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264扫墓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264扫墓

作者:工具超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星期天吃过早饭,唐植桐和张桂芳说自己陪王静文外出一趟。

这是小两口昨晚商量好的,老人守旧,生怕张桂芳听说儿子去拜祭岳父心里不舒服,索性不说。

儿子大了,张桂芳也没问题。

唐植桐昨晚倒是建议带上些祭品,但小王同学没同意,说父亲生前不信这一套,带点茶叶就行。

王静文的父亲下葬在那所众所周知的公墓里,距离花市大街单程大概有二十来公里,来回就是四十公里,唐植桐疼媳妇,没让小王同学骑自行车。

唐植桐也不是要自己骑车载着小王同学前去,大热天的骑自行车打个来回,纯属给自己找不自在。

唐植桐是听从王静文的建议,打算坐公交车去。

四九城内最大的一个公交车站点在前门,是多路公交的始发站或终点站。

市局斜对过五十来米就是前门公交车站,唐植桐载着王静文到市局,本着“该省省该花花,骑着自行车去酒吧”的精神,唐植桐凭工作证把自行车放在市局,省一分算一分。

前门车站北侧原本是有一座三孔的门楼,透过门楼能看到高大巍峨的纪念碑。

就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为了迎接几个月以后的十周年纪念,门楼及门楼周围的围墙都拆了,东西长街也展开了改建工作。

这座门楼名叫中华门,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一道门存在过,历史中这座门很有名,是通往紫禁城的必经之门,曾用名有大明门、大顺门、大清门。

每个不同的名字大概能代表一个不同的朝代。

大明门是永乐年间的叫法,一直持续到公元1644年满清进关,中间穿插着叫了二十五天“大顺门”,闯王进京嘛,结果还没来得及完成匾额制作,就灰溜溜的跑了。

1644年农历十月,那个据传五台山出家的顺治定都四九城,把大明门改为了大清门。

这里面还有段故事,据说刻有“大明门”的是石匾,清朝统治者直接没换,把石匾翻过来刻上了中满双文的“大清门”,挂上继续用。

“大清门”这一叫就是小三百年,直到民国成立后,在1912年将大清门更名为中华门。

那时候物资匮乏,有人就想把大清门的石匾拆下,翻用背面刻上“中华门”,但不曾想一拆下来傻眼了,顺治老儿已经在两百多年前用过这招了!

民国没办法,只好重新赶制了一块木匾,题写了“中华门”三字挂在上面,这一用就是小五十年。

特别说明一下,拆一些旧建筑是从民国开始的,初衷是为了改善交通、满足作为首都的职能要求,什么千步廊、东西三座门、东西长安门,相继被拆除,只是今年轮到了中华门。

存好自行车,王静文直接拉着唐植桐来到38路站牌底下排队等车。

唐植桐看着站牌,前门始发,经西单一路往西,途径木樨地、公主坟、万寿路、五棵松等十六个站点,终点站是玉泉路。

“这也不是直达啊?没有直达车?”唐植桐不了解公交线路,出口问道王静文。

“哪有那么多公交车线路,38路是最快的,还有个37路也途径玉泉路,不过会在阜成门绕一圈,票价比38路贵,不划算。”王静文给唐植桐解释道。

“成,那就38路吧。”条件就是这么个条件,唐植桐死心了。

这年头倒是也有出租车,车顶顶着一个搪瓷的“出租”字样,唐植桐在前门车站看到过。

唐植桐在报纸上看到过出租车的广告,甚至记得叫车电话57661,但估计用不上,因为价格非常感人,一公里三毛钱!

公交车的票价就便宜多了,38路车单程每人两毛五。

现下的公交车非常牛气,不临近发车时间不开门,没办法,谁让公交车少,且大多为进口货呢。

快发车了公交车才开门,门是手拉的,开门以后司机和售票员先上车,然后关门。

售票员此时从腰间掏出摇把,把一扇扇窗户给摇开!没错,就是摇开,因为公交车的窗户不能任由乘客打开或关闭,而是借助那把摇把手动操控。

若是路上碰到沙土扬尘,emm……闭眼捂住鼻子和嘴,且受着吧。

等摇开车窗,司机抬起手腕看看时间,马上发车了,车门才会再次打开,允许乘客从前门上车。

上车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棕色的大包,下面包着发动机。

这个位置是寒冬时节的黄金座椅,坐上去不冰屁股,现在嘛,宁愿站着也不能坐,因为烫腚。

乘客先上车,等车发动后再买票。

俩人来回一趟一块钱,普通工人一天的工资没了,这个价格一般人承受不起,加上又是始发站,所以小两口都有座。

座位是唐植桐选的,靠后的并排座。

唐植桐坐在车里观察着四九城的建筑,经复兴门出了内城,越往西,建筑越整齐,街边穿草绿色衣服的行人也越多。

偶尔驶过一辆卡车,后面敞篷里都是满满当当的人,这年头没有人查他们的超载,拉得越多越好,前提是能拉得动。

公交车摇摇晃晃,行驶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玉泉路。

唐植桐在王静文的带领下,继续往西走,这一走就是二里多地。

唐植桐知道这个地方,以前仅限于听说,得够级别才能下葬在这,换句话说,凡是葬在这的,大多于国有功。

从正门进去后,王静文跟工作人员借来了茶具及水桶,拿出自带的茶叶,冲泡好,唐植桐拎着大半桶水跟随媳妇走到墓碑前。

墓碑很简洁,正面刻有逝者姓名,背面刻有生平,某某年至某某年,某某年参军,某某年怎样怎样的简要生平。

王静文先是倒上一杯茶,然后拿出从家带的毛巾,在水桶里泡透、拧干,给父亲擦拭墓碑。

“爸,我们来看您了。我结婚了,这是我爱人唐植桐,我们很恩爱,他对静莹、敬民也很好。今年的收成不太好,不过您放心,我们肯定不会让妈和弟弟妹妹饿着的。”王静文一边轻轻擦拭,一边喃喃低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