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591年关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591年关

作者:工具超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唐植桐分完面剂子,又去看灶,往里面加了一把柴。

众人拾柴火焰高,水饺就跟流水线似的哗啦啦往外出,锅也得抓紧,得煮水饺腾地方,放新下线的水饺。

一般来说,煮水饺要等水饺涨大了肚子,浮起来,然后再加瓢凉水多煮一会。

有的甚至加三次,三起三落。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让水饺熟的更彻底。

不过,今天包的水饺是素馅的,只要饺子皮熟了,里面基本就没问题了。

唐植桐煮水饺之前,又去跟食堂师傅要了几个搪瓷盆,水饺煮出来总得有个地方盛,毕竟大家伙还没忙完。

当看到唐植桐开始下锅煮水饺的时候,大家伙不自觉的分了神。

有的扭头关注,有的在讨论水饺好不好吃,有的在说谁谁包的水饺可能会破等等。

无论哪种,手上就慢了起来。

“剩的面剂子不多了,大家加把劲。争取这一锅出锅之前,把剩下的包完。”唐植桐用炒大锅菜用的大铁铲在锅里轻轻的捅咕两圈,谨防水饺粘锅。

“好嘞!”听唐植桐这么提醒,大家又打起了精神头,都想着抓紧干完吃水饺。

“那谁,卢石,你去那边用盆打点醋过来,待会谁吃谁盛。”唐植桐一边看锅,一边吩咐道。

北方人吃饺子,无论荤素,大多喜欢蘸点醋,所以才会有“就为了这点醋包了顿饺子”一说。

但最为爱吃醋的还得是晋省人,比如卢石,顿顿吃,简直是无醋不食,而且喜欢午饭后眯一会,如果不睡一会,就跟掉了魂一般,整个下午都没精打采的。

唐植桐第一锅水饺出锅后,盛在了搪瓷盆里,就家里洗脸、洗脚的那种,食堂用来盛大锅菜。

盛上后,唐植桐立马下第二锅,捅咕两下子,端起搪瓷盆颠颠,饺子刚盛出来不会黏连,但任由其放置在一旁,就会粘成一坨,颠一颠就能避免黏连,很神奇的操作。

好在也没等太久,那边包完水饺,就开始打扫战场。

“大家伙干得不错,水饺没几个破的。来,拿好自己的饭盒,每人二十个,先吃着。”唐植桐看着锅,让其他班委帮着分水饺。

分水饺跟打米饭不同,米饭只要不称重,难免会多一点少一点,但水饺个头差不多,又是论个数,大家都在一旁监督着,基本能做到公平。

唐植桐自己切的面剂子,心里是有数的,每个同学能分到四十大几水饺的样子。

折合成干面重量,大概在八两的模样。

加上水分、馅子的重量,这一顿少说得两斤半的样子。

二十个肚大溜圆的水饺放进饭盒,都冒尖了。

第一个分到水饺的,已经忙不迭的往嘴里送,排在队伍后面的同学忍不住问道:“怎么样?怎么样?味道怎么样?”

“嗯,嗯!”吃到嘴里,根本腾不出空来说话,只能不住点头,同时拿着筷子的手朝唐植桐竖起大拇哥。

简单的手语是世界通用语言,后面的同学看懂了,更加急不可耐。

“嘿,这味道,比我妈调的都香,按四九城话怎么说来着?”随着分到水饺的同学越来越多,几口水饺下肚,同学们开始盛赞唐植桐调的馅子。

“地道。”旁边一同学头也没抬,回道。

“得是‘倍儿地道’,带儿化音。”又有同学又给纠正道。

“有没有要醋的?”卢石分到水饺没着急吃,先把水饺放下,又把醋盆端过来,给自己浇上了两勺。

晋省的同学肯定是要的,其他地方的同学也有浇上一点尝尝滋味的。

不少地方还有吃水饺就蒜的习惯,但眼下蒜稀缺,食堂没这个条件。

唐植桐在煮水饺的间隙里,打量了一下场面,女同学吃的比较斯文,男同学不少都狼吞虎咽。

唐植桐瞅一眼锅,差不多能续上。

负责分水饺的班委同学将唐植桐和自己那份一块端过来:“唐老师,你的水饺。”

“煮破的分我一点,不能光让你吃。”唐植桐看看自己的,基本完好,而这位同学饭盒里有一半破皮的。

“没事,我喜欢吃破皮的。”同学憨厚一笑。

“行了,就别客套了,听我的,咱俩一人一半。”唐植桐将自己饭盒拿起来,往笊篱里磕了一半,然后把这位同学的倒了几个进自己饭盒,又把笊篱里的扣在了他的饭盒里。

一套动作行云流水。

唐植桐把饭盒递过去:“快吃吧,一会该凉了。”

也许真的有人喜欢吃水饺皮,但那应该只是少数,而且得物质丰富起来以后可信度才高,眼下说喜欢吃水饺皮,无非是想发扬一下风格。

唐植桐在煮水饺的间隙里,吃了几口,味道还凑合,但肯定比食堂的大锅菜强。

“来,同学们。吃完的过来盛水饺了,每人还能分二十七个。”尽管有些女生饭量小,但唐植桐没有说放开肚皮吃的话,万一放开肚皮,还是有男同学吃不饱呢?而且说不定女生也会有意见。

都是一个班级,大家互相都很熟,唐植桐这次就没卡人,大家都看着呢,没有人厚着脸皮再来打第二次。

即便有的男同学饭量大,四十多个大水饺下肚,至少也有个八九分饱,那种久违的饱腹感仿佛让人泡在了名为“幸福感”的浴池里。

有个别多愁善感的同学,吃着吃着就哭了,旁边的人小声安慰着。

有可能是幸福的,也有可能是想家了,还有可能是想到了家人吃的短缺、在家忍饥挨饿……

包括所有女同学在内,大部分同学选择了将水饺剩下,打算晚上或者明天再吃,这样能省下一点粮票,打算回家的可以用节省出来的粮票买成干粮带回家,不打算回家的也能贴补到平时的生活中,多吃一次饱饭。

唐植桐将一切看在眼里,没有劝,只是出言转移大家的注意力:“今儿咱们要吃饱,也要喝足。饺子汤挺有滋味,想喝的同学自己盛,这个不限量,但小心喝多了晚上做梦找厕所尿床。”

“唐老师,我们都多大了,怎么还能尿床?”

“还真别说,我小时候就做过这种梦。”

“说重点,那你尿床了吗?”

……

总有人看热闹不嫌事大,追着当事人问到底尿没尿床。

有这么一番搀科打诨,气氛又扳回来很多。

吃完饭,唐植桐就张罗着往回走,食堂这边忒冷,冻感冒了不划算。

唐植桐回了一趟宿舍,将自己没吃完的水饺,平分给卢石和谷漫苍。

今天的水饺是走的机动粮,按班级分配,严格来讲,今天参加包水饺活动的占了自己宿舍其他委培生的便宜,毕竟他们不在场。

但唐植桐觉得,那几个哥们应该不会计较这半斤面。

冒雪往回走的路上,唐植桐停下车买了几挂小鞭。

现在市面上大部分日用品都不同程度的供应紧缺,但娱乐用品方面却一反常态,供应充足。

兴许有其他人掐了这部分需求的缘故,但也有饥饿的因素在里面。

面对饥饿,所有人的压力都很大,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总得有一个出来安抚人心,把发牢骚的精力转移到别处消耗一下是很有必要的,否则……

当然,这也仅限于城里的一些单位,农村是没有这种待遇的。

北图前阵子举办了第一届职工舞会,小王同学作为舞蹈学院分配过去的专业人才,受到了工会的盛情邀请,不过小王同学以身体不适为由婉拒了。

按小王同学的话来说,自己一个已婚妇女,参加哪门子舞会?凡是已婚的,甭管男的女的,都不该去!这不是助长不良风气吗?

唐植桐听到后呵呵一笑,这年头的舞会在大部分人眼里就跟后世的迪厅似的,能上那地方去的,说自己只是爱玩,是个好女孩,有几个人信?

唐植桐一笑,小王同学还以为丈夫不以为然,警告他不许去邮政局举办的舞会,想跳自己可以在家教他。

唐植桐那叫一个冤枉,连忙解释自己不是那意思,只是很少见她生气,很稀奇、怪可爱的云云,好不容易才哄了过去。

倒是跟小王老师学跳舞嘛,好像也不是不可以,只要不是拉丁就行。

在拉丁这个问题上,唐植桐是很双标的,能透过屏幕看一些漂亮小姐姐扭来扭去,但自己家人嘛,完全没必要去学。

就这么一路琢摸着,来到北图,唐植桐放下自行车,径直去了小王同学办公室。

“结束挺早啊。”小王同学抬头看到是唐植桐,笑容绽放,站起来帮丈夫清理身上的落雪。

“食堂太冷,吃完就撤了。”唐植桐将小王同学脸前的一缕头发给她梳到耳后,露出小王同学那清丽的容颜,他可是太爱这张面孔了。

“坐暖气片前歇歇吧。”小王同学挪了一张椅子过去,给丈夫倒了一杯水。

“明天你还过来?”唐植桐接过搪瓷缸,背靠暖气坐下,姜烨已经回家休息了,估计这几天都不会来。

“来,不上全天,在这待半天就走。”小王同学将丈夫的围巾摘下来,挂在了衣架上。

“成,那我也上半天。”唐植桐这阵子杂事比较多,一直也没捞着怎么休息,答应文改委的活还一直都没干呢。

“行,那咱都在家休息两天。”小王同学笑着应下。

现在虽说只放一天假,但春节在国人心中是大节,加上今年凭票供应的东西多了,一个人根本排不过来队,不少人就提前溜号回去顾小家,所以街上排队的人不见少,各单位里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与此同时,东北某林场,苏念斌收到了唐植桐的回信。

尽管信里没有什么出格的言语,但苏念斌仿佛透过信纸看到了表哥的笑容。

“你表哥说的在理,好好听着,以后嘴严一点。”唐婷在听完儿子念的信以后,嘱咐道。

“知道了,以后不敢了。”这顿揍挨的结实,苏念斌的屁股刚好没几天,他这年龄不比敬民,能长记性。

“去你大舅家一趟,给你大舅看看。算了,我揉完窝头,跟你一块去。”唐婷看看手里的活,还有几个窝头就揉好了,打算跟儿子一块过去一趟。

按照唐文邦的说法,自己儿子这次多嘴给侄子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所以两口子才会下狠手收拾儿子,这次过去是表个态,也是告诉大哥,侄子没有因此怪罪。

唐文邦看到唐植桐的回信很高兴,反复看了两遍,同样嘱咐了苏念斌一通。

“桉子是好孩子,大上次他来想要松子来着,因为碰到野猪也没打多少。咱前阵子打到的松子,上回给他,他也不要。咱这也没啥好东西,等开春我和妹夫进趟山,看看能不能采根参,回头给桉子。”唐文邦吧嗒着旱烟斗,说道。

“行。”唐婷在旁点头附和。

这个冬天很难熬,这边十斤粮食就能换个媳妇回来,要不是侄子前阵子跑了一趟,又是粮、又是鱼的往家里送,唐婷都不敢想后面的日子得有多难。

这边不是山参的主产区,但老林里还是有的,去年的时候有个山户就是因为采到了老山参,卖了换成了粮食,别人羡慕的了不得。

东北这边喜气洋洋,唐植桐的另一门亲戚正愁云惨淡。

门头沟某公社,张永祥家,全家都在劝张永祥去找妹妹张桂芳求助。

“别说了,我不去。她一个寡妇,带着三个孩子,本来就不容易,再说桉子连个工作都没有,他们能保住自己就不错了,我去添什么乱?”张永祥一口回绝。

说罢,张永祥看了一眼儿媳,又看了一眼老伴,前年因为儿子结婚,自己受老伴怂恿,跑去跟妹妹借钱,妹妹说的很明白,那些钱是妹夫单位发给娘几个的救济费,是留给闺女上学、儿子娶媳妇用的,谁都不借。

即便如此,妹妹还是给了两块钱,算是当姑姑的随礼。

张永祥回来,越想越窝囊,自己一个当哥哥的,当年没能护住妹妹,现如今怎么就鬼迷了心窍去给妹妹添麻烦?

妹妹没借钱,儿子不照样娶上媳妇了吗?

这回困难肯定也是这样,捱捱就过去了。

“咱家都断粮了,队里一天也发不了多少,日子可咋过?擎等着饿死吗?”张永祥老伴不满的嘟囔道。

“有手有脚还能饿死?你们再去地里拦拦,看看还有落下的么,运气好挖着个老鼠洞,还能再顶个三五天。

我听说上面快发救济粮了,再等个把月,天一暖和,野菜发出芽来就好了。”张永祥有气无力的说道。

“没力气跟你磨牙,现在都断顿了,你跟我说以后。”张永祥老伴嘟嘟囔囔,发泄着挨饿带来的不满。

“唉,明天我去趟镇上。”张永祥抬头透过窗棂看向外面昏暗的天空,白花花的雪花正铺天盖地的落下,像极了往年过年时吃的白面,这要是白面该多好,扫一扫、拢一拢,够一家人吃半年了。

张永祥其实也没什么好办法,不过他听说镇上有人组织农民往城里卖血,不仅给钱,还会给两个窝头。

有两个窝头打底,家里还能多熬两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