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510冬至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510冬至

作者:工具超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1959年的冬至是12月22日,星期二。

冬至是“九九”的开始,也是汉族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

但凡节日无非要吃点什么,然而南北方冬至的吃食并不相同。

北方是吃饺子,素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一说。

南方则是吃汤圆或者糍粑,也有“家家捣米做汤团,知是明朝冬至天”之说。

至于从哪开始划分南北方嘛,从广义上来讲是以秦岭、淮河为线,南边为南方,北边为北方,南方没暖气,北方有。

虽然眼下暖气还没有普及,但在大熊的协助下,就是这么画线的,几十年后也是这么执行的。

然而,民众的自我认知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很多人对南北方的定义是不一样的,不少人都认为自己所处位置以北是北方,自己所处位置以南是南方,这种现象越往南去越明显,大概是南方经济发展更加迅速的缘故吧。

唐植桐没有这种认知偏差,因为他明确的知道自己这边无论怎么画都是北方。

这么重要的节日,又恰逢冬至,自然要兑现上次的许诺,给佟旺带些青菜过去。

割韭菜也是有讲究的,得提供一些人家切实需要的东西或者情绪价值,让他觉得物有所值才行。

大家都是有脑子的人,即便是淳朴一些,可以骗一回、两回,等韭菜习惯了“狼来了”,任其喊破天,都不会有人再相信,严重点的,不光不相信,还会反其道而行之。

为了长治久安,为了可能存在的长久合作,唐植桐这回扎扎实实给佟旺准备了一些青菜,像什么韭菜、青椒、豆角、菠菜等,每种都有两斤来沉,主打一个绿色健康。

这次,唐植桐依旧没有进去,还是隔着院墙“扔”进去的。

去押运处的路上,唐植桐听到有商贩沿街叫卖“九九消寒图”。

关于商贩,唐植桐以前看到一些比较极端的说法,像什么合营以后就绝迹一类的。

其实除了管制物资外,卖其他东西的商贩依旧存在,还是那句话,岗位就那么多,总得给百姓留条活路,真让人没有赚钱途径了,也是社会的一大不稳定因素。

再说,像什么废品回收站,别看人家是个收破烂的,但那也有正儿八经的编制,让他们去沿街叫卖?

想啥呢,最终还是得靠一些没有正经工作的灵活就业人员走街串巷收起来,送过去。

灵活就业人员赚个辛苦钱,回收站的人完成业绩,统计部门也能把表做的漂亮点。

眼下吃的值钱,很多人都节省了其他不必要的开支,留下钱买点吃的,所以灵活就业人员想赚点钱就更难了,购买九九消寒图的并不多。

大冷天的,唐植桐看商贩可怜,刹停车,问道:“爷们,什么价?”

“哎!这位爷,随便挑随便选,一毛钱一张,您瞧好了再给钱。”听到有人问价,商贩赶紧推着小推车过来,停在了唐植桐的身边。

“吆,还是位在旗的爷们。”唐植桐一听这口音,再看那额头,通天纹呐,遂打趣道。

通天纹这一茬,唐植桐是不信的,整天愁眉苦脸的人,甭管眉头皱不皱,两眉之间肯定有竖纹,吃得苦越多,竖纹越明显,反而是那些生活优渥的人上人没有这种纹路。

有条通天纹就是贵族了?简直是天大的笑话,你特么也配姓赵?

“祖上在旗,现在不讲究这个了。我给您拿张,您掌掌眼?”商贩听到打趣也不恼,转过头去用手捏住鼻子,深呼吸一用力,鼻涕砸在了地上,然后将手在袖子上一抹,就算完活了。

“不劳驾你挑,我自己来。”唐植桐在一旁看着,感觉有些埋汰,无论眼前的旗人祖上多阔绰,现在也是个可怜人,一毛钱一张,不能算便宜,但还能接受。

“好嘞,您瞧着,都是正儿八经用版画一刷子一刷子刷出来的,卖一张少一张。”商贩嘴皮子利落,手上也利索,将消寒图上面的木板拿下来几块,两头压着,中间的样式就漏了出来,谨防被风给吹跑或吹烂。

唐植桐不清楚九九消寒从何时兴起,但知道九九消寒图是从满清时候开始的,就是这帮“爷”鼓捣出来的,而且种类繁多,有写字的、有画梅花的,还有画铜钱的。

写字的寓教于乐,能教小孩子认字。

画铜钱的能看天气,因为画铜钱是有规矩的:上涂阴下涂晴,左风右雨雪当中。要是有人能找到上古的铜钱消寒图,说不定还能当成天气考古资料用。

唐植桐嫌以上两种太麻烦,选了一张梅花样式的。

梅花有九朵,每朵有九个花瓣,每天涂一个花瓣,经过九九八十一天,整支梅花全开,春天就来了。

“来张梅花的吧。”唐植桐说罢从口袋里掏出来一毛钱给过去。

“好嘞!我给您取。”商贩把钱装起来,麻溜的准备把木板抬起来拿图。

“有风,你拿好板子,我自己来。”唐植桐没好意思说他埋汰,自己动手从下面抽了一张,品相完好,没有瑕疵,轻轻叠起来,塞包里走人。

来到押运处,唐植桐先跟马薇做了交接,把自己该承担的工作承担起来,没有仗着是部门领导就欺负一个姑娘的道理。

冬至是天最短的一天,等五点下班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马薇先走,唐植桐殿后锁门。

回到家时,小王同学和凤珍还没有回来,张桂芳在和面,凤芝则逗贝贝玩。

唐植桐先把玉米倒进缸里,然后准备调馅子:“凤芝,作业写完了吗?最近我看你在学习上没怎么用心啊,回家就跟猫玩。”

一说这个,凤芝就不高兴了,不过也不敢犟嘴。

“快写作业,一会帮着一块包水饺,这么大个姑娘了,没点眼色。”张桂芳在一旁补刀道。

凤芝自知理亏,只能闷闷不乐的去写作业。

张桂芳已经将白菜剁碎撒盐杀上,粉条也已经泡发好,就等唐植桐加工了。

素馅,唐植桐觉得除了素三鲜,就要数白菜粉条了,尤其是粉条吸入了滋味,水饺不散且饱满,多浇点油,一口下去,香味那叫一个地道!

白菜攥水,粉条控水切碎,从院子里拔两棵葱剁碎,连同其他馅料一块放进盆中,然后撒上细盐,倒上些酱油,放在一旁待用。

唐植桐挖了大半勺猪油,在锅中烧热,浇在了馅子上,随着滋啦滋啦的声音传来,香味也随之而来。

凤芝写着作业,偷偷往哥哥这边瞄,边瞄边吞口水,贝贝则直接蹲坐在唐植桐脚下,喵喵叫着卖萌。

唐植桐拿起一双筷子,开始搅拌,搅拌的同时偷偷往里掺了些蚝油。

小王同学和凤珍回来的时候,正好赶上包水饺。

“今天吃饭晚了点,一会多吃点。”张桂芳趁姑嫂二人洗手的工夫,飞快的在案板上擀着面剂子。

“这么香,肯定要多吃一点,我自己能吃下一大盘!”凤芝听后,扔下铅笔,嘴里说着豪言壮语,跑着去洗手。

“凤珍,吃完饭你教我一下英语吧?”唐植桐也参与到包水饺中去,一边包着,一边问道。

“嗯?好,不过我读不太标准。”凤珍愣了一下,回道。

“没事,我不挑拣。”唐植桐乐呵呵的说道。

“好好的,怎么想起学英语来了?”小王同学擦干手,坐在唐植桐身边,拿起面皮开始包水饺。

“平日里没在学校住校,这几天发现不少同学都在看外文的参考资料,我也不好落后太多。”这并不是唐植桐的借口,而是事实,国家经济困难不假,但一些国外的先进期刊并没有少买,全放在了图书室任由学生借阅。

邮电学院里除了委培,都是正儿八经通过高考选拔考进来的,别看新中国一穷二白,但教育抓得很紧。

在54年教育部门决定取消初中外国语课之前,初高中都是要学习外语的,而且外国语课以俄语为先。

尽管54年下通知取消了初中外国语课,但高中依旧是需要学习的。

在“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教育部门决定自1956年秋季起,英语师资条件较好的地区从高中一年级开始增设英语课,并决定从1957年秋季起恢复初中外语课,且首次提出俄语与英语的比例应为1:1。

具体落实上嘛,唐植桐只学了大半年的俄语,会一点点,而且半生不熟。

凤珍今年才读初中,这一年与北边关系破裂已成定局,只是还没有公之于众,不少重点班的家长嗅到了风向,让孩子跟老师反应选择学英语。

一班是重点班嘛,学校自然很重视学生的声音,所以一班学的英语。

凤珍在二班,二班之所以能学上英语纯粹是沾了一班的光,因为老师排班一般是顺着来,一班、二班、三班这样,后面的班级有其他老师教授俄语。

尽管水饺是素馅,但在荤油和唐植桐调拌的加持下,一家人全部反馈好吃,不过张桂芳压着凤芝,没敢让她真吃一大盘。

吃完水饺,喝一碗饺子汤,唐植桐跟凤珍学了十多分钟的英语,主要是听凤珍读,然后在凤珍的指导下,写了一遍大小字母,今天的课就算结束了,很敷衍。

唐植桐当然是会英语的,之所以来这么一出,是为了让自己“名正言顺”的会英语。

“你都会了?”回到厢房,小王同学问道,前后不过十多分钟,能学到啥?

“哪有那么快,需要明天再巩固一下,我不着急,主要是为了不耽误凤珍学习。”唐植桐找理由搪塞道,一天就会有点超神,如果坚持一个星期,那自己会写、会读也就顺理成章了。

“哦,那你想学俄语吗?这个不耽误凤珍学习。”对于丈夫追求进步,小王同学向来是支持的,此时笑眯眯的,一副要给丈夫加课的娇憨模样。

“嗯??哦~哦!小王老师会俄语?”唐植桐先是一愣,接着就反应了过来。

“会呀,日常对话、书写还是没问题的,给你启蒙绰绰有余。”小王同学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缝了,脸上写满了求表扬。

“厉害啊!我初中学了一点点,音都发不全。”唐植桐给小王同学竖了个大拇指。

“没办法,舞蹈学校的教练是北边人,总不能全靠翻译。老师平时教一点,再加上教练用俄语授课,时间长了,也就会了。你知道吧?刚开始学的时候可痛苦了,舌头得会打卷、会弹舌才行。”得到夸奖的小王同学开始给唐植桐倒苦水。

“哦~怪不得,我说你的舌头怎么那么灵巧,感情根子在这呢?”外教授课,一般人哪有这种待遇?不过唐植桐没有提,而是“恍然大悟”道。

“哎呀!讨厌!你这人,一天到晚脑子里都装些什么嘛!”小王同学秒懂,脸红的捶了丈夫一下。

“哈哈哈哈,吃饱了嘛,难免多想点让人愉悦的事情。哦,对了,我今天给你买了点小玩意。”唐植桐不再逗小王同学,起身从自己挎包里将今天买的九九消寒图拿了出来。

“呀,九九消寒图?这个得用红色铅笔涂出来才好看。”小王同学展开一看,非常高兴。

“我们学校里有卖的,明天我给你买一根回来。”

“不用,我办公室就有,我明天再去领一根,办公用品嘛,嘿嘿。”小王同学东瞅瞅,西看看,最终还是没舍得将九九消寒图贴在墙上,而是压在了书桌上。

“也行,那就过明天再开始涂。”早一天晚一天都不要紧,唐植桐买这个也是为了让小王同学消遣一下,最近她已经把凤芝的毛衣织好,目前正在给张桂芳织,而且也快织好了,就差两只袖子了。

“嗯,那我今晚先给你上第一课吧。”小王同学的目光从书架上扫了一遍,从中抽出一本双文词典来:“我先教你一些基本的,等你掌握好词根、词缀后,我再帮你从单位借本专业词典,你捧着词典自学就行了。”

“好,请小王老师开讲吧。”活到老学到老,唐植桐是个好学上进青年,拿起笔纸,认真听讲,学外语嘛,合法最重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