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其他 > 逃荒不慌,三岁福宝宠全家 > 第153章 做梦都不敢想的好地方

据剿灭叛军的枢密院记录,榆林村人在常宁城外,共斩杀、制服乱军二十七人。

大荣朝一向鼓励百姓见义勇为,抓到盗贼一人,即可获得十两奖赏。而乱军凶残更胜普通贼人,因此赏银翻倍。

榆林村共得白银五百四十两,由村长程建元和首善程大牛论功分配。

丰厚的奖励背后,是更重要的荣誉。

崔县令当众诵读完朝廷的奖赏文书,除了流民安置所内的目瞪口呆的难民,就连围观的本地人,看向榆林村人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能被朝廷嘉奖的义士,这可不是普通的外地乡下人。

有消息灵通的,知道北边常宁城被攻破过,听说乱军极其凶残,死伤惨重。

常州知府弃城潜逃,一干官老爷都被下了大狱。

而眼前这群逃荒的难民,居然有本事杀乱军,也是狠角色。

程小棠眼睛亮闪闪地盯着教化百姓的崔县令看,这是她来这么久,见过最好看的大人了。

难怪能被点为探花郎,果然是俊逸出尘。

事实上,崔县令与崔神医眉眼生得极为相似,单看长相有六七分相像,气质却截然不同。

刚及冠的崔神医为了让人信服,故意留了两撇小胡子,看起来是有些滑稽的。不过大家怕他自尊心受伤,都没好意思说。

而崔县令面如冠玉,温文尔雅,浑身都散发着让人信任的亲和力。

尤其他还送来及时雨和白花花的银子,一亮相,就赢得了榆林村所有人的爱戴。

五百四十两银子,分到各家人手里,足够度过最艰难的过渡期。

程小棠没想到,卢县令的信能起这么大的作用。不过朝廷的嘉奖,应该不是临时申请的,难道是沈老夫人?

“榆林村众义士忠勇双全,宜居武泰镇。”

崔县令又勉励众人几句,宣布榆林村人最后的落户地后,就去忙公务了。

剩下的细节,就交由何主薄来安排。

村长紧握住程大牛的手,激动得想仰天大笑,“大牛,你家棠宝果然是被老神仙摸过头的,是咱们村里的福星。”

武泰镇,临近定阳镇,距离钱塘县城只有五六十里地,位置极佳。

是他做梦都不敢想的好地方。

“棠宝的福气,就是乡亲们的福气。”程大牛就喜欢听人夸闺女,“她就喜欢跟乡亲们一起。”

何主薄将册子翻到一页,轻点三个位置,“程老丈,武泰镇依山傍水,民风淳朴,是个好地方。十三个村中,五百人以上的只有三个。”

村长双手接过,恭敬道:“多谢大人,我等感激不尽。”

何主薄扫了一圈其他难民,继续道:“按规矩,若是选离镇上近的村子,每个男丁能分十五亩地;若是去偏远一些的,则是二十亩地。”

“听说你们还有一户寡妇,就按一个男丁算。”

程美怡三姐妹老实地站在人群末尾,一听她们居然有份,感动得只想给何主薄跪下磕头。

她都做好买地的准备了,这下能省下一大笔银子。

这年头粮食的亩产不高,在榆林村时,纯靠种地,得四五亩才能养活一个人。据说南方的水稻田亩产高很多,应该能让他们活下来。

十五亩和二十亩的差别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按照二十岁的成丁,老程家能分地的只有程大牛兄弟四人。六十亩和八十亩,在光景不好的时候,就是勒紧裤腰带跟吃饱的差距。

村长和程大牛都更倾向于二十亩地,不过还要跟乡亲们再商量下。

“想要地多的!”程小棠积极地发表意见。

她有好多想要种的东西,土地当然是多多益善,最好能拥有一个山头。

程老太一锤定音,“就听棠宝的。”

程文韬当城里人的梦被程三牛打碎,无论如何也想更靠近镇上一些。结果没说两句就定下了,气得推了程三莲一把。

每次都让他冲在前面,都是妹妹,自家这个太没用了!

程三莲吃痛,暗骂傻妞爱出风头,扯出一抹笑哄道:“棠宝,你不想去镇上玩吗?”

“想呀。”程小棠无辜地眨眨眼,“种地才有饭吃,不然没力气玩。”

“三姐姐,你不知道嘛?”

“棠宝真懂事,”程老太慈爱地摸着小孙女的脑袋,“咱们庄稼人,就是要扎根在地里。”

一个两个,饭都刚吃饱几天,就想着飞了。

连三岁孩子都明白的道理,居然说了几次都说不通。

在程老太警告的视线中,程文韬感到脸上隐隐作痛,杨氏姐弟更是垂下了头。

这次的三选一,榆林村商量得很快。

何主薄刚坐下喝了一盏茶,村长就恭敬地上前禀告最终的决定。

武泰镇,关凌村,现有距离钱塘县城八十里地。

“关凌村民风淳朴,你们去了不用太担心。”何主薄点了昨日的胥吏,“关松,就由你带他们去吧。”

关松脸上一喜,积极道:“大人放心,小的一定安排妥当。”

别人不知道,他昨日送信的时候可是听得清清楚楚。县令大人接过信的时候,说了一句,“又是程家?”

彼时的桌案上,散落着好几封拆开过的信。

这说明拜托崔大人照顾程家人的,不只丰源县的贵人。

多亏他昨日没拖延,还能在程大牛面前留下好印象,日后指不定有什么机缘。

何主薄走到门口,回头提醒了一句,“不过本地方言要好好学起来,以后用到的地方很多。”

旁边的小吏闻言都露出了揶揄的笑容,这可不是容易的事。

“多谢大人指点。”众人目送何主薄离开,沉浸在兴奋中,完全没意识到方言问题的严重性。

主要他们是从沧州就坐船直达钱塘县,赵老三处事又周到,以至于没怎么接触船上的南方人。还以为就算有口音,也跟方镖师差不多。

程小棠忧伤地望天。

她刚才让白嫣说了几句越州话听,深知路阻且长。

越州的方言与临安府相似,跟榆林村的方言相差十万八千里。

就算在普通话普及的现代社会,北方人到南方,也会听不懂带有地域特色的x普。

大荣朝也有官话,不过除了读书人和需要走南闯北的商贩等人群,最远走到县城的百姓,根本不会特意去学。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榆林村人的方言与官话很接近。

就算不咋识字的程大牛,也能跟钱塘县的官吏们沟通。不过真开始生活,身边更多的是不识字也不会说官话的本地百姓。

要在钱塘县扎根,必须要学吴侬软语。

不过这都是后话,程小棠只愁了一会儿,就被兴高采烈的程天寿感染,快乐地期待着未来的家。

她终于能住房子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