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546拆信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546拆信

作者:工具超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1月7日,星期四,晴。

唐植桐来到学校,除了考试,周老师来到教室给唐植桐发了校级优秀学生的证书,有线系593班的同学鼓掌表达了祝贺。

一张奖状,没有其他任何附带的奖励,这要是换做其他同学,可能会在分配的时候有些优待。

这事也就这么着了,没有什么大场面,主打一个潦草。

同学们没有表现出眼红,大家都觉得实至名归。

这半年来,唐植桐的所作所为,大家都看在眼里,称职、合格,尤其是还帮着绝大多数同学把胡萝卜换成了全国粮票,为大家争取到的社会实践也比其他班级要多,大家心服口服。

下午考完试,唐植桐依旧没有去押运处,昨天跟小王同学商量好了,今天去妇联转一圈,看看出版社有没有将信送过来。

一麻袋信也不轻快,总不能让叶志娟自己搬回去吧?

妇联这个单位虽然级别高,但大门不难进,问清楚了目的,做了登记就放行了。

这年头绝大多数单位的大门都不难进,只要有正当理由,一般不会为难人,毕竟才刚刚十年。

“叶主任,忙着呢?”唐植桐头一回来妇联,在大门口打听好了叶志娟的办公室,敲门,开门后发现里面还有别人。

“你这孩子,瞎叫。”叶志娟看到唐植桐后,指指旁边的凳子,说道:“坐下,先等会。”

“嘿嘿,您先忙,我在外面抽颗烟。”看来“工作时称职务”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唐植桐不认识旁边的人,跟人家笑着点点头,又缩回头去,站在门口抽烟。

叶主任这么高的级别,不光没看见秘书,连个接待、会客的地方也没有,没办法,谁让妇联的地盘不大呢?

大概十来分钟,里面的人出来,和气的打招呼:“你就是叶主任的女婿吧?真是一表人才,叶主任喊你进去呢。”

“好嘞,谢谢!”唐植桐见人家没有自我介绍的意思,自己也就免了。

“文文和你说了?”叶志娟没想到女婿今天会过来,把刚才的事情交代后,给女婿倒了一杯水,问道。

“嗯,说了,这不是担心东西太多,您拎不动嘛。”唐植桐将水杯接过来,水杯还成,是瓷的,带盖的那种。

说普通也普通,因为大多数机关都是用的类似瓷杯。

说不普通也不普通,因为老百姓家没有这个质地的。

“是不少,出版社的同志今天送来了两麻袋。”叶志娟指指自己身后的角落里,两个麻袋静静的摞在那。

“嚯,还真不少。”唐植桐瞅了两眼,两个麻袋都装了个大半满,这要是收件人不同,按自己当时投递的量来估算,一天是肯定投不完的,最少得两天。

“我今天跟几个专家沟通了一下,这事不能收下信就完事,还得根据信的内容,整理一下读者纠正啊、意见什么的,结合、参考一下,在新的版本中订正过来。”叶志娟张口就给女婿安排了新的工作。

“不是已经开始加印了吗?”唐植桐苦了脸,这些信,即便自己光拆,也得大半天,要是再阅读一遍,登记意见的话……

累死我得嘞呗。

“加印是应急的,肯定还要修订。”叶志娟看到女婿的表情后,笑了:“我跟专家说过,你不是专业的,他们也清楚。你站在你的角度去看信,找出你认为正确的,做个统计。这项工作的大头还是那些专家找人处理。不过这次时间紧,任务重,你也得上点心,不能掉链子。”

“行,您都发话了,我肯定得干。”唐植桐知道推脱不过,那就只能接下,这几十块钱赚的是真不容易,还得包售后,这找谁说理去?

“嗯。到时候得开个碰头会,你参加一下。”叶志娟吩咐道。

“好。”唐植桐一并答应,这年头没有什么网络视频会议、没有公文电子流转,很多事情都得面对面沟通,越往上面越明显,只是唐植桐没想到自己面对这一天来的如此之快,而且还跟本职工作没关系。

“能拿的了吗?不行的话,明天再过来一趟。”叶志娟手头的事情还有很多,没有多留女婿。

“没问题,我干投递的时候,天天去转运处驮信报,比这多多了。”唐植桐起身,走到角落里,一手一个,一点都不偏沉。

“行,那我就不送你了。”叶志娟帮女婿将办公室的门打开,送他离开。

唐植桐将信绑在后座上,出版社的同志收拾信件不是专业的,看着麻袋不小,但里面没有呈规则性摆放,有些蓬松。

唐植桐边绑边琢磨,也许这些信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多。

回到家的时候,张桂芳将一封信交给唐植桐:“桉子,今儿有你一封信。”

“得,今儿跟信过不去了。”唐植桐先将两麻袋的信放进西厢房,才回头从张桂芳手里接过信。

“这些都是文文说的信?”张桂芳看到两个麻袋,问道。

“嗯,不老少呢。”唐植桐没有忙着去拆麻袋,而是先把手里的信给看了。

信是马克俭写的,看邮戳是今天早上寄的,下午就到了自己手里,这速度很给力。

马克俭在信里再次表达了自己的感谢,然后表示自己接受唐植桐的好意,同时留了面点师傅的姓名。

“你今儿就要收拾?”张桂芳看看儿子,再看看麻袋。

“嗯,都要整理出来。”唐植桐看完马克俭的信,将信塞进信封。

“行,那今儿我做菜吧。”张桂芳自认为帮不上儿子什么忙,就把家里的事务主动承担了过来。

唐植桐在厢房,先用外挂把炉子点着,然后找出信纸给马克俭写了一封回信。

信的内容也不多,主要是告诉马克俭,这事推动的不会那么快,让他耐心等一等。

写完信,封好口,唐植桐找出个笔记本,准备用来记录各种意见,然后开始整理信件。

唐植桐没有当过老师,更没有阅卷的经验,但有参加过高考阅卷的朋友。

朋友仔细给唐植桐说过,一份高考作文在阅卷老师视野中停留的时间只有一分钟左右。

阅卷老师那真是一目十行,然后根据经验给出自己的评分。

对于学生来说,书写工整非常重要,因为在阅卷老师眼里,书写工整会有一个卷面分,其次才是内容。

只要内容不跑题,作文分数一般都在中上。

可能会有人问,作文分数这么多,差一分就是好几百名,就凭阅卷老师一分钟内的主观评定,决定一个学生十几年的付出?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每一篇高考作文都不是由一个阅卷老师看,而是最少两个老师前后批阅。

只要两次打分差别不大,则采用主阅老师的评分。

如果两次打分差别在多少分以上,这份试卷就会出现在组长桌上,由组长组织老师们会议评定,最后判定到底值多少分。

在电子阅卷实行之前,这种方式非常麻烦,电子阅卷实行之后,阅卷就简单了很多,而且是双盲的,彼此看不到对方打的分数,更加公正。

唐植桐这回体验了一把当阅卷老师的感觉,写字潦草的,直接扫一眼,如果没有什么建设性意见,则直接略过。

写字很工整的,则多看两眼。

越看,唐植桐越觉得印象分重要,打算回头跟弟弟妹妹们强调一下,让他们平时注意书写的工整性,别事到临头才临时抱佛脚。

“吆,看信呢?”不知不觉的,唐植桐已经开了灯,桌子上的信件已经摞了厚厚几摞,小王同学回来后,直接打趣。

“唉吆,累死我了。”唐植桐听到小王同学的动静,将信放下,伸了个懒腰,转了转脖子,咔哒响了两下,直接给小王同学安排了任务:“来,你帮我拆信。拆信比看信还费事。”

“你这是不打算给你亲爱的、忠实的读者回信?”小王同学留意到桌子上的信件,信纸和信封是分开的,一封两封的还好说,能通过字迹比对分辨出谁写的,回信的时候可以直接照抄信封上的地址,但唐植桐这么个摆法,已经乱套了。

“不回,累死也回不过来。”唐植桐坚决的摇头,这年头回信都得手写,一小时也写不了多少字,他不愿意找这个罪受。

小王同学听后咯咯直笑,放下自己的东西,拉过凳子,坐在丈夫身边,帮着拆信:“有没有什么姑娘向你伸出橄榄枝啊?”

“又调皮了,是吧?我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学术著作,又不是登的征婚广告。”唐植桐白了小王同学一眼,才不告诉她自己看到过两封呢!

“你打算这么一封封都看?”小王同学听后很满意,笑着拆信封,信封放在一旁,信纸则直接递给丈夫。

“嗯,咱妈给安排任务了,让找一找有没有建设性意见的来信,回头编纂组要开会,再版之前进行修订。”唐植桐一边说,一边扫信,又是一封觉得《赤脚医生手册》很牛逼的青年,肯定唐植桐工作的同时,表了自己认真学习的决心,并提出了想跟唐植桐做笔友的要求。

这种信最多,唐植桐都是直接放在一旁,根本没有回信的心思,因为压根回不过来。

“这活可够累的。”小王同学又拆了一封,递给唐植桐。

唐植桐接过信打开,从里面掉出一张邮票来。

“好家伙,你看看人家考虑的多周到,连你回信的邮票都准备好了。”小王同学头一回碰到这么多信,兴致盎然。

“糖衣收下,炮弹也不打回去,就地销毁。”唐植桐拉开抽屉,将邮票放进去,刚才已经发现好几封这样的了。

这些邮票都得留起来,回头挑拣一下,样式重复的邮票就用来寄信,毕竟自己也有写信的需求。

其他的嘛,就先留着,说不定哪天就有集邮爱好者需要呢?

“你这心还真黑。”小王同学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

“天地良心,我可是一颗红心向党国!”唐植桐嘴上这么说着,心里却是盘算着,回头将信封上比较珍稀的邮票也剪下来,这些也是钱,再过几十年,这些也有人收。

不过,这些邮票需要在清水中浸泡,泡透以后揭下来,然后再用清水清洗背面的浆糊,最后晾干才能成为集邮爱好者收集的心头好,这个过程很麻烦。

“呀!这封信里竟然有照片!还挺漂亮呢。”小王同学掏信的时候,带出来一张照片,落在了桌面上。

“小王同学,你该去看看眼科了?你眼睛是不是有什么大毛病?这能叫漂亮?”唐植桐瞥了一眼照片,确实挺清秀,但嘴上不能承认啊!一旦承认就是事故。

“哼,算你嘴甜。”小王同学心里美滋滋的,停了拆信,也不问唐植桐意见,自顾自的打开信看了起来。

这封信名义上是唐植桐的私信,但不是自己丈夫的朋友,她要防着丈夫被小妖精勾搭走,自个单位里就有这种的前车之鉴。

唐植桐很无奈,只能拿过信来,继续自己拆。

“没有什么建设性意见,我帮你处理了。”小王同学看了一遍,这姑娘挺大胆啊,很直白的说自己单身,如果唐老师也是单身,可以书信来往,并坦诚距离不是问题,自己可以来四九城,想什么美事呢?

“行,你看着办。”唐植桐自无意见,自个有一个媳妇就足够了,多了麻烦。

除了吃饭时间外,唐植桐和小王同学配合着拆了大半宿的信。

大胆奔放的姑娘还是有的,除了放照片的,也有直接表白的,无论哪种,唐植桐都不打算搭理。

除此之外,竟然还有人在信封里放粮票,而且是全国粮票!

“这种怎么办?”小王同学看看粮票,又瞅了一眼信,没啥特别的,人家就是站在个人的角度,代表广大农民兄弟向唐植桐表达了一下感谢。

“唉,先放一旁吧。回头看看是寄回去,还是交上去。”唐植桐叹了口气,将信和粮票又装回了信封,然后放进了抽屉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