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史上最稳太子爷 > 第459章 两地发展之路

史上最稳太子爷 第459章 两地发展之路

作者:青灯说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35: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困扰张温的问题恰恰是种什么。

屯田戍边,这个法子张温不是没想过。这招的确是个好招,也是个妙招。

从秦始皇的时候,这招就被发明出来了。

移民实边,实际上就是这种的异化。

而到了汉武帝时期,这个法子更是被大力推广,现今的甘肃,在汉时,就是张掖。早已有屯田的痕迹。

只不过不同的是,沧海桑田,历史变迁。

当时的甘肃环境可没有现今这么恶劣,想到这里,张温当即就道:“殿下,屯田戍边之策的确极好,只是殿下是否想过,要种些什么?”

“棉花。”朱标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张温则是一愣,这棉花他不是没听说过,在甘肃,他也是亲眼见过的,的确很适宜在当地推广生长。

而朱标则道:“对,就是种棉花。这种出来的棉花,可以交给朝廷,朝廷再拨发军粮补给。”

这可是朱标方才思考新疆问题时,就已经想好的。

新疆的难题是打下容易,治理难,长久治理更难。因为,就需要有一条经济大动脉进行支撑。

而在农业上,朱标的设想就是种棉花。

一则现如今新疆甘肃之地本就是棉花的种植区,推广起来不难。

二来朱标知道,这棉花,所种出来的是一种前景非常广阔的经济作物。

这一点,当初老朱知道有这么一种作物的时候,也是这么论断的。

丝绸穿得起的毕竟是少数,除了达官显贵,富商巨贾,绝大多数人都是穿不起的。

而棉布制成的棉衣就不一样了,面向大众,非常亲民。

而且,后世在新疆那里,也是大力推广种棉花,种棉花的科技技术水平更是飞速发展,实现了大机器操作,新疆棉这个品牌更是由来已久。

总之,朱标觉得,在西域甘肃这些地方,大力推广种棉花,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行业。

朱标想了想道:“张将军,这回京之后,我和你便一起觐见父皇,论说此事。将来甘肃西域两地,是否安稳,皆要仰仗将军。”

“将军若能确保两地安稳,则功莫大焉。”

朱标清楚,种棉花只是其中一项,而且是最基础的一项,这两地经济的发展,真正要依靠的是丝绸之路。

只有这个法子,才能最终让这两地繁荣兴盛起来。

有了发达的商贸,还愁没人么?

丝绸之路,才是一条最稳定,最具备力量的大动脉,也是大明向西北辐射力量有力助手。

张温此刻思索一番,亦是点了点头。

他也不确定朱标所说的,能不能行的通,可心里,张温还是想去尝试一番的。

路都是人走出来的,不试一下,怎么知道行不行?

深夜,朱标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营帐,并未立即歇下,而是先将今晚的收获记录了一番,一些新的想法都记录下来。

然后才自顾自的洗漱一番,然后沉沉睡下,在外,自是没有东宫那么舒坦的。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的日子,铁定是过不成的,所幸的是朱标并非是温室里养成的花朵,对于这些,也是轻车驾熟。

队伍,仍旧在缓缓行进着,这一路走来,朱标也在关注着道路两旁的百姓生活的情况。

实际上比他上次来凤阳,并未好上多少,甚至说还不如上次。

对于这一点,朱标心知肚明。

实际上大明真正开始由军事转向经济建设,是今年才逐步展开的,而且,真正开始的话,应该来说,是在夏秋之后,才逐步开始谋划。

之前,对于地方,朝廷的态度一直就是保持稳定,老百姓饿不死,别造反就行。

因为当时的朝廷属实来说,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去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北伐才是首要的。

而伴随着北伐的落幕,可以预见,在未来三至五年以内,不会发生大的战役,这一点,不管是大明还是逃亡漠北的元廷,皆是如此决策的。

元廷,历经几番大败,军中士气丧尽,且军队损失良多,短时间内根本无力再战。

而大明,则是补给线拉的过长,现在老朱就已经下令,让徐达对于一些不太重要的地方和关隘,选择放弃。

唯有等待夯实北方的基础之后,北方可以作为大军前进的基地之时,大明才会考虑对漠北发动战役,打击元廷。

另外一方面,也是要积蓄粮草,抓紧时间休养生息,恢复民力。

想到这里,朱标又不由得想起蓝玉他们,再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蓝玉就要征讨倭国。

这大军出征,又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当然,相比起北伐,这笔开销,就是洒洒水啦!

北伐大明前前后后动用的兵力不下三十余万,这还只是主力参战的兵卒,不算负责后勤的兵丁和民夫。

而征讨倭国,顶多也就三万,最多再加上水师两万,合计不会超过五万的兵力。

实际上在朱标看来,对付倭国,压根用不了五万的兵力。

可是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尤其是元廷曾经在这件事上两次吃过亏,如果大明也在这件事上栽了,那朝中上上下下影响也太不好了。

更何况,对倭作战,是朱标一力主张与促进的,失败了,可以说,对朱标也算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而正因为如此,导致了这一次对倭出兵,对于如今的大明朝廷来说,算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朱标在盘算着,怎么才能在这个小小的倭国捞回本。

说实话,这事儿朱标思考了许久,都没什么思路。因为在后世之时,上地理课的时候,朱标就知道,这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山,资源贫瘠的国家。

什么煤炭、钢铁、石油这类大宗,翻开地图一看,是啥都没有。

这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崛起,走的也是进口原材料,再出口成品的路子,再就是军国扩张,赌国运。

要是资源丰富,都用不着赌国运了。

就比如后世的美帝,压根就不用赌国运,过的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的。

这地理因素就已经决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