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677人从哪儿来的?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677人从哪儿来的?

作者:工具超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3:15: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3月6日,农历二月初九,星期天。

唐植桐难得睡了个懒觉,一觉醒来就看到了小王同学的笑靥,近在咫尺。

“醒了?”小王同学在唐植桐一旁侧躺着,头枕着自己的胳膊,一头青丝披散在枕头上。

“嗯,醒了,几点了?”唐植桐有些不想起,往前凑了凑,在被窝闭着眼里把手伸向小王同学,自动寻址熟练启动。

“八点多一点。”小王同学没有去看手表,因为火车站的报时钟刚响过八次不久。

“还不晚,再睡一会。”唐植桐迷恋的感受着让自己迷恋的手感,不愿起来,放在以前,这个点儿都吃完饭快到学校了。

“好了,醒了就快起吧。你还要起来调饺子馅儿呢,我想吃了。”小王同学将丈夫作怪的手拿下来,再摸下去该加紧双腿了……

“行吧,看在你的面子上。”唐植桐终于舍得起床了,翻了个身,平躺在床上,先伸了个懒腰。

小两口简单洗漱后,给手表上个弦,进口手表之所以贵,不仅仅是因为关税、品牌的缘故,同样因为大部分进口手表都是自动上弦的缘故。

小王同学的手表参加工作时叶主任给买的,那时候国产手表还没能量产,所以选了块进口的。

买唐植桐这块表时虽然国产手表量产了,但为了凑一对,所以也选了英格纳。

小两口都不是高调的人,两块表都是手动上弦的,自动的更贵,档次也更高,一个刚上班的小年轻戴的表比领导都好,那就不像话了。

唐植桐出门前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一下,然后去了正屋。

“睡懒觉,丢丢丢。”凤芝看到哥哥后,拿着手里正在择的荠菜,放在自己鼻尖来回摆动两下,狭促的取笑道。

“长能耐了啊,再嘲笑我,我可不调馅儿了,让你生啃荠菜。”唐植桐赏了凤芝一个脑瓜崩,没用力的那种。

“哼,我才不上你当呢。”凤芝不满的朝哥哥嘟嘟嘴,然后看向小王同学:“嫂子,你想吃水饺吗?”

“吃点也行。”小王同学笑了,这小姑子是个懂策略的,不愿央求哥哥,就转头以自己的名义去催促丈夫。

“听见没?嫂子想吃。我看你调不调。”凤芝抬起头傲娇的回道,看了唐植桐一眼。

“切,小丫头片子,不跟你一般见识。”唐植桐也看出了妹妹的意图,不过没有打击她,心眼多了不是坏事,只要心眼不坏就行。

“妈,昨晚我去送小平哥,去他宿舍看了看。住宿条件比大舅家强一点,也碰到手册编纂组的同事了,那边会照顾一下,您就放心吧。”昨晚回来的时候正屋已经熄了灯,唐植桐今儿一大早先给张桂芳定心丸。

“那就好,那就好。”张桂芳笑着应下,接着吩咐儿子:“文文想吃水饺,你去拿两个鸡蛋,一会拌在馅子里。”

“好嘞。我一块泡点木耳,做个三鲜馅儿。”唐植桐得令后,进屋找鸡蛋和木耳。

鸡蛋是自家老母鸡下的,纯天然、无公害。

这种鸡蛋别看个头小,但比那些所谓绿色的山鸡蛋要好。

唐植桐以前宁愿选普通鸡蛋买,也不愿买山鸡蛋,山鸡蛋就是妥妥的智商税。

养过鸡的都知道,无论是自家散养还是圈养的母鸡,哪怕是从小养起来的同一批,到了下蛋的月份,不同母鸡下的蛋是不一样的。

有的下软蛋,个头也大小不一,甚至蛋壳的颜色都不一样,而且大部分蛋壳上还会粘上些鸡屎。

而那些山鸡蛋,不仅个头整齐划一,蛋壳也干净整洁如一,颜色更是相差无几,一看就是工业化流水线作业的产物。

唐植桐碰到过有的商家强辩:自己的山鸡蛋干净是因为洗过,个头、颜色一直是因为采购的鸡种稳定、喂养的无偏差云云。

唐植桐当时拿起一颗“山鸡蛋”对着超市的灯瞅了瞅,都特么未受精,卵的山鸡蛋!

然后说了一句“对对对,你说啥都对。”,掉头走人。

真正散养,不会有人不养公鸡,散养公鸡的利润不比鸡蛋的利润低多少。

鸡漫山遍野的散养,兴致上来了,公鸡就会骑母鸡,这个时候养鸡的人还能上去给掰开?

还不等到跟前呢,人家完事了!

前后不过五秒钟,就这么快!

唐植桐挑着个头大的鸡蛋捡了四个,其中有两个个头非常突出,一准的双黄蛋。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双黄蛋,有人说是因为母鸡受到了惊吓,有人说是因为母鸡卵巢病变,唐植桐觉得这两种说法都不太靠谱。

唐植桐觉得这是自己喂得好,没白瞎了偷偷扔鸡窝里的小鱼小虾。

除了鸡蛋,唐植桐还抓了一把木耳,木耳是大伯唐文邦去年送过来的,还有一些没吃完。

“妈,我记得您说过,过年的时候买了一包虾皮,在哪呢?调馅子放上点。”今儿起得晚,唐植桐觉得自己现在再去“买”肉也来不及了,只能在家里有限的东西里面扒拉,挑一些能做馅子的食材,回头找机会再给家里补上。

“在柜子里……算了,我去给你拿。”张桂芳将手里的荠菜扔下,拍拍手上的土,进了里屋。

唐植桐则找出来一盆一碗,盆用来泡发木耳,碗用来盛鸡蛋。

都这个点了,想在中午吃上水饺,就不能由着木耳慢慢泡发,唐植桐调了半盆温水,又挖了一勺盐放进去,搅拌均匀后放木耳进去泡澡。

这样做能大大减少木耳泡发时长。

打鸡蛋之前,唐植桐先用水冲了一下蛋壳,将上面零星的干瘪鸡屎冲掉。

“嘿,瞧,双黄蛋!”唐植桐拿起两个个头最大的,一手一个,往中间一凑,必然有一个先破,另一个则完好如初,母鸡很神奇的设计。

哪怕是自己养鸡,双黄蛋也不常见,因此被很多人视为祥瑞和好运的象征,寓意“好事成双”。

这一点跟某个奖项区别还是蛮大的。

凤芝看着稀奇,突发奇想的问道:“哥,双黄蛋能孵出两只小鸡吗?”

“压根就孵不出来。”唐植桐摇摇头,用手指将两瓣蛋壳里残留的蛋清刮到碗里,然后再倒进点水,涮干净倒进一旁的面盆里,留着和面用。

“为什么会孵不出来呢?”凤芝犹如好奇宝宝般追问道。

“我听别人说双黄蛋孵出来的小鸡是一个身子两个脑袋,还不等破壳就死里面了,根本出不来。”唐植桐没有给凤芝讲什么空间不足、营养不够的道理,因为他见过别人试过,成功收获双头“毛蛋”一枚。

“那为什么会有双胞胎呢?我们学校就有。”凤芝具有怀疑精神,不太相信哥哥说的,甚至搬出了人作为例子。

“人跟鸡能一样吗?鸡蛋才多大?人的肚子是有弹性的。”唐植桐一边打鸡蛋一边给妹妹做浅显的科普。

“咳咳……虾皮在桌子上,好好做你的馅子。”张桂芳打断了兄妹俩聊天,瞪了儿子一眼,好好的跟妹妹说这个干什么?

唐植桐感受到母亲眼里的不满,嘿嘿一笑,接过虾皮,不再言语了。

在风气开放以前,民风还是很保守的。

很多孩子小时候往往都会有一个疑问:我是从哪来的?

父亲不屑于回答,往往手一甩:去问你妈!

母亲也不好回答,只能糊弄,答案千奇百怪,有的说孩子是从自己咯吱窝下面长出来的,有的说孩子是自己从大门口捡的,还有的说是发大水冲过来的……

鸡蛋打匀,倒进热锅,做成鸡蛋饼。

这个过程讲究一个眼疾手快、手眼配合。

做得好的,鸡蛋饼又大又薄,做得不好的,就成了炒鸡蛋。

唐植桐技术还可以,四个鸡蛋做出了六个鸡蛋饼。

鸡蛋饼先切丝,再切成块状。

木耳也差不多,切成米粒大小的碎丁备用。

荠菜的做法跟凉拌差不多,得焯水、攥干,先切后剁。

最后全放入盆中,加虾皮。

虾皮不多,只有一包,价值一毛钱。

眼下虾皮六毛四分钱一斤,这一包重一两半,价值九分六厘,剩下的四厘可能是包装纸钱。

唐植桐放了一半进去。

有了这些虾皮,饺子馅里能吃出鲜味就很好解释了,正好遮住自己偷偷往里面加“料”带来的鲜味。

除了家里有的盐、酱油、花生油,唐植桐又偷偷往里面放了五香面、蚝油,搅拌均匀。

唐植桐尝了一口,咸淡合适,味道也不错,满意的点点头:“妈,你们先包着,单位今天有点事,我得过去看看。”

“那你还回来吃吗?”儿子工作上的事情,张桂芳不掺和,相比起来,更关心儿子的肚子问题。

“嗯,回来吃。”唐植桐洗把手,也没带包,空着手直接出了门。

虽然唐植桐不喜欢包水饺,但去这一趟并不是为了逃避劳动,而是为了将许诺方圆的草木灰送过去。

唐植桐不知道陈大姐什么时候能把土豆种搞到手,为了不耽误押运处催芽,这事还是早办早放心。

骑车空着去,临到单位的时候,唐植桐才找个犄角旮旯装了大半麻袋草木灰。

草木灰比较蓬松,大半麻袋也就三十多斤的样子,催芽应该差不多够了。

唐植桐发现自打春节后,单位里主动要求星期天值班的职工就少了,肚子都填不饱,哪有什么积极性干活?

就连方圆今儿也没来。

唐植桐没有将草木灰交给其他部门的值班同事,而是拎着进了财务科的门。

财务科现在已经有两个人了,马薇是常驻代表,这种能由自己人办的事情,没有必要交给其他部门的同事,否则人家还指不定怎么想财务科呢。

唐植桐将草木灰放在财务科的炉子旁边,给马薇留了个纸条,说明麻袋里是草木灰,留着土豆催芽用,让她明天交给方圆安排。

锁上门,唐植桐出了押运处的大门,不过没着急回家,而是往南骑了一段距离,停在了田间地头。

眼下天气转暖,但远远谈不上热,所以哪怕日头正晒,也有社员在地里劳作。

孩子们则相对轻松一点,哥哥或姐姐领着弟弟或妹妹,有的在大人后面捡刨出来的野菜,有的则跑到未翻地的田里抢个先机,挑着鲜嫩的下手。

田里野菜不少,孩子们都在拼手速,家里中午、晚上能不能吃的饱全看哪自己能挖多少野菜。

也有一块田里有好几个小孩子扎堆的情况,为了争夺野菜,他们最多骂两句脏话。

没有孩子去打架,因为费力气,有劲还不如多挖点野菜。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出来这一天,就为了能把竹筐里装满野菜……

唐植桐看着眼前的情形,摇摇头,叹口气。

这一趟出来,唐植桐本来是想过来薅一把野菜,因为他还记着之前跟马薇说的话,等野菜出来,拌一些给她尝尝。

但面对这样一群孩子,唐植桐下不去手跟他们抢,只能空着手回去了。

家里人多的好处之一就是回家水饺包完了,不用厨子动手,只负责吃就好。

“妈,等吃完再下吧,我下午送过去。”荠菜多,做的馅儿就多,水饺也包了不少,唐植桐看着一盖帘一盖帘的水饺,知道这是准备给椿树胡同的,遂开口道。

“嗯。水饺包了不少,你一会顺道给小平送点过去。”张桂芳点点头,将煮好的水饺盛出来先给孩子们吃。

“好嘞!”唐植桐答应的痛快。

最近这段日子,唐植桐没有往家里额外带什么东西,家里几乎都是吃咸菜度日,这乍一吃水饺,虽然是野菜的,但都吃的很香。

吃完,再喝碗饺子汤溜个缝,唐植桐心满意足的起身再往锅里加水,准备把剩下的水饺给煮出来。

为了防止黏连,煮好的水饺要稍微拨一拨、晾凉后再装盒。

家里只有三个饭盒,唐植桐、小王同学、凤珍各一个,三个有点不够用,所以唐植桐又用了两个盘子,一个装水饺,另一个反扣在上面,然后用绳子一绑,也是个简易的饭盒。

“我跟你一块去吧,你去给小平哥送,然后咱俩妇联宿舍碰头。”小王同学看丈夫一个人拿着费劲,主动开口道。

“行。”小王同学回娘家,唐植桐自然不会反对。

现在男人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而女性地位又低,不少人家更是信奉“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所以很多家庭妇女想回娘家看看的时候,得征求自家男人同意。

养儿防老的想法深入人心,百姓约定成俗的规矩是女儿不用承担父母养老,但同样不继承父母遗产,所以大多女同志比较自觉,极少有“扶弟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