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396手册审核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396手册审核

作者:工具超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待唐植桐回到座位上的时候,其他委培生无不朝他竖起大拇指。

作为清澈的大学生只觉得唐老师讲的在理,还给同学们解决问题,是个好的、负责任的生活委员。

但作为参加工作几年,在本单位有一定职务,粗通人情世故的委培生来讲,今儿这次班会开的可是太成功了。

上来先表扬一批,堵住一些人的嘴,然后一拉一打,不仅将问题解决了,还没得罪人,更重要的是整个过程没有偏右的言论。

唐植桐拱手跟舍友致谢后,先把上午课程的作业给写了一下,在路坚拽过去抄以后,又专心的画起图来。

从57年开始,城区开始推广蜂窝煤,为此配套研发并推广了五八型民用两用炉。

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唐植桐发现这炉子吧,一般,远远不如几十年后自己老家使用的炉子。

自己老家使用的煤炉子除了不能烧蜂窝煤,其他煤不怎么挑,除了无烟的优点,还有一个抽屉,具备火力旺、能烤饼、烤梨、烤地瓜的能力,而且上方烟筒处可改装成小锅炉配套暖气片取暖。

除了用的铁料有点多以外,满满的优点。

唐植桐一开始是考虑做这种炉子的,那点铁的成本自己能承担的起,不过一想到煤炭,就放弃了。

四九城城区之前对蜂窝煤、煤球实行不限量、不限购的供应方式,并提供“送煤上门”服务,即送到大门口,若想送进院子,得跟送煤师傅意思意思。

由于去年大搞小土高,煤炭消耗极大,冬天的时候供应就很紧张,而唐植桐把抵押房子的钱都用在了囤可食用的物资上,并没有买一些煤炭放起来。

虽然空间有不少木柴,但家里的老旧的炉子并不支持烧柴,所以去年冬天就那么凑合了一冬。

今年尽管小王同学说没有那么娇气,但唐植桐可不舍得让她冻着。

今后几年由于众所众知的原因,各种物资的产量都会下降,到时候带来的肯定是煤炭供应不足,而唐植桐的空间里有大量的木柴、柈子,所以他才打算搞个“改进版”的火箭炉。

厢房不用24小时不断火,下班后点着,吃完饭回屋,只取暖的话,足够用了。

最重要的是空间里有用不完的木柴,一分钱不用花,而唐植桐只需要偶尔出门“买”点木柴回家就行。

“唐老师,你这是画的炉子?”路坚抄完作业,瞅了一眼唐植桐的作品,问道。

“嗯,家里的炉子不旺,我想自己改一个。”唐植桐笑呵呵的回道,这不是见不得人的事情,不怕别人看。

“啧啧,唐老师真是多才多艺,连炉子都会做。”路坚看不懂,但不妨碍他会夸人。

“嗐,瞎画,还不知道行不行呢。”唐植桐整了个半成品,除了烟筒的直径外整个炉子的尺寸都定了,众所周知,出风口越大,炉火越旺,但唐植桐对烟筒的尺寸不熟悉,打算先确定好再画上,省的后面再返工。

下午课间的时候,唐植桐去了一趟后勤处,将有线系593班几位参加劳动的同学姓名报给了魏之桢。

“行,通知他们这个星期天早上五点半在小广场集合。”魏之桢接过去,扫了一眼,再看向唐植桐时眼里就充满了欣赏,虽然自己没有限定死能报多少人,但唐植桐并没有因为自己没有限定就多报人数,这份拿捏的分寸感让人心里非常舒服。

“好嘞,谢谢魏老师。”唐植桐跟魏之桢道过谢后才走出办公室。

唐植桐跟同班同学承诺的再找类似的机会并非画大饼,他是真的想帮一下同学,但这事也不能立马就办,太容易满足的话往往不会珍惜,期待感得拉满。

回到教室,待下课后,唐()

植桐单独将那几位同学喊住,交代了出发时间才撒丫子往家走。

在去北图的路上,唐植桐遇见合营小店就进去买烟和铁钉,顺便扫听了一下烟筒的尺寸。

铁钉在不少地方也被叫做“洋钉”,就像几十年后还有很多地方将火柴称作“洋火”、将自行车称为“洋车子”一样,因为是从国外洋人那边传进来的,所以前面一概加个“洋”字。

而商家也乐意这么做,店里有洋货代表着自己有实力,再下去几十年,随着国家实力强大,adecha会成为洋人眼里的洋货,成为质量保证的金字招牌。

除了香烟和铁钉,唐植桐还买了一把羊角锤,目前这些东西还不要票,等明后年就不好说了,有备无患吧,反正这一回唐植桐也不差钱。

溜溜达达到北图时,小王同学还没下班,唐植桐看了一眼手表,还有一刻钟才下班的样子,在外面抽了颗烟后,才往小王同学办公室走去。

在外面抽颗烟纯属烟瘾犯了,与有些已婚男人在下班后楼下抽的那颗烟有着本质的区别。

“来了?咱妈今天给我打电话了,让下班后过去一趟。”小王同学看到唐植桐后,展露笑颜。

“说啥事了吗?”姜烨今儿又不在工位上,兴许是养胎还没回来,就冲这一点,公啊、编啊就是无数人梦中向往的地方。

“没,去了不就知道了?”小王同学看看时间,已经到了下班的点,麻利的收拾下东西,拉着丈夫一块下班。

“行,那咱去看看。”唐植桐笑微微的答应着,只要不是急事,那就不是坏事。

等小两口来到妇联宿舍时,叶志娟和王敬民已经在家。

“姐夫,我想吃肉!”小学有就近入学的原则,王敬民就读于好园西侧的史家胡同小学,名气不如周围几家住户名气大,但胜在离家近,放学后几步路就到家。

“今儿来得急,没带,等星期天吧,我去钓鱼给你吃。”看着小舅子一脸失望,唐植桐揉揉他的脑袋瓜,安慰道。

“吃吃吃!一天到晚就知道吃!”王静文则赏了弟弟一个脑瓜崩。

“略略略。”王敬民皮得很,往后跳出两步,扒着下眼睑,勾住嘴角,朝姐姐吐舌头。

面对弟弟的挑衅,王静文那叫一个气,迈开大长腿直接开追。

“桉子来了,坐。”叶志娟在卧室听到动静后,手里拿着一摞纸走了出来,没管打闹的姐弟俩,直接把女婿让到沙发上。

“上次你说的那个手册已经整理出来了,相关部门给了我一稿让我看,我寻思着你先看看。有什么意见单独拿一张纸记下,写完后再用浆糊贴在需要修改的那一页上。”叶志娟说着将手里的稿纸交给女婿。

“这合适吗?需要保密吗?”虽然赤脚医生手册的想法是唐植桐提出的,但作为一个门外汉,唐植桐此时很心虚。

这年头规矩多,尤其是涉及到秘密的,押运科也有类似的要求,唐植桐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传统,就是不知怎么滴,在时代浪潮来临时,警惕性降低,家里仅剩的那点老底差点都被小日子给偷学走。

“都是要刊印的东西,暂时不要外传就可以。你作为第一个提出这个想法的人,看一看是非常合适的。”叶志娟朝女婿投来赞许的目光,她现在都不得不承认女儿的目光独到了。“行,那我就看看,尽快给您反馈。”唐植桐这才接过书稿,厚厚一沓,全是手工抄写,笔迹很工整。

“嗯,回家再看,今天在这吃饭吧。”叶志娟邀请道。

“不了,妈,我们不回去我怕我妈会在家等着。”唐植桐找理由婉拒了,现在定量吃紧,就两家的关系,在这边吃饭的话,岳母肯定不会收粮票,这()

就是亏空。

“打个电话不就行了?”叶志娟没有采纳女婿的想法,招呼正在摁住王敬民捶的大女儿,不容分说道:“文文,等会再揍,你先下楼给你婆婆挂个电话,就说今晚在这吃。”

“好嘞。”王静文痛快的答应下来,放下撸起来的袖子,点点王敬民的脑袋:“等回来再收拾你!”

“妈,您是我亲妈吗?”王敬民哭丧着个脸,朝叶志娟叫冤。

“如果没有抱错孩子的话,我是你亲妈。”叶志娟悠悠的回道。

“那您怎么也不拉拉,就由着我姐打我?”王敬民愤愤道。

“你不招惹你姐,她会打你?这么大个孩子了,还不会好好说话,该打。”叶志娟一点劝的意思都没有,反而觉得女儿做得对。

“姐夫…”王敬民在亲妈那讨不了好,转头想从唐植桐这边讨个说法。

“你说啥?我听不见。好像该做菜了,我先去厨房看看。”死道友不死贫道,唐植桐自然是不好掺和在里面的,跟叶志娟打个招呼,径自去了厨房。

虽然叶志娟级别已经上去了,但厨房里的东西并没有随着级别的高升而多出些什么,只有两种青菜,土豆和南瓜,其中南瓜还是王静文带过来的。

唐植桐先把窝头给热上,然后在水龙头下认真清洗了几个土豆,用力搓了搓,确认没有泥土后,直接开切。

由于品种的原因,时下的土豆绝大多数是真·小土豆,比鸡蛋大不了多少。

这种土豆炖的话很受厨师欢迎,两刀切四瓣,直接扔锅里就行,切丝就麻烦一些。

尽管如此,唐植桐依旧选择做酸辣土豆丝,因为量上来说比炖土豆显得多,而且更容易进滋味,便于下饭。

不一会的工夫,一锅黏糊糊的酸辣土豆丝就出锅了,王敬民已经将刚才的事抛之脑后,闻着味就进了厨房:“姐夫,真香啊!”

“我不香,菜还行吧,主要是辣椒好。”唐植桐真心赞了一句,这辣椒可能是王父老家办事处那边送过来的,够劲,下锅就一股呛味,熏的唐植桐打了两个喷嚏。

“姐夫,不再做一个吗?”王敬民指着南瓜问道。

“今天意思意思就得了,不够吃点咸菜将就一下。等星期天给你做鱼吃。”唐植桐将菜盛出来,没有再做一个的打算。

“好吧。”王敬民略有失望,豆丁大点的孩子,跟凤芝差不多,一天到晚想着吃。

吃饭的时候,唐植桐提了一嘴松子,说等晒干炒好后再送过来。

叶志娟倒没说什么,反而是王敬民馋的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

最近电力不是很稳定,等唐植桐和小王同学往家走的时候,路灯已经熄了,不过好在月朗星稀,路面还是能看得清的。

路过王府井大街那几家不要粮票的饭店时,唐植桐瞅了一眼,已经有人或坐着小板凳、或和衣靠在墙角排队…

都是时代里的一粒尘埃,能力大点的可能能算一粒沙子,在困难面前,大多数都不能幸免。

回到家后,小王同学简单洗漱一下,开口问道:“哎,睡吗?”

“我先看一会书稿,不好耽误咱妈太长时间。”唐植桐将台灯拉开,回报以抱歉的微笑。

“好吧,那陪着你。”小王同学也不催,自行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坐在唐植桐身边蹭个灯光。

唐植桐不知道这是第几稿,但一目十行大概浏览了一遍,就发现了几个问题。

内容写的很详实,分类也很明确,语言也很浅显,可能是习以为常,编者对于消毒的必要性没有充分的体现出来。

对于消毒,唐植桐可是太熟悉了,小的时候去村卫生室打针,明明()

没几个病人,却还要等,等注射器及针头消毒完成。

消毒设备是一口蒸锅,将泛黄的玻璃注射剂和诸多针头放在铝制快餐盒里,快餐盒开口放在蒸锅中,大火猛蒸半小时,消毒就完成了。

注射器只有一个,针头却有好多个,每给一个病人打完,大夫会换一个针头。

这样做肯定不符合规定,但这已经是村卫生室能尽的最大努力。

不着重强调注射器消毒的情况下,唐植桐不敢想象啥都不懂的赤脚医生会做出什么事,毕竟很多疾病都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比如乙肝。

搞手册、培训赤脚医生本来是个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若是因为不重视消毒而造成诸多疾病传染开来,那就不是功臣,还是民族的罪人了。

除此之外,唐植桐还发现这版文稿里面没有草药的插图,拿到书的人,即便是认识字,也不一定能准确辨别出草药。

插图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要放,还要写明各种草药的生长环境、大概采摘时间、如何炮制加工等内容,做到拿到这本书就能依葫芦画瓢,不用了解任何医学原理就能治病才行。

唐植桐认为还有第三个不足的地方,此版书稿中没有提及各种药物的冲突、克制关系,若是仅仅按图索骥,可能会出现药物相克导致的意外,这是唐植桐不愿看到的。

整理了下思路,唐植桐拧开钢笔,在信纸上奋笔疾书。

将这三点写完,唐植桐没有立马贴上去,而是夹在书稿中,打算明天再过一遍。

在合上书稿之前,唐植桐犹豫了一下,又撕下一张信纸,写下了几个字:鸡血疗法,慎用,不推荐。

做完这些,唐植桐看了一眼手表,已经十一点多,轻轻推了一下旁边支着胳膊犯迷糊的小王同学:“不早了,睡吧?”

“写完了?不知道你的名字会不会出现在编者名单里,回头等印刷了,我高低得买几本收藏。”小王同学睡眼惺忪,揉揉眼,打个哈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