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037来信(二更,求追读)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037来信(二更,求追读)

作者:工具超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唐植桐收到了两封信和一张单据,一封万向阳的回信,一封王静文的来信,单据是取邮寄包裹的凭证。

下午投递完后,唐植桐坐在营业厅看信。

王静文字迹娟秀,以“桉子哥,展信安”开头,感谢了前几天唐植桐对她的帮助,并说明自己身体并未发烧,请他放心。

接下来是睹物思情,从唐家院子联想到自己的童年。

告诉唐植桐她在南泥湾的时候,自家也有小院子,种菜、养鸡,跟小伙伴春天挖野菜、夏天抓知了、秋天杠叶梗、冬天烤土豆……

字里行间能看出王静文对农村生活的适应和认同,没有瞧不起唐家在院子里种菜的意思。

信的最后写到随信寄了衣服,记得查收,并以“盼复”结尾。

万向阳的信诉苦多一些,首先说明是因为自己随火车押运去了外地,一来一回耽误了时间,才没有第一时间来信。

接着讲了对工作岗位的不适应,无论是去程和返程,都要在火车到站的短暂时间内下包、上包。

火车开动后,马上要对新上的邮包进行分拣,然后重新打包,如此重复,连个囫囵觉都睡不成。

最让万向阳失望的是,虽然给配了家伙,但都是些老旧淘汰的,就这还没机会用,往返均平平安安。

安慰朋友最好的办法就是,卖惨,加倍卖惨,让他感觉还有比自己更不如意的。

唐植桐提笔回信,把前几天寒潮来袭,突降暴雨一事添油加醋的描述了一番,自己如何身单力薄在暴雨中被淋成了落汤鸡。

平日里自己每天顶着烈日蹬着自行车汗流浃背满大街送信,直到精疲力尽。

并表示非常羡慕万向阳这种风吹不到雨淋不着的工作。并在信里鼓励他,加油好好干,干出成绩提干,就不用整天往外跑了。

信的最后,唐植桐提议,等万向阳下次回来休息的时候,可以来找自己,俩人一块进山打猎,拜托万向阳到时候指点一下自己BIUBIUBIU技巧。

唐植桐暂时没想好如何给王静文回信,索性先把写给万向阳的信寄走,王静文的等回家再说。

在信封上填好地址,掏出邮资,并在包裹单据的确认栏签上自己的名字,都交给钱中萍。

包裹是中午随车来的,会一股脑都堆在营业厅,等有人来取,再顺带翻找整理。

“还真有你的邮包,还是用布缝的。”钱中萍从一堆邮包里扒拉出一个布包裹。

现下百姓邮寄东西,基本都用秸秆、稻草编成席,再用针线缝起来包裹,极少有用纸盒、木箱、布的。

“寄的啥?还挺重。”钱中萍把包裹递给唐植桐,并收回收据。

“应该是衣服,前几天不是穿了我一套冬装么,现在寄回来了。”唐植桐掂量掂量说道。

“不拆开看看?”钱中萍找出一把剪刀示意唐植桐。

“谢谢钱姐,不了,拆开不好带,拿回家再拆吧。”唐植桐婉拒道。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花开什么什么折,小唐啊,碰到机会可要抓住喽,可别等以后再后悔、跳脚。”钱中萍收回剪刀,有些意有所指的跟唐植桐讲道。

“知道了,钱姐,谢谢您提醒。今儿的信送完了,我先回家了。”唐植桐跟钱中萍道谢,拎着包裹,出门回家。

院子里的白菜已经收了,被唐母堆在一起,外面盖了两层草栅。

地已经平整过,比前阵子看着整齐了很多,就是有些空荡荡的。

兔子已彻底交给两个妹妹负责,凤珍、凤芝也很负责,都盼着年底能吃上一顿兔肉。

第一批兔子已经比唐植桐拳头大了,由于唐植桐偷偷又放了些母兔,相信再过阵子,兔子圈就得再次外扩。

凤芝问过唐植桐为啥又多了几只大兔子,唐植桐以新买的为由糊弄了过去。

唐植桐依旧是每天往家里带干草,在街坊那过個明路。

在家挑唐母和妹妹不注意的时候,再偷偷从空间往外取一些。现在增加一些储备好过冬,否则下雪后再往家带草,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上个月底,唐家所在的街道被选为了推行粮票的试点,比唐植桐知道的时间早了一个月。

街道在月底根据每户粮本定量发了粮票,从这个月起,增购部分取消,街道粮店开始凭票购粮。

粮票有横票和竖票之分,横票印着“面票”及重量,是细粮票,买面专用;竖票印着“粮票”及重量,可以买大米及粗粮。

这一规定给部分贫困用户增加了经济负担。

一般家里没钱的,身体所需能量除了粗粮,还会多吃些蔬菜,毕竟蔬菜比粮食便宜。

现在粮店看票售粮,而入冬时节正是蔬菜奇缺的时候。

以前粮店执行的不严格,肚量大的可以在这时节多买一些粗粮,凭票后就买不出来了,肚子也跟着吃不饱了。

好在还有一条路没被堵死,可以拿钱去馒头铺或者饭店买馒头或窝头,比直接买粮食贵一点,但胜在不要粮票。

所以从这个月起,就有一些会算计的人家,拿自家细粮票换别人家的粗粮票,这样能在粮店全购买成粗粮。

相比较买细粮,买粗粮每斤大概能省下7分钱,再用省下来的钱去买窝头(面粉0.184元/斤,积米0.148元/斤,优质大米0.187元/斤,荞面0.13元/斤,玉米面0.11元/斤,鲜白薯0.018元/斤,高粱米0.087元/斤,小米0.122元/斤)。

唐植桐觉得,假如自己还是灵活就业,估计唐家也得出去跟别家用细粮票换粗粮票,但自己现在做了投递员,生活有了保障,就连唐母现在都舍得端豆腐吃了。

端豆腐,一个以后只会出现在老年人口中的词,塑料袋普及后用的就少了。

何谓端呢?因为要拿容器盛,大多数时候还会要点浆水,所以要注意保持平衡。

现下豆腐平时不常见,只有冬天及前后或青菜不继的时候才会在副食店有售,一毛六一斤,价格不算便宜。

晚饭是唐植桐掌勺,一锅白菜炖豆腐,简单地浇上点料油,小香味挠挠的。

唐植桐喜欢做饭,但从来不刷碗,在家大多时候是凤珍刷,今晚刷碗用的是端豆腐盛来的浆,去污效果挺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