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其他 > 逃荒不慌,三岁福宝宠全家 > 第155章 宗族的力量

逃荒不慌,三岁福宝宠全家 第155章 宗族的力量

作者:大酒坛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1:23 来源:小说旗

胡里正管理泰安镇多年,与数任县太爷打过交道,心眼子比在场所有人加起来都多。

程大牛的心思虽然没写在脸上,看在他眼里,也跟直说没什么两样。

“这可是不得,”胡里正轻描淡写地打消程大牛等人的疑虑,“之前落户到泰安镇的灾民,头一晚也都是在宗祠中过渡。”

“总不能因为你们格外英勇,就睡荒郊野外吧?”

胡里正尽量减轻口音,还放慢了速度,听起来与关松的官话就很接近了。

不用白嫣翻译,程小棠也能听懂,不得不感慨姜还是老的辣。这话有没有水分不重要,重要的是表明态度。

既然在宗祠过渡一晚是惯例,就不是需要偿还的人情。

关松也适时劝道:“那可不行,我回去没法跟县令大人交差。”

话说到这份上,程大牛与族长对视一眼,也不好再推辞,“那只能打扰了。”

一行人跟着胡里正,在围观百姓各式打量的眼神中,穿过镇中心的主街,来到了东边的胡氏宗祠。

远远看到灯火通明的宗祠,程族长就生出一股酸涩的羡慕。

都是族长,瞅瞅人家,再瞅瞅自己。

努力了大半辈子,最后连村长都没得当,实在愧对年幼时父母长辈的期待。

然而悲伤只属于他一人,程氏族人眼见武泰镇不比定阳镇差多少,心里都乐开了花。

繁华好啊,以后卖萝卜都能多赚几文钱。

胡氏一族作为泰安镇最大的宗族,宗祠不仅修得富丽堂皇,还附设学堂,让族人子弟在这里读书求学。

据胡里正介绍,这学堂是由胡大学士的祖父一力促成。

胡大学士一脉早已定居京城,却始终记挂着族人。每年都会派儿孙送银子和珍贵的书籍回来,让族中子弟更进一步。

程小棠以往只知道在古代宗族势力很强大,小到掌控族人的婚丧嫁娶,大到影响整个王朝的走向。

在逃荒路上,她见识过太多道德崩坏、伦理丧失的场景,感受并不深。

直到看到胡氏宗祠,才切身感受到宗族的凝聚力。一人得道,就会不遗余力地提携全族人。

若是有成才的后辈,又能得到反哺,从而生生不息。

众人毫不掩饰地露出惊叹且羡慕的神色,让胡里正很是受用。

不过因为关松的提点,他没有生出轻视之心,而是慈眉善目地表示胡氏学堂也接收非本族的学子。

只要通过入学考核,就能进入学堂。

“当然,束修是要交的。”胡里正适时开了个玩笑,消融双方的生疏。

“里正老爷说笑了,若能进胡氏学堂,是孩子们求都求不来的福分。”一听到学堂,程族长立即将个人得失抛之脑后。

这可是教出过当朝大学士的胡氏族学,授业的夫子必定都是有才学之人。

程小棠期待地看向程天寿,“四哥,你要努力考进来呀。”

“为啥不是二哥?”程天寿皱起黝黑的脸,想到上学堂就浑身难受,“他才喜欢读书呢。”

“因为这是启蒙的学堂。”程天禄无奈地拍了下小弟的头。

程天寿嘟囔,“那让棠宝去,她最喜欢看书。”

“我也识字了,不用启蒙。”程小棠嘿嘿一笑,嘚瑟地晃了晃脑袋。

她又不能考状元,多看书可以了解大荣朝、拓宽知识面,更好地生活。

上学堂跟着要夫子们揣摩主考官、刷科举考题,对她来说就有些浪费生命了。

程小棠是实用主义者,比起做文章,更相信实践出真理。

胡里正耳尖地听到几个小孩的讨论,好奇地打量着奶声奶气的小丫头,“你才多大,已经识字了?”

“我马上要四岁啦。”程小棠不怕生,伸出四根手指,“认识一千多个字。”

她还打算给家里人扫盲,从未隐瞒识字这件事。

反正有无法亲自反驳的萧昀舒,遇事不决,都是他教的。

胡里正忍俊不禁,逗道:“哦,那不是比千字文还要多了?”

他最聪明的曾孙,三岁启蒙,七岁学完《诗经》,是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神童,也是在四岁才将千字文认全。

“对呀。”程小棠认真地点头。

毕竟炎黄子孙,血脉里都自带繁简转化器。写有些费劲,认还是很快能适应的。

胡里正哈哈一笑,只当是童言童语。

程大牛原本想低调些,一看女儿的聪明才智被质疑,忍不住开口,“我闺女不只认识,还会读书呢,比她哥哥们都聪明。”

“没有没有,哥哥们一样聪明。”程小棠连忙找补。

她还想让四哥考到胡氏学堂呢,怎么能让胡里正觉得他不够聪明。

谢玲花暗暗掐了程大牛一把,夸女儿就夸女儿,怎么还开始拉踩儿子了。

要说,也得是比程文韬聪明百倍。

“大牛家几个孩子,的确聪慧。尤其是小棠宝,《诗经》都背下好几篇了。”程族长出于某种心理,也炫耀起程小棠。

他从未见过比大牛闺女更机灵的孩子,怎么也能压胡氏族人一点点。

胡里正眼神微变,他没把童言童语当真,但程氏的族长都这么说,难道这小丫头还真是天资出众?

程小棠可不想被当小神童,赶紧对着宗祠的大堂发出惊叹,“好大的屋子呀!”

“里正爷爷,我们晚上可以住这里吗?”

胡里正笑意加深,顺势转回正事上:“当然。夜深露重,早些休息。明早用过早饭,老夫带你们去关凌村。”

小娃娃还会转移话题,的确是个机灵的。

宗祠的厢房不多,好在大堂足够容纳一百多号人睡大通铺。

四面有墙,有屋顶,胡里正还派人放置了十个取暖用的火盆,比流民失所的环境好多了。

胡里正交代了守祠堂的杂役几句后,带着儿孙离开,关松也跟着告辞。

他在武泰镇有两个姐夫,随便找一家凑合一晚就行。

剩下程氏族人环顾着陌生的宗祠,总觉得睡在别人祖宗的眼皮底下,也不敢大声说话,颇有些局促。

不过白天卯足劲赶了六十多里路,兴奋劲过去后,很快就在温暖的火光中沉沉睡去。

程小棠睡前在心里拜了拜:

以后都是一个镇上的人,多少也保佑下他们吧。

第二日前往关凌村时,胡里正带上了最看重的曾孙,今年八岁的胡景焕。

程氏族人不认得这位小神童,只当是老人家疼爱的后辈。

胡景焕一来,就找到了曾祖父所说的三岁小女娃,正坐在牛车上晃着小脚丫,边上有少年在一口一口喂她吃粥。

哼,果然是吹牛的。

他两岁的时候,就不用人喂饭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