亮。

“明天我再扯点布,做窗帘和门帘。”王静文看着亮堂的室内,空间是独立了,但啥都干不了,从外往里看一览无余……

两人忙完,坐炉子边合计着哪天领证,王静文更是建议领证后约几个知己朋友周天一块来坐坐,就算礼成了。唐植桐对此非常支持,王静文这么优秀,在心里惦记的人肯定不会少,公之于众是好事,省得别人瞎惦记。并坦言,菜品自己想办法,绝对不会让小王同学失了颜面。

邀请谁来,两人商量着定下来,并一块写了邀请,等明儿唐植桐上班一块寄走。

聊着聊着,又聊到了两人的小窝还缺什么,想到什么就记上一笔,也不是立马就买,等开了工资再按照轻重缓急慢慢去置办……

用完晚饭,照例是唐植桐送王静文回家,桥洞、街角的人似乎多了些。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唐植桐不敢再领着王静文钻小胡同,反正没有几天了,再忍忍,再忍忍。

两人沿着大路骑车前行,特意走的王府井大街,这边灯亮、人多。

唐植桐把王静文送到单元门口,没上去,但嘱咐她晚上不要出门。

……

厢房的炉子昼夜不息,周四上班前,唐植桐去厢房查看,发现墙面已经干的差不多,遂委托张桂芳等太阳出来就把压箱底的被子拿出来晒晒,今儿安床。

依着张桂芳的意思,这么大的事,得挑个好日子,但半仙们已经销声匿迹多年,苟延残喘的亦不知藏身何处,此事遂作罢。

第一次投递结束后,唐植桐先是打电话给张工,和他约好下午上门安装家具,又打给小王同学,问她今天下午有没有空,小窝安置家具,需要参考她的意见。

小王同学高兴地答应了,盼了这么久,日子终于越来越近了……

张工做事很仔细,木料都是用毡布裹着运来的,外面即便是看到也看不出是什么材质。

第一车运到后,留下五个人,两位老师傅负责安装,两个学徒工负责搬运,其他人返回木材厂,继续装车搬运。

由于紫檀密度大,木件也比其他木料重许多,看着两个学徒工干得小心翼翼,累的满头是汗,唐植桐也不落忍,和张工上前搭手。

上手才知道,这玩意是真沉!唐植桐都起了用空间搬运的念头,可现场人太多,等下次搬家再用,到时候手一挥“收”,到新家手再一挥“放”,啧啧,主打一个安全方便快捷!

学徒工苦逼,干最累的活,在得到师傅认可后才能学技术,最后通过考核才能成为正式工,这个过程一般是三年。

其实在去年上半年之前,上面对学徒非常优待,学徒工只需要一年就能转为正式工。

然而人性很难琢磨,骨子里的惰性滋长,时间长了,就会认为这是应该的,很多学徒就开始偷奸耍滑,混日子。

这种给机会不珍惜的情况,使得正式工很不满意,上面也很头疼,最终决定延长学徒工时长,必须满三年学徒才能转正,哪怕表现特别优异,也得满两年才能转为一级工。

搬运的整个过程,小王同学是不上手的,唐植桐舍不得,让她只负责在旁边给意见。

其实什么家具放在什么位置,两人还在恋爱时就基本都定了,但唐植桐依旧是征求小王同学意见:把床放这行不行?把柜子放在这你看好吗?书架、书桌放在这你方便吗?……

其实家具放哪,王静文并不在意,但她喜欢参与感,更喜欢这种被唐植桐重视、尊重的感觉。

“所有家具都仔细打磨过,上过蜡。你看这纹路,怎么样?”张工拿起一个小木件,递给唐植桐。

“无可挑剔,太漂亮了!”唐植桐简直爱不释手,纹路清晰,面板平整油亮,一根毛刺都没有。

相比较原木而言,打过蜡的成品颜色更深一点,几百年来对紫檀的认可已经深入国人基因里,即便不懂材质,只要看到紫檀,就知道这是好东西。

“使用时间长了,家具的颜色会变深一些。到时候想翻新可以找我,用砂布打磨一下,再上一遍蜡,保证跟新的一样。”张工不是不谙世事的少年,上次唐植桐“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对自己帮助很大,大到能帮自己再进一步,他不认为唐植桐只是随口一说,只是有些事情,没必要去说破。投桃报李,足矣。

“让您费心了。”唐植桐很满意,紫檀在上蜡后,气味弱了很多,至于张工说的翻新,唐植桐没考虑过,用个六七年包层浆,正好不那么起眼。

四个方的家具,木材厂零零碎碎的拉了四趟。

“放主屋吧,咱又不在这吃饭。”在安置八仙桌和饭桌的时候,王静文提出了不同意见。

唐植桐自无不可,但张桂芳不同意,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不行不行,这边继续用旧的,乔贵贵的,放这边糟蹋了。”

“妈,放正屋吧,放那边咱一块用,那八仙桌改换了,都裂成啥样了,妹妹写个作业都得垫着书。”唐植桐也在一边劝。

“不行。你们这家具都是成套的,拆开放可惜了了。放这边,我看着就高兴。”好说歹说,张桂芳就是不同意。

“张工,木材厂有打好的桌椅吗?”看婆婆态度坚决,王静文转而求次,第一次开口问道张工。

“有。”张工不参与唐家家事,就这么看着,在听到王静文询问后,给予了肯定答复。

“桉子哥,咱买套新的,把主屋的换下来吧?”王静文没问价,直接征求唐植桐意见。

“使不得啊,静文,没有再让你掏钱的道理。”不待唐植桐说话,张桂芳连忙出声阻止。

“婶子,没有我们用新家具,让您继续用破烂的道理。被别人知道,还以为我们不孝顺呢。”王静文态度也很坚决,为了换套桌椅,甚至搬出了大义。

“妈,就这么定了吧。也没多少钱,是吧?”唐植桐在中间打圆场,后面一句是问的张工。

“一张八仙桌,一张饭桌,加上六把椅子,一共三十八块钱。”张工业务熟练,立马给出了价格。

“行,就这么定了。一会我一块去结算。”唐植桐一锤定音。

唐植桐定制的家具,加上临时订购的,木材厂足足拉了四趟才完活。

最后一趟,多出了许多小东西,像什么相框、镇纸、烟灰缸、吉祥如意摆件,甚至有两盏台灯,一盏床头落地灯。

“你上次出的主意,对我们帮助很大,不仅提高了周转效率,也减轻了工人师傅的劳动强度,大家自发的感谢你,都是厂里师傅们用一些没用的边角料拼凑的,你们别嫌弃。”张工指着一堆小物件,代表工厂向唐植桐表示感谢。

“唉吆,师傅们太客气了。这份心意我收下了,回头给大家发喜糖吃。”唐植桐收的干脆利落,金丝楠的小物件,漂亮的紧,但他也没打算让厂里吃亏,一会去结账的时候多带些糖,给大家伙分分。

明天会写到结婚,期待大家的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