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543坦诚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543坦诚

作者:工具超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药店还卖蒜?”张桂芳看着儿子掏出来的十来头大蒜,纳闷道。

“哦,这是托学校后勤那边的老师买的。”唐植桐的瞎话张口就来。

“你这是想泡腊八蒜吧?”张桂芳搅和一下锅,打算过来帮忙扒蒜。

“嗯,泡点,过年就水饺吃。您别动手,等凤芝回来,让她扒。”唐植桐偏疼妹妹,家里扒蒜的活一般都是凤芝来干,而她也乐在其中。

“这么些,她得扒到什么时候?我给她留两头。”张桂芳闲不住,动手咔嚓咔嚓把蒜头掰散,开始扒皮。

腊八蒜是北方特有的一种腌制咸菜,以华北尤甚。

腌制好的腊八蒜通体翠绿,辛辣感大大减轻,而且混有醋的清香味,吃起来还咯嘣脆,不仅可以用来就饺子,也能用来做菜,拍个黄瓜、调个猪头肉啥的,都可以用腊八蒜,还可以做腊八蒜烧肥肠,别有一番滋味。

老一辈人迷信,往往会告诉后辈:腌制腊八蒜,只能在腊八这一天进行,过了这一天,蒜就腌不绿了。

其实大蒜绿不绿,跟有没有对象没有丝毫关系。

老人也只说对了一半,腌制腊八蒜有两个关键条件,一是低温,二是醋酸浓度要够高。

在冰箱普及之前,确实只能在寒冬时节腌制腊八蒜,一旦错过气节,就得再等来年。

腌制腊八蒜也很简单,大蒜扒皮洗净,直接扔容器里,然后灌满醋,做好密封放阴凉干燥处,等二十来天即可食用。

醋最好用米醋,腌出来颜色漂亮,如果喜好甜口,可以在腌制的时候加上两勺糖。

唐植桐处理好腊八粥的配料,先放到一旁,等粥熬的差不多再放进去。

唐家没有熬粥用的砂锅,用的大铁锅,熬的不少,估计是张桂芳想分一点给椿树胡同。

“妈,我去厢房再做点山楂条。”由于今天回来的早,上学的、上班的还都没回来,正好利用这段时间,干点别的。

“上次做的还有呢,咱家哪有那么多糖。”张桂芳嘟囔道。

“我少放点,回头我再想办法买点。”唐植桐随便找了个理由,跑了两趟,将家什拿到厢房。

虽然唐植桐嘴上说是弄山楂条,其实是想做苹果酱。

前两天敬民出了那档子事,就把这事给放下了。

苹果用空间里的,去皮、去核,处理成小块都是用外挂完成的。

苹果酱不难做,放水、放糖、放果泥或果块,在熬煮的同时,不断搅拌即可。

尽管做果酱的味道不算大,但保险起见,唐植桐还是开了挂。

做苹果酱比山楂条容易,由于没有放太多水,前后不过半个多小时就可以出锅了。

唐植桐找了闲置的罐头瓶,将苹果酱放进去,放在窗台上冷却,打算明儿带着,去找一趟马克俭。

为了能让苹果酱有个名正言顺的出身,唐植桐煞费苦心,苦心竭虑的想了好大一会,还是觉得这事从马克俭那提出来比较合适。

苹果酱比较适合西方人口味,马克俭有机会接触到那边的友人,到时候哪怕是作为配菜呢,只要能把苹果酱送上餐桌,获得他们的认可,这事就算过了明面,也算师出有名了。

至于功劳嘛,送给麻三哥又何妨?反正不是外人。

再说,马克俭正是由于接触国外友人太多,还留下了合影,再过几年就是大雷,如果现在他的“苹果酱”创意能换外汇,那多少都是功劳,到时候万一受到牵连,这个也能遮挡一二。

至于风险嘛,厨子为了让顾客满意,发挥聪明才智搞出了创新菜,算过错吗?

山楂条跟苹果酱的目标客户不同,山楂条更适合亚洲人口味,适合销往有华人聚集的地方,这个依旧需要叶志娟去协调推动。

来到这个年代,唐植桐一直小心翼翼,生怕碰了红线,把自个这红火的小日子给搞砸了。

接下来的困难会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要说以身入局,唐植桐没那么大格局,但啥都不做,同样过不去心里那道坎。

还是略尽绵簿之力为好,无论最终成与不成,都可以安慰自己说:我尽力了。

无论是山楂制品还是苹果酱,只要经过加工,利润肯定要比整果或做成罐头高,因为这两样东西在原料方面并不挑拣,甚至有点烂果也无妨,反正从外观上看不出来,在糖的遮掩下,也吃不出来。

这些东西虽然没有啥技术含量,也很容易被仿制,但还是那句话,国内的成本低,而且选用的都是无法出口的整果,只要能换回外汇,用外汇再换回些粮食,就能救更多的人,那这就是划算的。

做完苹果酱,唐植桐又做了点山楂条,并在小王同学下班前将冷却的苹果酱收进了空间。

凤芝回来的最早,她明天期末考试,然后在家玩一个星期,回学校公布考试成绩、寒假作业,紧接着就是放寒假。

“哥!”凤芝撩开棉布帘子,推开门,探头进来,鬼头鬼脑的。

“干啥?”唐植桐此时正在炉面上熥山楂。

“看看你在干嘛。”凤芝看到吃的,直接进了门。

“回去扒蒜,一会腌腊八蒜,等你扒完,给你山楂条吃。”山楂饼子还没切开,但唐植桐撕了一点边角料递给了妹妹。

“好嘞!一准给您办的漂漂亮亮的!”有吃的在前面勾着,凤芝一点都不排斥干活,欢快的去当扒蒜小妹了。

唐植桐看着凤芝飞奔着去扒蒜,笑了,以后还是得时不时整点好吃的,把凤芝的嘴给养叼了,省的以后被哪个黄毛给骗走。

等唐植桐处理好山楂条、炒完菜,又将大铁锅蹲回了炉子上,并把自己备下的配料下了锅,搅拌几下。

再用文火炖上几个小时,等明儿早上重新热乎一下就能美美的喝上一顿腊八粥了。

吃过晚饭,腌上腊八蒜,小两口回到厢房,小王同学跟唐植桐说了鹿岚的意思。

话是由王静莹转告小王同学的,由于早上唐植桐在场,王静莹憋着没说,下午放学的时候,王静莹才在妇联宿舍的大门口把姐姐拉到一边,说了几句悄悄话。

“咱妈担心你误会,才让莹莹单独告诉我,你可别多想。”小王同学很坦诚,不仅说了要跟武爱军见面的事情,还替叶志娟说了好话。

“我有那么小心眼吗?”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丈母娘担心自己多想,说明自己的地位在王家越来越重,如果没有地位,这种事情就直接是命令式,而不是征求意见了。

“这不是担心你多想,咱俩闹情绪嘛。”小王同学理解老妈的良苦用心,但这事她一开始就没瞒着唐植桐,当初写信的时候还跟唐植桐提过呢。

“没事,我指定不会闹情绪。古语有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你这么出众,别说只有一个发小动了心思,就是你们全班男生动心思,我都不奇怪,所以咱结婚请客的时候,我才跟刘悦和那谁,杜晏清说,让她们转告你的同学别惦记了,哈哈哈。”唐植桐毕竟是后来者,接受程度高一些。

“那你会不会尴尬?”小王同学思想保守,多少还是有些不好意思的,静莹传达的母亲原话是:你们年轻人要多接触,对以后有好处,别放不下面子。

“我尴尬什么?被拒绝的是武爱军,又不是我,只要他不尴尬就成。”唐植桐从小王同学的表情中看出了丝丝不同,问道:“你是不是觉得尴尬?你要是觉得不舒服,到时候你就别去了,我自己过去见见,也算对咱妈有个交代。”

唐植桐想的很清楚,叶志娟难得有事吩咐自己,那这事即便是心里不舒服也得去,好让叶志娟在别人面前有个交代,毕竟是叶志娟对人家有求在先。

“我没事,他还能怎么着我不成?多看一眼,我就揍他。”小王同学皱皱眉,不愿丈夫独自去面对。

“成啊,那告诉咱妈约日子吧。”

“不着急,先晾晾他,又不是阿猫阿狗的,他想见就见啊。”小王同学一顿,似乎想起了什么,说道:“我再写信问问清清,她来信说放假后一帮同学一块去清大,她没说都有谁,如果武爱军去,那你到时候就跟我一块过去,也算有个交代。”

“行,你说了算。不过我还是得问问你,这个武爱军什么背景?”唐植桐从小王同学的话里听出些不寻常来,同学聚会,有男生,那就是小学同学,甚至是在南泥湾那边的同学,那这个局可就高端了。

“武爱军在家排行老二,在公安市局上班。鹿姨也在公安口,级别跟咱妈差不多,这回是因为敬民的事,帮张叶办户口才找她帮忙。武伯伯放以前算是巡抚级别的大员。”小王同学大体给丈夫介绍了一下。

“嚯!这家庭条件相当可以啊!嫁给我,你这算是下嫁了,同学聚会让你那帮同学瞧不起吧?”唐植桐吧咂吧咂嘴,这级别相当可以了,也不知道小王同学的同学里面还有没有藏龙卧虎的存在。

“什么下嫁不下嫁的,难听。说不准有人会嫌贫爱富,但冷暖自知呀,我对你挺满意的。有人说酸话说就是了,我还能堵住人家嘴不成?以后不交往了呗。”小王同学看得开,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行,那你联系联系,定个日子吧,我随时听候小王老师的召唤。”唐植桐嬉皮笑脸的表情下,有一颗感动的心: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话说佟家今儿有了口福。

佟旺像往常一样来到钟鼓楼院子的时候,发现早已有麻袋躺在院子里,而且份量比以前都多,暗自咂舌,这小伙子力气也忒大了吧?

感叹完,佟旺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猜测,什么没货啊,全都是借口,无非是想多要些银子罢了。

晚上的时候,佟家开了荤,吃的海鲜疙瘩汤,佟楠逮住虾仁可劲的造,吃美了。

看孙女喜欢,佟旺眯着眼,琢磨要不要将这条线长久保持下去,钱嘛,自己不缺,主要是想让孙女在接下来的时候能有口爱吃的。

看今儿这供货量,佟旺觉得再有两回,自己那几根黄鱼的量也就用尽了,到时候要再跟那小伙子见上一面,坦诚的聊聊。

小伙子不是喜欢隔空往院子里扔吗?自个到时候用三轮拉个炉子蹲门口守着,还不信守不到他!

远在京郊的王波一家就没有这么好的伙食了。

王波家最近天天喝粥,细数起来,粥里面的粮食种类大概也能凑好几样。

熬粥所用的粮食都是前阵子家里人去地里挖耗子洞搜集来的,带回家藏好,吃的时候洗洗,直接开煮。

不敢去石碾子上压碎,生怕别人知道自家有粮食。

自从学习回来以后,王波在家里的地位直线上升,每逢吃饭,王母先紧着稠的给他捞,接着是王父,剩下的才是自己和其他孩子的。

这种做法,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是存在的,甚至可以说具有普遍性,因为一个家庭要先保证壮劳力的能量补充,赚取工分来养活一家老小。

王波在学习的时候过了一段舒服日子,不仅学到了本领,体重也有所增加,所以在母亲给自己捞稠的后,王波每次都会再挖出几勺分给母亲和弟弟妹妹,父亲就算了,因为他那一份也是稠的。

村里对王波也有相应的安排,专职做乡村大夫,拿全劳力的公分,但有一条,能不让社员花钱就不让社员花钱。

王波答应了,这本来就是小姑吩咐的事情。

村里大喇叭公布了王波学成归来,并宣布以后由他来给社员免费看病。

刚开始的时候,社员对王波的技术还没有那么信任,但村里也没有其他选择,有些人实在是难受,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态度去找王波。

没想到这一去吧,嘿,竟然好了!

有这么三五个社员的例子在前,王波算是把场子给撑了起来。

王波记得小姑的嘱咐,遇到浮肿要特别留意,但这几天以来,王波见到的病人虽然瘦,但并没有到浮肿的地步。

这让王波心里也暗暗松了一口气,没有浮肿病例也算是好事,起码说明大家还没有困难到那种程度。

王波最近除了看病、找一些常见的草药外,都在看小姑给的那本兽医书,让王波略有意外的是,公社里并没有人找他给牲口看病。

略作思索,王波就明白了其中原因,这年头牲口比人金贵,如果哪一天公社让自己给牲口瞧病了,那就说明公社认可自己的医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