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469鲅鱼水饺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469鲅鱼水饺

作者:工具超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哥,明天星期六了。”看看干干净净的碗,凤芝扬起小脸,看着唐植桐,提醒道。

“嗯,吃水饺,行不行?”唐植桐自然知道妹妹的用意,这是在提醒自己该准备改善生活了。

“行,什么馅儿的?”凤芝忙不迭的点头应下。

“肯定会有肉,放心吧。”唐植桐咧嘴朝妹妹笑笑,他打算吃鲅鱼的。

北风刮了一下午,气温降了下来,照这情况来看,无论明天下不下雪,明天的气温都能使鲅鱼保鲜。

鲅鱼是个好东西,说是鱼肉,其实蛋白质含量很高,而蛋白质又是人体所必须的一种东西。

眼下已经有部分地区的百姓浮肿,从医学上来说是缺少蛋白质造成的。

唐植桐叹口气,人啊,最可怕的就是想法跟能力不匹配,明明是个没什么能力的普通人,却有着一颗悲天悯人的心。

唐植桐自嘲的想,感同身受、袖手旁观、悲天悯人、麻木不仁能同时出现在自己身上。

随后摇摇头,将纷杂的想法甩出脑外,还是顾好家人最重要,虽然家里卡着定量吃,但肯定不能让家人缺了蛋白质。

翌日,11月28日,星期六,小雪。

在西北风的催促下,一大早,天空中飘起了小米粒大小的雪花,院子里犹如铺上了薄薄的一层棉纱。

这种雪其实很滑,上班的路上,唐植桐看到好几个小孩子背着书包,兴高采烈的打出溜,摔倒了也不会沮丧、哭泣,嘻嘻哈哈的站起来,拍拍沾在屁股上的雪片,继续打滑前行。

唐植桐看在眼里,心里也舒坦了些,困难摆在眼前,但怎么样都要过,愁眉苦脸是一天,高高兴兴也是一天,不如选个自己舒服的过法。

谷漫苍就是如此,明明家里很困难,但脸上已经不再愁眉不展,而是拉着卢石在宿舍楼里支了个小摊。

小摊是经过宿管大爷许可的,代价是一盒烟。

小摊旁边有个凳子,凳子旁边是墙,墙上贴了张报纸,上面有毛笔字写的:“免费理发”。

推子、白布、梳子是两人合伙买的,前两天已经在宿舍里互相拿着对方练过手。

尽管理出来的效果不是很时尚,但胜在不花钱。

大学生的家庭条件并不是人人都能得去,像罗志平、路坚等人会选择去理发店,但更多人乐意选择这种免费的。

说免费,其实也并不是完全免费,确实不收钱,但头发却是留下了。

俩人打的是头发的主意,攒起来塞床底下,等攒多了拿出去卖。

男人的头发短,尽管不如大姑娘的长辫子值钱,但胜在眼下男同学的头发都很茂密,积少成多,未必不是一条生财之道。

几十年后,很多人肯定都听说过头发酱油,这东西眼下也是有的,而且写成了论文,发表在《浙江化工期刊上,生产过程非常完整,就差手把手的教了。

物资匮乏,人们积极探索用生活废料生产化工产品的可能性,这件事是值得肯定的,不能拿几十年后的眼光来批判。

唐植桐看到后,也终于知道那些鸡毛啥的,到底去了哪……

雪花稀稀拉拉下了大半天,愣是没一指厚,不过气温更低了。

从押运处回家的时候,唐植桐用佟旺给的麻袋,装了一条十多斤的鲅鱼。

鱼是敲死的,在麻袋里面偶尔还有点抽搐,唐植桐想的就是利用路上的时间让鲅鱼死透气。

什么新鲜、活鲅鱼等卖点,只是忽悠佟旺多掏钱的理由,在自家肯定不能这么浪,小王同学见识还是不少的。

天冷,鱼的腥味不明显,唐植桐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将麻袋带回了家()

“这是鲅鱼?这么大一条?”张桂芳看到唐植桐从麻袋里掏出鲅鱼来,有些吃惊,往年副食品店也会有鲅鱼出售,但个头都没这么大,大点的也就两斤来沉的样子。

“嗯,咱两家吃,去头去骨去内脏,也没多少。”唐植桐尽量鱼往小了说。

“你打算用这个包饺子?”张桂芳没有再纠结鲅鱼的个头,而是关心起了饺子馅。

“对,咱今儿吃鲅鱼馅的饺子。”唐植桐肯定道。

“鲅鱼能包饺子吗?”张桂芳不无担忧道。

“能包,您放心吧。我同学有海边的,他说他们那就用鲅鱼包,可好吃了。”唐植桐又无中生有了个同学,拿莫须有的话来糊弄亲妈。

“行,那我去和面。”听儿子这么说,张桂芳不再坚持,回了屋。

至于鲅鱼的来源?张桂芳没问。

凤芝更是不会问,站在一旁瞪大了眼睛看唐植桐处理鱼,恨不能眼睛都不眨一下。

“凤芝,出去怎么说?”唐植桐一边收拾鱼,一边问道。

“窝头、炖白菜。”凤芝张口就来,压根没有过脑子。

“行,不错。”唐植桐满意的点点头,这阵子的教育没有白费。

鲅鱼可以说是所有海产品里面最好处理的鱼之一。

没有鳞片,鱼刺也少,开膛破肚去除内脏,切段撒盐腌制后即可下油锅纵享丝滑鱼生。

不过做饺子馅的话,就不能这么随便了。

不仅得去内脏,还得将鱼皮扒下来,而且一点都不能剩,就连两侧的的那条红色的肉也不能要,这两样是鲅鱼身上最腥的地方。

如果馅子里有这两样,那肯定好吃不到哪儿去。

唐植桐用刀贴着鲅鱼的脊椎,将一侧的鱼肉给剃了下来。

今儿自家就吃这一块,剩下的那一半,明儿带到椿树胡同。

鲅鱼大部分鱼刺在脊椎上,背部也有一溜,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在腹部,支撑起腹部,包裹着内脏。

在把鲅鱼肉弄成馅子之前,需要仔细的将这部分鱼刺一根根挑出来。

唐植桐选了一条大的鱼,图的就是好挑刺。

“今儿吃鲅鱼水饺?”唐植桐专心致志挑刺的时候,小王同学领着凤珍进了门,一眼就看出了丈夫的意图。

“对,你吃过吗?”唐植桐抬头笑笑,问道。

“吃过,味道不错。”小王同学果然是个有见识的,承认的很痛快。

“那让你再温顾一次,温故而知新,你比比哪次好吃。”这年头能做鲅鱼水饺的地方很有限,大多集中在青烟威等沿海地区,唐植桐也不问小王同学在哪吃的,肯定是一个自己没有去过的地方。“肯定是你做的好吃。”小王同学笑得灿烂,放下包,洗洗手,问道:“我能做些什么吗?”

“你等着包饺子吧。”鲅鱼馅儿处理起来不麻烦,但却是个力气活,人人吃不饱,唐植桐不舍得让小王同学下力气。

将鱼肉弄成馅儿,并不是在案板上一顿剁,而是要用木棍砸,跟潮汕的牛肉丸制作方法差不多,但比牛肉丸省事,因为鲅鱼肉没有那么紧实。

唐家没有合适的木棍,用擀面杖的话又有点奢侈,毕竟是红木的,磕了碰了挺心疼的。

唐植桐选择用刀背,哐哐一顿砸,一边砸一边往里面倒泡好的花椒水。

花椒水很神奇,用来做菜能去腥增香,同时也能当做药物来用,具有止痒、消炎的作用。

孩子皮肤嫩,夏天的时候被蚊子咬一口,往往会起一个大包,这时候再抹什么风油精、清凉油啥的,效果非常有限。

此()

时用花椒水是个不错的选择。

一把花椒一碗水,烧开熬一会,待汤色呈棕色时关火,等汤水温热的时候,就可以用布沾湿,搭在孩子被叮咬的地方了。

每次敷个十来分钟,一天两三次,两天就能消肿。

除此之外,很多妇女有难言之隐,不愿去看大夫,也会用花椒水,据说疗效不错。

将鲅鱼肉砸个差不多以后,唐植桐将其盛到盆里,加了些油、盐,抓了一把筷子,另一只手把着盆沿,开始了顺时针搅拌之旅。

这个活非常练胳膊,没有二十年锻炼出来的麒麟臂胜任不了。

一直搅到胳膊酸胀,鱼肉变成糊糊状似的肉糜,唐植桐才停下。

几十年后,物质极大丰富,不少人吃鲅鱼馅的水饺会往里加些五花肉,以图让馅儿更紧实一些。

但海边最传统的吃法却是纯鱼肉,或加些韭菜。

不过唐植桐没有往外拿韭菜,就眼下这时节,韭菜不比鲅鱼好解释来源。

“妈,剂子稍微大一点,皮大一点,咱吃大馅水饺。”唐植桐搅完鱼肉,后背已经隐隐有些汗意,既是累的,也是吃不饱流的虚汗。

“行。”张桂芳从善如流,把面擀成棍状,拿起刷好的刀开始切。

“这鱼皮、内脏挺腥的,我拿出去喂鸡。”唐植桐端起旁边盛内脏的盆说道。

“不留着吃?”大小是块肉,张桂芳眼里有不舍。

“不留了吧,太腥了,也让咱家鸡也开开荤,都瘦成啥样了。”

“那明天吧,鸡都进窝了。”张桂芳见儿子态度坚决,遂不再劝。

“没事,我开灯。”唐植桐说着就拉开灯,去了鸡圈,这回凤芝没跟着。

最近家里的几只母鸡没怎么下蛋,唐植桐借着这回的鱼皮、内脏当掩饰,打算多喂点小鱼小虾的,也好让鸡下几个蛋,名正言顺的给家人补充些蛋白质。

人的饮食紧张,小动物们也差不多的情况,郊区的田鼠遭了殃,城里的老鼠也好不了哪去。

当然不是被人抓住吃了,而是被猫、黄大仙抓来加了餐。

黄大仙的食谱比较广,老鼠吃腻了,偶尔也会惦记上老百姓的鸡。

相比起老鼠,这鸡可太好抓了,只要能进了鸡窝,咬住脖子就能拖出来。

为了防止黄大仙糟蹋鸡,老百姓都会用瓦或石板将鸡窝顶住,第二天再放出来。

唐植桐小时候没少干这活,当然也是为了摸鸡蛋。

刚下出来的鸡蛋,还带有余温,一点油,一点细盐,简单一炒,就着能吃下一个大馒头。

等唐母想起来,再去摸的时候,往往会嘟囔一句:今儿鸡又没下蛋。

回到屋却从炒锅、地上的蛋壳看出端倪,这时候也不会说儿子,只是默默地收拾好罢了。

等唐植桐长大,才回味过来,这就是母爱。

放出鸡来,唐植桐看着它们加完餐,才又一只只的赶回去。

有两只调皮不往里走的,唐植桐直接空间伺候,一个大挪移就懵了。

唐植桐挡好石板,拍拍手走出鸡圈。

对付这些鸡啊、狗啊、小松鼠什么的,可比应对人轻松多了,毕竟它们也不会说话,不用担心暴露自己的秘密。

回到正屋后,唐植桐洗洗手,也加入了包水饺的队伍。

鲅鱼馅儿有点软,用东北话来说就是水尿巴汤的,得用勺子往面皮里放。

今天吃饭已经比以前晚了,大家伙又饥肠辘辘的,但人多力量大,包完今晚够吃的,唐植桐就让停了手,剩下的馅儿还够娘仨明儿再吃一顿的。

水饺下出来,()

第一锅先给先人盛出几个,剩下的几个小辈先吃。

唐植桐拿出小碗,给妹妹们倒上点醋,给小王同学倒点炒辣酱,吃饺子没点蘸水,总感觉程序上不完整。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唐植桐看凤芝被烫的吸气,提醒道。

“嗯,嗯。”凤芝用鼻子嗯了两声算是应下,但手啊、嘴啊并没有停下。

“好吃,比我以前吃过的好吃。”小王同学尝了一口,眼睛笑成了月牙,立马赞道。

“嘿嘿,兴许是你很久没吃的缘故吧。”唐植桐嘴上是这么说,但心里清楚是食材缘故。

小王同学即便以前吃过,吃的也肯定是冷冻鲅鱼做的馅儿,而自己今天带回来的是鲜鲅鱼。

内陆的百姓可能不会挑剔,但在胶东沿海地区,讲究点的百姓大多只在两个时节吃鲅鱼,春汛、秋汛。

这两个时节的海水水温较低,鲅鱼生长缓慢,肉质最是紧致,属于最鲜美的时鲜。

而唐植桐薅这批鲅鱼的时候,差不多正值春汛。

今儿包的水饺个头大,一盘也就能放六七个,好在炉子旺,鲅鱼馅又是个好熟的,后面出锅速度挺快。

兴许是大家都饿了,兴许是饺子好吃,一家人都埋头跟饺子作战,没人吭声说话。

(本章完)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