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史上最稳太子爷 > 第378章 士子的安排

史上最稳太子爷 第378章 士子的安排

作者:青灯说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35: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元朝在地方上施行的放养政策,已然是将这些士绅的口味养刁了!

毕竟做惯了土皇帝的人,现在要让他们听从朝廷的政令,配合官府施行种种政策,实在是有些不大可能。

就算是明面上答应了,暗地里也会做出种种破坏的举动。

苏州的发生的民变,就是一个例证。

而任何政策的施行,其实某种程度上,上位者的制定是一方面,面临更大的问题其实就是执行上的困难。

遍览古今,有着诸多变法,很多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极好的,但最终,推行成功的,却是寥寥无几。

原因何在?

最大的困难就是在于不能上通下达,朝廷中央制定的善政到地方上,经过官吏手这么一转,就变成了残民害民的恶政。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宋代的王安石变法。

只看王安石制定的那些律法政策,那果真是极好的,的的确确是在保障了很多小老百姓的利益。

可是,当推行之后,完全变了样。

最终,王安石变法彻底破产,随后党争不断,国家由此衰落下来。

而成功的例证,也有一个。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应该是中国古代变法成功的一个典例。

而且细看历史古书,会发现,商鞅变法,在这个过程中,制定了极为细密的法律条令,和原先秦国粗犷的作风,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可以说,两者之间,相差极大,可最后,商鞅变法的成果却是极好的保存了下来。

细究成功的原因,朱标认为其中至少有一点,就在于商鞅做了一套有关于普法的工作。

每次颁布法令,都要派人专门进行讲解,供民众学习。

这在那样的一个时代,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不要说那个年代,就算是朱标这个年代,要是能做到这一点,朱标也认为不大容易。

这就意味着一点,就是秦国,对于基层,有着极强的控制能力。

也就因此,秦国的动员能力极为强悍,甚至发动战争,可以动员到每一户,这就十分可怕了!

而现在,朱标想要做的就是这一点。

自东汉开始,皇权不下乡已经成为常态,地方上多由豪强乡绅把持,朝廷的律令通行,往往也是依靠这些人。

但偏偏这些人,恰恰是最不靠谱的一个群体。

在他们的眼中,自家的利益,远远高于国家,当两者发生冲突,国家定然会被置若一旁,不管不顾。

当然,这一点在乱世之中,就是优点了!

老朱地盘能够急速扩大,却并没有露出丝毫不稳定的征兆,在于何处?便是因为有着这些人的支持。

有了他们的协助,老朱就可以从容的征集赋税粮草,然后扫平其他枭雄。

当然,他们为老朱干这些事情,也不是白干的,为此,老朱也需要让渡一些基层的权力给他们。

而若是老朱哪一天败亡了,那么显而易见,这些人就会和当初投靠老朱一样,倒向别人,这其中并不会有多大的差别。

不过眼下天下大定,朝廷大势在握,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发生了。

也因此,朱标才动了这样的心思。

打天下的时候,要用到这些人,那不妨拿来用一用,可这些人成为治天下的阻碍,乃至于是祸乱的根源,那铲除这些人,也是应有之理。

卸磨杀驴,过河拆桥,这些个手段,朱标用起来,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当然,朱标也清楚,这些人目前还是大明天下稳定的基石,所以,朱标没有一上来就喊打喊杀的,而是选择了润物细无声这样的方式进行渗透。

温水煮青蛙,唯有如此,大明经历这样的变革,才不会产生太多的动荡,给四周敌人太多的机会。

朱标也清楚,这些士子下了基层,充当地方小吏,定然是有一些人会耐不住地方上的清苦,被拉下水,也不足为奇。

但只要大多数能够发挥效用,就已经很好了!

而朱标也不会一味地让这些士子待在地方,在朱标的设想之中,这些士子在地方上磨砺个三五年,本事就会大有长进,之后,就可以逐步提升官职,视其立下的功劳,逐渐委以重任。

未来平步青云的官场,就是朱标给这些士子画的大饼。

这个大饼,并非只是画出来的,朱标也确确实实认为是有能力兑现的。

而在这个过程中,一样会有人忍受不住清苦,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淘汰,这并不稀奇,最终留下来的,仍是少数。

当然,也有一些人不大愿意去地方上担任小吏,这一点,朱标也是充分考虑到了。

毕竟这京城的花花世界,尤其是这南京城,位于江南中枢之地,更是无比富庶繁华,很多富家子弟因此留念舍不得,那也是人之常情。

对于这些人的安排,朱标打算是直接塞到翰林院,担任一个六七品的官儿就足够了!

未来的话,这些人朱标也不打算给他们多少升官的空间。

若是有可能的话,让这些人钻研历史典籍文章,或者没事的时候写一些歌功颂德的文章,这就权当是国家花钱养一批文人。

朱标的打算是要给大明官场立个规矩,但凡加官进爵,必须要有地方任职的履历,没有这个,直接一票否决。

说起来,这接下来即将要做宰相的胡惟庸不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么?

当初胡惟庸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宁国主簿,可因为其能力出众,办事周到干练,这才被李善长看重,随后才七八年来,就大权在握。

李善长看重固然不假,得到李善长的提携也是真,可是,单单只有这些,有个屁用。

胡惟庸要是自己不中用,李善长就算是手把手的带,估摸着胡惟庸也不会有今天。

更何况,他胡惟庸是谁啊?当初一个小小的宁国主簿有资格让李善长手把手的教?

就算是李善长亲儿子,也没这个待遇。

夯实基层,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朱标觉得,这是实现百年规划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石,必须完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