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史上最稳太子爷 > 第443章 民信部

史上最稳太子爷 第443章 民信部

作者:青灯说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35: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父皇,欲执行此事,儿臣以为非得有一批精明可靠,能干的官吏,此事才可做成。”

“不然,儿臣恐怕,虽为良法,但一旦到了地方,反倒成了残民害民之酷法。”

朱标话语之中,充斥着对地方官吏的不信任。

这一点,老朱和胡惟庸也是深以为然。

毕竟,大明疆域这么大,许多地方还留用的是旧元的官吏,这些官吏什么鸟样,老朱和胡惟庸,心里可是明白着呢!

胡惟庸沉吟片刻,微微思索就道:“皇上,殿下,臣以为,此项计划目前不必在全国铺开,一些地方,如今仍然太过落后,这些地方无需重点提防。”

“此项计划最大的阻力应该在一些经济富饶之地。”

“只要掌控了这些富饶之地,旁的地方,就算再能闹,也惹不出多大的乱子。”

老朱和朱标相视一眼,不由得点了点头。

胡惟庸这招最先照顾重点的法子,可以最大程度上将朝廷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使用。

而不至于被各个击破,最后反倒一事无成。

须知,朝廷力量虽大,可是中华大地更加广袤,力量一旦分散,落在地方上,这力度未必就有那些奸商大了!

现在,则不会出现这种状况。

朱标心中叹服,果然是当世人杰,这脑子反应就是快,在自己提出一些意见之后,就迅速的从中捕捉到漏洞,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行之有效的计划。

朱标则道:“父皇,儿臣以为,朝中可就此事再行设立一部,专门分管此事。此事若是单纯交由户部,只怕户部人力不够,力有未逮。最终反倒不美。”

“其二,此番之事需要统筹规划安排,若是由户部具体操办,其他诸部配合,则户部,难免独大一方,长此以往,于国不利。”

“与其这般,倒不如直接再搭建一部班子来。”

老朱和胡惟庸两人对视一眼,皆是有些复杂的看着朱标。

这……又立一部?

朝堂上立了一个水利部不够,现在又要再立一个部出来?

不过貌似也有些道理。

户部掌管天下钱粮,这些事情若是再交由户部操办,的确是会让户部的权柄大肆扩张,这的确是一个不好的苗头。

而且,依照朱标的意思,要执行此项计划,要调动的资源可是多了去了,这最终要是办砸了,估摸着又是互相推诿扯皮。

反倒是新立的一部,谁都能跑得掉,就这个部,百分之百是没得跑的。

朱标则是道:“父皇,这新立一部,所要掌管的可是多了,首先各地都要设立平抑物价之地,然后手中还需要备有一些存货,如盐铁、粮食等物。”

“再有印制宝钞以及发行一事,也要交由这一部。”

“最后,还要在全国各地设立朝廷专属的钱庄,这管辖,我看,让这新立的一部掌控,完全合适。”

胡惟庸听着,眼中有思索之色。

单单是朱标说的这些,胡惟庸就已经判断出未来这新立的一部,权柄不会在六部之下。

其实,权力也是会发生变化的。

就比如礼部,看似是六部之首,最为尊贵,可是,究其原因,乃是因为其掌管祭祀等等国家礼仪章程。

抛开这些不谈,单纯论权柄,还是吏部和户部权柄最大,一个管人,一个管钱。

就这两个,已经卡住了绝大多数的地方。

老朱听着,心中也是一动,细细想来,这所要掌控的事项如此庞大和杂乱,是该有一部牵头去办。

“那这新立的一部叫什么呢?”老朱此刻也是挠了挠脖子,有些发愁问道。

“此乃皇上圣心独断,臣不敢僭越。”胡惟庸自是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抢着去替老朱做主张。

朱标则是摊了摊手,一脸无辜。

卧槽!

我只负责提建议而已,这起名的事儿,交给我干啥?

老朱瞥了两人一眼,见两人的眼神,就知道靠不住,想了想道:“此部乃是为取信于民,彰显朝廷威严和信用,咱看,就叫民信部吧!”

朱标听着就感觉怪怪的,合着这又是老朱一个发明。

还真别说,老朱发明挺多的,在起名这上面,可以说颇有心得。

这以前,就为了显示关系亲近,会赐名给自己的心腹属下,这后来,给自己儿子起名的时候也是如此。

编排出一套家谱,然后末尾还要用金木水火土五行做偏旁部首。

就这操作,硬是造出了不少新的字,这后来的元素周期表,有一说一,也他么是受老朱启发,整出了中文字。

“民信部虽立,可是这人员?”老朱又发愁起来。

起个名字并不复杂,可是后面搭建整个班子就没那么轻松了!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算是地方上的一个小庙,那也是要应有尽有,更何况,现在,要创设的是一个比肩六部的部门。

胡惟庸当即就道:“皇上,中书省可抽出一批精干吏员充入其中。”

“父皇,儿臣以为,学府之中,一些年龄适宜的学子,可在经过考核之后,选出一部分成绩优异者,进入其中。”

老朱听着这话,也是点了点头,这两个法子都还算不错。

可是很明显,这肯定是不够的。

真以为搭建出来的就是一个草台班子?随便搞两个人就算完事了?

此时,老朱不由得怀念起恩科大试了,这要是再开一场,录用个六七百人,肯定是够用了!

不过这刚开过,再来一遭,不太合适。

朱标则是想了想道:“父皇,江山代有才人出,大明江山何处无人才?不如向天下发布征贤令,凡是符合朝廷要求,不拘身份,不拘地位,一应录用。”

“这民信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与买卖经商有关,我看还可以从一些商宦人家录用一些人才。”

“这也是朝廷对于真心拥护朝廷的商家的回报和恩典。”

“不可,不可。”胡惟庸连声劝阻,道:“殿下,此话在这里说说也就罢了,若是被那些老儒们知道,只怕又要闹起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