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458省粮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458省粮

作者:工具超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押运处的部分线路已经处于预考核的状态,每趟邮车押运回来,押运员都要上交一份数据。

各地的推广情况就从这些数据中分析、对比出来。

张金波哪干过这活?整了两天就跟猫儿扒麻线似的,不仅没能理出来,还差点把自己绕进去。

于是这份工作在经方圆协调后,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唐植桐手里。

从物资局出来,唐植桐回到押运处,为的就是这事。

作为资本家的牛马,唐植桐来这边之前,除了背黑锅、闷头苦干外,还得负责整理庞杂的数据,从各个维度分析,以期找出老板当下关注、且符合部门利益、部门领导认可的内容。

真可谓是综合屎上雕、豆腐上雕于一体,既他么没用,还特么很难。

真特么以为老板能看到真实的运营情况?

别瞎几把扯犊子了,中层想着从公司捞各种政策、各种费用、走漏洞多报销等等,底层销售则想着利用公司的平台在外面联系私活赚外快。谁特么跟公司一条心?疯了吧?

老板也许对下面人的所作所为心里有点比数,但忙着上市割韭菜,只能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利益更大的一方。

因为经历过,所以唐植桐从来不炒股,那些披露的信息嘛,呵呵。

除非有稳定、可靠的信息差,否则就是被人收割的韭菜。

得益于资本家的捶打,唐植桐处理起押运员反馈的数据来简直是得心应手。

财务处的工作不忙,唐植桐就抓了马薇的壮丁,那真是一点点的、手把手的教,一点都不藏私。

怎么去处理、分析数据,从中能提取到什么信息等等。

捎带着还把表格画了出来,以列车车次为单位,一趟车一张表,作为原始数据。

在眼下没有电子表格的年代,如果原始数据的表格设计不好,等后期数据提取的时候可就头疼了。

马薇学的很认真,也很用心,让干啥就干啥,让唐植桐省了不少心。

前面带上几天,等上了道,就能独当一面了,唐植桐很欣慰。

这一个教、一个学,用的时间就比较久了。

“你往哪走?”唐植桐看看外面的天色,已经黑透了,问道。

“唐科长,不用送我,我自己走就行。”马薇明白唐植桐的意思,摇头示意自己可以。

“不用客气,安全第一。”唐植桐收拾好自己的东西,拿上手套,去门口点上烟,等马薇。

马薇笑笑,没再开口拒绝,收拾好自己的东西,把围巾围好,背上包,把办公室的灯拉灭,出了办公室又锁了门,站定问唐植桐:“唐科长,现在走?”

“走,我跟你后面,等到人多的地方再分开。”唐植桐点点头,示意马薇先行。

俩人推上自行车,一前一后,黑灯瞎火的,也没啥交流。

出了永定门火车站,转向东行,然后左拐,经永定门一直往北走。

唐植桐特意落后马薇两三个车身,保证自己能看到她,又保留出适当的距离。

进了永定门就是天桥,这片以前是穷人的地界,现在是卖艺的地方,鸡毛蒜皮的事特别多。

天桥北大街的东边就是金鱼池,是明清时期的金鱼繁殖基地,都是半官半私的存在,朝廷给俸禄、制服,但没有品级那种。

辛亥革命后,金鱼池这边被强占,易了主,开了新鱼场,原来的金鱼养殖户就转战去了前文中说的中山公园。

尽管如此,也不能小瞧了养金鱼的世家,那可是能接近很多权贵的人,定期往各种上流人物家中送各种稀罕品种的存在。

哪怕是新社会,金鱼培育也没有丢下,还发扬光大了,可谓是传承有序,毕竟是祖传了好几代的手艺。

倒是占了金鱼池的那位,鱼场没干多久就倒了。

金鱼培育是個技术活,金鱼可不认什么达官贵人,一个伺候不好,就死给你看。

鱼场那边没了人,再加上小本子侵略,金鱼池就破败起来,这一败就迎来了解放。

解放后,金鱼池这一块规划的挺好,建起来公园,但泉眼停喷了。

再后来,直接填平,建了小区,也就只剩下了个地名。

过了前门,马薇停了下来。

“唐科长,时候不早了,你也回家吧,剩下的路我自己走就行。”

“行。那你自个注意安全。”眼前灯火通明,唐植桐也没废话,调转车头往家走。

路上还琢磨,原来马薇家住内城……

等唐植桐到家后,炉子上蹲着锅,正在烧水,家人已经吃完饭了,各自忙着手里的活。

小王同学带俩妹妹学防身术已经告一段落,饭都吃不饱,哪有劲头学?

“洗把手,我给你热热饭。”小王同学看丈夫回来,放下手里正在勾的毛衣,说道。

“不用,在屋里也凉不到哪去。”唐植桐拒绝了,加了一会班,肚子饿的厉害,什么凉不凉的,先填饱肚子要紧。

看唐植桐一屁股坐下就往嘴里填,小王同学终是没有再劝。

今年俩人结婚,被褥什么的用了不少布票,除了上半年唐植桐搞了一批处理的布,做了一身衣服及单位发的制服外,唐家没有人额外添置衣物。

前阵子听单位同事讲,毛线供应也紧张起来,小王同学就想着趁现在还能买得到,给每个家人都勾身毛衣。

从去年冬天给唐植桐织围巾开始,到今年给两个小姑子织,技术提高了不少。

唐植桐和凤珍的已经织完了,现在这个是凤芝的,只是毛线不够了,得等下个月发工资后再买。唐植桐吃完饭后,小王同学给自己男人使了个眼色,俩人来到屋外。

“我看咱妈今天捂着胸口来着,问她哪不舒服,她也不说。”小王同学生怕唐植桐着急吃不下饭,等着他吃完饭后,才说了出来。“行,我知道了。我一会问问。”唐植桐点点头,胸口不舒服,无非是两种,一个是心脏,一个是胃。

唐植桐觉得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妈,我听静文说您胃不舒服?我带您去医院看看?”唐植桐进屋后,问道。

“哎呀,没事,就是有点泛酸,吃点饭就好了。”张桂芳轻描淡写道。

“哥,咱妈这几天晚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凤珍在一旁竖着耳朵听,看张桂芳不愿意去,就插了一句。

“写你的作业,胡说什么。”张桂芳责怪女儿一句,犹自嘴硬。

“妈,您说实话,是不是中午把您那份午饭分给凤芝了?”就眼下这环境,胃里难受大多是饿的,唐植桐第一反应是张桂芳单独给凤芝开小灶了,因为早上、晚上都是大家一起吃,除了凤芝稍微少一点,其他人都差不多的量。

“哥,我中午没多吃,我饿都忍着。”凤芝一听,不乐意了,感觉受了委屈,噘着嘴,眼里泛着泪。

“你这孩子,说什么呢?我怎么可能单独偏袒凤芝?来,闺女,妈妈抱。”张桂芳也不乐意了,朝凤芝张开怀抱。

小王同学在唐植桐身后一个劲的朝他翻白眼,一句话得罪好几个人,这要是放在挑拨离间上,绝对算本事。

“凤芝,伱中午和咱妈一起吃吗?”小王同学心里已经有个大概,细声细语的跟小姑子求证道。

凤芝听到嫂子问,从母亲怀里转过小脸,泪汪汪的看向小王同学,回道:“没有,咱妈总说不饿,等会再吃。”

张桂芳想捂住闺女的嘴时,已经来不及了,手无力的落下,低着头,叹了一口气。

屋里的气氛一时凝滞至极,众人都明白过来,只有凤芝不明所以。

凤芝茫然的抬头看着张桂芳,凤珍停下了笔,小王同学看着丈夫,等着他说些什么。

唐植桐张张嘴,平时挺能白活的一个人,此时却张不开口,内心十分沉重。

张桂芳看孩子们都不说话,脸上讪讪的,开口道:“我听街坊说外地都挺严重的,大家怕以后跟解放前那些年似的,日子一天难似一天,我就想着攒下点……”

为自己辩白了一句,张桂芳知道自己让孩子们担心、为难了,更加不好意思起来。

唐植桐那叫一个又气又自责,问道:“您就没想想自个身体能不能遭得住?去医院看病、在家修养,是不是的更多?是不是得不偿失?”

“我哪有那么娇贵?早些年你奶奶也是这样,不一样熬过来了?”张桂芳见儿子终于跟自己搭话,振振有词道。

唐植桐听张桂芳这么说,那叫一个气,掏出烟来,一颗烟捏出来了一半,又塞了回去,深吸一口气,压住脾气,问道:“妈,我奶奶身体亏的厉害,走之前是不是干干巴巴的?您要是也那么干,让我们当晚辈的心里怎么想?”

“我这不是没办法吗……”面对儿子的质问,张桂芳声音又小了下去。

“妈,眼下咱家还没困难到那程度,我不是也跟您说了吗?等春节前我再去一趟大伯那边,从东边买点粮,不光把贴补一下咱两家,也捎带着贴补一下大伯和小姑。”唐植桐知道张桂芳是为这个家考虑,努力压着增增上窜的无名火,又解释了一遍。

“到处都难,像你这么想的肯定很多,东边才多大点地?能有多少富余?那边的人不知道这么做?等你过去还能有?”张桂芳嘟嘟囔囔为自己辩解,没敢大声。

唐植桐这下忍不住了,点上颗烟,吸上两口,老人有时候就是很固执,怎么说都说不通,打也打不打,骂又骂不得,最终还是得试着去说服。

“妈,办法我肯定是有的,您放一百个心。”

“即便您觉得我整不回粮食来,那也得相信国家吧?咱这可是四九城,关系着国家的脸面呢,日坛那一块那么多外国鬼子,让他们看到咱百姓人人面带菜色,这脸面还要不要了?”唐植桐实在没辙了,只能用这种话往下盖。

“静文,你说,你同事是不是这么说?”为了增加说服力,唐植桐拉上了小王同学。

“嗯,妈,您就放心吧,我同事都这么说。”小王同学知趣,马上搬出“同事”给自己丈夫助威。

“妈,静文的同事那可都是干部,知道的总比咱这边的街坊更多、更准确吧?您别听外面那些嘴碎的老娘们胡吣。”小王同学说完,唐植桐立马接上,试图让张桂芳扭转观念。

“你这孩子,说话怎么这么难听,街坊也是好心。”张桂芳信了大半,气势弱了下去。

“他们想攒攒去,咱不管着,反正咱家平时就按定量吃,以后咱家也用称,明天我就买回来。星期天改善生活,这一条不变。”唐植桐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一锤定音。

“你这孩子,我不省了还不行吗?都是一家人,用什么称?”张桂芳抗议道。

“不行,就用称。凤芝,给你个任务,以后每天中午都盯着咱妈吃饭,每天向我如实报告咱妈吃没吃,有没有少吃。也不让你白干,每个星期奖励你一颗。”唐植桐压根就不接受张桂芳的抗议,给妹妹安排了任务。

“保证完成任务!”凤芝一听有吃,一下子也不委屈了,虽然眼里依旧带着泪,但脸上却挂上了笑。

“你们兄妹感情把我当犯人呢?”张桂芳哭笑不得道。

“就这么定了!”唐植桐将烟头扔到地上,用脚狠狠地捻灭。

唐植桐不是不想让家人吃好一点,就空间里的东西来说,天天大鱼大肉三年都没问题,但这年头人与人的距离,近,太近了。

一旦有出格的举动、说漏的话、不符合潮流的身材,那就是天大的麻烦。

唐植桐目前只能让家人稍微欠着点,不要吃那么饱,绝对不是想把家人饿出毛病来。

唐植桐心里不好受,说完回厢房装了一兜松子,折返回来一人分了一把:“今晚都吃了,个人吃个人的,互相监督着点,吃完洗澡。”

说完,唐植桐独自一人来到门外,又点上了一颗烟,抬头望天。

他知道母亲说谎了,但没有点破。

什么攒下一点,只是借口罢了,肯定是将中午的那顿省下来,匀到了几个孩子身上,这种事早年奶奶没少干,所以唐植桐才坚持用称。

如果说张桂芳做错了,那就真的是昧良心了。

这年头的女人难,嫁做人妇、当了母亲的,难上加难。

作为妻子,首先得保证丈夫不被饿倒,否则家里就很可能断了经济来源;

作为母亲,肯定希望孩子们能身体健康的长大成人;

作为儿媳,只要有点良心的,都不会从老人嘴里抠粮。

所以,最终为难的只能是自己。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