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488三赴安东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488三赴安东

作者:工具超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唐植桐回家的时候,挎包里装了两块板油,每块都有两斤来沉。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唐植桐不仅要考虑长远的以后,也要兼顾眼前的生活。

自己这一往安东去就是十多天,得保证家人在这段时间里有额外的能量补充。

“哎,明天你和凤珍早点出门,给咱妈送过去吧,我就不过去了。”唐植桐取出一块,交给小王同学。

“行。”小王同学点头应下,没问从哪来的,似乎已经习惯了。

“桉子,我今天买了两斤点心,你给你大伯、小姑带着,咱家也没有其他稀罕东西能带着。”张桂芳指着八仙桌上的点心,说道。

“好嘞,妈。确实没啥能带的,不过您放心,我买到粮食,肯定会给大伯和小姑留一些,一样是心意。”唐植桐很乐观的回道。

“嗯,行。这一包是你发的,你带着路上吃。”张桂芳又拿出一包点心来,放在桌子上。

“我带点干粮就行,点心留家里吧。”唐植桐摇头,家里粮食不够吃,隔三差五的吃块点心能补充能量,自己这一路上有仓库傍身,肯定不会饿着。

“穷家富路,带着没坏处,家里还有白薯,饿不着。”张桂芳不乐意,坚持让唐植桐带着。

“行吧,等我回来,家里就宽松了。”唐植桐看亲妈坚持,也没硬往外推,打算一会嘱咐一下小王同学,定时给家里加餐。

“我这还有点钱,你带着,到那边看看能不能买点东西。”张桂芳从兜里掏出准备好的储蓄,压在点心下面。

“行。”唐植桐这次没有推诿,带的钱越多,等回来的时候,也能名正言顺的多“带”些东西回来。

晚饭是张桂芳做的,这回没有吃“出门饺子”,家里除了白菜就是胡萝卜,不太好搭配馅儿。

张桂芳炖了颗白菜,里面能看出有木耳来,味道也很鲜,因为放了点飞龙肉。

前些日子,粮食没那么紧张的时候,家里基本没有动过唐文邦带过的吃食。

最近则零零碎碎的吃了一些,有时候是泡点木耳掺在菜里,有时候是把飞龙剪下一点炖在菜里,增加些香味等等。

不过香肠没有动,张桂芳说那个能放得住,留到最后再吃。

吃完饭,张桂芳给儿子收拾明天外出需要带着的干粮,今天刚蒸出来的馒头。

“桉子,这次过去可不能再吃你大伯和小姑家的定量了,我听说外地比咱这边更缺粮。”张桂芳一边往包袱里面放馒头,一边说道。

“行,您放心吧,我吃您做的干粮,您做的最好吃。”唐植桐乐呵呵的恭维道。

“就知道捡好听的糊弄我。文文告诉我,你在敬民家做馒头了,孩子直夸好吃。”张桂芳瞄了一眼唐植桐,那意思,伱做的也好吃,在家咋不做?

“您教得好呗。妈,您别老放馒头啊,放点窝头。那边天冷,馒头冻住了不好啃,窝头有个窝,好往下掰。”唐植桐胡乱挑个理由,谁不知道馒头好吃?但自己多吃一口,家里就得多吃一口窝头。

“行了,男人家家的,别管这些了。快回去和文文收拾一下带的衣服吧。”张桂芳往外赶人,小两口结婚还没一年,都分开好几回了。

“好嘞!”

小王同学想的有些多,脸蛋有些泛红。

唐植桐回到厢房先把水烧上。

“这大衣你是明天穿着,还是拿着?”小王同学回来后翻箱倒柜,把厚衣服找出来。

“咱这边没那么冷,带着路上冷了再穿吧。衣服没啥好收拾的,这又不跟夏天似的,得换洗,穿一身厚的走就行。”唐植桐坐炉子跟前,点上颗烟,乐呵呵的说道。

“行吧。要不穿你新发的这一身?挺厚实的。”小王同学将前两天押运处发的那身,从几件棉服中找了出来。

“我穿去年那身吧,这套给你留着,稍微改改就能穿。”唐植桐摇头,小王同学也发衣服了不假,但只是外面的防尘卦,跟自己这种厚衣服没法比。

“衣橱里几乎都是我的衣服了,我冬天衣服不少。给你穿。”小王同学没再听丈夫的话,直接将这套拿了出来,然后将其他衣服一一放进了衣橱。

“也行,穿着挺精神的,不知道的还以为过去相亲呢。”里面穿着邮电系统的制服,外面穿着55式将校呢,新衣服也是军服样式,这样穿出去,说自己有番号绝对有人信,而且也绝对是整条街最亮的那个仔。

这年头借衣服充门面去相亲的不在少数,唐植桐在工地就干过类似的事情,借的麻三哥的衬衫。

“怎么?自己谈的不过瘾,还要相看一個?”小王同学佯怒道。

“哪能,我就打一比方。我穿上这一身,哪个姑娘敢往我身边站?必须得自惭形秽。还是跟你最配!因为你不仅漂亮,还贤惠!”唐植桐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

“哼,算你会说话。”听到丈夫直白的赞美,小王同学心里美滋滋。

“嘿嘿,要不咱早点睡?”唐植桐看到小王同学那娇艳的容颜,百看不腻,这一去要十多天才能再见。

“呸!脑子里准没好想好事。”小王同学看到丈夫眯起来的眼睛,搭配上那坏笑,都是过来人,哪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那你就错了,我想的都是好事。”唐植桐一本正经的说着,然后找出盆来倒水。

“咱家还有点全国粮票,我这还有点钱,你一块带着。”小王同学将钱和票都装在了将校呢的上衣内侧口袋里,并指给唐植桐看。

“嗯,行。”唐植桐抬头瞥了一眼,回道。

“就是你这鞋子不大行,说给你买皮鞋,你一直不让。那边雪大,湿了可怎么办?”小王同学从头到脚打量了一下丈夫,看到棉鞋的时候,有些担忧道。

“咱妈给纳了一双新的,明天一块带着,湿了就换下来烤烤呗。”唐植桐轻描淡写道,心里也在犯嘀咕,忘了这一点了,真碰到大雪,这鞋子是最大的弱点。

“要不明天咱去买一双?时间上还来得及。”小王同学问道。

“不花这个钱了,不值当的为这一趟单独买双皮鞋。留着钱多买点粮食吧。水温正好,快来洗洗。”唐植桐摇头拒绝道,打算到时候见招拆招,大不了在脚外面包上一层兔皮,自己昨天刚“砰”了十来只兔子,兔子皮都还是热的呢!

“你这人,把窗帘拉上呀,把门也锁上。”小王同学脸色绯红。“需要我帮你吗?”唐植桐锁上门、拉上窗帘,坏笑着看小王同学。

“讨厌~!”尽管是老夫老妻了,小王同学依旧害羞,声音都快拉丝了。

众所周知,敏感肌,特别容易皮肤干燥,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水分特别容易流失。

唐植桐这一宿啊,光忙着堵水了。

12月9日,星期三,前往安东的列车发车的日子。

小两口起了个大早,唐植桐嘱咐了小王同学两句,最近多留意两边情况,别缺了吃的。

小王同学应下,帮着丈夫打扮一新后,才出门吃饭。

饭后,小王同学神采奕奕的带着板油,和凤珍出了门。

唐植桐收拾好东西,出门稍微晚了一点。

临出门前,唐植桐又扫了一遍院子,犹自不放心,跟张桂芳交代道:“妈,您可把东西收好,小心耗子偷吃。”

“行了行了,婆婆妈妈的。哪还有耗子?前阵子打的那么干净。”张桂芳帮儿子将东西拿到自行车上,嘱咐道:“你在外面吃喝,照顾好自己,别让我操心。”

“行,我这么大个人了,您就放心吧。再说,我也不是第一次去,没问题的。”唐植桐咧开嘴,呲着牙跟张桂芳保证道。

唐植桐将干粮扔进空间一些,衣服则直接带着去了押运处。

将校呢和帽子、围巾啥的,去的路上、回来的时候都要穿戴着,其他押运员都是要看着的,若是扔空间,突然冒出来就说不清楚了。

干粮则好说一些,够路上吃的,其他的可以说到了那边用全国粮票嘛。

唐植桐上午处理了一下考核数据,看看报纸学习一下最新动向,下午帮着扛了会邮包,随后找张金波领了五六半和弹药,跟车启程。

自备邮车比以往有了点变化,休息间里比以往多了两张单人床,多了一个炉子,供押运员休息、取暖用。

此时,孔一勤和唐植桐各自坐在床边休息。

“谢谢唐科长,抽颗烟歇歇。”张金波升了副科,往安东跑的这趟列车上只剩下了孔一勤一个老人,其他两个是最近安排过来的投递员。

“什么科长不科长的,孔哥喊我小唐就行。”唐植桐拿出火柴,给孔一勤点着烟,然后是自己个。

另外两个小伙子在外面整理信件,没有参与的意思。

“嘿,我可不敢,发工资的时候你给我少数两张怎么办?”孔一勤跟唐植桐开着玩笑。

“那指定不能,要是能依着我的性子来,肯定得多给孔哥两张。”唐植桐打个哈哈。

气氛一时融洽至极,聊了一会,唐植桐问道:“孔哥,那边下雪了吗?”

“经常下,现在这天,下了也不化,雪厚的地方已经快到膝盖了。你穿这棉鞋过去,可不好走。”孔一勤看了一眼唐植桐的棉鞋,回道。

“嘿,去了再看吧,到时候搭个车或者爬犁去林场。”唐植桐当然不能说自己空间有兔皮,只能找借口找补。

“还是得多穿点,实在不行,往脚上绑点干草也管用。”

“谢谢孔哥提醒,你对安东那边的粮食供应有了解吗?”唐植桐问道。

唐植桐对那边的情况仅限于唐钢的转述,当时不知道有多少水分,现在时隔两个月,更不知道有何变化。

一个月前,唐植桐在取大伯委托张金波、孔一勤捎过来包裹时,曾问起过唐文邦的脸色。

“看上去还行”,这是孔一勤当时的回答。

“唉,定量比咱们这边低。好在那边多少能有鱼供应,勉力维持着。”孔一勤叹了一口气,说完,寻思了一下,补充道:“听说不少人都去江边买粮,运气好能买到些。”

对于唐植桐去安东,孔一勤大概有个猜测,看亲属只是一方面,但包裹带的不多,也不会有多少粮食。

虽然全国粮票不占地方,但孔一勤不认为唐植桐能搞到多少,说来说去,还是满天飞卡的很严,不好换。

那剩下的基本就一条了……

唐植桐听后点点头,犹豫了一下,低声问道:“那边都有什么粮?什么价?”

雪深,出行不便,给去河边买粮带了难度。

自己对东边两眼一抹黑,去一趟林场,再找朴大成买粮的话,来来回回的时间是一个问题,让他知道自己买多少粮也是个隐患。

想来想去,不如从孔一勤这里了解一下,有些事是心照不宣的,唐植桐以自己对孔一勤的了解,他不会出去多嘴。

孔一勤先是朝休息间外面看看,同样低声说道:“听说玉米一块二一斤,大米一块五一斤,听说量大还能压压价,不过还是比咱四九城的粮票贵。”

“确实不便宜。”唐植桐皱起了眉头。

“嗯,以前咱这边的钱值钱,他们拿着钱能直接去店里买东西,现在凭票、凭证的东西越来越多了,那边拿着钱买不到东西了,这个价也就上去了。倒是拿着东西去换,更划算一点。”孔一勤每个星期都要往安东跑一趟,休息的时候难免接触到当地的同行,对这些有所了解。

其实孔一勤也曾动过从东边买粮的念头,只不过被这个价格给吓住了。

“东西?比如什么?”

“黄货最好用,其次就是那边没有的,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手表啥的,那边都稀罕。”孔一勤掰着手指头,一一道来,说完还不忘“补”一句:“听说火车站东北边的老城区朝族多,那块的江面上有个集市。”

“谢谢孔哥,这个恐怕去不了,啥硬通货都没有。”唐植桐苦笑着摇头,又给孔一勤让了颗烟。

有黄货这种事,还是尽量保密来得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