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最牛重生,人生回档在牙牙学语 > 第34章 大兴喜欢书法

最牛重生,人生回档在牙牙学语 第34章 大兴喜欢书法

作者:三寸刀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1: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好在二兴马上又说了:“去吕仙祠就跟去自己家一样,那里有好多传统兵器呢,我练武就需要有接触兵器的机会,可师兄他们老说我小,不让我玩儿,我就偷偷地去!”

他是故意说些孩子气的话,但也是在间接证明,自己的那个居士证真的只是为了进出方便而已。

这个证件办下来一年多了,是师父一力坚持的,至今二兴也没想明白到底有什么用,师父走得也匆忙,没有机会打听清楚。

不过“挂靠”一说,玄清道长是真的跟王美芬这么解释的,并不是他的臆造。

直到这个时候,稍远座位上的王主任等人才走过来交谈。

那位孟处长,更是再一次把二兴抱在了怀里:“我可喜欢这个孩子了,可惜想认干儿子都晚了,他上一次去燕京就被人抢了!”

楚市长呵呵笑着问了:“凭孟处长的身份,还能有人抢在你头里?”

“那人她可惹不起,我们部里文工团团长的亲孙女董娟!”乔科长趁机调侃似的解释了,“我们董团长也很喜欢他,接去家里住了好几天。”

楚市长略有动容,到了他这个地位,燕京里的一些事该了解的都了解了。

董团长就是鼎鼎大名的董汉钦,可是开国将领的头衔呢,退居二线后才在文工团挂的职,算是正式功成名就之前,组织上照顾性质的安排。

董娟这个人其实他也听说过,今年还不到三十出头,内地知名的年轻歌唱家之一。

而且楚市长也算是听出来了,这部里的来人是在拐着弯的提醒他呢,二兴的背后是有人的,可别怠慢了孩子。

很快二兴就离开了主/席台,因为开幕式马上就要开始了。

他跟家人坐的位置算是工作人员的待命区,并没有茶水之类的优待,但起码不用跟台下的观众一样,站在大太阳底下了,头顶有遮阳篷的。

所谓的开幕式,也只不过是三两位领导讲几句场面话,这一次的活动不仅举办仓促,而且民间的性质很浓郁。

严格说起来,其实就是铁道部的两家直属企业的务虚会,仅仅是打着一个文化交流的名目而已。

可由于部里来了好几位领导,尽管行政级别跟市一级的干部还犹有不如。

但到底是部里的来人,楚市长肯破格接待,也是看在了两家单位的建制规模实在有点大而已。

何况他本身就是位书法爱好者,又赶上刚好有时间,就过来给捧个场,顺便看看几位当地书法大家的作品有没有新的突破,半个人爱好的私人性质捧场罢了。

不同的是部里的来人却很重视,尤其到了年底,把这个跟地方上的联谊性质的活动照片一公布出去,就是轻轻松松的一份政绩。

再加上他们的到来,还是应地方上的请求,还有一定程度的为地方排忧解难的工作性质。

尤其是跟二兴的新书发行再联系起来,王主任他们几人的功劳是显而易见的。

随后的活动重点,就是二十几张写字台上的现场书法展示。

其中就有在春城书法界享有盛名的桓真等人的现场泼墨,一下子就把半企业性质的活动的逼格拉升了许多。

从两个厂子里精挑细选出来的书法爱好者,也进入了创作状态,一时间整个大院里安静了很多,只有电视台的摄像机在不断地变换着位置。

二兴就在这个时候挤进了围观的人群里,来到桓真身边帮着他研磨。

过去的一年多,他几乎每个星期都至少去吕仙祠住一天,这种下手活他已经熟门熟路了。

不知是不是二兴在身边的缘故,桓真今天也显得格外的情绪饱满,洋洋洒洒地书写了一幅伟人著名的古体诗,足有好几十个字呢。

他重视二兴是有原因的,他跟师弟颐真没少从这小子身上偷学那部《练气养精诀》。

二兴看似被忽悠地教了他们一点入门口诀,也未尝不是玄真道长的默许,反正两个人的体质并不适合,即使练也练不出实际效果来。

可他们两个很重视啊,尤其是那个颐真连记名弟子都算不上,能接触到实际修炼内容,对任何武痴来说,都是天大的惊喜。

况且也并非一点用处没有,至少在调息的运用上,就远比他们之前学到的要高明了太多。

本就只是个文化交流项目,就不存在名次之分,但即便是二兴都能看得出来,几幅堪称大师级的书法里,也唯有桓真的笔意更有深意。

因为他乃化外之人,作品里的结字宽博大气,间架紧实稳固,整体呈现出清润端健的独特道家书法风格。

这样的风格,比世俗间的书者更多了一份潇洒之气,看似清苦寂寞,实则高雅清逸,或可理解为跟天地自然气息更贴近一些。

这可绝非杜撰,历史上的很多知名书法家都是道士。

像是王羲之,道教世家,书道合一,他的道教信仰有着深厚的家庭背景;

再如陶弘景,山中宰相,茅山宗祖师;

魏徵,一代名相,开贞观之治,青年逢隋末乱世,被迫入道,也当过道士;

吴道子,大唐画圣,能书善画,道教中人称他为“吴道真君”;

甚至还有诗圣李白,诸子百家无所不窥,于各学派中对道家思想情有独钟,晚年更是隐居岷山从此习道......

所以,唯有真正的书法品鉴能力的人,才能看得出来桓真的作品中的道家风格特点。

二兴不管上一世还是这一世,对书法仅是门外汉,直到跟道士们打交道一年半。

期间,他不仅见识到了桓真的当场书写,还有仰慕者进山来讨教切磋,见得多了,才算是有了一点鉴赏能力,当然他自己是写不出来的,差得太远了。

不过这孩子今天可没功夫去欣赏什么作品,而是一直惦记着今天的纪念品呢。

他不缺笔墨纸砚,可家里没有这些玩意啊,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把人家道观里的东西往家里拿,何况他对书法也没太大的兴趣。

可他哥哥大兴出人意料地很喜欢书法,平时都是去俱乐部的图书馆去找人要一些旧报纸。

这一世,二兴跟哥哥的感情很深,加上他一直有意“培养”大兴的未来发展,如此能陶冶人情操的书法艺术,他当然很愿意看到哥哥的积极态度。

大兴自打跟着弟弟去了一回吕仙祠,见识过桓真的书法之后,就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他甚至想拜桓真为师,却被思想相当保守的桓真给惊到了:这不差辈了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