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515批捕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515批捕

作者:工具超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同一时间,刘张氏在派出所鬼哭狼嚎,这次是真伤心了,泪一把、鼻涕一把的,不过这回没有拿自家的死鬼老头当挡箭牌。

刘张氏怎么也想不明白,儿媳妇指认自己也就罢了,儿子和孙子可都是自己一把屎一把尿从小养到大的,怎么就能指认自己呢?

挨个骂了一圈,刘张氏又开始给儿子、孙子找补。

儿子肯定是喝了楚春雪灌的迷魂汤,被迷了心窍,孙子年纪还小,肯定是被儿媳妇给糊弄的,老娘没错,老娘都是为了这个家!

刘张氏哭的恓惶,派出所的人也没劝,任由她这么哭,哭累了,心气也就没了,到时候再问一遍。

以前存在使用暴力手段获取口供的情况,上面三令五申、明令禁止,所以现在很注重证据。

果不其然,有家属证词在先,刘张氏本人今儿见撒泼没用,哭够了以后,最终还是都认了。

将刘张氏换个房间羁押,经办人着手整理材料,昨天已经给家属出了“拘票”,这个由所长签字即可,最长可以扣留七天。

接下来就是汇总材料,结合刘张氏的出身,以报假警影响正常办公秩序、诈骗、污蔑等缘由提请逮捕。

逮捕这事得呈报市局批准,市局核准后下发逮捕证,由看守所的执行组来提人。

至于最终怎么判,得将材料提交到市局法制处,法制处会依据情况,决定到底是提请判刑还是劳教。

以前案件经办人有量刑及处理意见的建议权,现在没了,正好也给基层减了负。

公安系统的市局从去年起搬到了东交民巷,离花市大街不远,整理好材料,经办人骑上自行车去出了门,现在派出所房间紧张,都是有一件办一件,市局那边也知道这种情况,所以处理起来很快。

徐卉对这事很重视,派出所也上心,下午的时候,看守所执行组的同志就骑着边三轮来提人。

边三轮的名字众多,在各地的叫法均有不同,包括但不限于:侉子,侧三轮,挎斗摩托车,挎子,胯子,跨子,跨斗,偏斗摩托车,边车,八嘎车,边挎等等。

之所以叫“八嘎车”,是小鬼子当年侵华的时候,装备过这种三轮载具。

边三轮的雏形大概在1900年出现在国外,技术逐渐成熟,在二战的时候已经普遍应用于军队,当时最出名的是宝马R71,除了载人以外,还用来架设机枪。

老苏仿制宝马R71,取名乌拉尔-M72,国内的边三轮从仿制乌拉尔-M72开始,57年年底仿制成功,即大名鼎鼎的长江750。

由于58年拉开了跃进的序幕,各地对边三轮的需求大增,加上技术、材料等方面的原因,三轮摩托的产量有提高,但质量不太稳定。

邮政上也曾购置了一批用于乡村的邮件派送,以图实现机械化邮路,但由于故障率高,半年后弃之不用,又改回了自行车邮路。

话说执行组的同志来到花市大街派出所,走完所有手续,配合着派出所、街道的同志带着刘张氏去了趟铁辘轱把。

刘张氏的行为算不上大恶,如果放在平时也就罢了,最多训斥一通,让治安员严加看管算完,但今年情况不同,粮食非常紧缺。

街道和派出所都不希望出现模仿的事情,所以在执行上,就在规则范围内顶了上限。

不仅逮捕证出示给了家属,街道还张贴了告示,提醒居民不要模仿刘张氏的做法。

国庆节前,公安系统穿得还是白色上衣外套,从国庆节开始陆续换成了五九式警服,一身蓝。

街坊们看着穿蓝色制服的大盖帽,明白了干这种事的下场。

刘张氏则低着头,耷拉着个脸,一副认命的模样。

街坊们指指点点的不在少数,上一回这么热闹还是前几年清理各种捞偏门的三教九流时,好家伙,那时候在家的基本都出来看热闹。

看着边三轮远去,有嘴碎的婆娘冷嘲热讽道:“刘张氏有福啊,今儿竟然能坐上偏三轮。”

“这福气你要不要?”旁边有人接茬道。

“我就算了,担不起,并不是谁都有这种福气的。”

听着街坊们的笑谈,楚春雪在一旁气的不轻快,虽然婆婆待自己不咋地,但终归是一家人。

气归气,楚春雪涨红着脸,背对着街坊们的指指点点,去街道办去拿粮本和粮票,这一片昨天都已经领完,就剩自己家了,这事今天也算告一段落,接下来该好好过日子了……

唐植桐紧赶慢赶,终于将落下的作业全都补完,下午又去了押运处。

“唐科长,这有你一封信。”进门后,马薇将信转交给唐植桐。

“谢谢。”唐植桐接过信放在桌子上,收拾下个人行头,才拿起信来。

寄方地址是市局,唐植桐猜不出是谁,但肯定不是公事。

大家都在一个单位,如果有公事,打个电话不香吗?

拆开信,唐植桐先看落款,是程海。

信的内容也不复杂,东拉西扯客套几句,漫不经心的跟唐植桐透露张新平调来市局了,在东交民巷刑侦处上班。

唐植桐莞尔,这个程海很有意思,人情世故拿捏的挺好,如果自己不想继续跟张新平走得近,可以直接忽略这句,如果还想继续来往,回信就得留意了。

唐植桐当然不想跟张新平断了关系,上一回还送了重礼麻烦人家重点照顾那嚣张跋扈的娘们呢,也不知道照顾的怎么样了。

唐植桐将信装起来,决定先把手头的工作整理一下。

方圆报上去的退信事宜有了后续,前天的时候,市局让分拣科将当天挑出来的退信拿过去了一批,据说有一些退信里面是空的,对着灯光一看,里面空空如也。

部里知道这一情况后,经过讨论,要求押运处在分拣的时候全部挑出来,仔细甄别,将里面没有实质性内容的空信封,全部带回京城。

方圆据此好好地讨价还价一番,虽然定量没涨上去,不过要来了一些食用油和肉蛋供应,也算是没白费工夫。

“唐科长,门外的通知你看了吗?处里说从明天开始发煤呢。”马薇看唐植桐看完信,适时的问了一句。

“哦,是吗?我还真没注意。一人多少斤啊?通知上面写了吗?”唐植桐猜测这可能是胡局当初从颜雄飞那边“讹”来的煤到货了。

“说每人五十斤,让自带用具。”

“得嘞,谢谢。咱这边发工资的时候得留意了,我估摸着还是得代扣。”唐植桐跟马薇道了谢。

“嗯,那个……唐科长,你家缺不缺煤?我的那份给你吧。”马薇从上午看到通知的时候就在琢磨,自己这份煤该如何处置,自己家里不用自己操心这些事,虽然不想承认,但主要原因的是自己嫌弃煤太脏。

“哎吆,谢谢你有好事想着我。”唐植桐笑着跟马薇客套了一句,没问马薇为何不想要,也没说自己要,毕竟两人名义上是上下级关系,哪怕自己给钱,落在有心人的眼里也不合适,更何况自个也不缺煤,没必要因为几毛钱的事情惹上一身骚。

在脑子里转了一圈,唐植桐开口道:“我个人一点小建议,你参考一下。把你那份给跟你一块下班的小姐妹更合适,天冷了,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虽然不算多,但情谊重,人家回去烧着煤,想起的是你的好。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好,谢谢唐科长,那我就给她了。”马薇没有生气,反而虚心接受,前阵子自己跟着唐科长学着做表、分析,回去跟父亲讲过,父亲很认同这种方式,夸赞表格更直观,能直接提取到数据。

唐植桐笑着摆摆手,没有再回应。

整理完手头的工作,唐植桐拄着胳膊,手掌托腮,双眼无神的盯着桌子上的表格,心里在琢磨,今儿该如何把菜带回家。

自个今儿就带了一个饭盒,可菜有好几个呢,难道找高师傅从食堂借餐具?

自从夏天押运处建了小食堂,相应设备一并增加,毕竟招待也得用。

先不说高师傅最近因为增量的事被搞的满头包,就算自己借来盘子,回去也不好交代,盘子毕竟不是饭盒,带回家会一点汤都不撒?

想来想去,唐植桐决定,还是挪用几张包烤鸭的荷叶算了。

眼下的荷叶有点类似几十年后的打包盒,肯定不能盛放汤汤水水,但略微带点流质的倒没关系。

哪怕是沾在荷叶上,也浪费不了,回家以后用馒头擦擦,然后荷叶剪碎了熬粥,既不浪费,还带了荷叶清香,有清热解毒、补充维生素C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下班后依旧是马薇先走,唐植桐殿后。

唐植桐收拾出一份红烧肉、一份回锅肉,一份煎带鱼,然后才穿戴好防寒套装回家。

由于菜是热的,唐植桐今儿没打算往家带玉米,张桂芳问起来的时候,打算以下了班找饭店买菜,带着不方便糊弄过去。

走到铁辘轱把胡同口的时候,唐植桐被独眼老朱叫住了。

“朱大爷,您喊我?”老朱声音挺大,唐植桐不方便装听不到,生怕他一会去自己家发现自家吃肉,索性就停了下来。

“桉子,刘张氏今儿可出名了……”老朱知道两家有过节,特意隔着门往外看,就等唐植桐回来卖个好,这小子了不得啊,前前后后还不到两年,眼见着就起来了。

唐植桐给老朱递了根烟,耐心的听着他絮叨,权当是听个乐子。

当听到刘张氏的罪名时,唐植桐还纳闷怎么不是投机倒把?稍微一琢磨才反应过来,应该是目前还没出现这个词。

说起来也好笑,投机倒把最开始是给一些小商贩准备的,但等双轨制以后,小打小闹就没法跟批条子比了,但没见几个批条子的因为这个罪名进去……

说完了刘张氏的风光,老朱又说起了老吕和刘张氏那一段不得不说的情缘……

对此,唐植桐却没有任何意外,有些事虽然做的隐蔽,但并非没人去做,比如某个歌手,就跟某个说相声的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一般。

掐指一算,离歌手出生还有几年,不过也快了。

唐植桐面上嗯嗯哈哈应着,其实对这些并不怎么感兴趣,他又不跟某些人似的口味出奇的重,白月光是中老年妇女……

“哎吆,谢谢朱大爷,我得回家了,回见了您呐。”听了两段故事,唐植桐费了两根烟,眼见着小王同学跟凤珍骑自行车过来,唐植桐索性剩下的半盒一并塞给了老朱。

按照几十年后的说法,这妥妥的是无用社交,但毕竟生活在这种胡同巷子里,也不好太脱离群众,有这么个耳目也挺好,起码一有什么风吹草动自个都能知道。

“聊什么呢?大冬天的,也不嫌冷。”进门后,小王同学少见的埋怨了一句,主要是嫌唐植桐不注意保重身体。

“嗐,刘张氏被批捕了,估计一会进屋,咱妈还得再叨叨一遍。”有凤珍在场,唐植桐隐下老吕和老张的那段激情往事暂且不提。

“来来,洗手准备吃饭!”一进屋,唐植桐看到了热馒头、热粥,果然没有菜,于是乎开始从挎包里往外“掏”东西。

一共两包加一个饭盒,饭盒里是红烧肉,两包荷叶里是回锅肉和煎带鱼。

“妈,再切点猪肉头,凑四个菜吧。”唐植桐将菜都折到盘子里,荷叶没敢扔,暂时放在一旁。

“哇!好香啊!”凤芝作业也不写了,飞速的起身去洗手,然后蹲在桌子前面等开饭。

“哎呀,这都赶上过年了,太铺张了。”小王同学知道这是因为自己过生日的缘故,有些不好意思。

“这才哪到哪?比你第一次来玩的时候还少了俩菜呢。”唐植桐乐呵呵的往下卸装备,来这边一年半了,满打满算在家能吃上六个菜的时候也就一个巴掌的数。

以前是条件尚可,等转过年头去,再想吃四个菜可就难喽。

也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才有了“你这辈子都吃不上四个菜”的说法。

对于这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唐植桐觉得这句是骂人没有出息的话,因为“干部下乡,四菜一汤”,吃不上四个菜,就是暗讽对方这辈子都当不了干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