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其他 > 逃荒不慌,三岁福宝宠全家 > 第199章 赚钱的门路

逃荒不慌,三岁福宝宠全家 第199章 赚钱的门路

作者:大酒坛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1:23 来源:小说旗

今日是跟凌把式的媳妇约好,给村里母驴配种的日子。

小野身为一匹与众不同的高大野驴,每日拉着车往返村里和镇上,早就被人盯上了。

等繁重的春耕过去,就有人牵着春心荡漾的母驴上门借种。

谢玲花担心小野暴躁的脾气,伤到别人温顺的家驴,只说让她们等驴休息的时候再来。

当然,配种是有报酬的。

程小棠没想到小野除了拉车外,还有赚钱的能力。

惊喜之余,看了眼怀里的兔子,这只五斤重的大野兔,好像也是公的。

不知道野兔和家兔,有没有生殖隔离。

一进院子,就看到高大的野驴雄赳赳气昂昂地站在院子里。自小野来到关凌村后,吃饱喝足,打架屡战屡胜,越发骄傲起来。

凌把式家的母驴刚满三岁,正是繁育的好时候。去年定了枫林村的一只健壮种驴,连定金都交了。

然而凌把式一看到老程家的大野驴,毫不犹豫地舍弃了十文钱的定金。

驴一胎要怀一年,要配,就配最好的!

“凌嫂子等久了吧?”谢玲花放下背篓,一脸歉意地迎了上去,“昨天事情太多给忘了,实在对不住。”

凌把式媳妇笑着摆摆手,“我也是刚来,不着急。”

“小棠宝是上山打猎去了?”

程小棠乖巧地点头,“是哒,凌婶婶好。”

“这兔子可真是少见的肥,棠宝果然是有个有福气的孩子。”凌把式媳妇笑着夸道。

凌把式家只有两个儿子,儿媳生的又全是孙子,一家都是闹心的臭小子,格外稀罕软糯可爱的棠宝。

另一家人是凌把式的亲戚,也跟谢玲花约好了。

他们牵来的是一头六岁母驴,之前生过一胎,相对比较强壮,还能给小母驴打个样。

程老太心里没谱,主动道:“大家都是乡亲,这次就算试试,不收钱了。”

“我们也是第一次养野驴,还不知道能不能配上。”

凌把式媳妇笑呵呵道:“程大娘,您就收下吧。”

“咱们这儿的规矩都是先收钱,一次配不上再配两次。我看这驴比一般种驴都强壮,肯定没问题的。”

“那也用不了这么多。”

“要的,便宜了别家有种驴的还该不高兴了。”

大人们商量价钱的时候,程小棠欣慰地摸驴头嘱咐道:“小野,你可要好好争气。”

“回头给你买好吃的麦芽糖。”

小野像是听懂了,尾巴一甩一甩的,咧嘴露出两排齐整的大牙。

牲口配种在村里是正事,没什么需要避讳的。

然而程老太觉得自家孩子已经是读书人,不适合再看这种粗俗的场面,就将几个小的都赶出去玩。

剩下大人们围着一公两母三头驴子,一边观察,一边交流。

要是能顺利配上种,小野作为方圆百里最强壮的公驴,未来就能赚源源不断的钱。

算起来,可不比一个成年男丁少。

程小棠不由得想起当初送给卢县令的七头野驴,不知有几头是公驴,说不定已经被收割掉繁衍的能力。

太可惜了。

兄妹三人慢悠悠地溜达着,分享彼此这些天的经历。

一想到明天又要去学堂,程天寿就觉得头疼。

他在丙班是交到了几个新朋友,可读书哪有上山下水好玩。

九曲河的水比腊月时涨了许多,没有大人在,程天寿也不敢带着妹妹靠近,否则少不了一顿胖揍。

“二哥,你什么时候能长高啊?”程天寿叹气。

要是大哥在就好了。

程天禄瞅了一眼小弟,淡淡道:“在你长高之前。”

“我以后肯定比你高!”程天寿信心满满,“娘说了,吃得多才长得高。”

程小棠深以为然,“二哥,你现在是长身体的关键时刻,不能再瘦了。以后要是比我矮,就找不到媳妇啦。”

程天禄好笑地捏捏妹妹的脸,“你能长多高?”

“肯定比三婶高一个头。”程小棠哼道。

程天寿嘿嘿笑,“一定可以的。”

“确实。”程天禄也很认可,丝毫不觉得拿三婶做例子有什么问题。

长者不尊,就不配获得敬重。

兄妹三人溜达着,就溜达到了棠宝那块荒地上。

虽然暂时只开出了三分大,也是正经跟官府报备过的,不管种什么,五年都内免税。

按照农村开荒的习惯,里面被种上了能养地的大豆。

“豆子发芽啦!”程天寿开心地摸着绿油油的叶子,发现有长得不一样的,“咦,这个是不是杂草啊?”

“不要拔!”程小棠吓了一跳,立即出声制止。

“好,棠宝说不拔就不拔。”程天寿从善如流,转而捉起虫子,“叶子这么大,说不定会长特别大的豆子。”

不得不说,程天寿不经意间,真相了。

那几株与众不同的绿苗,就是程小棠偷偷埋进去的土豆。只等着成熟后挖出来,惊艳所有人。

她对种地了解太少,即便手上捏着不少种子,也不舍得拿良田做实验。

倒是土豆,程小棠因为特别喜欢吃,有些浅显的了解。

不需要多肥沃的地,无需精心照顾,只要在幼苗时期保证水分就能收获,是非常懂事的粮食。

当然,若是想高产的话,肥料也不可或缺。

在古代,开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很多由于各种原因失地的农民,宁愿去当地主家的佃农,都不愿意开荒,就是因为养地比开荒更耗费心力。

主要是缺少一样最重要的东西——化肥。

在没有化工技术的情况下,农民们施肥主要用的是还是粪肥和泥土及草木灰制成的肥料。

而如今粮食亩产低,平均四五亩地只够养活一个成人。

像崔县令安置难民的政策,一个成年男丁分到二十亩地,就是按照一家人的口粮来制定的。

这还是老天赏脸,粮食丰收的情况下,才能让全家吃饱饭。

人都不够吃的时候,就更没有余粮养鸡鸭猪,沤肥的原料就很有限。

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困局:

地不够导致粮食不够吃,粮食不够吃就没有多余的肥料,以至于荒地没人开垦。

程小棠托着下巴蹲在田埂上,在脑海中搜索出荒养田的工具。能提高效率,节省人力,却解决不了肥料的核心问题。

书到用时方恨少。

程小棠原本以为有金手指在,就能轻松地走上人生巅峰。

结果一到实践的时候,就发现要吃饱饭不难,想带着全家发家致富,处处是挑战。

想到这里,程小棠灵光一闪,试着在系统商城里搜索《永乐大典》。

果然,出现了熟悉的提示音。

【当前商城不支持兑换该物品,请开启四级商城】

四级商城,提供的就是珍贵的书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