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314喜事临门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314喜事临门

作者:工具超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次日上午,唐植桐是被张新平热情异常的送至车站的。

唐植桐是知道原因的,因为昨晚喝酒后,张新平吐露了心里话。

茶淀虽然归四九城管理,但山高皇帝远,在供应上并没有跟上四九城的步伐。

五月份的时候,四九城居民的肉票缩减,这边也理所当然的跟着减了。

但与四九城不同的是,四九城居民排排队运气好能买到肉,而这边买肉的难度超级加倍了……

这也是昨天张新平看到两个猪头后立马不假思索答应下来的原因之一。

长时间不吃肉,大人还好些,家里的孩子正在长身体,整天菜秧秧的,做父母的看着心揪得慌。

放几十年之后,两个猪头不算啥,绝大部分家庭都负担得起,但现下就不一样了,猪头那是标准的大礼,如果有人送,能吹一辈子。

唐植桐自然知道现下肉食珍贵,但一出手依旧是两个猪头,一来是自己不缺,二来是遵循唐奶奶的教导“浇地要浇透”。

无论是学习,还是打关系,都是一样的道理,水过地皮湿,只是当下面子上好看,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唐植桐告别张新平,跟着邮车又返回了押运科,没办法,谁让他来的时候把自行车放在了单位呢。

到达押运科后,唐植桐一下车就碰到了在站内巡视的方圆。

方圆这次没有帮着卸车,而是跟唐植桐招招手,找了个离人群远的地方聊天。

“事情办得怎么样?”方圆虽然嘴上没说,但对这事很上心。

“圆哥放心,妥了。”唐植桐给方圆让了一颗烟,只说了一句话,就让方圆心安。

在香烟大行其道的年代,让烟是一种男人之间特有的礼节。

哪怕是在公共场所禁烟之后,男人见面第一件事依旧是散烟,尤其是压力巨大的打工人,根本戒不了烟,抽烟不仅能舒缓压力,而且逐渐成了摸鱼的理由之一。

“那就好。花了不少钱吧?这事没法从单位走账,我承担一部分吧。”唐植桐昨天出发的时候并没有带额外的东西,方圆下意识的就认为是用钱办的,说着就要去掏钱。

“圆哥,你这就是打我脸了。都是很好的哥们,没花钱。放心吧,我心里有数。”唐植桐肯定不能收方圆的钱,这回送张新平的东西都是之前在工地上囤的,当时物美价廉,自己还能承担得起。

“行,回头有需要我出力的地方说一声。”都是社会人,方圆是不相信唐植桐只靠刷脸就能办成的,但没有刨根问底,而是给了個承诺。

“好嘞,我不跟圆哥见外。”唐植桐乐呵呵的将这张支票收下。

两人抽完烟,唐植桐先把五六半交回去,才回办公室休息了一会。

下班后,唐植桐带着剩下的四个馒头回家,打算晚上热一热吃掉。

刚进家门,凤芝就飞奔过来,一脸兴奋的跟唐植桐报喜:“哥哥!哥哥!咱家的小鸡下蛋了!”

“挺好的,晚上给你炒鸡蛋吃。”唐植桐摸摸妹妹的小脑瓜,下意识的以为这是凤芝想吃鸡蛋了。

这些鸡已经孵出来三个多月了,也该到下蛋的时候了。

“昨儿下午,街道敲锣打鼓给咱家送来一封信,咱妈哭了呢。嫂子回来说是好事,是表扬哥哥的!”凤芝说完吃的,又把昨天发生的事说给唐植桐听。

“表扬我的?等会我看看。”唐植桐一时摸不着头脑,不会是打虎的表扬信吧?那完犊子了,肯定少不了一顿埋怨。

“还有,还有!姐姐的通知书来了,考上初中了!”凤芝接连抛出家里的喜事,告诉唐植桐。

“你这倒霉孩子,这才是咱家最大的喜事,以后先捡大的说。”唐植桐听后很高兴,没白费了小王同学这阵子的辅导,凤珍的升学问题终于尘埃落定,哪怕以后考个中专,这辈子也稳了,妥妥的中产。

“民以食为天,吃的最大,咱妈说的!”凤芝理直气壮的反驳道。

“虽然咱妈说得对,但以后不许拿咱妈说的话来反驳我。”唐植桐又用了揉了揉凤芝的脑瓜子,小小的孩子,个头不大,心眼不少。

唐植桐一边跟妹妹逗乐子,一边往正房走,来到屋里,先把挎包交给张桂芳:“妈,还有几个馒头,晚上热热吃吧。刚才凤芝说表扬信,什么表扬信?信在哪?”

“你自己的做的事,你不知道?静文把信收起来了。”张桂芳接过挎包,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没有半点责怪的意思。

“我还真不清楚,那等静文回来我问她吧。”唐植桐看到母亲的表情,放下心来,看来不是古都林业部门发来的表扬信,只要不是这个,其他的甭管是什么表扬信,都是好事。

“凤珍,哪个初中?拿你通知书来,我瞅瞅。”将表扬信的事抛之脑后,唐植桐咧开嘴朝凤珍招招手。

“四九实验中学。”凤珍脸上有淡淡的笑容,拿出通知书递给唐植桐,就这么静静地站着,跟凤芝活跃的性格迥然不同。

“吆!那可是大好事!真给家里争气!”唐植桐接过通知书,还没有打开,一听到学校,立马捏着通知书,上手就是对凤珍脑袋一通揉。

凤珍也不反抗,任由哥哥用这种方式表达着喜悦。

唐植桐是读过初中的,对各个初中都略有耳闻。

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现下的四九城初高中分男校、女校,并没有男女混合的初高中,男女同校是起风后才有的。

四九实验中学在四九城女校中排名第一,是集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学校,前身是师大女附中,校址在内城的二龙路,离家大概有十五里路。

四九实验中学出过很多大拿、名人,那个“不爱红装爱武装”就是出自这个学校,唐植桐掐指一算,凤珍要高一级,等风起时已经毕业。

“住校,还是走读,想好了吗?”唐植桐将凤珍脑袋揉成了鸡窝状,这才打开通知书,扫了一眼,问道。

“我想走读。”凤珍重新理理头发,用发卡扣好,一句埋怨唐植桐的话都没有。

“成,都随你。”唐植桐很尊重凤珍的意见,有自行车,走读也方便。

家里接下来几年的伙食肯定比住校强,走读不仅能吃饱,还能减少被发现的风险。

“立秋吃三瓜,一年病不沾。妈,今天吃个冬瓜炒鸡蛋吧?”唐植桐请示道。

冬瓜这种蔬菜和南瓜一样,只要没有磕碰,耐放,属于张桂芳的储藏菜种。

“行,吃吧。”家有喜事,加个菜的事,张桂芳没拦着。

“好嘞!”唐植桐乐呵呵的洗把手,准备做菜。

关于冬瓜的谚语有不少,像什么“立秋吃三瓜,身体顶呱呱”,“秋后吃三瓜,虫草不如它”。

各地对三瓜的划分不同,北方来说一般来说都是指丝瓜、冬瓜、南瓜,所以唐植桐决定再做个丝瓜,南瓜就算了,前两天刚吃过。

冬瓜,因为其名,不少人都以为这种蔬菜产于冬天,其实这种认知是不对的。

冬瓜,长于夏季,因为成熟之际,表面有一层白色粉末状的东西,看上去很像冬天结的白霜而得名。

冬瓜是一种神奇的蔬菜,有天然空调之称。

因为导热比的缘故,盛夏时节,冬瓜会始终保持凉爽的温度,所以有些害热的人喜欢抱着冬瓜睡。

唐植桐做菜的工夫,小王同学下班到家。

“哎,凤珍考上四九实验中学了,你知道吗?”唐植桐第一时间向小王同学通报了这个好消息。

“我知道,昨天下午领回来的通知书。”小王同学一点意外的表情都没有,跟婆婆打声招呼,揉揉凤芝的脑瓜子,搬个马扎蹲炉子旁边,等着端菜。

“哦,那静莹的通知书应该下来了吧?哪个学校?伱问了吗?”唐植桐一边翻炒着,一边问道。

“今天下班先去了那边一趟,也领到通知书了,和凤珍一个学校。”小王同学嫣然一笑,回道。

“嚯,那感情好!如果能分到一个班就好了,以后还能有个照应。”唐植桐为凤珍高兴,也同样为静莹高兴,俩人同龄,前阵子又交上了朋友,能有机会巩固加深一下当然最好。

“难。你想让凤珍去静莹的班?要不我找人问问?”王静文听后,少见的摇了摇头,说道。

“嗯?你这话里有话啊,通知书才刚到手,分班已经确定了?”唐植桐愣了一下,将菜盛出来,问道。

“一般来说,学校会根据学生父母的身份进行分班。”王静文说完,先将炒好的菜端进屋,留下唐植桐继续做下一个菜。

唐植桐听懂了小王同学的话,子弟班嘛,一般来说都是一班、二班,学校会集中最优质的的教师资源,只是没想到出现的这么早。

“需要我找人问问吗?”王静文将菜端进屋后,又转头回来,继续坐在旁边等菜。

“算了,顺其自然吧。以咱妈的级别,静莹分到子弟班,不会被欺负吧?”唐植桐摇头拒绝了,想到小姨子,又问道。

叶志娟参加工作很早,资历老,但为了照顾她的个人意愿,级别并不算高。

校园欺凌嘛,不分年代,甚至这个年代更厉害,王敬民就是前车之鉴。

“放心吧,没事。”小王同学对丈夫的关心报之以微笑,肯定的回道。

“凤芝说昨天街道给家里送了表扬信,关于什么的?”既然小王同学这么肯定,唐植桐就没有多问,转而低声问起表扬信的事情。

“你自己做的,你自己不知道?咱妈都哭了,我费了好大工夫才劝住。”小王同学忍着笑,赏了唐植桐一个白眼,回道。

“你就别吓唬我了,咱妈没批评我。”睡一张床上这么久了,唐植桐对小王同学了解还是很全面的,这是又起了顽皮的心。

“放心吧,不是老虎的事。是高压锅的事,从部队那边发过来的。”小王同学终于不再憋着,笑出了声。

唐植桐看着小王同学的笑容,一时间夕阳都没了颜色……

“什么老虎的事?”恰巧,张桂芳收拾完屋里的菜皮,正好端出来喂鸡,听到了一句,是关于昨天表扬信的,就问了一句。

“哪有老虎,是老胡,我们单位的同事,前阵子给他帮了个忙。”唐植桐回过神来,连忙编瞎话找补道。

张桂芳其实并没有在意,问完也没停留,直奔鸡圈就去了,倒是王静文,听到丈夫的瞎话,报之以白眼,这应变能力真是不知道如何去形容。

唐植桐对小王同学的白眼回报以微笑,尽管这事是因她的调皮而起,但完全舍不得责怪啊!

“妈,咱家还能凑出二十个鸡蛋吗?”在张桂芳喂鸡回来,唐植桐开口问道。

“还够,咋了?”张桂芳这次停下脚步,回道。

“那个表扬信是一朋友帮着争取来的,为的就是让咱家在街道有点依仗、不受欺负。他家里有孕妇,我寻思着,给人家送点鸡蛋,表示一下感谢。”尽管唐植桐空间里有鸡蛋,但感谢信这事已经被家里知道,谢礼还是走家里比较好。

“够!现下家里下蛋的鸡多了,给你凑三十个!”张桂芳一点都没小气,一听是这事,主动给加了十个鸡蛋。

“好嘞,谢谢妈!”唐植桐乐呵呵的答应下来,家里养的这些鸡真值啊,不仅能解决家里的吃蛋问题,还能有余量拿出去做人情,年底得给母鸡们颁个“勤劳奖”,公鸡就算了,那是用来吃肉的。

“文文,明天你给吕大夫捎过去吧。洋哥上回给我提过一嘴,这次是兄弟单位发过来的,估计他没少搭人情。”唐植桐将炒好的第二个菜盛出来,交代王静文道。

“行。”王静文没拒绝,这是正事,自己离吕丽娴近,正好过去聊聊天。

几个白面馒头,两道家常菜,一锅小米粥,一家人,其乐融融。

朋友给面子,工作顺利,感情美满,物资充沛,有房子,不缺钱,这才是唐植桐向往的生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