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398笑:)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398笑:)

作者:工具超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张桂芳给儿子留了饭,只是今晚全家开饭没有等着他。

“烟筒我买好了,一会你回屋量量。”小王同学给唐植桐盛了一碗小米粥,说道。

“嗯,动作挺快嘛。”唐植桐顺口赞了一句,小王同学这执行力杠杠的,今早才说的,下午就买回来了。

“这不是怕耽误大发明家画图嘛。”小王同学接下唐植桐的表扬,回道。

“嗯,我先记一下数据,今晚把书稿的改动建议再润色一下,咱明天下班把书稿交给咱妈?”唐植桐对手册审核非常上心,能早一天面世,就能早一天解决很多人的痛苦,兴许还能拯救一些人的性命。

“行。”小王同学对此自然是没有意见的。

“你要自己做炉子?行不行啊?别做出来不能用。”张桂芳看到儿媳妇拿回烟筒,没有问做什么用,听了这一会也明白了,索性问儿子道。

“肯定行,绝对好用。”唐植桐信心满满的回复亲妈道。

“也不知道你哪来的信心,从小就没看出你有这方面能耐,可别糟蹋了钱。”张桂芳对此犹自不信,吐槽了一句。

“您放心吧,我心里有数。”面对老妈的吐槽,唐植桐也不能回嘴,原主确实没这方面能耐,但穿过来的老鬼见多识广,更何况这回又去邮电学院进修了一阵子,属于打了增益bu。

“我看静文买的烟筒挺粗的,你可得注意,到了冬天不好买煤。”烟筒粗用煤就多,见儿子很自信,张桂芳也没再打击他,但还是提醒道。

“我知道的,妈。这个炉子是烧柴的,不烧煤。我在木材厂有朋友,您不用担心柴的事。”唐植桐一边吃饭,一边给母亲解释道。

“唉,那得多少钱哦。”张桂芳摇头叹气,不持家不知油盐柴米贵。

时下四九城供应的煤球、蜂窝煤是0.0115元/斤,最好的硬煤0.0148元/斤,引火柴的价格是0.03元/斤,大块木柴的价格稍低,但也低不到哪去。

众所周知,木柴是不如煤炭耐烧的,如果是取暖单纯靠柴的话,使用成本要比用煤炭高出一大截。

“妈,您放心吧,我有法子解决,花不了多少钱,都是些边边角角的,肯定不能按正常柴的价格来算。”唐植桐没想到这么早就要面对这个问题,借口还特么没编好呢,只能随口糊弄。

张桂芳只是摇摇头,没再开口。

唐植桐此时没提将小王同学今年刚买的五八型民用两用炉挪到正屋来用,因为他知道现在提,张桂芳肯定是拒绝的,那就等新炉子做好再说。

好巧不巧,吃完饭后停电了!

正房点起煤油灯让凤珍、凤芝两姐妹写作业,而唐植桐则和小王同学回到了厢房。

小王同学不太喜欢煤油灯的味道,所以这边用的是蜡烛。

唐植桐小学的时候,语文课本上有一篇课文,华老写的《统筹方法,给小学生打开了逻辑、合理安排时间的大门。

自那以后,唐植桐将生活、工作、学习按照紧迫程度的优先级进行合理安排,效率提高一大截。

鉴于作业需要明天交,而手册的反馈在明天下午,意见的修改可以稍微往后挪挪,所以唐植桐打算先把作业写完。

唐植桐坐在灯下,做着今天的作业,小王同学则坐在一旁,托着腮一脸崇拜的看着自己的丈夫。

尽管小王同学中学时的成绩不错,但那也只是初中毕业,舞蹈学校除了俄语课程外压根就没啥文化课,学习俄语也是当初为了方便跟那边的教练沟通。

今儿两堂大课,作业不是很多,唐植桐半个来小时就写完了。

“你真厉害,这么难的题都会做,我看着跟看天书一样。”看唐植桐开始收拾课本、作业本,小王同学才开口说道。

“你们红专大学不学这个吗?”唐植桐诧异的问道。

“没这些呀,主要是学一些思想、理论,还有跟图书馆日常工作有关的东西。”小王同学摇头道。

“哦,也挺好的,以后工作用的上。我学的这个也没啥用,以后在工作中都用不上。”众所周知,专业跟工作有时候是毫不搭边的,更多的时候是看重在大学里学到的思维方式。

“也不会白学,可以辅导弟弟妹妹,等咱们有了孩子,你还可以辅导孩子。”小王同学对丈夫的话不太赞同。

“别,我没那个耐心,我怕自己会拿擀面杖抽。”唐植桐摇头拒绝了小王同学的提议,平时父慈子孝,辅导鸡飞狗跳,这种经历有一回就够了,没必要去重温。

“对自己这么没自信吗?我觉得伱能做个好爸爸。”情人眼里出西施,小王同学觉得自己丈夫非常好,自然是不愿相信他对自己的否定。

“哈哈哈,谢谢你认可。”唐植桐将课本、作业本收起来,又掏出了手册,昨晚写的那几条建议有些匆忙,措辞上还是讲究一些的好,毕竟那些编者都是些医疗行业的大佬或未来的大佬。

唐植桐先改的是关于消毒的那部分,给自己无中生有了一个“跟医务人员交流消毒、传染类疾病”的幌子,建议一人一消毒,实在做不到一人一针管,最起码也要做到打完一个病人换一个消过毒的针头,绝对要禁止多人并用同一针头。

至于怎么个消毒法,肯定是要麻烦专业人士去测试,找到一个经济实惠、便于推广的法子了。

总之,唐植桐态度诚恳、用词谦虚,洋洋洒洒的又拟了一稿。

“你帮我瞅瞅,看看还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唐植桐写完,将稿子递给一旁的小王同学道。

小王同学没有推辞,笑微微的接过。

由于蜡烛的光亮有限,小王同学先是将椅子往唐植桐的方向拉了一把,坐定后,借着烛光看了一遍,没发现有什么不妥。

唐植桐则趁空又将添加插图的意见改了一下,此次站在了一个初中毕业、没有接触过任何医学知识却一心想着进步的青年角度,言辞恳切的跟编纂专家们提出了几点贴近实际的“请求”。

将这一稿递给小王同学后,唐植桐抬手看了一下时间,已经十点了。

到这个点了,还没有来电,唐植桐知道今儿这电够呛能再来了。

唐植桐没有再整理后面的意见,而是起身用尺子量了一下搪瓷烟筒的内径。无论是镀锌板烟筒,还是黑铁皮烟筒,都具有一定展延性,而搪瓷烟筒由于材质的原因,不能展延,所以在做炉子的烟道接口时,需要按照搪瓷烟筒的内径预留一定的空间。

这么做是为了将搪瓷烟筒卡在烟道接口上,防止烟道口漏烟。

唐植桐记下数据后,将散落在写字桌上的东西归置整齐,准备洗漱休息,剩下的明儿课堂上再弄。

“写的都挺好的,剩下的不改了?”小王同学将两个意见的修改稿看完后交给唐植桐,问道。

“不改了,省点蜡烛。”唐植桐将东西收好,从床下掏过洗脚盆,用凉水、热水掺了一下,用手指试了一下水温,抬头对小王同学说道:“快来洗脚吧。你今晚是不是有什么想法?怎么一直看着我笑?”

“呸,一天到晚净想些肮脏的东西,就不兴我喜欢看你?”没有外人在场,小王同学言语就多了一份犀利。

“你这副模样,让我想到一句诗。”唐植桐也不生气,将擦脚布给小王同学拿下,坐在一旁,点上了一颗烟。

“什么诗?”前有唐植桐在谈论菠萝怎么吃时的博引旁征,小王同学今儿挺想听听丈夫关于洗脚能引用什么诗。

“是说爱情的,听好了。何为对的人,一见你,就笑的人,一见,你就笑的人。”唐植桐抽口烟,断字清晰的将几十年后曾流行过的一句话缓缓念了出来。

小王同学稍微一琢磨,明白了过来,惊喜道:“太美了!是你写的吗?以前没听说过呢!”

“算是我写的吧。”唐植桐虚荣的承认道,有哪个男人能承受得住眼前美人的崇拜目光呢?这种无伤大雅的东西,“借”就借了。

“还有吗?就一句吗?”小王同学迫切的问道。

“没了。这诗就跟你一样,多一分则腴,少一分则瘦。这样正正好好。”唐植桐的小情话犹如刚出窑的瓦盆——一套接一套的砸向小王同学。

听到丈夫这么说,小王同学脸上那叫一个娇媚,自己轻声念了一遍,惋惜道:“意境悠长,可惜只有一句。肯定能发表,就是稿费少了点。”

“这是我写给你的,记在小本本上的闺房之乐,不拿出去发表。”唐植桐摇头否决了小王同学的提议,像这样一句的诗确实拿不了多少钱,毕竟诗歌是按照行数算稿酬的,所以挺多诗人写的那叫一个长,恨不能三字一断句。

现代诗歌起源时间不算长,现在也有,再过二三十年将会迎来一个狂欢的、能凭借诗歌骗吃骗喝骗炮的**,然后逐渐没落。

质量嘛,唐植桐向来是不屑于去评述的。

一张纸印上十来个字,拿去解大手都他么剌勾子,恐怕说成糟蹋纸张更合适。

何况尿的远了、近了的,泚的坑浅了、深了的,都跟普通百姓关系不大,无非是一帮人在自嗨,借助这个由头实现利益的转嫁罢了。

听唐植桐这么说,小王同学脸上笑容更盛、更甜了。

小王同学麻利的将自己脚擦干净后,主动给丈夫脱鞋、脱袜子,并伸出一双纤纤素手给他洗脚……

这待遇,啧啧啧,唐植桐做梦都不敢想啊!不得不说,时代变化挺快的。

翌日,星期四。

唐植桐来到教室后,一如既往的一心二用。

一边听着课,一边将剩下的两条建议又润色了一番。

关于药物相克,唐植桐用自己“无中生有”了一番见闻引申了出来,无非就是听说某某人家在输液时输错了药,差点没抢救回来。

哪怕有专家较真,让唐植桐去找这个人,他也完全可以说是在钓鱼时听旁边钓鱼佬讲的,压根找不到人,这叫一个“进可攻、退可守”。

其实药物相克还真不是唐植桐瞎担心,几十年后尽管护士在配药、输液时都会再三核对患者姓名、药物,但总会出现几例意外,更何况现在没有这种管理制度?

到了最后一条鸡血疗法,唐植桐再次犹豫了,这个确实找不到太好的借口去阻止,专家还没有去验证,自己这边就开口阻止?难免会给撰写大佬留下自负或者不严谨的印象。

纠结再三,唐植桐还是决定写上去,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吧。

鸡血疗法,未经过大规模临床验证及后续效果跟踪检验,为避免耽误病人治疗时机、避免给人民群众造成身体上的伤害、避免给人民群众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建议不推广使用。

唐植桐写的都是大实话,现下鸡血疗法还没在四九城流行开来,齐大婶就愿意用八斤小米换一只小公鸡,等流行开,公鸡的价格势必会大涨,最后受到伤害的还是那些病人及家属。

唐植桐将这两张意见检查一遍,确认没有错别字后,加进书稿中,手头也没有胶水,等去了椿树胡同再说吧,如果叶志娟觉得不合适,抽出来也方便。

下午,叶志娟看了唐植桐整理的几点意见后,非但没有抽出来,反而夸奖道:“不错,很有见地,遣词造语拿捏的很准确,我看也不用改了,直接贴上就行。”

“都是文文指导的好。”唐植桐捎带着夸了小王同学一句。

“不用往我身上推,我一句话都没给你改。”小王同学轻轻一句话将功劳又推回到唐植桐身上,然后拉着母亲的胳膊问道:“妈,桉子会在这本书上留名吗?”

“这份意见要交给专家评审,如果采纳的话,估计问题不大。怎么?想出名了?”叶志娟问道。

“倒不是为了出名,如果桉子的名字出现在编者名单里,我打算等印刷后买几本收藏。”小王同学没有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回道。

“确实是挺长脸的一件事,我回头问问。”叶志娟表示了理解。

“谢谢妈。”唐植桐在一旁表达感谢,他对能否留名没有什么执念,小王同学高兴就好。

这个年代能在报纸上发表个豆腐块大的文章,说出去都是非常有面子的一件事,否则张桂芳也不会将唐植桐之前登报的报纸贴墙上了,更何况这种出书立传?简直就是祖坟冒青烟啊!

几十年网络发达后,人人可以在平台上发出自己声音,表达自己的看法,纸媒日落西山,但在网络没有普及之前,对出书立传有执念的不在少数。

有能力的会写一些自己或者名人的回忆录,能力稍微差一点的会自己买个书号,自费出版。

甚至有不少精明的骗子瞅准时机搞一个某某行业百人名录,专挑有点点名气、有点钱的人下手。

缴纳多少多少钱就能拿到一本带有自己头像、介绍的彩色书籍,这种书籍甚至连书号都没有,因为骗子就没想着进市场流通,纯纯的薅羊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