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史上最稳太子爷 > 第360章 科举试题(二合一)

史上最稳太子爷 第360章 科举试题(二合一)

作者:青灯说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35: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店家,这官差不是多给了你几张试题嘛,给我们瞧瞧有怎的了?”人群之中不乏有人起哄。

店主却是神色坚决,道:“不行,就是不行,万一哪位住在我店中的士子不小心遗失了,我这儿还能给他补上一张,若是给了你们,他们若是要起来,我这儿没有,如何是好?”

而就在此时,一人急急忙忙从楼上下来,头上扎着方巾,身上穿着青衫,一看便是文人士子的打扮,见到店家,当即就道:“店家,快将试题拿予我看。”

“原来是赵相公。”店主笑脸盈盈,当即就拿出一份试题。

朱标目光看向了田源,田源亦是不动声色,压低声音道:“公子,此人名叫赵良,乃是浙东一带的富户子弟,曾经在宋濂门下听讲……”

“原来和宋濂有着这样一份渊源。”朱标恍然大悟。

要说这赵良是宋濂的弟子,估计还称不上,毕竟只是听讲,顶多勉强算作记名弟子。

唯有被宋濂看重,常年带在身边,这样的弟子才算是亲传,两者之间的差距,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实在是天差地别。

不过饶是如此,也是这赵良值得吹嘘的一份履历了。

毕竟此时宋濂作为当世的文学大家,能在他门下听讲一堂课,已然是不同寻常,不知道被多少人艳羡。

这在士林中说出去,也是脸上倍有面子的光彩事。

“赵相公,不妨你把试题拿出来说一说,也好叫我们长长见识。”众人见从店家那里得不到试题,自是问起了赵良。

而赵良此刻亦是有心炫耀,他此次参加科举,志在蟾宫折桂,锐不可当。此刻有人要他把试题拿来说一说,他自是满口答应下来。

赵良当即命人将一张桌子打扫干净,众人自是应允,亦是非常配合起来。

待打扫完毕之后,赵良将试题摊开,摆在桌上,看到这试题上满满的文字,赵良不禁心里一阵突突。

“这……这……这……”他根本就未曾想到此番科举居然会有如此多的试题要考。

这与以往的科举,压根就是两码事。

不过看到这第一题,赵良脸色倒是微微一松,因为这题乃是默写题,而且他正好就会,要求默写庄子的《逍遥游》。

并且后面还标注分值是十五分,且说明错一字扣除一分,错十五字则一分不得。

赵良当即对着众人朗诵起来,虽说这背出来还算流利,不过,这背诵和默写压根就是两码事,会背,但不一定写出来的就全对。

“此番恩科大试怎么会考这样的题?”赵良心中腹诽,他极度的感到不适应。

不过心中亦是庆幸,幸亏此次皇上提前发放试题,而且还发放十卷,供他们揣摩参详,这就大大的减轻了他们心中的不适。

至少,他们还有着时间去抚平这种心理上的不适应。

可想而知,若是科举大试之时,考到这类题目,只怕这考场之中,不少人都要傻眼了。

毕竟,现如今许多士子除了四书五经之外,压根不会涉猎其他,即便涉猎,也不过是浅尝辄止,不会花费太多的工夫。

理学,还是位于正宗地位。

除了四书五经之外,大概被翻阅的最多的便是朱熹写出来的《四书章句集注》。

这是自宋代以来,确定理学地位之后,对于后世的影响。

即便蒙元的入侵,曾经对其造成最大的冲击,可比起其他,对于理学的伤害实在是小了一些,毕竟,南宋的理学大家,最后在元廷做官的比比皆是。

这些人自是有力的保存了理学的火种。

而其他学派,蒙受这样的大难,连接续都难,更别提其他了。

而赵良则是稍稍逾越了这样的框架,主要便是元末多年的战乱,单单只会四书五经的那一套东西,实在是不大能过的下去。

尽管赵良本身的家境不错,可也正因为如此,才居安思危,对于子嗣的培养并不拘泥。

况且,赵良的背后家族并非没有野心,况且那时又没科举,各地冒出来的能人不少,未必就不能投效一个明主,建立一番功业。

正是怀揣着这样的心思,赵良也是涉猎不少,除了应有的四书五经之外,对于前人之典籍,赵良也是能熟读成诵不少,一些更是能够背默。

赵良看向了这第二题,居然又是默写。

不过这次要求默写的却是贾谊的《六国论》,这还不止,这一次,这第二题居然还是与第三题勾连在一起的,第三题便是要根据第二题默写的内容阐发议论。

这难度一下子就飙升上来了,不仅要求会默,同时还要求针对这样的文章写出自己的观点。

这和朱标写一些观后感的文章是如出一辙。

可能朱标稍微便利一些的是有些地方,他可以不用会背,照着写就行。

赵良看着这样的题目,心都已经快凉了半截,这……这还怎么考?

不过翻到后面,赵良亦是松了一口气,因为这默不出来不要紧,第三题还给了一篇备用文章,根据这篇文章,阐发议论也可。

当然,这样做分值自是要少一些。

不过这有比没有强啊!

接着,又是一道时事点评题,考校的自然是最近大明发生的一些大事情,然后询问士子的看法。

这也算是老一套了!

到了这里,赵良才总算看到了一丝丝熟悉的影子。

前面考的那些题,算是什么玩意儿?看着看着,心态都容易崩了!

只不过,赵良却并未因此放松下来,因为,这几道题不过是一个开始罢了!

这后面还有着许多呢!

不过目前来看,只是将题目堆砌在了一起,没有留有解答的空间,到了正式恩科考试的时候,必然是要发放专门的解答纸张的。

可仅仅如此,对于心力也是一个莫大的消耗。

紧接着,赵良开始看起了后面的题目,下面则是不再考校文学时事上的东西,而是画了一个圆,然后询问周圆之比,简单来说,就是询问圆周率是多少。并且要求进行论证。

看到了这里,赵良脑门上汗都冒出来了!

这谁他么的知道?

以前也没听说考试要考这个玩意儿啊?

此刻,客栈之中,一些食客看着桌上试题的内容,亦是长吁短叹,目光不同。

盖因这些试题,亦是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而这不过是刚开始罢了!

这后续还有着诸多试题,很多题目皆是无比新颖,考校的内容更是千奇百怪。

当然,这些题目在这些人看来,是无比的别扭以及不适应。

但是这题目在李善长看来,就非常舒服了!

因为当初,他也经历过这样的阵痛啊!

曾经的科举失利,令李善长一度将四书五经之类的典籍抛到角落里,转而研究起了申韩这类法家学说,学了这些还不算完,他又学习了诸多的古代算术典籍。

数学本就晦涩难懂,其中的解题方法更是无比的繁琐,许多人要啃透一本巨著,所要花费的时间皆是海量的。

有时候,天赋不够,只能用时间来凑。

也因此,要成为数学大家,不是天纵奇才,也必要皓首穷经之日,才有有所成。

所幸李善长当属于天纵奇才那一类,对于四书五经并不通透的他,在这上面,倒是展现出过人的天赋。

只不过几年的时间,便已然是悉数掌握了算术上的这些内容。

这些,也为后来李善长在军中为老朱筹措粮草,立下了汗马功劳。当然,也不仅仅如此,李善长亦是挑选了一批算吏辅佐自己,用于计算大军每日的消耗以及要补充的物资多少。

正是因为这些,李善长才基本上未曾延误过对前线粮草的供给。

而计算圆周率,表面上来看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无非便是计算圆的周长以及面积一类的。

但是,这圆周率计算的越精确,对于其他领域都有着一些推动作用,精确计算,会折射到别的学科,这回引发极大的改变。

现在也许还看不出来,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讲,必然是如此的。

赵良亦是不断地摸着耳朵,这题目,委实来说,是把他给难住了!

不过要说难住,也不见得,赵良此刻亦是急中生智,用一根细小的绳子,绕着某一点画了一个圆出来,紧接着又拿出一根稍长一些的绳子,绕着圆一圈,将两者皆是一量。

片刻之后,赵良计算出结果:三点一四。

“还算是有些才气智慧。”朱标在一旁默默的喝着茶看着,从方才赵良的表现之中,朱标知道,这赵良,估摸着是不知道这圆周率是多少的。

虽然说这祖冲之早八百年就发明出了割圆术这样的计算方法,可是这玩意儿,谁去学啊?

连知道的人都没几个,想去学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也因此,这割圆术,虽有,但是,最后被人掌握的人,却是没有几个。

也因此,这道在后世小学生都会的题,在此时的赵良这里,却是显得相当的困难。

当然,赵良还算是好的,起码还有些急智,能够算出这圆周率来,换做一些脑筋死板之人,只怕死都想不到这样的解题方式。

而这样的人,说实话,朱标也不太需要。

要这些脑袋读书读傻了人作甚?朱标的目标可是非常的明确,他是要征服星辰大海之人,未来,这大明的宏伟蓝图,自是要一批又一批锐意进取之人来实现。

而这样的人,脑袋灵光,能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想出办法的时候才最重要的。

再者,就是面对问题的时候,事事都要来问过他和老朱,那还要这些人是干什么吃的?

朱标尽管有着很多后世的现代知识可以拿出来,可是拿出来又有什么用呢?

这些知识拿出来,纵然来说,会令这个时代产生一些变化,可是,终归来说,当一个民族的思维没有被导上正轨,那么,后世的事情,该怎么发生,还是会怎么发生。

而现在,朱标就是通过科举,来可以筛选和培养一批合格的苗子。

以他们为前驱,先行带动大明前进,随后,自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行效仿。

就在此时,赵良看到门口一个穿着短衫,一身汗水的青年男子,脸上顿时露出喜色。

“李进兄,快来,快来。”赵良急忙喊了两声,道:“可是听说此番试题,才急忙赶回客栈的?”

“正是如此,那位老板好心,知道我是此届应试科举的士子,特意放了我半天假,还多给了我一些银两……”

见着两个穿着如此悬殊的人,竟然在这一刻称兄道弟,朱标也是啧啧称奇。

田源在一旁解释道:“公子,此人名叫李进,乃是扬州的秀才,亦是曾经罪臣马三刀的表侄。”

朱标心中一动,马三刀他还是有些印象的,因为此人身死和他也有一些干系,当初,老朱亲自到河南开封指挥北伐战争,那个时候,马三刀就在京城贪墨银两,最终被抓获。

而老朱嘛,当时也是念及马三刀曾经多次立下战功,给了他一个体面,许他自裁。

这就是为何李进能来参加科举的原因了。

一般来说,马三刀犯法,那么李进此番也会被牵连,是不许参加恩科大试的。

但是因为马三刀是被皇帝特许的自裁,只死他一个就行,不会连累到旁人,也因此,李进此番才能参加科举。

这就是皇帝给不给体面的重要性。

有些时候,其实皇帝愿意让你自裁,给你体面,不是别的,恰恰是眷念旧情的结果。

若是这还都不识趣,那继续反抗的结果,只会令自己更惨。

死,肯定是逃不掉的,最后,只怕还要累及旁人。

“那他怎会如此?”朱标有些惊讶的看着李进的装束,这明显是去干苦活来着。

田源当即就解释道:“这李进也算是一个上进之人,马三刀死后,他便没了资助,故而,生活愈发困窘,此番来京参加科举也是不易。如今,他在这里,夜晚住在柴房之中苦读,白日便出去替人做工挣些钱糊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