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350商量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350商量

作者:工具超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219宿舍的第一次聚餐,虎头蛇尾的结束了,饭菜吃的干干净净。

卢石和谷漫苍酒量都不行,两人上床休息后,唐植桐和其他几个委培舍友下楼抽烟。

“要不是我瞎问……”方庆亮蹲在路边,一个劲的懊恼。

“不怪你,事情都是已经发生的,你问与不问都不会改变。”路坚安慰道。

“我心里不得劲哇,我少吃一点,省出点给漫苍得了。”方庆亮心里别扭,言道。

“我也想帮漫苍,但三五斤于事无补,再说即便给漫苍,也帮不上他家里,寄回去等收到就长毛了吧?”史怀安说道。

“长毛也一样吃。”方庆亮梗着脖子回道。

“等明天问问漫苍吧,看看他家里能不能出人到车站,我想办法解决运输及进站的问题。三五斤干粮确实帮助不大,白薯快上市了,我问问能不能把粮票换成白薯,一斤粮票换五斤,能多顶些时候。”唐植桐心里也不是滋味,他做不到大规模扶贫式帮助,但只帮这么一个小老弟,还是可以勉力一试的。

申请助学金的时候,唐植桐留意过谷漫苍的籍贯,押运车辆途径站,而且幸好是在豫省的北边,若是南边的话,神仙都不一定能救得过来。

帮着谷漫苍搞点白薯,不仅仅是帮着他家里度过难关,也是为谷漫苍前程考虑,因为过几年参加工作时候,很多重要的岗位都有一条默认的杠杠,家里有亲人在几年间去世的,不予通过……

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前阵子解甲归田挂甲屯那位给唐植桐提了个醒,这种级别的斗争不是小老百姓能插得进脚的,轻则粉身碎骨,重则全家覆灭……

受苦受难的人太多,唐植桐救不过来,何况自己上有老下有小,满身软肋?

“那我也出点,明天就去换粮票。”罗志平心里也不痛快,将烟屁股怼在地上用力捻几下。

现在邮电学院管的还没有那么严格,虽然不予兑换全国粮票,但兑换本地粮票还是不难的,只要有正当理由,像什么出去游玩、找同学玩等等,都可以兑换,到时候会在饭卡上打上对应份量的孔。

“我也出点,就四斤吧。”路坚没说别的,给自己定了個量。

“我也出四斤。”窦永昌紧接着承诺道。

“谢谢大家。帮助满仓的事,丰俭由己。再过一阵子估计邮政、铁路都会禁止邮寄、携带粮食。眼下大家都不容易,等萝卜丰收的时候,如果大家伙有需要,我可以想想办法,帮着换成全国粮票。”唐植桐主动示好,也是为了把所有人拴在一根绳上。

唐植桐前面问谷漫苍树叶的时候,就已经很明显站在了谷漫苍那边。

现在大家都愿意伸以援手,多多少少都与唐植桐有关,无论是看在唐植桐面子上,还是看在谷漫苍可怜的份上,唐植桐都愿意去承这个情。

“那感情好,我也出四斤。”史怀安痛快的说道。

“我也四斤。”罗志平选择与大家看齐。

“那我也出四斤吧。”方庆亮想多出一点,但这种事、这种时候,都是同样远近的关系,他不方便带这个头,只不过他决定私下再在经济方面帮衬着点谷漫苍。

众人意兴阑珊,又抽了两颗烟就散了。

唐植桐慢悠悠的骑着自行车往回赶,回去的路上还在琢磨扶贫的事。

只有接触了,才知道扶贫到底有多难,难的不是多干活,而是难以扭转贫穷的思想观念,只能看到眼前的短期收益、无法放长眼光、致富的想法不被认同。

扶贫攻坚是一项非常伟大的工程,这里面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与付出。

多说一句,前两年北邮干部下放,不仅仅劳动,还肩负起了扶贫的责任,帮着李各庄百姓联系水泵并安装、挖水渠、引进苹果树苗、桃树苗,虽然目前果树还没有丰收,但等丰收后,当地百姓就会连续十多年担着水果前来致谢……

唐植桐来到北图的时候,小王同学还没有下班。

唐植桐没有着急进办公楼,而是在楼前的角落里燃上一根烟,看景、看天。

初秋的北图,宛如一位沉静的长者,静静地屹立在时光的长河中。

北风轻轻吹过,带着一丝凉意,仿佛在告诉唐植桐,冷空气即将来临。

院子里,几株枝繁茂密的柳树依旧摇曳着它们的枝条,叶子在风的吹拂下轻轻颤动,发出沙沙的声响。

树梢上,少了麻雀的叽叽喳喳,偶尔有几只灰喜鹊跳跃在枝头,然后一跃而起,在空中划过一道道优美的弧线,给这宁静的图书馆增添了一抹生动。

抬头望向远方,天空有些阴沉,空气中弥漫着干燥的气息。

也许,沙尘暴就要来了……

风沙打在脸上的滋味不好受,作为过来人,唐植桐琢摸着,今晚回去得鼓动小王同学做几个口罩和面纱了。

沙尘暴的历史由来已久,多发生于春秋两季,有不少学者认为与什么冰川气候有关,唐植桐不精于此道,不敢妄下断言,但他认为跟人类的活动密不可分。

古人尚未造出“沙尘暴”一词,多用黄雾、雨土、雨黄沙、土雾四塞、雨土覆地等类似词汇形容沙尘天气。

看一下发生的时间,要么战乱、天灾导致田地荒芜、赤地千里,要么人口滋生取柴导致牛山濯濯。

天干物燥,唐植桐抽完烟,确认烟头已经踩灭后才走进图书楼。

唐植桐没有去打扰小王同学工作,而是凭借着学生证办了借阅卡,去了阅览室。

已经有好几天没有看报纸了,唐植桐想最近看看都发生了些啥,从报刊架拿出用夹子夹好的二流报纸,回到阅读桌前,坐下慢慢看。

浏览下标题,然后认真学习精神。

国内版的消息都挺振奋,庆典在即,捷报频传,没有记者敢把天捅破。

国外还是老样子,思潮涌动,整天沸沸扬扬的,一点都不太平。

唐植桐一直墨迹到快下班的时候才起身,将报纸放回报刊架,去找小王同学。

“不是说晚上不回家吃饭吗?”小王同学看到唐植桐的时候,眼里充满了惊喜。

“系主任今天早上说胡萝卜产出后分给大家一部分,同学们都很振奋,效率非常高,一上午就干完了。中午大家伙吃了个饭,这不就按点回来了。”唐植桐乐呵呵的给小王同学解释道。

“你手这是磨破了?不是给你带手套了吗?”小王同学的语气从惊喜变成了心疼,夹杂着一些责怪。

“全班一个戴手套的都没有,我不能搞特殊啊。你瞧,茧子没了,长出来就是嫩肉,以后你应该不会觉得扎得慌了。”唐植桐嘿嘿一笑,解释道。

“那我宁愿你手糙一点,慢慢养呗,这样多疼啊。”小王同学拉着唐植桐的手,也不敢碰抹了紫药水的地方。

“没事,两三天就好了。姜姐呢?今天没来?”唐植桐看姜烨的位置空着,问道。

“身体不大舒服,在家养胎呢。”小王同学随口答道,一副司空见惯的模样。

“养胎扣工资吗?”唐植桐有点好奇的追问。

“这个扣啥工资?谁家还没个怀孕的时候?”小王同学对此早习以为常。

“啧啧,还是你们福利待遇好。”想想那些挺着大肚子还得坐班、甚至面临调岗的社畜,唐植桐由衷的感到还是有组织的人幸福感更高。

“这不很正常吗?现在鼓励生育,姜姐可是在为国家培养接班人呢!”小王同学感受到了丈夫言语里酸酸的,白了他一眼,说道。

“对对对,伱说得对。等过两年,咱也培养接班人,到时候你也在家歇着。”唐植桐哈哈一笑,人性本来就是自私的,更何况俗人呢?

“占便宜没够。下班了,收拾收拾走吧。”小王同学也不生气,看了一眼手表,扔下唐植桐,自己转身收拾挎包。

回家的路上,唐植桐跟小王同学说了做口罩和面纱的事情。

“面纱就不用了吧?做几个口罩吧。”小王同学一想到头戴面纱的样子,就有些不好意思。

“这是不好意思了?我今天之所以没戴手套也是跟你现在的心情差不多。要是真有沙尘,你还是戴上的好,搞的灰头土脸的,你自己难受。再说,起了风沙也没人关注你。”唐植桐真心劝道,沙尘这玩意不挑人,只要出门就会被劈头盖脸的吞噬掉,身上有浮土倒是次要的,呼吸带进鼻腔、口腔的话,那滋味,啧啧啧,牙碜、咳嗽都是轻的,不少因此哮喘的。

“行,明天有沙尘就听你的。”小王同学是个听老公劝的,没再坚持。

回到家后,张桂芳面带喜色迎了出来,高兴地吩咐儿子道:“今儿抢到一块豆腐,你一会收拾一下。”

“好嘞!”唐植桐痛快的答应道,终于能在家吃上菜了,一边往屋里走,一边盘算着,豆腐该怎么做呢?

回到屋里,唐植桐放下挎包,洗了手,准备去做菜的时候,看到豆腐傻眼了。

“妈,这豆腐不对啊,是坏了吗?”这回买的豆腐跟以往的不同,表面发黑,有些不成型,难道是带皮黑豆做的?

“就这种色道,听说是掺了豆饼。就这还不好买,差点没买到,凑合着吃吧。”张桂芳回道。

“得嘞,我那我就凑合着做吧。这种豆腐多钱一斤?”唐植桐没法挑拣,伸手捏了一小块,往嘴里填,总得知道是什么味,才好下手。

“一毛六,倒是没涨钱。”张桂芳稍微叹了一口气,她也不满意,掺了豆饼,质量下降了,价格还不变,找谁说理去?

“呸!妈,以后还是别买了,口感比豆渣似的,还发酸。”唐植桐哪吃过这玩意?一个没忍住,吐了出来,皱着眉头说道。

“你这孩子,不买吃啥?”张桂芳不满的嘟囔着。

“少吃点冬瓜、南瓜,再就着咸菜,凑合着来吧。”唐植桐旧事重提。

“唉,离收白菜还有两个来月呢。白菜收了你不得分分,还有三个多月的冬天呢,再说还有好几只鸡得喂,能够吃?”张桂芳盘算着消耗,问道。

“您放心,肯定够。我单位那边又种了一茬白菜,到时候会分一些。这不,今天在学校里种胡萝卜,系主任也说收获的时候分胡萝卜。这两处加起来怎么也得有一百多斤,平时我再想办法寻摸一点,肯定够吃,您放心吧。”唐植桐不能硬劝,只能想办法去说服。

“那行吧。”听儿子都说到这个份上,张桂芳才勉强答应下来。

“哎,要不咱们从食堂往家里打菜?不过我们单位食堂下午不做菜,想打只能中午打了放着。”王静文将一切看在眼里,在婆婆和丈夫商量妥当后才开口。

“哎?这倒是个办法!明天我就从食堂打菜往回带。”唐植桐眼前一亮,把这茬给忘了,居民没有了供应,但很多单位有自己的直供渠道,目前还没断顿。

“那得多贵?一个菜就一勺,好几分钱,能买两斤菜了。”张桂芳有点心疼钱。

“妈,食堂里的菜可是带肉末的,要不是我和静文单位有办法,就是有钱也买不到啊。再说咱也不差这点钱,还不是为了能有口菜吃?您说对吧?”唐植桐乐呵呵的劝道。

食堂里的菜贵不贵,要看怎么算。

外面买不到肉,那五分钱一份带肉沫的就不贵,嫌不好吃,大不了回家后再以热一下的名义倒上点酱油、料油回锅呗。

趁现在还能平价买就平价买,后面这种价格的菜只会越来越少,省下点空间里的菜,到时候就能翻倍涨价往外出了……

“行,行,你说了算。”张桂芳觉得儿子说的在理,自己天天排长队,也不见得能买到菜。

唐植桐劝完张桂芳,转身皱着眉头做豆腐。

这豆腐质量摆在这,怎么做都是难为厨子,唐植桐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洗了一把香椿咸菜,切碎,掺上些料油,拌豆腐吃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