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史上最稳太子爷 > 第264章 承乾宫中议科举(2)

史上最稳太子爷 第264章 承乾宫中议科举(2)

作者:青灯说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35: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相,我中华距宋之时,应该已有八十余年未开科举了吧?”

李善长当即答道:“殿下所言倒也不错,不过前元至正年间曾经开设过科举,只不过当时战乱频繁,元廷气数将尽,这科举,倒也是当不得真。”

朱标微微点头,道:“既是如此,那本朝首次恩科考试,就尤为重要,不可出一点闪失,此亦是我大明给天下士子一份大大的恩典。”

“臣等明白。”

朱标略作思索,轻咳一声道:“这科举,首要的乃是考场的规划与新建。”

“这一项,杨参政,此事交由你来办理如何?”朱标率先开口。

“臣遵旨。”杨宪接到这个任务,也并不惊讶。

“其次,便是考场之中各项规章制度,作弊者如何惩处,凡各种情况又该如何处置,皆需要拟一个章程出来,大理寺卿,此事便交由你来办。”

“是。”胡惟庸也是应诺。

这事儿对他来说,也是老本行了,他干的大理寺卿,就是负责掌管全国案件的审理,这定规矩,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

“此外,还需要李相发布通告,邀天下士子奔赴京城。”

“此乃应有之义,殿下放心。”李善长听着,也是点头,这事儿,不用朱标去说,他都知道要去做。

这科举,科举,没士子来考试,还办个鸟的科举?

“李相,皆是这天下士子都来京城,一下子涌入这么多人,吃喝拉撒睡,都是问题,李相,这些务必要提前准备好,有所应对。”朱标背负双手,在殿中踱步说道。

“还有,届时如此多的士子涌入京城,这秩序也尤为重要,不可有所疏漏。”朱标再度叮嘱了一句。

“不过,也并非是什么人都可以参加考试的。”朱标话语一顿,这句话顿时令李善长和胡惟庸嘴角有些微微抽搐。

就知道朱标将他们三个叫来,没这么便宜的事儿。

就这一会儿的工夫,朱标都说了好几条了!

这既然朱标开了口,那就必须要去仔细安排执行,回头,到老朱那边,还要再过一遍。

此刻他们二人有点羡慕杨宪了,这杨宪不过是修建考场,这幺蛾子应该是最少的,总不能这考场的修建,还能整出什么变故吧?

朱标没去猜此刻李善长和胡惟庸心里想什么,直接道:“我意,此次参加科举,其一,家中三代以内,若有人受过官府惩处,不许参加考试。”

“其二,参与之考生,必须是官府造册之学子,未经官府审核、登记,不可参加科举。”

说了两个之后,朱标也是顿了一下,道:“暂时就这两个,二位若是还有什么补充,尽管说出来便是,本宫唯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本次科举,所选之士子,必要忠于朝廷,对于朝廷各项政令,都未曾违反,积极推行之人。”

“唯如此,才可称我大明之忠臣,也唯有此等人,为父皇效力,为大明建功才会不惜余力……”

朱标侃侃而谈,李善长和胡惟庸有些惊呆了!

就这两个,李善长都觉得,能筛选掉好多士子。

李善长犹豫了半晌,还是道:“那个……殿下,第一个条件臣也因为正该如此,只是这第二个,是不是再放宽一些?”

“如今这民间还有许多士子未曾在官府登记造册,若是就此取消掉他们的考试资格,只怕人心不服啊!”

“不。”朱标态度坚决,道:“官府下发此等命令已经数月有余,可是这地方上,迟迟不见效果,可见不少人是不愿受官府辖制的,正因为如此,朝廷才要如此做法。”

“这也是给优先登记之人的奖赏和恩典。”

“他们失去的不过是一年时间,后年大可重新再来嘛!”朱标话语轻松,他清楚的知道,推行学籍制度,实际上在地方上阻力很大。

地方上的那些老儒一个个眼高于顶,又自视甚高,根本不愿意受朝廷约束,这讲课,也是兴致一来,想讲到哪儿就讲到哪儿,有些人还丝毫不知轻重,什么话都敢说。

朝廷给他们设置的这道枷锁,他们如何心甘情愿的戴上?就算明面上不反对,可是暗地里,还是软抵抗。

所以,朱标干脆就来一记釜底抽薪,听话的才有糖吃,不听话的,那就慢慢的等着吧!

看看谁能耗得过谁?

我就不信同龄人都金榜题名了,你还不急?

看着昔年一个个同窗,甚至是不如自己的,都高中了,而自己只能蹉跎,心中能不悔?

这就是朱标所要的效果。

听着朱标的话语,李善长也是苦笑一声,他万万没想到,朱标在这儿等着呢!

科举,就是钳制天下士子的杀手锏。

在科举面前,哪个士子能不低头?

尤其是一些名士,在地方上收学生的,朝廷这道政令一下,只怕顷刻间,这学生都要跑光了!

这些名士连吏部的征召都不放在眼里,之前官府所谓的登记造册统计,那就更不放在眼里了。

所以,这些人在朝廷这里,都是没有备份的。

而这其中一些人还收了不少弟子,这些弟子当初拜师,所怀着的心思多半都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这眼下在你这儿读书,连科举考试都不能参加,还读个鸡毛?

不得赶快找一个在官府审核备份过的学校去就读?

连参加科举的门票都拿不到,这书不是白读了吗?

仔细一想,李善长就有些头大,这样一来,这骂他的人就更多了!

这朝廷推行新政,总归是会触及地方利益的,原先元廷不管,可是,到了大明这儿可不一样,元廷那种放羊的策略肯定是行不通的。

可这一管,就必然招致地方上一些人的反对,毕竟这是在动摇他们的根基,削减他们的利益。

不敢拿皇帝出气,你一个宰相,我私底下骂你两句怎么了?

不过李善长对此倒也不是很在乎,骂就骂呗!

还能怎么滴?

不过是些许哀嚎罢了!

谁会去当回事儿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