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黑神话:大唐 > 第五百五十二章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房间中。

李世民笑道:“太冲,朕这个女儿,可是快被你宠到天上去了,再这样下去,以后可就嫁不出去喽。”

李道玄微微一笑。

“修道之人,婚姻之事随缘便好。”

李世民调侃道:“那可不成,要是像你太冲一样,都快而立了,却还没有成家立业,朕的耳朵,恐怕就要被皇后给唠叨了。”

李道玄的笑容微微一滞。

好家伙,莫名有一种前世被催婚的感觉。

“不聊这些,陛下,可是登州之粮已经运到了?”

李世民也收起了笑容,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不错,如今万事俱备,朕终于能放手一搏了!”

当年隋失其鹿,群雄逐之,他带领军队征战天下,平定刘武周、宋金刚、窦建德等枭雄,受封为天策上将。

可以说,大唐的天下,有一大半都是他打下来的。

然而玄武门之变后,突厥趁虚而入,兵临长安,向来战无不胜的李世民,终于品尝到了渭水之盟的屈辱。

那日在渭水河畔,李世民望着突厥骑兵离去时荡起的烟尘,听着他们嚣张而肆意的喊声,心中便暗暗发誓。

终有一日,剑指漠北!

这一天,终于要到了。

“太冲,这是朕亲自撰写的对突厥的宣战诏书,同时也是招贤令,号召天下英才从军报国,你看看,写得如何?”

李道玄接过诏书,仔仔细细看了一遍。

文字慷慨激昂,雄浑激荡,如江水滔滔,有金石之声。

他注意到诏书的末尾故意留了一片空白,没有加印,心中一转,便猜到了李世民的想法,不禁微微一笑。

“陛下恐怕不仅是想让我看吧。”

李世民哈哈大笑,道:“果然什么都瞒不过太冲,朕确实有个不情之请。”

他指着最后的空白部分,道:“我大唐人人好诗,而太冲之诗才,朕向来钦佩不已,故而想请伱写下一首出征之诗,一来鼓舞将士,二来可振奋天下人心!”

那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让李世民十分欣赏,还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等言,更是让他常常吟诵,澎湃不已。

李道玄心中叹了一声。

看来自己这个文抄公的名头是抹不掉了,只是借用了别人的诗,将来再还一份机缘便是。

他正要研磨。

“太冲且凝神作诗,朕亲自为你研磨!”

李世民提起衣袖,身为帝王,竟然亲自为李道玄研磨,他毫无芥蒂,反而眼中露出一丝期待。

大唐人人好诗,他也不例外。

墨香缓缓飘起,李道玄提笔挥毫,写下了一首记忆中的诗篇。

字迹如铁钩银画,纵横之间,好似金戈铁马,有沙场之声。

李世民轻声读着那首诗,眸光激荡,热血上涌,连叫了三声好!

他小心吹干墨迹,像宝贝一样藏好诏书,笑道:“明日,此诏便会传遍天下,而我大唐,也会迎来一场举世瞩目的大战。”

“是龙是蛇,就看这一战了。”

他没有再说话,而是对着李道玄深深鞠了一躬。

李道玄也对着他作揖行礼。

两人的关系十分特别,既有君臣之义,又有朋友之情,甚至后者要远远大于前者。

在李世民的心中,深深地感激着李道玄。

他虽是皇帝,能给的却无非是王权富贵,这些对太冲而言,并不是多么重要。

但太冲给他的,却是家国天下,盛世大唐。

得此良师益友,实为大幸。

……

次日。

一纸诏书宣告天下,掀起了一场无形的风暴。

长安城,许多人挤在告栏旁,争先恐后地伸长脖子,想看一眼诏书。

前面的人看得激动不已,热泪盈眶。

“宣战了,陛下……对突厥宣战了!!!”

“原来前段时间,登州的蝗灾还有瘟疫,全都是突厥搞的,那帮畜生,真是千刀万剐都不为过!”

“真的要打仗了?我听说突厥的骑兵天下无敌,咱们能打赢吗?”

“呵呵,我大唐亦有玄甲铁骑,何惧之有?”

“就是,更何况我们还有国师呢!”

……

人们议论纷纷,气氛热火朝天。

后面的人听得心急,喊着让前面的人诵读一下陛下的诏书。

“别急,我来读一下给大家听。”

一个白衣书生清了清嗓子,开始高声诵读,激情澎湃。

“自我大唐开国以来,夷狄八渡阴山,屡屡犯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使我大唐边民,有妇而无夫,有子而无母,其罪昭昭,罄南山之竹而无穷,决东海之波亦难尽……”

听到这话,百姓们纷纷点头,露出愤恨之色。

他们虽然生在长安,但对这种事情也没少听闻,而且当年渭水之盟时,长安城许多人的家底都被突厥人给搬空了。

白衣书生语锋一转。

“国师曾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然朕以为,寇可往,我大唐铁骑亦可往之!”

“朕欲挥师百万,踏碎阴山,振天威以乱世,驱夷狄于黄沙,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家之威仪!”

白衣书生声音一顿,而后眼中露出一丝快意,声音铿锵有力。

“累累血仇,非灭国而不止,赳赳大唐,踏王庭方复还。此战之后,我大唐之人,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此诏亦宣于万国,复告四海之邦,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

“勿谓言之不预,且看今日夷狄。”

白衣书生读得热血激荡,恨不能立刻投军报国。

百姓们也被这诏书中的气魄和自信所感染,那荡气回肠的文字,经过白衣书生充满感情的诵读,宛如一颗种子扎进了土壤中。

他们只觉得从未这般痛快过,那佝偻的身躯,不知为何下意识地挺拔了起来。

“对了,诏书末尾,还有国师亲笔所写的一首诗。”

百姓们闻言目光一亮,连忙让他念出来。

大唐人人好诗,就算是普通的布衣百姓,也会随口吟上几首前人的佳作。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念到此,白衣书生深吸一口气,终于诵出了最后一句。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楼兰乃是汉时西域的一个国家,其国王十分贪财,屡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昔日之楼兰,便是今朝之突厥。

嚣张跋扈的颉利可汗,也终将和贪得无厌的楼兰王一般,葬身于黄沙之中!

此诗一出,顿时引得一片叫好。

读书人自不必说,就算是普通的百姓,也对这种朗朗上口,又气势非凡的诗句十分喜欢,再加上国师李道玄的巨大名望,可以想象,这首《塞下曲》注定将迅速传遍大唐。

“诏书中还说,号召天下的能人异士,前往阴山共伐夷狄,若有功勋,不仅能加官进爵,甚至还可以得到国师的指点和丹药!”

人群中,一些始终沉默不言的人,在听到这句话后目光一闪,露出意动之色。

这些都是散修,他们未必对大唐有着多强的归属感,也不在乎金银财宝,然而天师李道玄的亲自指点,还有龙虎山的丹药,却让他们心动不已。

尤其是前者,如今谁人不知,李道玄在登州连蝗神都杀了,已隐隐有天下无敌之威势。

能得到他的一句指点,绝对是可遇不可求的大造化!

“格老子的,富贵险中求,道爷我停在阴神初期太久了,与其老死,不如拼上一次!”

一个灰胡子老道士目光一闪,手掐印诀,悄然遁入地下,朝着阴山方向而去。

类似的事情不断在各地上演。

有人是看了诏书后义愤从军,也有人是受那首《出塞曲》的影响,想要效仿傅介子,奔赴异域,建立不世之功。

还有的则是遇到了瓶颈的修士,冲着李道玄的名头去的。

总而言之,这一纸诏书,在大唐无疑掀起了一场风暴,并且越发声势浩大,如长风万里,吹度玉门关。

……

阴山。

大将军李靖站在点将台上,赤色披风在风中飘舞,猎猎如旗。

只听铿锵一声剑鸣。

剑光照亮了他冷峻而坚毅的眼眸。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他剑指北方,那里正是突厥王庭的方向。

“大唐,出征!”

轰!

无数大唐士兵从营寨中鱼贯而出,列阵整齐,军容肃穆,步履行踏间如战鼓轰鸣,让脚下的大地都在颤动。

十万男儿齐佩甲,青天白日皆唐旗!

卫国公李靖大将军统帅三军,拔营向突厥挺进,他坚毅的眼眸显得格外锐利,阳光照在他以三日未脱的金甲上,光芒耀眼,熠熠生辉。

李靖并未选择夜间行军,他毫不避讳突厥的探子,甚至有些大张旗鼓,耀武扬威。

漫山遍野的唐军多如牛毛,其中还有着一万玄甲铁骑,不论是将士还是战马,都披上重铠,军威赫赫,若是冲杀起来,绝对是战场绞肉机。

实际上不止李靖所率领的中军,并州都督英国公徐世绩为通漠道行军总管,由东路率军直接进攻东突厥腹地,华州刺史霍国公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在西路顺黄河前进。

礼部尚书任城郡王李道宗为大同道行军总管,从灵州往西北挺进,检校幽州都督卫孝杰为恒安道行军总管,镇守燕云地区防止突厥军队东逃,灵州都督薛万淑为畅武道行军总管,借道东北出击突厥后方,监视突利可汗。

二十万大军兵分六路,剑指突厥,皆受李靖节度。

大唐,这头沉默了十五年的巨龙,终于第一次睁开了眼眸,露出了锋利的獠牙。

万国震惊。

他们本以为突厥是世间最强大的国家,大唐的宣战书,无疑是个笑话,要不了多久,大唐就会兵败。

然而蓦然回首,却发现大唐早已不是当年的大唐。

这个国家养出了二十万精兵悍将,而且绝非滥竽充数,军威之盛,如烈烈大日,普照八方,让人难以直视。

再加上国师李道玄这位当世绝顶,能够在人间斩神的存在,大唐的整体实力,已经凌驾于诸国之上,唯有突厥才堪与之争锋。

所有人都知道,大唐与突厥的这一战,将决定谁是天下最强大的国家。

万众瞩目。

……

漠北,万里黄沙。

一道窈窕的身影在黄沙中慢慢浮现,穿着一身黑白色劲袍,腰间系着根普普通通的青带,却将那纤细的腰肢修饰得恰到好处。

她手中提着一口乌鞘长剑,乌黑的长发绑成高马尾,潇洒干练,英姿飒爽。

最诡异的是,随着狂风过境,黄沙飞舞,她的劲袍在风中飘荡,露出姣好的身段和修长笔直的双腿,但风中的黄沙却无法靠近她三丈之内。

似有股无形之剑气,将砂砾斩成了粉碎。

气候干燥,女人用黑布将脸裹住,只露出那双英气逼人的眼睛,眸光湛然如剑,清澈如虹。

不知走了多久,她突然停下了脚步。

女人的眼睛变得乌黑而深邃,其中夹杂着一丝清亮的剑芒,遥望着东南方。

“杀伐之气冲天而起,这是有大军列阵,大战将启,我离开的这些年,大唐又陷入了战火之中吗?”

她没有犹豫,转身便朝着那个方向走去,徐徐而行,柔软的黄沙中却没有一个脚印。

“驾!”

地面震动。

远处几十个突厥骑兵正在追赶着三个人,他们一个看起来像白面书生,手中拿着一把折扇,一个五大三粗,须发旺盛,还有一个竟然是个和尚。

嗖!嗖!嗖!

突厥士兵擅长骑射,数道箭矢朝着三人射去,准头极高。

但那三人皆武艺不凡,如脑后生眼,在奔逃中一一躲过,虽然有些狼狈,但总算保住了性命。

只是两条腿毕竟跑不过四条腿,最后面的那个白衣书生被突厥骑兵追上,他滚在地上躲闪,却还是被一刀砍伤了肩膀。

眼看就要命丧黄泉,他却突然听到了一声剑鸣。

如昆山玉碎,凤凰清啼!

那漫天的黄沙仿佛都静止了,天地被无形的剑气所淹没,连日光都黯淡了下去,只剩下那抹令人惊心动魄的剑光。

噗通!噗通!

那些刚刚还不可一世的突厥骑兵纷纷倒下,精铁制成的盔甲全部被斩碎,瞳孔圆睁,似是还沉浸在那惊艳的剑光中。

一剑破甲八十六!

在白衣公子震惊不已的目光中,一道曼妙而修长的身影从黄沙中缓缓走出,身姿挺拔,英气逼人,尤其是那双仿佛藏着剑光的眼眸,凌厉之余,却又有种难以言喻的魅力。

女子摘下遮面的绸布,露出一张三分英气,七分俊俏的面容。

修眉如剑,凝眸似星,正俯瞰着那躺在地上的白衣书生,声音清越动人。

“贫道太薇,尔等可是唐人?”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