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左道江湖 > 2.关中烽火--为壶中日月,袖里乾坤。兄弟加更【13/25】

两个月前,北朝大军偷袭洛阳,正派侠客正面迎面,破了北朝攻势。

但狡猾的北寇,却趁着中原注意力都被洛阳之战吸引的机会,派了偏师,自郑州,开封一线突入中原,在魔教妖人的配合下,两座军城一夜易手。

甚至连大规模的冲突都没爆发。

之后半月,北朝六万大军集结,在中原之地一路肆虐,连下许昌,周口,蔡州,信阳数座大城,兵峰直至淮南潇湘两地,惹得天下震动。

又因开封城易手当晚,有奇异星相划过天际,整个神州各地,看的清清楚楚,闹得整个南朝一时混乱如一锅粥一般。

临安那边已有传言,说北朝入主天下,南朝国灭已是定局。

当然,有妥协的软骨头,自然也有敢反抗的硬骨头,南朝淮南王赵彪急调各处军马,往淮南潇湘两地集结,势要挡住北朝大军。

北朝那边,也没有丝毫犹豫。

大军推进到信阳,便停下了往潇湘去的步伐,转而调转矛头,从汝南,亳州两线,往淮南攻略,显然,他们的下一步目标,就是攻入淮南,直达长江天险。

在八月初旬,南北大军在亳州城下大战一场,北朝三万人,南朝六万人,这等数量差距,南朝应该是赢得轻松。

无奈北朝国师在亳州城下,又上演了一出“千里冰封”。

亳州城墙被轰塌三分之一。

北朝大军根本不与南朝在城外缠斗,五千骑兵直接冲入城中,纵火掠夺。

一日之后,亳州失陷,南朝六万大军死伤不到一成,却只能退往宿州。

七日之后,宿州落陷,同样是高兴冰封城墙,使北朝大军长驱直入。

十五日后,八月末,阜阳城下,也传出糟糕消息,这次北朝国师都没有封冻城墙,只是现身威胁一番,阜阳府令就被吓得开城投降。

但这也怪不得南朝官员软骨头,实在是亳州,宿州之事,太过耸人听闻,而一旦城破,北寇必要纵火烧城,一城百姓,必然是死伤无数。

总之,在高兴的“仙法”相助之下,北朝大军势如破竹,南朝那边根本拿不出好办法。

等到沈秋和瑶琴这对新婚夫妇,到襄阳城的时候,就听到了北朝两路大军,合围淮南,霸都的消息,按照襄阳城中说书人的说法。

最多不过月旬,北朝就能攻克两座雄城,兵峰将抵长江天险。

若是那北朝国师,再能弄出冰封长江,使凶狠大军,直冲江南的壮举,南朝国灭,怕也就在这一两年里了。

“危险耸听,哗众取宠!”

在暂时休息的酒楼中,沈秋一边吃着东西,一边对身旁面色红润,美若天仙的妻子说:

“高兴哪有那个本事,冰封城墙,都是借助朔雪玄功大成后,才能勉强做到,至于冰封长江,他是绝对做不到的。”

“夫君不是也会朔雪玄功?”

瑶琴这会带着面纱,给沈秋添了杯茶,她轻声说:

“那高兴能做到的,夫君你...”

“我做不到。”

沈秋耸了耸肩,对瑶琴说:

“朔雪玄功修到最后,世间寒气已无法满足需求,必须借助长白寒魄那等仙家奇物,才能修到大成。而那世间最后一块长白寒魄,已经被你家夫君毁了。

按照现在的进展,我最多也只能修到炉火纯青之境,封冻一座小村镇已是极限,要封冻城墙,再使之破碎,做不到的。”

瑶琴抿了抿嘴,说:

“那还真是可惜了。”

“可惜,倒也不可惜。”

沈秋的手指动了动,雪霁真气和朔雪寒气纠缠着束于指尖,在桌子上留下一道寒霜痕迹。

他看着指尖同时运作的两团真气,眼中有精光闪耀。

他轻声说:

“五行门的五行真气,五行相生,端的神妙。

再加上这两仪神拳的行气方式,给了我些启发,我心中已有思索,若是能成,就算没了长白寒魄,朔雪玄功大成,也未尝没有可能。

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了,现在不急,你也吃点东西,昨晚...你受累了。”

“不许说!”

听到沈秋说起昨夜之事,瑶琴羞的面颊涨红,她摸了摸纤腰,这坏人,让她现在腰还一阵酸痛。

“夫君你当真是坏人,那些羞人的姿势...你从哪学来的?”

听到瑶琴纠结质问,沈秋打了个哈哈。

他端起茶杯,说:

“张岚教的,你也知道,那浪荡子最喜欢和美人玩耍,这闺房之事嘛,他自然也是...”

“祸事了,祸事了!”

沈秋话还没说完,便听到楼下传来阵阵嘈杂,让那说书人正说得兴起的时事都被打断。

沈秋向下看去,就看到一名带着朴刀的江湖人踉跄着闯入酒楼。

大概是心情激愤,这江湖人也没有压低声音,大声对坐在边缘的几名同道喊到:

“西域生乱了!

十几万胡冦七日前,已攻破天水,正往陈仓去呢,天策军潇湘大营已经拔营出征,诸位同道,我等都是关中好汉,万万不可坐视家乡遭难。

快别吃了!

带好行李,咱们这就回关中去!”

几名江湖人匆忙会了帐,便起身离开,但这江湖人带来的消息,却让酒楼里一片哗然,人人都在痛骂西域贼子,狼子野心。

但在二楼上,沈秋却从这消息里,察觉出了更多隐秘。

他放下筷子,看着同样面色严肃的瑶琴,他说:

“看来,魔教当真是要和北朝一条路走到底了。”

“这关中遇袭,天策军岂不是被拖住了?”

瑶琴语气焦急的说:

“若无天策军配合,仅靠南朝齐鲁边军,又怎么能锁住北朝入中原的要道?”

“锁不住的。”

沈秋站起身,对瑶琴说:

“自洛阳战起,北朝就按着这个步骤进军。

我等之前还想那高兴为何如此冒险,孤军进犯,若天策军和齐鲁边军两相合力,夺回郑州,开封,他们岂不是要陷入孤地?

但现在看来,高兴敢这么冒险,定然是得到了七绝门张楚的保证,西域胡冦在这时候入侵关中,分明就是在配合北朝行军。

不能在这里再多留了。”

他对瑶琴伸出手,握住瑶琴手腕,沉声说:

“咱们必须尽快赶回洛阳,中原战局,恐有反复。一旦同在西域的圣火教,也加入对关中的攻击,以它在西域诸国,几十万信徒的体量...

洛阳危矣,天下危矣。”

---------------

陈仓古道,莽莽山林,大散关下。

天策士卒,正在收兵回营,一缕夕阳斜照山下战场,遍地都是尸体,还有些残破旗帜被堆在一起,正有士卒引火烧之。

这一战规模不大。

先行而来的胡冦先锋,也不过一千多人,是临近侦查,被天策军两侧堵住,打了场畅快淋漓的歼灭战。

士卒们几乎毫无损伤,各个心气高涨,这些西域胡冦,也不过如此嘛。

但骑在马上的天策军副将,却实在是高兴不起来。

“收拢士卒,加派探马。”

副将将自己的枪挂在马兜上,对身后几名都尉说:

“让探马往天水方向去,查证胡冦到底有多少人,是否分兵,首领是谁,务必查清楚!”

“遵命。”

几名校尉都尉领命而去,副将再次看了一眼上下战场,摇了摇头,便带着十几名亲兵,回去大散关关隘营地。

副将回了自己住的房中,便拿起信纸,研墨提笔,要写封信,给驻守在长安的大将军。

这位副将三十多岁,正值壮年,身形宽大,常年习武,乃是悍勇之士,又从小跟在天策大将军身边,学的兵法韬略。

说是文武双全,并不为过。

而且,他与天策大将军的关系,还非常寻常。

大将军李守国有妻子,但年轻时战场杀伤,坏了身体,能行房,却没法孕育子嗣,自年轻时,便陆续收了三名义子。

这位面色坚毅,留着胡须的副将,就是其中之一。

他叫李定国,乃是三名李家义子中年纪最大的,也是李卫国和李报国的哥哥。

三十多岁,已成天策军五位副将之一,位高权重,统帅三万精兵,守在大散关要道上。

其实,说句实话,也不怪赵虎赵彪两兄弟如此忌惮天策军。

南北对峙的情况下,南朝需要天策军镇守西北防线。

但天策军内部,却早已有军阀割据之势。

这天策军六万人,上上下下,都被大将军李守国一手把控,处处都安插亲信。

天策一军,号称天下强兵,却已像是李家私产。

完全就是听调不听宣的架势。

更重要的是,李守国虽然受了南朝封赏,但他并不忠于南朝。

甚至从未掩饰过自己这一想法。

他统帅天策军镇守西北,是为已经亡了的大楚守国门,可不是为了篡位的赵家人,这样的情况,让南朝高层,如何敢信任天策军?

可惜,他们又离不了它,只能敬而远之,各种限制,却拿上下一体,坚若磐石的天策军一点办法都没有。

“唉,局势动荡,当真诡谲。”

李定国写完了信,将信塞入竹筒,让亲兵以飞鸽传书,送去长安。

他自己则站在房中,看着挂在墙上的地图,心中尽是思虑。

“大散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关隘凶险,又被天策军长期驻守,以三万精兵,要挡住破关而来的胡冦,并不难。”

李定国的手指,在地图上滑了一下,他轻声说:

“纵使西域胡冦十几万人倾巢而来,我也有信心能守住最少三年,但...”

他的手指抬起,又放在了陕北与甘肃交接的地方,眼睛也眯了起来。

天策军六万人,镇守关中,压得西域胡冦十几年不敢有动作,端的是定海神针一样。但问题是,这六万人,要守住的,可不只是一个大散关。

他们要防备的,也不只是不成气候的西域胡冦。

还有来自蒙古草原的蒙古部落。

延吉大汉数年前身死,让蒙古部落分裂,但李定国一直听说,北朝有和蒙古结盟的打算,一旦双方真的结盟,蒙古部落,再从北方叩关。

还有那西域的魔教圣火教,若是两方合力,定边大营的两万人,真不一定能挡住。

“北朝已绕过洛阳,攻入中原。”

李定国的手指,顺着关中一路向东南滑动。

天下大势,在他心中不断衍化,若是天策军北路被破,就算他死守在大散关,挡住西域胡冦,也是救不了眼下这糟糕局势。

“蒙古,魔教,北朝,三方若是真的合兵一处,自淮南到潇湘云贵一线,便会顷刻落入北朝手中。”

李定国的手指,在那三处地方划了个圈。

这一圈画的,就将南朝江山一小半花了进去。

只剩下江南,两广,江西,福建等等地方。

但若是这庙算成真,北朝真的鲸吞了那个圈中的地方,剩下这几个地方,根本无险可守,完全就是任由北朝肆虐吞没。

最后,李定国的目光,又落在了云贵方位。

“还有苗疆巫女,若是十几万蛮苗再趁机出云贵...这仗,也就不用打了,除非仙人降世,否则谁也救不了南朝天下。”

他眉头紧皱,越看越烦,越想越乱,便舍了地图,心中气闷,又走出房间,眺望着大散关外的莽莽山林。

“父亲,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又要怎么做?”

李定国闭着眼睛,心中思索。

“这天下大乱,已成定局,咱们天策军,又该何去何从?

我知你忠于大楚,但大楚亡故已有二十余年,我天策军就如无根浮萍一般,死守在这关中大地。天下太平时,倒也罢了,只是如今这天下纷争...”

李定国倒不是想着投降北朝。

他的亲生父母,就是死在北朝攻击大散关的战斗里的,他与天策军绝大部分军士一样,对北朝有刻骨之恨。

但这南朝,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赵家人篡位得国主,本就是名不正言不顺,二十多年对峙,也没能让国民归心。

眼下这局势,就算天策军想要死保南朝,也是有心无力。以如今这天下大势,天策军六万人扔进这风云诡谲之中,怕是连个水花都翻不起来。

乱世之中,这支天下强军,又该何从何处?

“二弟前些时日,倒是打了场胜仗,扬了威风,当年的小年轻,现在也能撑起场面了。”

李定国又想起了自己的两个兄弟,他严肃脸上,也有了些许笑容。

三个兄弟虽然年纪差的有点多,但彼此之间,关系确实真如亲生兄弟一般。

“只是三弟年幼,又是强项性子,中原大乱,他还守在洛阳,手边只有一帮新兵蛋子,真是让人放心不下。

不过,听说百鸟朝凤枪也在洛阳。

唉,真想去亲眼看看那兵家至宝,若是这宝物再能归了天策军,所有困境,都会迎刃而解。”

心中烦乱难解,李定国也是频频看向关中方向。

他在等着父亲传回信件,也在等着父亲,解他心中疑惑。

父亲在关中等了二十多年,从不谈及天下大势,也不是没人劝他裂土称王,既然不服南朝,为何还要和赵家人虚与委蛇?

每次有这等言论,父亲都是笑眯眯的说,时候未到。

但常年追随父亲的李定国,却有种感觉,父亲根本没有割据一方的想法,他之所以一直按兵不动,应该是在等一些事情发生。

或者等某些人出现。

待到那人出现后,蛰伏了二十余年的天策军,也会有所动作。

但问题是,刚毅忠诚了一辈子的父亲,他到底...

是在等什么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