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史上最稳太子爷 > 第491章 自己的使命

史上最稳太子爷 第491章 自己的使命

作者:青灯说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35: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而老朱听着,亦是不由的点了点头。

“好啊!”

“这么多粮食,食盐和布匹,可比当年咱打鄱阳湖大战的时候,还要多上许多呢!”

“皇上,各地的钱庄也都已经大致安排妥当,钱庄内已经派发了宝钞和一定数量的金银, 目前这些都还处于封锁状态,臣已经亲自下令,命人看管,各地凡有疏漏者,严惩不贷。”

“只是目前……”胡惟庸有些犹豫,道:“这挂帅的人选还未定,还要皇上定夺。”

老朱略微思索, 就看向了朱标, 道:“标儿,你以为呢?”

朱标当即不假思索就道:“父皇,此事我看可以征询沈翁的意见,沈翁当年不过一介白身,做到了江南首富,其眼光想必不会差。挂帅之事由他定夺,应该妥当。”

老朱和胡惟庸闻言皆是点了点头。

对于沈万三,他们二人还是非常有好感的,主要是--给的太多了!

他么的,见面就送钱,而且还不是那种抠抠搜搜的,都是直接搬一座金山给你的那种。

就算是老朱贵为皇帝,就算是胡惟庸是如今的当朝宰相,也有点吼不住啊!

如今朝廷出手阔绰,筹备如此多的物资,可以说沈万三是出了相当大的一份力的。

毕竟,在北疆那里, 还陈兵几十万, 仅仅是这笔开销,属实来说,就有点让朝廷有些吃不消了。

可不布置兵力又不行,北方才刚刚平定,人心还未彻底安定下来,这要是北元打回来了,先前做的许多工作都要白费了。

“儿臣想说的是,为了此战万无一失,臣以为还要有一个备选。”

“一旦事态到了无法控制之时,为了地方稳定,需要有一个人能够立即总揽军政和地方经济大权。”

“嗯?”老朱眼中露出思索之色。

胡惟庸想了想,也是附和道:“皇上,臣以为殿下所言极是,此战与我大明至关重要,理当有一个人可以在关键时刻总管局面,使局面不至于太过恶化之人。”

“那你们以为谁妥当?”老朱似笑非笑,可心中已然有了一个答案。

“臣以为,李相在苏州时间不短,而苏州又是江南经济重地,李相总揽最为妥当。”

“此事若是顺利完成也还罢了,若是不顺,李相最为妥当。”

“好,即刻拟旨给李善长,此事由他背后总督办理,至于挂帅之人……”老朱略微思索,就道:“标儿,你与沈万三接触不少,此事由你和他商定便可。”

“是。”朱标当即应诺一声。

朱标出了皇宫,已然是到了后半夜,此时的南京已至冬季,虽说朱标穿的很是暖和,仍旧感受到几分寒意。

坐在马车上,朱标时不时的撩起车帘,看着两侧的街道,寂静无人,显然此刻多数的人都已经安歇,自然不会有后世那般太过繁华的场面。

当然,这也与大明立国时间不久有关,民生还未发展起来,老百姓口袋中并不富裕。

宋朝之时,夜市就极为繁华,有着各种小吃兜售,更有勾栏瓦舍这些地方供人消遣娱乐。

或许,这也是一个朝代繁荣兴盛的标志,也或许,这是一个朝代开始腐化堕落,走下坡路的开始。

因为,原先在这京城之中,勾栏瓦舍原本也是有的,只不过那些地方,早就在老朱和朱标的一次次打击下,销声匿迹。

此时不管是老朱还是朱标,之所以打击这种地方,实际上很重要的一个心思就在于怕朝中的文官武将堕落腐化的太快了。

文恬武嬉,长久下去,必生祸端。

那种温柔乡,实在是太容易让人难忘了,是从骨头缝里就酥了。

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沉浸在这种环境之中,被拉下水是迟早的事。

正想着,不知不觉马车就停了下来,进了承乾宫,朱标身在其中,就感受到一阵阵暖意袭来,不禁哑然失笑。

自己这些年来的富足生活,何尝不是一个腐化?

至少自己已然忘了挨冻的滋味,说起来,在这方面,老朱倒是比他出色的多,在这寒冬岁月中,炭火取暖,老朱就用的极少。

而自己呢?承乾宫中这铺设的地暖,屋中架设的火盆,早已经令整个房间如同春天一般,而其中消耗的,更是兽金炭。

这种炭乃是皇家御用专供,不到很高的级别,根本没有渠道弄到这种炭火,朝中能用的至少也是国公级别的人物,当然,就算是这种级别,能拿到的也是不多。

也就朱标,在这上面,没有太多的限制。

看来,还是民间去的少啊!

朱标此刻心中不由的感慨一句,来到了这个时代,虽说与后世相比,有着诸多的不便。但由于此生的起点太高,哪怕朱标时不时就去民间看看,但对于民间百姓的生活,朱标仍就属于感触不深,可以说,已经存在了极大的脱节。

在这方面,老朱就比他好上许多,毕竟当年老朱就是从民间一步一步爬上来的,对于民间百姓的生活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

认识到了这一点,朱标亦是暗暗做了一个决定,以后应当经常白龙鱼服,去民间看看,增长见闻。

终日埋在奏章之中,是看不到一个真实的世界的,官员们也不会据实相告。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大明要想兴盛,不是那么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当下,还是要从最简单的做起。

朱标目下所能想到的,就是由朝廷的匠作局牵头搭线,制作出一种煤炭,可以供给平民使用。

而这种,朱标最先想到的就是后世的蜂窝煤。

当然,这种东西,要说做,朱标是不会的,他只是小时候见过而已。

在他的印象之中,这种蜂窝煤使用便捷,经久耐烧,成本也不是很高,用的原材料也非常大众亲民,一些劣质的煤石和秸就可以秆充当主要成分,如果能够推出,必定有着极为庞大的市场。

如此一来,这冬天取暖,对于百姓而言,就不是大问题了。

对于卫生状况,也是一种极大的改善。就比如朱标一直坚持的喝水必要喝开水,这完全是前世自带的一种习惯。

而这种习惯,在这个时代,实际上是一种另类。

这个时代,大多数人,谁没事舍得烧开水喝?

顶多,许多达官显贵,因为要喝茶,烧开水喝以外。多数的百姓,水打上来就喝。

这也导致了一些疾病多发,比如所谓的蛔虫病,朱标就见识了不少,一些人肚大如锣,好似怀孕一般,可脸色蜡黄,明显的营养不良。

而形成这种病的根由一方面是地处江南,百姓惯爱吃鱼生,鱼生之中夹杂各种虫卵导致。而另外一方面,就是误饮了含虫卵的水导致。

可水烧开了,就能杀死绝大多数的病菌和虫卵。

以前,寻常百姓家庭是没有条件,毕竟,这柴火也不是想弄到就能弄到的,朝廷有禁令,不到时候不许进山砍伐树木。个人有禁地,一些山林就是一些地主的后花园,没财主的许可,砍一根柴也是不行的。

故而,这买柴火对于百姓而言也是一笔相当大的开销,用这些柴火烧水属实来说舍不得。

但现在有了蜂窝煤,就能极大的降低这方面的费用。

而且,在朱标想来,这也算是为朝廷开辟了一条财源。如今京城之中,人口就已经有五六十万之众,伴随着大明经济的复苏,日后必定还会暴增。

这个市场已然是相当庞大了,一个京城,就已经能让人吃的满嘴流油了,更别提京城之外的广阔市场了。

当然,朱标也知道,有利益的事,自然是争着有人会去干。一旦这蜂窝煤面世,说不得要不了几天,就有人能够仿个七八成,弄出个差不多的出来。

而这也不要紧,至少在朱标看来,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不卖蜂窝煤,可是炭厂一类的,还处在朝廷管控之中,要做蜂窝煤,还是脱不开朝廷的。

所以,最为关键的还是制度。

没有完善的制度出台,这蜂窝煤,说不得就会变成榨取百姓的工具。

故而,这一瞬间,朱标隐隐有些明悟。

原先他就认为自己的使命不在于发明创造,顶多也就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如今看来,的确如此。

他所要做的,他所要做的重点正该是为新出现的事物保驾护航,建设完整规范的制度。

唯有如此,今后哪怕他躺进了坟墓当中,这大明依旧能够欣欣向荣的继续发展,而不是走回老路。

想到这里,朱标简明扼要的将重点罗列了出来,然后就洗漱一番,睡了过去。

这倒不是朱标偷懒,而是朱标觉得,这些事情,自己牵个头就行,后续怎么办,交给下面人办就好了。

比如说制作蜂窝煤,让匠作局的多试试,总归来说,是能制作出一种物美价廉,符合百姓日常所需的煤炭的。

再比如说制度,朝中那么多官员是干什么吃的?这些官员,哪个不是人中龙凤,他们设想出来的,能差?

朱标所要做的,就应该是放手,让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而他本人,则应该是监督。

要不然,事事都得自己上手,那自己不得累死?

老朱那种劳模般的工作模式,属实来说,学不来。

别说他朱标了,就原先历史时空上,朱棣做了皇帝以后,不也是尝试了一番老朱的工作状态,结果还不是灰溜溜的放弃了?

弄出一个半新不旧的内阁制,实际上就相当于宰相的角色。

而当时朱棣还有着自己得位不正的阴影,发誓要做出一番丰功伟绩的心态存在,就这样,都没抗住老朱的工作强度。

他朱标,可不敢这么学。

而且,事事自己上手,那挑刺的可就是当官的了。那时候,皇帝不管是做,还是不做,做对还是做错,总归来说,是要挨骂的。

这怎么行?

这不就是养着一群祸害给自己添堵么?最后一个个都是东林党,众正盈朝,然后就等着拜拜啦!

歪脖子树上,大明皇帝总归是要挂一个上去的。

而那些个大贤大能,扭头头发一剃,就可以欢天喜地迎新主啦!

半毛损失都没有。

翌日,朱标命人将这件事交待下去之后,随即驱车来到了沈府。

此时沈府面前的道路一尘不染,上面还用清水撒过,显然是在不久之前清洁过。而沈万三也是领着一家老小立在门口迎着朱标。

见朱标下车,沈万三当即就带着家小跪拜下来行礼。

朱标见状,则是将沈万三拉起来道:“沈翁,你年岁已大,就毋需如此多礼了。”

“礼不敢废,殿下里面请。”朱标越是如此说,沈万三神色越发恭谨。

朱标见状,不由得笑了一声,不再客气。

坐了下来,朱标轻轻抿了一口面前茶碗里的茶水,就道:“沈翁,之前朝廷各处的钱庄人选安排,还多亏了沈翁你啊!”

“不敢当,一切皆是遵照皇上旨意,殿下吩咐,老朽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罢了!”沈万三也是乐呵呵的应承了一句。

在这件事上,说起来,他沈万三的确出力不少。毕竟在商人之中,沈万三的做到了江南首富这个地步,这号召力,自然也是无与伦比的。

对于江南各家商号的底细,沈万三可以说再清楚不过。而朝廷要建立钱庄体系,自然不能是两眼一抹黑就开干。

这人员,以及各项物资的调配,都需要妥善安排,而许多事项,沈万三都参与其中。

也正是因为如此,朱标进言说征询沈万三的意见,老朱才允准。

当然,若是沈万三觉得朝廷离了他就转不开,想要借此谋求什么,或者狮子大开口。那朱标也会清楚的让他明白,什么叫帝国铁拳。

而就目前来看,并没有这个趋势,至少在他朱标面前,沈万三还算是规规矩矩的。

对于朱标而言,有一个沈万三,只不过目下许多事情做起来方便罢了。没了一个沈万三,事情照干,与此同时还会有无数人争着做这个沈万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