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史上最稳太子爷 > 第330章 计划和日程

史上最稳太子爷 第330章 计划和日程

作者:青灯说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35: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江南乃是朝廷财政最为重要的所在,此番苏州之变,便是一个莫大的损害,有一藩王镇守,想来会好上许多……”

见着朱标侃侃而谈,老朱脸上笑意愈加浓厚,这足以证明朱标说自己早有想法,这绝不是空口说说的。

而且,这对于自己的这些弟弟,也格外的大方,这些封号,并未半分的小家子气,而且顾及了国家大局。

咱的标儿,也渐渐有了一丝人君风范了啊!

“孩儿说的不好,还请爹您来指点。”朱标说完,谦虚了一句。

“不,标儿,你说的很好。”老朱脸上笑意不断,道:“你考虑的很是周到,咱很高兴呐!”

“不过这些封号,也不是最终就定下来的,目前来说倒是尚可,可等他们真正前往封地之时,倒是可以略微调整,变动变动。”

老朱自顾自的说了一句,这方面他亦是有所考量,目前朱标所说,的确是最好的选择。

可是,距离自己这些儿子前往封地,还有好几年呢。

这中间说不定天下或是朝廷的局势又发生了变化,到时,自该因时而变。

“标儿,你这回来也是累了,早点回去休息吧!明日还要去你常叔叔家拜见……”老朱又叮嘱了一声。

朱标告辞一声,返回了承乾宫。

回到承乾宫中,朱标洗漱之后,倒是并未睡下。

而是站在窗前,思索起了这些日子在苏州的所见所闻,又想起了回到京城之后老朱和他的谈话。

一些陈年的记忆,也是被朱标给翻了出来。

伴随着北伐大军班师回京,一些事情也给搬上日程了!

此外,科举大试日期不远,此番大明的首次恩科,定在了秋天九月。

本来,若是朱标不搞幺蛾子,这科举在三月春日就能举行了!

可是,朱标增设了许多,此外,还为参加科举设置了种种条件,自是耽误了许多。

为此,朝廷便将科举的时间进行延后。

给那些来京城科举的士子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

朱标亦是在思索,这些考上来的士子,应该安排在哪些位置。

朱标清楚,科举被他这么一改之后,这能够录取的人数将会激增。届时,朝廷若是拿不出足够的职位来安排他们,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原先科举之后,这些士子便算是一步登天,朱标自是不取。

无他,如今科举考试的难度被他降下来了,若是还按照原先那般做法自是不行,朱标心中百般思索,最终有了一些方案。

想着如此多的大事要办,朱标当即在桌案面前执笔,将脑海中的想法化为笔下的文字。

一些灵感,也是立即记录下来。

朱标来到了常遇春家中,此次,朱标一来,便见常遇春家中整个宅院都焕然一新,修缮的格外的气派。

当即问了起来,跟随在朱标身边的人,自是有人知道内情,当即说了起来。

原来朝廷得到北伐大军即将班师回京的消息之后,老朱为了表彰常遇春他们的功勋,便命人先行一步为他们修缮府宅。

除了常遇春之外,还有徐达、冯胜这些功臣的宅院也都被修缮了一番。

听到这些,朱标也是笑了笑,还真别说,老朱拉拢人还是有一套的,别看这些人在战场上勇猛,可那也不是无偿的。

谁会平白无故的提着脑袋为你卖命?

哪怕就算是再深厚的感情都不行。

老朱不动声色的为他们修缮了宅院,哪怕不说,这最终传到前线的将领的耳朵里面,那也是浑身上下暖洋洋的,深感皇上的器重和厚爱。

朱标在常家稍微坐了坐,又略微聊了些许时间,到了饭后,才离开。

朱标回到承乾宫之后,哪都没去,又继续开始完善自己的思路和计划,如今朱标筹谋之事,自是非同小可。

故而,朱标不耽于在其中投入莫大的精力和心血,因为这事关大明未来的百年大计。

朱标说一百年,还真就不是夸张。

就比如军校这一项,就已然到了成熟的时机,要执行起来了。

再比如,实行精兵政策,同时鼓励民间练兵的种种方案也要开始筹谋,这两件大事,无论哪一件,说起来都是颇为容易,可真要去做,朱标便发现,有着诸多的问题。

要统筹全局,自是不是那么好做的。

本来这事吧,交给李善长来做最为合适,可是,朱标并不想军校这件事让李善长来插手。

实在是目前的李善长,已经是文臣之首,干趴下了杨宪,风头无两,而且对于学府,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若是军校再让李善长来把控,那他朱家往哪儿摆呢?

到时,这李善长不是军政大权一把抓?一想到这里,朱标就觉得格外恐怖。

这有时候贪便宜偷懒是可以的,可有些时候,是万万不能的。

而且,朱标也觉得,这李善长私心重了一些,对于自己这一方的人极力栽培,除此以外,李善长都不愿投入过多的精力,这导致了一些中立方也得不到什么好。

原先杨宪在的时候还好一些,这李善长为了拉拢人心,还愿意做做样子,可如今,杨宪都倒了,李善长自是不愿意这么干了。

想到这里,朱标也是有些惋惜,这杨宪若是没有自寻死路,想来还是一步极好的棋子。

至少能够搅动这中书省,不至于令其变成一潭死水。

还有精兵政策,实行这一政策,便是意味着裁军。这留谁,裁谁,也要出台一个标准。

所幸的是,朱标素来不打无准备之仗,回来之前,他就这样的问题和吴良反复探讨过。

此外,太子东宫之中,亦是有一些武将,朱标问起他们来,自是没有太多的问题。

集合众多武将的意见,朱标才弄出来了一个草案。

也的的确确是草案,真正要推行的话,还需要再参考一些人的意见,比如徐达、常遇春他们这些身处第一线的统帅。

唯有他们才最清楚军中应该保留哪些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