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438冻了的白菜帮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438冻了的白菜帮

作者:工具超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1959年11月12日,星期四,阴。

唐植桐只请了一天的假,今儿自然是要上学的。

四九城的动员能力很强,说卖白菜,裤衩一声就安排上,昨天没有排上队的,今儿继续起早排队。

张桂芳终于在昨天买到了白菜,但品质明显不如自家的好。

一路上,唐植桐看到路边有被扔掉的白菜帮,大多是被冻坏的最外一层。

看着堆积成山的白菜帮,唐植桐那叫一个心疼,这白菜帮确实冻坏了,但煮煮还能吃,等明年这个时候,想吃这样的都没有。

然而,买白菜的居民可不这么想,每人就三十斤定量,肯定要紧着好的买,凭什么让自己两分钱买冻坏的呢?

街上人来人往,唐植桐也不好堂而皇之的往空间里薅,就这么路过,打算等回来看看再说。

家里地窖的事情,唐植桐已经和何和贺两位师傅沟通好,由他们全权处理。

虽然没有管饭,但唐植桐昨天下午又一人塞了一盒大前门,连两位小工都没漏下。

还没进校门,唐植桐就远远看到邮电学院的烟筒里冒出滚滚黑烟,这是开始供暖了。

眼下四九城还做不到整个城市集中供暖,即便是安装了暖气管道的单位,大多数也是自行烧锅炉解决供暖问题。

可能是刚开始供暖的缘故,教室里还没到温暖如春的地步,好在可以不揣手了。

唐植桐补了半天作业,下午放学的时候麻溜的收拾东西走人。

进了新街口大街,路过一个背筐的姑娘时,唐植桐瞅了一眼,看着有点面熟。

等骑出去十米开外,唐植桐才想起来,能不面熟嘛,前天收白菜的时候刚见过。

这姑娘当时一边背白菜一边哭,她弟弟可能是干累了,蹲在一旁戳掉在地上的烂白菜帮玩,被她逮住揍了一顿。

一边揍一边教训弟弟不知道珍惜吃食。

唐植桐刚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就想起来了自己看到的两则新闻。

一個是数学天才的女生,虽然很多人都说她选择读中专是因为兴趣,但背后难道不是因为穷、因为没钱、因为懂事、因为不想给家里增加负担、因为想早些赚钱补贴家里吗?

另一个是家境普通的男孩,用去世母亲的手机买球星卡片,一年多了十多万。

两人相差三四岁的样子,但行为差别之大,让人唏嘘不已。

唐植桐刹停车,想了一下,调转车头,又推车回去:“姑娘,你是北边公社的吧?前天收白菜的时候,我见过你,你还打你弟弟来着。”

“嗯,同志,要葱姜吗?”那天人太多,虽然姑娘对唐植桐没印象,但时间地点人物都对,遂放下戒备心,她不相信一个大学生会坑害自己。

唐植桐下意识的想拒绝来着,但想起她昨天的眼泪,起了恻隐之心,轻声问道:“可以用钱吗?”

姑娘用眼撇撇四周,轻轻的点点头。

“什么价?”唐植桐又问道,心里寻思着价格合适就买下来,接下来几年,果腹为要,葱姜蒜的种植量将大幅减少,作为一个半吊厨子,准备点调料很合理。

“都是六分钱一斤,你要多少?”姑娘双手局促的抓着自己陈旧的衣襟,问道。

“那就都要了吧。”唐植桐点点头,这个价格很公道。

“俺来的时候称过,一共二十一斤,一共是一块两毛六,你给俺一块两毛五就行。”姑娘没想到唐植桐能都要,这些一共值多少钱,她已经在心里算过多次,脱口就报出了价格,并“大方”的让了一分钱。

“呵呵,行。”生活不容易,唐植桐没有压价,痛快的掏出钱递给姑娘,随后才从挎包掏出个网兜来,将这些葱姜装起来。

姜是洗过的,而且是整块,否则还真有可能从网眼里漏出去。

唐植桐之所以在认出这位公社里的姑娘时停下来,其实是为了问问她要不要冻过的白菜帮,毕竟那么放着很浪费,往兜里的葱姜只能算是意外收获。

姑娘仔细的将钱数了三遍,然后背过身去,从怀里掏出块破布,将钱裹好,面对着墙,又将破布塞了回去。

“姑娘,冻了的白菜帮,你要吗?”唐植桐装好葱姜,并没有先走,而是待姑娘转过身来,问了一句。

姑娘刚要背上筐,听提唐植桐这么问,睁大了眼睛,问道:“要钱吗?”

“不要,就在大街上,谁捡都行,不知道还有没有剩下。沿着这条街往南走,过两个胡同口,转向东,走个一百来米就能看到。如果没了,那就是被人捡走了,我早上过来的时候看到有。”唐植桐说完跟姑娘点点头,骑上车走了。

自行车后座跟私家车副驾驶似的,不认识的姑娘不能随便拉,容易出事。

等唐植桐又路过那堆白菜叶的时候,果然已经少了很多,有几个蓬头垢面的人在里面挑挑拣拣,像是在将白菜帮撕下来,只要白菜叶。

唐植桐没有停下,钻进小胡同,将葱姜扔进空间,等出来的时候已经跟平常下班别无二致。

接上小王同学和两个妹妹,将静莹送回椿树胡同。

回到家后,首先映入唐植桐眼帘的是一堆冻了的白菜帮。

小王同学和凤芝先进了正屋,唐植桐则在院子里查看地窖。

地窖顶部呈半圆形隆起,上面盖了一层草毡子。

唐植桐掀开草毡子,上面抹了一层水泥,已经半干,瞅时间已经过了至少半天。

拍拍手,唐植桐满意的点点头,何和贺两位师傅手里很出活嘛,说一天就一天。

围着地窖绕了一圈,唐植桐来到窖口旁。

窖口有两尺见方,唐植桐趴下往里看,黑漆漆啥都看不见。

“喏,电筒。”小王同学注意到天已黑的差不多,回厢房拿来手电筒,蹲在窖口旁,打开递给唐植桐。

“嘿嘿,谢谢。”

地窖里没有梯子,昨天砌墙的时候,在入口处留下了几处孔洞,用何和贺两位师傅的话来讲,有了这些可以踩上借力,能省一副梯子。

唐植桐先让小王同学拿着手电帮自己照明,待自己到底的时候,再踮起脚尖、将胳膊伸直,这高度一下子就有两米五了。

可小王同学没探下身子往里递,而是用绳子把手电一绑,续了下去。

唐植桐拿到手电,借助灯光四处打量。

里面稍微粗糙了点,只是勾了缝,但配上青砖,那股厚重感“挠”一下就上来了。

何和贺两位师傅手下工夫了得,顶部眷的相当漂亮,就如同赵州桥的拱一般,另人赏心悦目。

“不错,不错,明天再晾一天,铺上土,就能往里面存东西了。明天我就不接你们了,得回来去房管所结账。”对于这个地窖,唐植桐非常满意,上来后,跟小王同学交代道。

“嗯,伱去就行。”小王同学用手电照着,给唐植桐拍拍身上的灰。

“这么大个人了,还这么好事?这四位师傅手里有活,你还不放心?”张桂芳将唐植桐的行为看在眼里,待儿子、儿媳进门,就唠叨道。“放心,放心,这不就是看看嘛,看看要打个什么样的菜架子。”唐植桐洗洗手,也不恼。

“别打菜架子了,何师傅临走的时候让我转告你,明天去房管所结账,他说得十多块钱呢。”张桂芳今天是眼见着地窖起来的,虽然了钱,但一点都没心疼,这地窖做得多精致啊!

“好嘞,我顺带再去订张梯子放下面,平时您上来下去的安全。我看院子里有一堆白菜叶,您寻摸回来的?”唐植桐点头应下。

“都是副食品店倒的,就这么扔了挺可惜的,我捡回来喂鸡。”

“那咱家鸡既有了口粮,又有了口福。”唐植桐乐呵呵的接茬。

今晚家里依旧是窝头,不同以往的是多了一锅白菜,没错,就是一锅。

街道发粮票是有比例的,比如说这个月吧,面粉供应占定量50%,大米是定量的25%,剩下的25%是粗粮票。

但是,有的时候吧,也有意外情况。

都说饭馆的服务员牛气冲天,其实粮店的职工更有底气。

作息时间固定,到点就休息。

老照片上的营业时间写的清楚吧?

为了买粮,不少人都是从厂里请假回来排队,只要说家里没米下锅了,厂里是批假的,因为领导也得吃饭,知道粮店的职工什么尿性。

粮店内部最少有三个柜台,分别出售玉米面、面粉、大米等。

排着排着,粮店马上要下班休息了,每个柜台前面排队的人数不一样,有的人多,有的人少。

假设排队买粮的是您,前面还有很多人,那此时您会换人少的队伍上,争取粮店关门前买完粮吗?

真有人这么选,唐植桐亲眼见过,家里等米下锅,哪怕不是自己想吃的粗粮,也多少买上两斤,先回家对付两顿再说。

当然,想换个队伍,手里也得有合适的粮票,拿着粗粮票去排细粮的队伍,粮店是不卖的。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粮管所当天发来的粮食中某一种类不够卖了,不少家里没粮的居民,也会选择有啥买啥。

再有就是不少家庭困难的居民,会直接拿着细粮票买粗粮。

细粮票能买粗粮,但粗粮票买不了细粮,只有单程往下兼容,往上是不行滴。

各种情况综合下来,在居民饭桌上呈现出来的就是粗粮占比要比纸面上的高一些。

凤芝吃完自己那份,摸摸肚子,没饱,抬头哀求亲妈道:“妈,我没吃饱。”

“没吃饱就多吃点菜,白菜管够。”张桂芳没有心软,抬手拿过凤芝的碗,给盛了一碗炖白菜,白菜帮少,白菜叶居多。

“昨天就这么吃的,吃完一会就饿。”凤芝嘟嘟囔囔,满脸不情愿。

张桂芳不为所动,这才是自家按照定量吃的第三天,就是熬鹰的话也没这么快加餐的,更何况吃上十天半个月定量也不会营养不良。

“吃吧,吃吧,多少人家想吃白菜吃到饱都没这条件。”唐植桐也不惯着妹妹。

社情如此,必须让妹妹有深刻体会,少了这一遭,就有可能跟那个买卡小伙似的不知家庭疾苦,到时候说啥都晚了。

若是凤芝活成那个模样,可就真愧对“无产阶级”这个称呼了。

凤芝看求妈妈没用,哥哥也不帮着自己,遂哀求王静文:“嫂子”

小王同学笑微微的从自己碗里挑了一筷子白菜叶过去,摸摸小姑子的头:“吃吧。”

凤珍在一旁看着笑,她也是按照自己定量吃的,也有些不大够,但她见过自己同学什么吃食,从来没觉得家里亏待自己,不仅吃白菜能吃个菜饱,晚上还能有一把松子增强营养,她很知足。

看家里所有人都没人支持自己,凤芝只能拿起筷子,吃白菜。

唐植桐对妹妹这个反应还是满意的,如果自家的孩子自家不管教,等走上社会再让社会教育的话,不仅会多吃苦头、多走弯路,还有可能走歪路。

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一齐努力,才能让环境更和谐。

虽然定量低,但这年头的教育方面的问题并不多,无论是电影还是报纸、广播,展现在百姓面前的,都很积极向上,除了那些大卫星,其它也算贴近生活。

这一点不像是几十年后的影视剧,就两个字:魔幻。

穷人家的孩子不仅住着精致的lot、穿着名牌,还蹬着大几千的自行车送外卖,最后竟然说自己家穷?!

穷人家的孩子还能跟富家女合租,而且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话说,拍个剧就没有体验生活、实地考察的环节吗?片酬这么好拿吗?

好歹贴近一下生活嘛。

还有什么总裁爱上我,明星爱上他,拜托,他们眼睛不瞎。

明星有几个找素人的?

总裁有几个不联姻的?

再就是还有个别抗战剧。

裤裆藏雷咱就不说了,也许道具给人家女演员准备的衣服裤腰带很松,地雷能进出自如。

还有什么手撕鬼子,行,国仇家恨,算演员力气大,也算一种夸张的艺术表达形式。

但给我军整的装备比**、鬼子都精良是什么鬼?

这是在称赞抗战,还是在抹黑我军?

至于机关枪打飞机,虽然概率比彩票中头奖概率还要低,但也不能否认存在这种可能,不过手榴弹炸飞机是怎么想出来的?

还有端着步枪,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愣是打掉八百米开外的鬼子,让人非常无语,张桃芳老英雄也做不到啊!有没有点物理常识?

再就是啃着大白馒头在树林里挖白薯是什么鬼?关键是特娘的只有白薯没有藤,老天爷给我军埋的???

还有什么“抗战还有八年就结束了”等台词,当自个是先知呢??

面对这种狗屎一般扭曲的三观、设定、剧情,上帝看了也直摇头。

吃过晚饭,唐植桐没闲着。

挖地窖搞出来不少土,总不能在院子里堆着,但他又不想往外推。

除了等水泥干后盖地窖的那部分,索性趁着夜色将剩下的土扬在院子里点,再趁机薅进空间点,完美。

虽然深处的土壤没有养分,但经过一个冬天的风吹日晒雪盖,只要碎成粉,等来年春天的时候再掺上点肥料,一样能种菜。

更何况,院子里地面稍微高一点,等下雨的时候也不容易存水。

为了不往外推,唐植桐的理由很充足。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