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434卡定量吃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434卡定量吃

作者:工具超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唐植桐打城墙砖的主意,并不是要跑到上次邮电学院取砖的西直门拉,那边忒远,一天啥都不用干也跑不了几趟。

这两天从家里进进出出,唐植桐看到有人用排车往家拉城墙砖,特意找水站的朱大爷打听了一下。

朱大爷当时的原话是:“市里面前阵子出了个规划,从旧鼓楼大街豁口经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崇文门到正阳门,东边这半拉内城城墙都得拆喽。这不,不少百姓都自发的响应市里号召呢。”

在有的人眼里,城墙砖是文物,但在时下老百姓眼里,这玩意就是个能盖房、搭灶台的砖头,还是免费的那种。

既然是响应号召,那就有了往家里搬的理由。

即便有人想追究,但那句老话说得好,法不责众嘛。

更何况,据唐植桐所知,除了个别人心疼外,压根没人追究这件事。

回到家,唐植桐将白菜放下,回厢房找了身以前的旧外套换下来,出去跟张桂芳说道:“妈,我去拉点城墙砖,得跟马大爷借个板车,给他拎两颗白菜吧?”

“去吧,再给巧儿拿几個柿饼。”张桂芳痛快的答应下来,拿出剪刀,从晒好的一串柿饼上剪下来五个,递给唐植桐。

“好嘞!”唐植桐喜欢张桂芳的明事理,这年头很多东西都属于生产资料,而且是你有我没有的那种。

甭管关系多好,借东西总归要有所表示,否则借了第一次,就没有第二次了。

“你去哪边拉?听说得用撬,挺费劲的,我跟你一块去。”张桂芳放下剪刀,看看自己身上的衣服,准备换一身去帮忙。

“您可别去,家里有个壮劳力,要是再让您去,我怕街坊的唾沫星子淹死我。”唐植桐坚定的拒绝道。

怕别人说只是借口,唐植桐是不想让亲妈遭这份罪,自己之所以找这么个下雪天,是因为这种天人少,可以开外挂。

从马大爷家拉着排子车出了胡同,由花市大街东行,到头左拐就是东便门。

由于兴建新的火车站,这边铺了铁路,火车就从原东便门遗址上东来西去。

铁路也好,高速公路也好,都有一个修建原则,尽量平且直。

东便门这边地势较高,铁路是直接铺过去的。

为了安全,无论是行人还是车辆,都得给火车让道。

火车过来的时候,有专人放下两边的栏杆,火车鸣笛示意。

等火车过去,栏杆重新抬起,这时才轮到人、车通过。

如果顺着铁路再往南走,就会看到涵洞,由于那边地势低,一些路口就架起了桥,行人及车辆从桥底通行。

无论哪种,铁道两侧都没有铁丝网,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扒火车、偷煤。

眼下铁的产量不是很理想,用铁的地方也多,所以很多事只能忍着,要等改开经济发展上来,才会在铁路、高速铺设铁网。

出了东便门往前走不了多远就是建国门,建国门南北两侧都有未拆完的城墙。

建国门北侧城墙的两侧都有住户,南侧城墙的西面由于建车站的原因,住户大都已经搬走,东面紧临着护城河和大通桥。

东边没住户,好处是不引人注意,坏处是路不好走。

也正是因为路不好走,所以这边城墙一直没有人来拆。

路不路的,对唐植桐来说关系不大,薅下来再装车就是了。

唐植桐将板车拉到城墙下,点上颗烟,观察起周围的环境来。

首先没有人在这边拆砖,这为他用作弊器创造了条件。

接下来,唐植桐重点留意了一下建国门外大街的车流量。

从昨天下午开始下的雪,目前仍旧没有停下的迹象,这种天出来的人并不多,路上行人稀少,车辆更少。

既然如此,唐植桐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薅了。

为了保险起见,唐植桐顺着城墙根往南走了走,只薅城墙东侧的城墙砖,一块两块三四块,玩的不亦乐乎。

就连城墙中间的灰土也没饶喽,薅了一些进空间。

在有些人眼里,城墙中间灰土一点用处都没有,拆起来耗时耗力耗钱,只是累赘。

但在唐植桐眼里,这玩意也有自己的用处,不光坚固,还防水!

防水效果可能比古墓用的青膏泥差一点,但绝对比黄土要高一个档次。

到时候在地窖周围搞上一层灰土,啧啧啧,那自家这个地窖就再也不怕潮湿了。

薅完一大片城墙砖,唐植桐慢慢悠悠的往回走,趁没人过来的时候,往板车上放了八块。

别看只有八块,已经有四百斤的重量,要是有个牛马在前面拉扯,还能再放十多块,自己拉嘛,给外人做做样子就行。

结果这个样子做的也没啥必要,街上人很少,就连“情报站”的朱大爷都躲进水站取暖了。

等唐植桐到大门底下时,车上城墙砖的数量已经加到了二十块。

“我帮着你一块搬。”张桂芳听见外面有动静,放下手里的针线活,出来说道。

“妈,您别插手了,直接倒地上就行。有点饿了,您去给我热点饭吧。”唐植桐没有让张桂芳插手的意思,找理由将她支开。

院子里的白菜已经收了,院子基本都空了出来。

闪出将要挖地窖的位置,唐植桐直接将板车掀倒,任由城墙砖东倒西歪的躺在地上。

“我还以为你要好大一会才能回来,没想到这么快。”唐植桐回屋吃饭的时候,张桂芳唠叨道。

“嗐,这不碰巧了嘛,市里安排的临时工正往下拆墙砖,我给人递了盒烟,直接捡拆下来的往家运。我吃完饭还得抓紧再去,省的被别人运完了。”唐植桐变着法的编织着善意的谎言。

“那一会我一块过去,咱两个人快。”张桂芳觉得烟已经送出去了,那就要尽可能的占到好处,不能拖到第二天。

“别介,我爸在那看着呢,我怕让你干累活,他跳出来打我。”唐植桐指指墙上的照片,说道。“都结婚的人了,怎么还胡说八道?”张桂芳乐了,知道孩子不想让自己受累,也就没再坚持。

吃过午饭,唐植桐继续搬砖,做样子的成分居多。

刚开始是八块砖,后面累了慢慢变成了六块、五块,每次到大门底下就变成了二十块。

在将板车掀起来倒砖的时候,再利用空间偷偷加点料,完美!

在唐植桐搬砖的时候,王静文提前从单位下班,直接去了史家胡同的妇联找叶志娟。

无论是门卫还是其他办事人员都认识王静文,不仅没拦着,还热情的打招呼。

王静文客客气气的应对着,终于在十分钟后见到了亲妈。

“妈,桉子那边昨天发生了点事……”王静文跟亲妈不客套,在关上办公室门以后,将事情的原委原封不动的告诉了叶志娟。

“这事早改比晚发现好处理,照现在的情况看,再拖个一年半载,一个处分是跑不掉的。这次没什么大问题,让桉子放心吧。”叶志娟听完后,稍微一琢磨,开口道。

“嗯,我也这么觉得,那要不要和郝叔叔说一声?”小王同学认同亲妈的说法。

“我回头和他说一下。你们不要因为被扣了定量就想着找补回去,手不能伸太长。要相信胡局,不要多问。”叶志娟叮嘱道。

“好。妈,我听莹莹讲,昨天您又开了一天的会,您得注意自己的身体啊。”小王同学拉着自己亲妈的胳膊撒娇式规劝道。

“行,我知道了。桉子参与编写的那本医生手册快终审了,还有你们小两口帮我出了那么多点子,我总得跟进吧?忙过这阵子就好了。”叶志娟笑微微的说道。

“那您也得注意身体呀,您要是再这样,我可跟桉子说,以后撒手不管了。”小王同学撒娇道。

“伱呀,于国于民有利的事情,还是要去做的。快走吧,别在我这耗着了。”叶志娟抬手看了一眼手表,催促道。

“好,那我先去接莹莹。”小王同学也看了一眼手表,回道。

“嗯,以后东西紧着你们吃,先不用往这边拿了。”叶志娟拍拍女儿的手,嘱咐了一句。

“那我回去将您的指示传达给桉子。”小王同学吐吐舌头,没答应,也没拒绝。

小王同学接上两个妹妹在回家路上的时候,唐植桐已经跑了十来趟,累的跟狗似的。

借助外挂作弊,明面上的砖已经足够做地窖了。

唐植桐拉完最后一趟,将板车还给马大爷,坐在城墙砖上抽了颗烟,犯愁。

有挂好用,但要避人耳目,接下来无论是挖地窖,还是垒砖,都得想办法不让家人参与。

要是按部就班的做,这地窖至少得十来天才能完工,唐植桐不想走寻常路,太累。

“这些都是你拉回来的?”一会的功夫,小王同学接了凤珍放学回家,看着院子里的城墙砖,惊讶的问道。

“嗯,厉害吧?一会帮我烧点水,我洗个澡,累劈了。”唐植桐抬起夹烟的手,有点打颤。

“好。要不要扶着你进屋?”小王同学心疼道。

“不用,我在这坐一会歇歇。”唐植桐摇头拒绝,身上都是汗,雪停了,但还没有开始化,觉不出多冷来,正好可以凉快凉快。

“凤珍,你先回屋,我在这陪你哥待一会。”小王同学摘下自己的挎包,递给小姑子。

“嗯。”凤珍点点头,接过来进屋。

“你昨天说的事,我跟我妈说了……”小王同学做了一回传话筒,将叶志娟的意思说给唐植桐听。

“东西还是要想办法的,这个我去做,你不用操心。”对于叶志娟的话,唐植桐大部分都认同,物资方面嘛,选择性的听。

对于唐植桐定量骤减操心的不止是叶志娟,张桂芳也揪心,之前之所以让孩子放开肚皮吃,一方面是因为儿子偶尔会从外面“买回”一些食物,另一方面就是儿子定量高,家里宽裕。

“吃饭前,我先说一件事。”张桂芳将碗筷都摆放整齐,跟坐在桌前的孩子们,一脸严肃的开口道。

“从今天吃,咱家的粮食,个人只吃自己的定量,我每顿都按照你们的定量分好。家里的白菜收了不少,吃不饱就多吃点菜、喝点菜粥。”张桂芳着重看着凤芝,家里最贪吃的就是小闺女,之前儿子定量没有减,还能挪个四五斤补贴给闺女,现如今不行了。

凤芝懵懵懂懂,对自己有多少定量,能不能吃饱肚子没有多少概念。

亲妈说啥就是啥,凤芝率先点头,完全不会想到接下来自己会饿肚子。

凤珍已经懂事,知晓世事艰辛,更知道现在外面什么情况。

处在青春发育期孩子,饭量本来就大,凤珍眼看着很多同学喊饿,上课有气无力,唯有吃饭的时候才能让他们提起精神来,那吃饭的速度和姿态,就跟饿狼见了肉一般。

课间不少同学都会尽量不活动,节省力气,窝在教室里聊天,交流着如何用有限的定量填饱自己的肚子。

有的说早上、中午少吃,攒下当天的定量晚上吃,这样能睡个好觉。

有的说只要吃的速度快,能有暂时的饱腹感。

有的说喝个水饱,尽量别活动,能骗自己吃饱了。

有的说每天攒下半两粮票,等星期六回家的时候,能在饭馆买份烂面条,那个撑肚子……

小王同学张张嘴,想劝两句,却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毕竟她也没有什么能力改变这种现状,只能将目光投向唐植桐。

“妈,您说的对,我支持。”让小王同学意外的是,唐植桐竟然投了赞成票。

唐植桐之所以赞成,是演给两个妹妹看,省的在外面说漏嘴,此外也有两个务实的原因。

一是想让两个妹妹亲身体验一下生活的疾苦,生活在遍地吃不饱的胡同里,不能脱离群众。

二是街坊的耳朵长,自己改定量的事情肯定瞒不了太久,因为月底发粮票都是一个胡同一个胡同的来。

在这之前,凤芝不喊饿,可以解释为吃了唐植桐的定量,毕竟四十七斤嘛,但改成三十四斤后,再不喊饿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再说,唐植桐心里是有数的,严卡粮食定量,凤芝、凤珍肯定不够吃,但也不至于饿出毛病。

各自的定量加上白菜,勉强能达到八成饱,这已经比其他家庭好出太多。

更何况张桂芳肯定会偷偷的从自己那部分里照顾一点给孩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