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610芥末墩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610芥末墩

作者:工具超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所有的朋友中,唐植桐跟吴海洋等三人的关系是最亲近的,比昨儿那几个朋友更亲近,有事甚至不用主动开口求助,但凡在座的任何一个人有困难,其他人都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聊天方面,几人也比较随意,天南地北啥都说,也不用避讳。

从顾勇的口中,唐植桐得知东南某国家目前出现了动乱的苗头,这是唐植桐没想到的,还以为只有临近千禧年那一次。

针对这次动乱,国家也在讨论相关后续措施,要竭尽所能的安置同胞,不久后将有文件出台。

几个女同志早早吃完饭,去了卧室,时不时有阵阵欢声笑语传出来,其中以吕丽娴和刘悦笑的最大声。

因为饭后要骑自行车载刘悦回家的缘故,顾勇今天并没有多喝,二两酒的样子,也没有人去力劝。

菜很多,今儿不仅没吃到主食,就连菜也有剩余。

今天除了菜,唐植桐和小王同学还准备了礼钱,不过这个是小王同学私下给吕丽娴的,唐植桐不参与。

现在家家户户孩子多,什么满月酒、百日宴、抓周礼等等,极少有人办,普普通通就过去了,最多就是拍张照片留念,穿着开裆裤的那种。

下午时分,几个男人将剩菜放到厨房,擦干净桌子又喝了会水,就准备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还是抽口烟舒服,浑身得劲!佩服你们的毅力,我觉得我做不到。”一出门,顾勇就把烟给点上了,刘悦说不让他在屋里抽,他也挺自觉。

“嘿,如果嫂子说抽烟和她,二选一呢?你选哪个?戒烟也不难,前面七天最难熬,接下来一天好似一天,三个月过后,你闻见烟味就想吐。”唐植桐喝的也不多,今儿还得给武爱军办调动的事,醉醺醺的不礼貌。

“去,去,别让你嫂子听见,好歹给我留一条活路。”顾勇恨不能把唐植桐的嘴给捂上,说完还回头瞧了一眼,想看看刘悦有没有听到。

几人出门一路往东,在木樨地分别,唐植桐小两口要跟着马克俭回去拿辣根。

唐植桐本来打算拿上接着走,但被马克俭一句话给劝住了:“你回去有趁手的工具?坐一会,我给你磨好,你带回去。”

“得嘞,就按你说的办。”唐植桐一寻思也是这个理儿,小小几块辣根,自个总不能上石磨吧?蒜臼倒是也能凑合用,但总感觉差点意思。

临走的时候,唐植桐顺走了马克俭一个饭盒,约好明儿一早送俩妹妹上钢琴课给送过来。

路上,唐植桐朝小王同学问道:“在洋哥家的时候,你们躲屋里聊的啥?我咋没听见你笑?”

“去,老爷们少打听。”小王同学一听这问题,啐了唐植桐一口,大街上不适合说这些。

见小王同学这模样,唐植桐就放心了,看来是两个过来人在传授两个未孕姐妹心得、经验。

老娘们开车嘛,这个没事,无非是自个配合一下的事,只要不是她们让小王同学难堪就行。

不过应该不会有太高的车速,毕竟小王同学腿长体柔,连高速都跑过,其他人还真不一定能比得过,但也不一定,因为刘悦也是学舞蹈出身的。

路过公话的时候,唐植桐停了一下,先给张新平挂了个电话:“张哥,过年好,我小唐。”

“哈哈,听出来了?”

“没啥大事,这不过年了嘛,我寻思着过去坐坐,上回光顾着喝酒了,忘记问你家地址了。”

“别介啊,我哪能去你单位?这不是耽误你工作嘛,让人看到多不好。”

“好嘞,好嘞,我记下了,我晚点过去。”

外面不是个说话的地方,唐植桐用双帽子捂着听筒外侧,生怕对面的声音外放出来。

说了几句客套话,拿到张新平的地址,付了电话费,小两口直接回了家。

唐植桐到家后看看手表,就这点了,也别睡了,掏出从马克俭那边讨来的芥末,讨好张桂芳道:“妈,搞了点芥末,给您做个芥末墩吃。”

“哪来的?可不兴白要人家东西。”张桂芳接过饭盒,打开条缝,没敢使劲嗅,生怕被呛到。

“麻三哥给的,明儿一早我给他送条鱼过去。”唐植桐将行头放到一旁,准备动手做晚饭。

今天看到马克俭做的芥末墩和烧二冬时,唐植桐想到了另一道老四九城普通百姓家的年夜菜——小酥鱼。

过年嘛,很多人喜欢讨个“年年有余”的彩头,饭桌上得有道鱼做的菜。

红烧鲤鱼对一般百姓来说技术难度太高,价格也不菲,于是慢慢的就有了“小酥鱼”这么一道菜。

之所以叫小酥鱼,是因为所用的食材都是最便宜的小杂鱼。

小酥鱼做起来很容易,把鱼收拾利索摆在锅里,放入姜片、葱段、酱油、醋、糖、盐、花椒,如果再放上点去腥的大料那就更好了。

往锅里添上水,漫过鱼,蹲炉子上就煮吧,小火焖煮三四个小时,直到汤收的差不多,端下来就能吃。

也有人口重,喜欢让鱼在汤里泡一宿再吃,说这样进滋味,两种吃法都可以。

“敬民,今儿咱先不煎鱼吃了,我给你做个别的。”家里虽然没有小河鱼,但咱有鲅鱼、带鱼啊!

这年头是有鱼罐头的,但为了出口创汇,都是照着老外的喜好去研发、生产的,像什么茄汁鱼罐头、豆豉鱼罐头。

唐植桐想做的是五香带鱼、五香鲅鱼。

这两样在唐植桐小时候市面上是有罐头售卖的。

隔着玻璃瓶看着里面的带鱼段,仿佛能闻到香味,口水都能流出来。

鲜香中有一股非常明显的甜头,那滋味,啧啧,吃一口能记一辈子,因为这种罐头哪怕是过年,都不一定能尝一回。

“别的?有煎的鱼好吃吗?”敬民有些游移,他想吃酥酥的鱼头,但也相信姐夫的手艺,对姐夫口中的“别的”同样期待。

“把那个‘吗’去掉,姐夫在吃的上面什么时候糊弄过你?”唐植桐揉揉小舅子的脑袋,端上盆,直接去洗澡间取鱼。

鲅鱼个头太大,做五香鲅鱼有些不合适,所以唐植桐取了六条带鱼。

带鱼没有鱼鳞,去了内脏,洗干净切段,直接摆进高压锅中,放入葱段、姜片、大料、花椒、白糖、盐,辣椒也要少放一点,能有效去除腥味。

水跟做小酥鱼一样,得漫过来,先蹲在炉子上焖半个小时。

趁焖鱼的空档,唐植桐洗把手准备下地窖去取白菜。

“姐夫,我想下去看看,行吗?”敬民做了一次唐植桐的跟屁虫,守在地窖口,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他听凤芝说了好几次这个地窖,一直没逮到机会下去。

“下面没啥好玩的,爬高上梯的,小心你姐抽你。”唐植桐一边将筐子续下去,把绳子拴在地窖口,是不怎么乐意让小舅子下去。

“我姐这不是没出来嘛,我瞅着这有梯子,我小心点不就成了?”敬民不死心,也不怕唐植桐凶他。

“我先下去,在下面接着你。咱可说好了,就这一回,以后可不能自己偷偷下来。”唐植桐捉摸了一下,孩子的好奇心重,适当满足一下,也省的后面趁大人不备而作妖。

“好嘞!我保证!”敬民大喜,伸手握拳保证道。

地窖对于一个孩子挺深的,但对唐植桐这个身高来说并不算啥。

唐植桐踩着梯子倒数第二蹬上,招呼敬民转过身往下来。

敬民一边往下来,唐植桐一边在旁护着。

敬民第一次进地窖,对啥都好奇。

唐植桐则找出来六棵大白菜放进筐子里,既然做,就多做一点,给家里添个菜。

敬民东看看西瞅瞅,甚至抠了抠墙缝,墨迹了好大一会才在唐植桐的催促下往上爬。

唐植桐跟在后面,左手抓着梯子,右手张开护着敬民,生怕他踩空。

上去后,敬民兴致依旧很高,跑进屋跟凤芝交流下地窖的心得,张桂芳在一旁听了直皱眉。

唐植桐爬上去,又把筐拽上来,盖好盖子才进了屋,迎接他的是张桂芳的埋怨:“你这孩子,敬民这么小,你怎么能让他下地窖,万一有个磕碰可怎么向亲家交代?”

任由张桂芳说啥,唐植桐都不气,嬉皮笑脸的听着:“好嘞,妈,我记住了,绝对没有下一回。我给您做个芥末墩赔不是。”

“说的跟我那么馋似的。”张桂芳听后,气笑了,捶了儿子两拳。

唐植桐嘿嘿一乐,让张桂芳撒了气,开始准备做芥末墩。

芥末墩准确来说是用白菜帮做的。

唐植桐将白菜最外面的一层剥掉,然后拿起刀,手起刀落,将白菜先一分为二。

白菜上面的叶子留着做菜,下面的白菜帮切成五厘米长短备用。

最好吃的芥末墩是用白菜芯做的,吃起来很嫩。

满清的时候,那帮皇帝老子的奴才被汉化,吃的也愈发精细,府里的厨子在做这道菜的时候,全用白菜芯不说,还得用牙签将白菜芯扎起来维持造型,生怕散喽。

小老百姓做这道菜就豪放了很多,不讲究造型,也不追求菜芯,老帮子照样得用,不能浪费。

更扎心的是,与民同乐只是表象,人家之所以吃芥末墩这道菜,是在大鱼大肉后清口用的,而小老百姓则作为主菜食用。

唐植桐估摸着时间,差不多半小时的样子,先把高压锅端下来,也不开盖,就这么放在一旁慢慢泄气。

然后找来炒菜的铁锅,往锅里倒进两暖瓶开水,等水煮沸后,将切好的白菜帮分批次放里面烫煮。

一直煮到白菜变软,就可以用笊篱捞出来控水备用了。

芥末墩不难做,控好水的白菜帮一层层的码到准备好的盆中,码一层抹一层薄薄的芥末,再撒上点盐、糖、白醋,最后盖好捂严实即可。

这种做法虽然不是即食的,但胜在能放的住,腌制个五六天后就可以随吃随取了,吃不了也没关系,还能再放个五六天。

这时候高压锅的压力也泄了个八九不离十,拿走锅盖继续蹲炉子上收汁。

取下锅盖后,里面的香气随之四泄而来,引得几个小馋虫不住的抽鼻子。

“姐夫,这叫什么菜?”敬民在一旁再也没了质疑,就这小香味,闻着就好吃!

“五香带鱼,怎么样?闻着香吧?”唐植桐闻着也香,跟自己儿时的味道非常像,一边把正屋外的香味往空间里薅,一边跟小舅子贫嘴。

这道菜其实一直在变化,眼下只是简易版,真正勾人魂的版本是先炸后焖,但眼下没有那么多油,只能先凑合着解解馋。

“香!肯定好吃!”敬民在一旁捧着唐植桐的臭脚,一副狗腿子的模样。

凤芝则表现出一副没眼看的神情,似乎完全忘记了自己也曾守着炉子流口水的事情。

“好吃一会就多一点,待会吃的时候小心鱼刺。”由于都是板儿带,唐植桐也拿不准半小时能不能将骨头压酥,小时候的鱼罐头都是用的小带鱼,骨头倒是挺酥的,一点都不扎嗓子。

家里中午吃的水饺,晚饭终于吃上了窝头。

一帮小的啃着窝头,就着带鱼,一吃一个不吱声。

唐植桐乐呵呵的看着,打算这两天把带鱼这么做了吃,省油嘛。

吃完饭,喝了口水,唐植桐看看表,跟张桂芳说自己有事要出去一趟,然后拿上自个的行头,出了正屋的门。

有了上一回的经验,唐植桐这回也没吝啬,找条破麻袋,捡个头大的鲅鱼装上了四条,大概有小二十斤。

虽然不如上回去清河礼重,但眼下比上次物资更紧缺!

洗澡池下方的塞子已经拔开,上面的冰融化后会直接排到街道外面。

唐植桐掏出鱼后,又薅出些碎冰盖上,想想还不放心,直接来了一次“以旧换新”,把已经化冻的鱼虾换成了硬邦邦的那种。

自己储备的多,没有让自家人吃临期食品的道理。

换这一次也就够了,经过这几天的连续消耗,再加上明儿还要给顾勇、马克俭分些鲅鱼,椿树胡同那边明儿也开课了,剩下的这些鱼虾不等坏就能吃干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