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超级大华夏 > 第320章 华夏帝国架构

超级大华夏 第320章 华夏帝国架构

作者:光照929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0:5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素有“官屠”称号的岑春煊,所到之处举新政,办教育,肃贪惩腐,在历史上是一支和袁世凯抗衡的势力,史称“南岑北袁”。

岑春煊此时不过三十岁出头,素有政治理想和抱负,是个能爽脆地顺应历史潮流的人。胡震亲自登门拜访,他发现自己的很多看法和胡震完全是一样的,于是决心追随胡震到底,为振兴大华夏付出自己的毕生精力。

李鸿章、张之洞、岑春煊三大巨头表示归顺新政权之后,再加上华夏军的赫赫威名,胡震接下来的工作就好做了,清末一大批有能力有思想由抱负的重要人物沈家本、刘坤一、刘铭传、梁士诒、唐绍仪、辜鸿铭、魏光焘、吴大瀓、唐景崧、邵友濂、张荫桓、华蘅芳等纷纷表示拥戴新朝,愿意在新朝中效力,为建设大华夏而服务。

有了那么多的大咖,在加上南洋华夏公会培养出来的人才,华夏帝国的高层人事架构有了足够的人才储备了。

胡震躲起来,和核潜艇超级计算机系统,拟定了未来两大步走的国内治理策略:

第一步,训政阶段,以华夏公会的多年经验为基础,将帝国治理架构搭建起来,完善法律法规建立法治,大力发展国内的工业经济,减少文盲开发民智,让民间逐步接受新时代民主的理念和科学技术,胡震估计,这起码都有十年时间,甚至需要在一代人三十年的时间里进行不懈的努力才能跨过这个阶段。

第二步,为宪政阶段,以君主立宪实现法治,将帝国的民主法治推上正轨,推动国内工业经济超越世界,实现华夏成为全球第一强的理想。

胡震虽然不愿使用文字形成正式文件对外描述,但口头却毫不避讳对自己人描述自己称霸全球的理想,这在外国人听来很是刺耳,但却能激发华夏国内志士仁人的斗志,增加华夏帝国的凝聚力。

帝国的最高层有了这样的大理想,下面的人当然更是狂热,根据胡震两大步目标,在一大群人的努力下,提出了五年的具体大目标:

一、文化方面实施强制义务教育制度,五年之内,所有省份建设至少一所大学,所有县域建设至少一所完全中学,全面普及小学教育,将国内35岁以下男子的文盲率降到30%以下;

二、工业方面,以大建钢铁厂为核心,五年之内实现年产两千万吨钢铁;

三、交通方面,五年内建设三万公里铁路,建设十万公里水泥公路;

四、水利方面,铺设十万公里安全河堤,要做到大江大河无决堤事故发生;

五、建设五十万海军,建造一百万排水量吨海军战舰,彻底控制马六甲至巴拿马运河的广大海域;

六、建设两百五十万陆军,保证陆地疆域不受任何敌人的侵犯;

七、空军要建设一万艘飞艇,保证二十四小时内能部署五万以上的部队到达华夏本土国内任何地点。

看到这份狂热的具体目标,胡震也有点挠头:

要知道,在另一个历史时空中,当时世界产钢量最大的米国,也要到1900年才达到年产量一千万吨的目标,而第二位的德意志1900年钢产量才600万吨,第三位的英吉利还不到500万吨。

而现在的华夏公会地盘的钢产量才刚刚达到一百万吨/年,华夏本土大陆钢产量还不到十万吨/年,要在五年内达到二十倍以上的钢产量,那只能用疯狂两个字来形容。

海军战舰数量最多的英吉利,在另一个时空,也是到了1900年才超过一百万吨排水量,而华夏军却要五年内达到这个排水量,既不现实,也不符合胡震未来使用的海军发展战略。

胡震抛开这份******式战略指标,决心还是先确定新帝国的高层人事再说。

所谓的训政阶段,说白了其实就是胡震一人说了算的阶段,因此胡震要确定的帝国未来高层人事架构,很快就毫无障碍地拿了出来:

帝**队总司令胡震

海陆空军联合总参谋部总参谋长苏文质、副参谋长郑定邦、杜力高

帝国国会议长李浩然

最高法院最高**官沈家本

最高检察院最高大检察官岑春煊

帝国总理大臣(简称首相)李鸿章、副首相刘定壮

帝国中央银行行长张算

财政部长范千海

商业部长梁士诒

外交部长牛曲云

工业部长张之洞

铁路部长陈宜禧、副部长詹天佑

教育部长文魁元

民政部张冉民福

情报部长陈子超

司法部长伍廷芳

面对胡震拿出来的帝国高层人事架构,各方面就算有很多人有不同意见,但却没人可以推翻的,华夏帝国未来的高层人事架构就此定了下来。

这份架构名单出炉之后,人们对于胡震何时登基的时间安排上,更是热切起来。

胡震对于呈送上来的繁琐登基程序,不由得觉得头大,干脆将几个登基程序全部否决了,而是自己提出一个登基方案:既不在京城登基,也不按那复杂的程序大搞仪式,他要到广东新会崖山搞一个简短的登基仪式。

“广东崖山?为什么要到广东崖山举行登基仪式?”不但新归附的李鸿章、张之洞等老官僚们很不理解,就是跟随多年的部下们都非常不理解胡震的意图。

“六百一十五年前的宋元崖山之战后,大宋二十万军民在崖山罹难,此后有人说崖山日落之后无华夏了,那我偏要在崖山先祭奠当年罹难的军民,然后举行一个简易的登基仪式,象征着让华夏文明就从崖山升起!”

众人都没想到这一点,这可是一个出人意料之外的登基仪式。

胡震的部下军头们跟随胡震多年,对于胡震的思想一点都不陌生,胡震一说出自己的想法,纷纷表示赞同:“好,就祭奠崖山之战罹难的军民之后再行登基!”

大清朝的官僚们做了大清的顺民多年,和胡震接触程度还不是很深,现在听胡震这样一说,觉得这非常的特别新颖,虽然有人觉得不妥,但却找不到什么反对的理由。

因此,登基的地点便定在广东新会崖山。(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