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黑神话:大唐 > 第七百一十六章 仙人传法,安史之乱

李白自幼放荡不羁,豪气万丈,他总觉得这世上没有自己写不出来的诗,直到他见到了那首国师的《将进酒》。

当时那种巨大的冲击感,恍惚间,他甚至觉得这是自己写的。

再加上他喜欢寻仙访道,渐渐的便对国师越发崇拜,多次扼腕叹息,恨自己没有和国师生在同一个时代,不能拜其为师。

从青阳镇到龙游县,再到醴陵、龙虎山,以及现在的长安,他沿着当年国师走过的路重新走了一遍,宛如朝圣。

虽然已经靠着诗文名满长安,被称为谪仙人,但每当想起那个男人时,他总是会自愧不如。

想了想,李白又写了一首诗。

“吾爱李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题目也很直接,赠李天师。

老实说,写这首诗,除了表达自己对国师的敬佩之情外,李白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他走了这么多地方,却都没有找到国师在何处隐居,既然如此,或许可以为国师写一首诗,若此诗能天下闻名,可能国师会主动现身相见?

但当写到最后一笔时,他心爱的那只毛笔不知为何突然断了。

李白顿时心中肉疼。

这毛笔的来历可不简单,他曾去龙虎山求见国师,国师没见到,却见到了已经一百五十二岁的张天师,也就是国师的师父。

他见张天师苍颜白发,却精神矍铄,气度超然,不禁感叹当真是神仙中人,当即为龙虎山作诗一首。

张天师看后哈哈大笑,还赠一礼,便是这只翠色毛笔。

据张天师说,这只毛笔是国师早年练习符箓时所用,虽不是什么名贵法器,却也有趋吉避凶之效,最主要的是其中的纪念意义。

毫不夸张的说,就凭国师早年所用这个噱头,此笔便能卖出一个天价,不说国师在民间巨大的影响力,就连当今天子,都喜欢收藏和国师有关的宝物。

李白得到此笔后,可谓是如获至宝,没想到今天不知为何突然断裂。

就连周围人的叫好和赞叹声都听不进去了。

但是下一刻,他就察觉到了不对劲,因为周围突然开始骚动起来,有人高呼救命。

一只牛犊般大小的野猪在城中横冲直撞,獠牙闪烁着寒光,奔走如电,撞飞无数行人。

李白整个人都惊了,这里可是长安!

自布下周天星斗大阵以来,大唐便成为了妖魔禁区,已经多少年没有出现过这种事了。

不过好在朝廷的反应也很快。

一道身影自云中而落,竟是个妙龄女子,穿着一袭白色道袍,手持一根玉色拂尘,带着西王母面具,目光清澈灵动,气质飘逸出尘。

女子手捏雷印,晴空之中顿时降下一道霹雳,轰在那猪妖身上。

刚刚还不可一世的猪妖顿时倒了下去,浑身冒起黑烟,已经死得不能再死。

女子微微蹙眉,心中疑惑。

为何最近周天星斗大阵频频失灵,各地妖物都有增多之势,难道是……他所言的大劫将要来了?

想起那个男人,她眸光一黯,最后轻拂云袖,收走了猪妖的尸体,飘然离去。

李白傻傻地看着,良久才回过神来,感慨道:“真神仙中人也!”

他打听此女是谁,实在找不到国师,拜她为师也可以。

有人摇头道:“大诗人,你就别想了,她是蛰龙的新人,西王母,据说她的法术,是国师亲手教出来的,不是弟子,却胜似弟子。”

李白顿时羡慕不已。

半个时辰后,他来到繁华的东市,准备找匠人修补一下自己的毛笔,然而看了几家都不满意。

直到他在一个角落中,见到了一个白发老人。

老人是个修补匠,摆着摊,上面写着一行大字。

覆水皆能收,破镜亦重圆。

好大的口气!

李白走过去,将自己断裂的毛笔递给他,先不说来历,故作考验道:“老汉可能修?”

老人只是瞥了一眼,就笑道:“可。”

李白冷笑一声道:“你可知这是谁用过的笔?”

老人哈哈一笑,道:“不就是李道玄用过的吗?”

李白下意识道:“你知道就——”

他的声音戛然而止,瞪大眼睛望着这个老人。

老人摇头笑笑,也不说话,但那根断裂的毛笔上却突然绽放出一道道辉光,不仅自动修复,还变得更加晶莹剔透,好似有星云在其中流转。

“李白,你看看,老夫所修之笔,你可还满意?”

老人轻轻一抛,那只毛笔便自动飞到李白手上,在他握住的那一瞬间,似乎有种难以言喻的热流涌入他的体内。

“您……您到底是谁?”

此刻李白哪里还不知道,自己这是遇到高人了。

老人轻轻起身,摇头笑道:“你找了我这么久,怎么真见到了我,却反而视而不见?”

李白心中一震。

就在这时,他看到老人飘然起身,浑身好似流转着无暇仙光,面容开始变得年轻,白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了青丝,皮肤上的褶皱也隐而不见,变得光洁如玉。

尤其是那双星辰般深邃的眸子,如天之广,如海之渊。

真的是国师!!!

李白心中无比兴奋,他没想到自己苦苦追寻的国师竟然真的出现了,刚要开口请求拜其为师,却发现身子完全无法动弹。

白衣金带的俊美道人望着他,微微一笑。

“李白,我早年曾欠过你人情,如今便让你当一回名副其实的诗仙吧。”

说罢那只修长白皙的手掌落下,按在李白的头上。

一种难以言说的玄妙之感浮现在李白心中,他感觉自己身上似乎发生了某种重大变化,却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变。

“切记,浩劫将至,替我护住大唐,以待贫道出关。”

声音落下,李白突然感到自己又能动了。

再次看向李道玄,却发现对方又变成了一个老头子,两人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

“喂,看什么看,你要不修东西,就别在这里一直站着,都挡住我生意了!”

老头喝骂道,完全没有了刚才云淡风轻的高人姿态。

而那幅“覆水皆能收,破镜亦重圆”的招子,也变成了“修补旧物,只需三文”。

李白立刻便意识到,国师刚刚是借用此人的身体来点化自己,赐予了自己一份大机缘。

他顿时仰天大笑,状若疯魔,引得街上行人纷纷侧目观望。

老头露出嫌弃的神色。

“看着是个读书人,没想到是个疯子。”

“真晦气。”

……

大明宫,紫宸殿。

李隆基坐在龙椅上,身上没有穿龙袍,而是身披盔甲,手提青冥剑,如虎踞龙盘,威严霸气。

身为一手开创出开元盛世的帝王,他虽然已经四十四岁了,却依旧年富力强,精力充沛,身上气势逼人。

平定韦后之乱,挫败太平公主,他的帝王之路并不顺利,但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磨砺,纵然面对大变,依然能保持镇静。

此刻身居要职的文武大臣们皆站在殿中,面色凝重。

宸王李丽质则是坐于殿中,蛰龙成员以及不良人中的四大校尉都默默站在她身后。

殿中谁也没有说话,似是在等待一人。

不多时,一人飞至,正是戴着西王母面具的杨玉环,她亭亭而立,仙姿出尘,无形之中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这其中以李隆基的目光尤为炙热。

不知道为什么,已经四十四岁的他,对刚刚十七岁的杨玉环颇有种一见钟情的心动。

但遗憾的是,杨玉环却对他爱搭不理。

啪!

一头猪妖的尸体摔在殿中,众人的面色微微一变。

“陛下,周天星斗大阵到底怎么了,为什么连长安都出现了妖魔?”

李隆基凝望着她,叹道:“安禄山反了。”

杨玉环有些不解,谁反了?

安禄山又是谁?

这倒也不怪他,如今才是开元十七年,后世著名的安史之乱发生在天宝十四年,此刻的安禄山,还只是营州柳城中的一个小混混。

当有人向她解释了安禄山的出身后,杨玉环更加不解了。

一个没有兵马,无权无势的异邦之人,所谓的造反,不就是一个笑话吗?和长安出现妖魔又有什么关系?

就在这时,长乐开口了。

“玉环,师父将我们逐出道场后,我便一直心忧浩劫之事,多次推演,总算探出了一点眉目。”

“那安禄山,将会成为祸乱李唐的根源,因此早在三年前,我便派不良人将其斩杀,尸体就地掩埋,绝不会有错。”

顿了顿,长乐声音凝重。

“但现在,他又复活了,而且在营州竖起一杆大旗,名为万妖幡。”

万妖幡!

杨玉环心中一震,这不是传说中女娲娘娘的至宝吗?

传言此幡一出,三界十方的妖魔皆要俯首听命,听从派遣,乃是妖族之至宝,怎么会出现在安禄山的手中?

李隆基的声音响起。

“此幡极为厉害,整个营州都已变成了妖魔的国度,百姓沦为血食,冲天的妖气甚至让周天星斗大阵都受到了影响,屡屡失灵。”

周天星斗大阵再厉害,也不过是楼观道的一门阵法,和女娲娘娘的万妖幡比起来,确实不够看。

“拒报,此贼麾下已聚集了数十万妖兵,正在杀向长安,先后攻下了晋阳、涿州、幽州等地,所到之处皆沦为人间地狱,距离长安已不到八百里!”

李隆基的声音中透着一丝疲惫。

这段时间,他已经派出了许多精锐大军前去支援,其中不乏佛、道两家的修士,但无一例外,只能勉强抵挡一段时间敌人的脚步。

连阳神修士都战死了。

因为妖兵所过之处寸草不生,男女老幼无一能逃出,再加上朝廷有意封锁消息,所以长安的百姓还不知道,自己马上就要大难临头了。

“观此贼行军路线,是想以最短时间直取长安,宸王已算出,他们将于今晚子时抵达。”

听到这话,殿中大臣顿时议论纷纷,有人焦急,有人恐惧,还有人愤怒不已。

“陛下,难道宸王和蛰龙也挡不住他们吗?”

“陛下可有通知天下的道门和佛门?”

“陛下,您是天子之躯,要保重龙体呀,不如您先行离开长安?”

……

众人你一言无一语,让本就烦躁的李隆基更加火冒三丈,他猛地一拍,怒道:“肃静!”

全场立刻鸦雀无声。

“今日召大家前来,是为了决定一件事,究竟是死守长安,和那恶贼血战到底,还是保存实力,迁往蜀州?”

一时间,众人讨论起来。

不过其中大多数人还是懵的,沉浸在开元盛世的美梦中,未曾想一朝梦碎,敌人竟然即将打到了长安。

最终还是名相宋璟一锤定音。

他问了大臣们两个问题。

“敢问诸位,是我等马力更快,还是妖兵更快?”

众人为之一怔。

“再问诸位,是蜀州的天险更厉害,还是我长安的四圣大阵更厉害?”

众人再次沉默。

逃,逃不过对方,反观长安的四圣大阵,号称护国重阵,他们眼前看似有两个选择,实际上只有一个。

这时李隆基站了起来,目光中杀气腾腾。

“宋公所言甚是,逃,是懦夫之为,亡国之举,此时此刻,我们唯有死守长安,方才有一线生机!”

他又给众人抛出了一个定心丸。

“国师不会看着大唐灭亡的,宸王说,他老人家正在突破,即将功成,只要我们能坚持到国师到来,那些所谓的妖兵,必将灰飞烟灭!”

听到这话,大臣们才纷纷安下心来。

李隆基锵的一声拔出青冥剑,道:“诸位,今日之后,若有人妄图出逃,或是言怯战之语,朕必以此剑,将其斩首祭旗!”

声音铿锵有力,将一位盛世帝王的气魄展露无遗。

“吾等愿誓死追随陛下!”

“死守长安!”

……

夜晚,长安的百姓还在睡梦中,城墙之上已经站满了大唐最精锐的士兵,李隆基身穿金甲,亲自立于城头,鼓舞士气。

旌旗飘扬,杀气弥漫。

当一缕妖风吹过时,李隆基猛地睁开双目,死死盯着前方的那一片黑夜。

月亮不知何时被黑云遮住,天地间一片漆黑。

“点火!”

随着他一声令下,城墙上的火炬被点燃,火焰升腾,照亮了黑暗,然而这些身经百战的士兵们却纷纷倒吸一口冷气,头皮发麻。

妖怪,密密麻麻如浪潮般的妖怪从远方呼啸而来,如山峦起伏,似滔天巨浪!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