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史上最稳太子爷 > 第387章 蓄谋已久

史上最稳太子爷 第387章 蓄谋已久

作者:青灯说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35: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三方汇集,加紧猛攻,如此一来,高丽必会顾此失彼,难逃败亡下场。”

显然,朱标这一席话,已然指明了对付高丽的正确方式。先平倭国,再攻高丽,所取得效果必然是事半功倍的。

“此外,我军还可选择向南进攻占城,占城一带盛产稻米,水稻一年可以三熟,且颗粒饱满,粮食之中可算上等,若是能够将其吃下,则我大明除了江浙一带,便可再多一粮仓矣。”

“四川巴蜀,古便有“天府之国”美称,盛产稻米,如今明夏国主年幼,断然不是我大明一合之敌,唯一忧虑之处便在于明夏父子两代人经营巴蜀十数年之久,深得人心,攻城掠地容易,欲令巴蜀之地归心,非数十年苦功不可。”

“而云贵之地,虽说这一带不适宜耕种,素有“地无三尺平”之称,然此地却是至关重要,且如今还有元廷残兵败将盘踞,人数有十数万之众,亦是我大明之大患矣。”

“云贵之地,北接巴蜀,东连两湖广西之地,两湖,亦是我大明之产粮重区,而广西,辐射南洋,与占城相连,此地亦颇为重要,云贵若是不宁,则大明不安。”

“此外,还有甘肃西域一带,虽说地广人稀,但此地极为重要,我军若是能占据,屯田发展,未来对付北元,将是最佳的前出基地……”

朱标侃侃而谈,分析的头头是道,将这些地方的优劣处逐一讲解,每一处的分析,皆可谓是鞭辟入里,就连在场的许多将帅,也未必能知道的如此详尽。

这充分说明,朱标在这上面的苦功不是一星半点。

唯有时常琢磨,才会有这番惊人的成果。

最后朱标望着众人,看向了老朱,缓缓道:“父皇,故而儿臣觉得,我大明因首先将这些地方逐一平定,届时,我军若是对元廷余孽动手,将易如反掌。”

“在此过程之中,尽管我军战斗不止,然而这些地方,皆难挡我大明兵锋,我军既可练兵,又可积蓄粮草,积攒实力,等待与元廷决战之日。”

显然,朱标的打算就是先易后难。

先把周围的这些喽啰扫了,把甜头都给尝了,然后再去啃元廷这块大骨头。

“诸位将军再看,我军若是将这些地方势力平定,那届时我军对付元廷是何等情形?”

“我方东至辽东一线,中有上都,大都为前进基地,西至甘肃西域,在这漫长的边线,我军可以肆意出击,甚至可以多路出击,就算在单独一路也可以与元军正面交手,元军若是分兵应对,我军更可以以碾压态势获得胜利……”

老朱听完,尽管心中已经分外满意,但是,脸上仍旧是不动声色,看向了徐达。淡淡道:“徐达,你觉得咱标儿这套战略方案如何?”

徐达此刻并不说话,眼中有着思索之色。

老朱也不催促,他知道徐达此刻亦是在细想朱标提出这一套新的战略。

思索片刻之后,徐达看向了朱标,凝重问道:“殿下,敢问欲施行你这套战略方案,所需时间大概多久?”

朱标不假思索,立即答道:“若是一切顺利的话,十五年即可,若是中间稍有波折,二十年也足矣。”

这是朱标的自信,不,应该是朱标对明军有着充足的自信心。

正如徐达那般,认为明军可以对元军完成战略合围,可以一举歼灭之。

相比较起来,徐达那套方略,可能还要冒险许多。

毕竟,这要对元军形成战略合围,从而一举歼灭,这可不是个容易事儿,对方的统帅王保保,那也不是个易与之辈,稍有不慎,大败亏输,这也不算稀奇事。

不过要包围元军不易,可对付其他几个,那就是手拿把攥。

明军的胜利,那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

“那殿下以为,我军该先攻何处?”徐达再次发问。

朱标不假思索道:“倭国。”

“平定倭国,对我军目前来说,应最是容易,因此此时他们正值内乱之时,我军甚至可以拉拢其中一方,然后借此出兵……”

“若是先攻其他地方,巴蜀之地就算攻下,短时间内反要牵扯朝廷大量精力,不划算。”

“云贵之地虽有数万之众,但如今要说威胁两湖,两广,那也不过是自不量力。”

“占城虽好,可目前我大明内部已有江浙,两湖一带可以供应粮食,需求性不是很大。”

“而甘肃西域,最为要紧的便是向此处移民,夯实大明在此根基,此乃长久之计,一时一日看不出效果。”

“唯有先攻倭国,攻下之后,只需驻军即可,旁的事务,通通可以暂且搁置。如此一来,朝廷精力被牵扯将会极其有限……”

这账算的……

徐达此刻亦是不得不承认,朱标提出的这份方略,绝不是一时兴起,更不是偶有感触,这分明就是蓄谋已久……

他么的,连先打哪个,后打哪个,怎么打,这都算的清清楚楚……

“殿下,兵者,乃不祥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我大明如此兴兵动武,攻伐邻国,于国,于民,只怕是大大不利……”

“再者说,我大明乃堂堂正正王者之师,若无名目就出兵攻伐邻国,亦是有失王者风范……”

殿中突兀的出现这些话,令众人皆是侧目。

朱标也是好奇了,这是哪个小可爱说出如此愚不可及的话语?

当看到那人,宋濂,朱标就不奇怪了。

这宋濂长久受到儒家的熏陶,有这样的思想并不奇怪……

朱标还疑惑宋濂怎么出现在这种场合,不过细想想也不奇怪。

这宋濂还是有用处的,起码写的一手好文章。

老朱也非常懂宣传的奥妙,北伐进展如此顺利,除了前线将帅士卒分外给力以外,就是宣传的好。

百姓们一听到朝廷的宣传,纷纷归附,许多地方连像样的抵抗都没有。

而当时北伐起草的檄文就是宋濂主笔。

好的笔墨,亦是可以杀人诛心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