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472纸上得来终觉浅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472纸上得来终觉浅

作者:工具超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高大爷跟唐植桐聊了很多往事,大多是战场上的,主人公也大多是他的战友,牺牲的那种。

“多好的同志啊,战斗从来不喊苦不喊累,每每都是冲在最前面。这么好的同志,负伤了,好不容易从前线抬下来,包扎带却是一些脏烂棉花做的,药也是假的,好好的同志就这么没了。草塔姥姥!”讲到最后,高大爷双拳紧握,义愤填膺,从表情就能看出对那帮黑心资本家恨之入骨,恨不能生啖其肉。

“确实可恨,崩了都不解恨。”唐植桐听说过这事,前几年闹的动静很大,报纸上报道了好几次。

“娘的,也就托了新社会的福,要是放在旧社会,得株连九族!更可恨的是,有些人明明是自己的同志,怎么就糊涂了呢?”高大爷不解恨的补充道。

“唉,大概是因为意志还不够坚定吧。”唐植桐知道高大爷说的是这帮黑心供应商后背的保护伞。

“你是个好小伙子,好好工作,可不能犯错。”高大爷告诫道。

“您放心吧,我这人吧,就这点好,不贪,不该拿的绝对不会伸手。”唐植桐是有心里底线的,更何况作为穿越众、空间傍身,他也看不上别人的三瓜俩枣。

“嗯。不错,不错。”高大爷欣慰的点点头。

“嘿嘿,高大爷,天不早了,我得回去了。下次过来再过来看您。”唐植桐看着外面的天慢慢变暗,刚才小王同学不放心都下来找过自己一趟了。

“回吧,回吧,跟文文好好过日子。”高大爷起身,一瘸一拐的给唐植桐开门,送他出去。

往楼上走时,唐植桐内心已经平静了很多,是有一帮人胡搞不假,但同时也有一帮人在努力的改正错误、应对天灾。

“跟高师傅聊天了?”回到家后,叶志娟笑语盈盈的问道。

“嗯,高大爷故事挺多的,听了很受教育。”唐植桐点头,回道。

“唉,高师傅挺不容易的,从前线伤了腿下来的,纱布、绷带啥的不合格,差点截肢。回来后上面给他安排到公安口,他说自己是个残疾人,选了到这边来看大门。他战友大多都牺牲了,他工资大部分也都寄给了战友家属。这些他没告诉你吧?”叶志娟又大体上介绍了一下老高的情况。

“没说,讲了讲他的战友,他说不想让别人忘记他们做过的事。”唐植桐摇头道。

“我就知道。高师傅人不错,就是太倔。”叶志娟叹口气,也摇了摇头。

“妈,我看高师傅自己一个人住,是一直未婚吗?”倔不是问题,俗话说温柔乡,英雄冢,百炼精钢还能化作绕指柔呢。

高师傅人不错,找自己说话未必没有孤独的原因,就这么下去,晚年未免会寂寥了些。

“嗯,我们妇联不止一次想给他介绍,高师傅愣说自个是个残废,不愿拖累别人。倔老头一个。”叶志娟点头解释道。

“还真是……有个知冷知热的多好。”战场上下来的,不少都有应激情况,甚至有暴力倾向,但眼下这个时代根本顾不上这些。

“高师傅有疑虑。身边没个人,工资怎么支配他自己说了算。要是找了媳妇,就得多拿出一些来养着家人。”叶志娟把自己从别处听来的说法讲给唐植桐听。

“怎么?你想给高大爷做媒?”小王同学吃着以前存下的伊拉克枣,咬了一口又嫌这东西齁的慌,走过来把剩下的塞到唐植桐手里。

“没有。就是觉得他一个人孤单了点。”唐植桐摇头否认。

高大爷对自己没坏心,一个烟头,事不大,却也让自己警醒,尚未彻底融入这个年代,部分行为特征上还有待改进。

说有恩有些勉强,但也不能不认,不过还到不了牵红绳的地步。

()

小王同学在一旁捂嘴笑,也不点破,俩人在一起时间长了,丈夫很少问不相关的人的个人情况。

“还有点馅儿,咱边包边聊吧。”叶志娟起身,提议道。

小王同学没吭声,看向丈夫,等着唐植桐的决断。

“妈,我们不在这吃了。”唐植桐站起身来,把椰枣塞进嘴里,朝静莹、敬民招招手:“来,告诉你们一个在家自己吃米饭的小技巧。”

俩个小的一听这个,立马围了过来。

“这个吃法叫猪油拌饭。刚出锅的米饭盛到碗里,挖上一勺猪油,再倒上点酱油,拌匀就可以吃了。跟上次打汤差不多,用量也差不多,别多放。万一猪油吃完了,及时告诉我,在我没带过来之前也可以用香油凑合一下。”两小只已经有了做汤的经验,唐植桐这回就没有再亲身做示范。

至于好不好吃嘛,见仁见智,反正唐植桐尝着还行。

天依旧阴沉,看不到太阳,就显得天色有些晚,实际也就五点来钟。

眼下夜生活有限,街上行人不多,倒是何老板的小酒馆里坐了几个老爷们。

也不是没有二两小酒滋溜俩钟头的顾客,按老一辈的说法,是不能赶人的,哪怕干喝不点菜,也不能往外赶。

眼前的景象有点像是苏省的某些地方,年轻人被家长要求九点之前必须回家,在外面的夜生活被卡的死死的。

让唐植桐闹不明白的是,家里的管的这么严,一年消耗的气球数量却长期霸占全国各省销量排行榜的no1,到底怎么做得到呢?

“给你俩留了点水饺,你们吃吧。”吃饭的时候,张桂芳将馏好的水饺从锅中端出来,放到俩人面前。

“妈,我们中午吃了。给凤珍和凤芝吧。”小王同学跟唐植桐对视一眼,将水饺往两个妹妹面前挪挪。

“嗯,我们吃点咸菜,喝点鱼汤就行。”唐植桐看了一眼锅里,今儿吃馒头,鱼汤还有剩的,唯一的不足是今晚没做菜。

“哎,你做的泡菜是不是可以吃了?”小王同学一听咸菜就想到了丈夫腌的川蜀泡菜,至于老bj的辣白菜嘛,这段时间已经被她连吃加拿消耗的差不多了。

“估计萝卜缨子能吃了,我去夹点尝尝。”唐植桐起身端出泡菜坛子,一拿开上面倒扣的碗,一股酸味立马扑鼻而来。

小王同学在旁边闻到味后,口腔里条件反射般的分泌出了口水。

“这味倒是可以了。”唐植桐用干净的筷子,从里面掏了一碗出来。

什么萝卜缨、辣椒、胡萝卜等各类都有一些,因为辣的缘故,除了小王同学,其他人不吃,唐植桐估摸这一碗能够她吃的。

“我先尝尝。”小王同学迫不及待的夹了一根萝卜缨送往嘴里。

酸辣可口的味道,让人食指大动,立马咬了一口馒头,咽下后才给丈夫评价道:“好吃,下饭!”

“得嘞,吃吧。明儿你顺路给咱妈送点过去,只要有这卤水,以后不断地往里加菜就行,咱家以后不缺川蜀泡菜了。”唐植桐乐呵呵的将碗又倒扣了上去。尽管晚饭不算丰盛,但今儿有鲅鱼水饺打底,大家吃的还算满意。

吃完饭,唐植桐看时间还早,跟张桂芳打声招呼,拎着颗白菜出去跟人借工具,答应王敬民的雪橇,还是要做的。

做雪橇,少不得一个木工工具——刨子。

刨子据说是鲁班发明的,是木工用来找平、切削木材的一种特殊工具。

鲁班发明的东西很多,称号也很多,是公认的木匠行业祖师爷,但说起本名,可能知道的少点,鲁班本名姓公输,名般。

刨子有大中小之分,用途差不多,()

但每种都对应着切削木材不同的阶段。

一棵白菜,唐植桐只借到了一把。

又不是做什么很精细的玩意,只要削的没有木刺即可。

家里不缺柈子,唐植桐先用斧头找平,大概砍出个模样,然后钉了个小板凳。

眼下的木匠大都采用传统手艺,用台钳的并不多,大多采用一种带有挡头的凳子,自己钉起来的那种。

简单来说就是在长凳的一端钉上一块木头作为阻拦,然后将要加工的木材放在凳子上抵住这块木头,从另一头用刨子切削。

外面太冷,也没有灯光,唐植桐用这些简易工具在厢房加工。

“累不累?要不要歇一歇?”小王同学帮不上忙,看着穿着薄衣却满头冒汗的丈夫,很是心疼。

“没事,多刨平几根,钉起来就好。”看别人做起来很简单,但自己实操起来一点都不容易。

唐植桐本来还想整出木板来着,这下直接打了退堂鼓,把雪橇骨架所需要的木料做出来就是胜利,剩下的还是明儿去找木材厂张波进货吧。

“我小的时候也有一个,不过后来搬家弄丢了。”看着丈夫一下一下刨出木花,小王同学满是回忆的说道。

“那你小时候够幸福的,我那时候都是蹭三哥的雪橇玩,我拉他一趟,他拉我一趟。当时压根就不知道累,一玩就是一天,棉鞋、棉裤湿了都不愿停下来。”

“回家不挨揍吗?”

“揍啊,揍完塞被窝里取暖。有一回跟三哥玩的太投入,当天三哥就发烧了,然后他那雪橇没能保住,被马大爷塞炉子里烧了。现在想想,关雪橇什么事?都是人小管不住自己的缘故。”

远在南营房的马克俭莫名其妙的打了两个喷嚏,引来了王雁的一阵埋怨:“这么大个人了,不知道多穿点啊?”

“嘿嘿,没事,我给桉子回封信,你先睡吧。”马克俭接过爱人递过来的外套,披在身上,拍拍爱人的手,说道。

“你们俩也真是的,隔得也不远,约一起坐下来聊聊,不比写信强?”王雁回到床上,裹上被子,靠在床头,吐槽道。

“他又是上学又是工作的,哪有那么多时间。”马克俭头也没回,低着头一边寻思着写些啥,一边回道。

“那你别忘了会堂的事,谢谢他。”王雁提醒道。

“嗯,忘不了,别操心了。跟你说话老打断我思路。”马克俭点点头,王雁提到的是会堂招工的事情。

中秋节前,马克俭跟唐植桐提过一嘴,自己想活动活动进会堂,但被唐植桐的建议劝住了,事实证明这一步走的很对。

单位里有几个小青年有同样的想法,也找人活动了,但事后被找出来单独谈话,没落好。

倒是自己,因为运动会的事受了表扬,提了一级。

同样参加运动会保障工作,却找人活动的,就没这待遇了。

“切,还思路,大老粗一个。”尽管王雁嘴上是这么说,但没再打岔,让自己男人专心回信。

马克俭装没听见,伏案回信。

其实马克俭也纳闷,唐植桐以前跟个木头似的,这两年就跟变了个人似的,不仅事情办的漂亮,看问题还贼准!

当然,马克俭也没有往深了想,这可是自己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马克俭写信的时候,吴海洋也没闲着,正抓耳挠腮的整理试验笔记。

吴海洋本来以为这回的“发热装置”会跟唐植桐前两次出的主意、设备一样,自己无非是出面协调一下,协调这种事自己是拿手的。

没成想这次具体的事项落到了自己头上,属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还是砸瘸了的那种。

()

刘主任说了一大堆,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这个东西能用,但实用性有待验证,具体意义得等搞出来再说。

得搞,但谁提出谁负责,单位不会出人支持。

这简直是要了老命了,自己哪特娘的懂化学?

除了配伍比例,还得考虑用哪种材质的东西去包装,也要考虑低温状态下的反应速度等等,想想脑袋就大。

这阵子吴海洋没少让媳妇挺着个大肚子给自己补课,然后上班的时候除了处理日常事务,还得钻实验室摸索、验证。

现在虽然偶尔还会搞错什么氧化、还原,但化学式已经写的像模像样的,牵扯到这个配方的炭、水、铁、铝等分子式、原子量也掌握的滚瓜烂熟。

没办法,即便是做实验,也得先在理论上通过验证才行。

吴海洋现在是一个脑袋两个大,他收到了唐植桐的来信,但不想回。

什么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看热闹不嫌事大是吧?亏我这么信你,结果挖个坑,差点把自己埋里面。

吴海洋现在只想着赶紧把这玩意鼓捣出来,这辈子再也不想碰化学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