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史上最稳太子爷 > 第216章 绑也得绑来

史上最稳太子爷 第216章 绑也得绑来

作者:青灯说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35: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谈完了对外族的政策,老朱紧接着就道:“元朝今已覆灭,仓皇北逃,今我大明立国,当修史以为后来者鉴之。”

“宋濂听旨,着你为总编官,编纂元史。”

“礼部听旨,再发明旨,召集地方名士,同修元史。”

“臣等领旨。”

宋濂此刻虽然面色没有太多的变化,但是喜意是清晰可见的。

太好了!

自己终于有用武之地了。

这以往,他也就是教教书,再就是写写文章一类的,这级别,压根不高,他的这些事情,换个人来也能做。

就算做的不如他好,可要差,也差不到哪儿去。

而学府办起来之后,他的作用进一步减小了,原先他的弟子都被归入了学府,虽说还有一些跟着他,可是,有许多都跑了,开始钻研学习其他的课程。

宋濂心里看着着急,可也没办法。

这学府是老朱立的,李善长牵头办的,不论哪个,这腿,都老粗老粗了,压根不是他这个小胳膊能拧得过的。

因此,宋濂曾经几度升起弃官离去的想法。

可是,都让刘伯温给劝住了,其中有个重要理由就是皇上总归有一天要用到他的。

果不其然,这刘伯温说的可真准。

现在这不用到他了?

不论是先前重建礼仪,还是恢复华夏衣冠,这都少不了他。

现在,这元史的编纂,他更是要作为总编纂官出任的。

仅是这一项,就足以令他青史留名了。

宋濂现在不缺钱,尽管来说年少之时,求学比较困苦,可是,伴随着这名声一天比一天大,他早已经不缺钱了。

这名声大了,愿意给他送钱的,那是排队上门。

当解决了温饱,拥有再多的钱又有什么意义?反正在这上面,他也是不大挑剔,他现在所追求的就是万古流芳。

希望这青史能为他宋濂留一笔,那他宋濂也就死而无憾了!

原先,倒是有个机会,就是做朱标老师,这帝师,毫无疑问,就是对一个人才学和品行最大的肯定。

可朱标对儒学那一套压根不感兴趣,因此,这条路算是断了!

可如今,机会来了!

他总算等到了这么一个机会。

老朱则是不管宋濂怎么想,他做这事儿,最要紧的还是表明正统,同时,也是昭告天下,这元廷已经亡了!

别再痴心妄想了!

商议到这里,其实大致的事项已经差不多了!

朱标回到了承乾宫中,老朱将修建功臣庙和英烈碑的事情交给了他,他自然是要办的漂漂亮亮的。

造功臣庙和英烈碑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自然是不需要朱标去担心的。

这一点,李善长一定可以帮他安排好。

期间若是有什么问题,也大可去找他,李善长不会不帮忙的。

说起来,朱标和李善长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而朱标自然是想将这件事做得尽善尽美。

朱标摸着下巴,他想起了两个人,施耐庵和罗贯中。

一个写的《水浒传》,一个写的《三国演义》,这对师徒所写的两本直接占了中国四大名著的一半。

要说写的真,那是肯定的。

《三国演义》里面最重要的一场赤壁之战,是有原型的,就是老朱和陈友谅的赤壁之战,这有原型的,再加上罗贯中本就是谋士出身,这写的自然是栩栩如生,就好似这历史真的这般发生过一般。

而施耐庵同样如此,他曾经在张士诚账下做过谋士,也出过不少主意,可是张士诚耽于享乐,压根就不听。

最后施耐庵觉得张士诚不堪造就,负气离开。

也正是因为如此,施耐庵才开始全心全意写《水浒传》。

这书中对于现实的描绘,一部分是由于宋代距离还不是很远,要考证起来还算是容易,而另外一方面,这其中的官场江湖,在张士诚那边,可都有写照的。

他这写的是《水浒传》,不妨说,更多的是他人生的一种经历,和对所看到的现实的一种描绘。

朱标之所以想起这两个人,就觉得这两人是不是可以弄过来帮帮他?

大明有这么多厉害的文臣武将,不论是徐达,还是常遇春,或是李善长,这人生经历都太惊险丰富了,每个人单独拎出来写出一部脍炙人口的,那绝对是绰绰有余的。

这么多厉害的人物,让施耐庵和罗贯中依据他们的人生经历进行改编,那写出的书一定是一级棒。

为功臣建庙,固然是一种表彰方式,但是令他们本身的丰功伟绩,更为人熟知,未尝来说不是一种表彰方式。

唯一让朱标担心的就是这施耐庵和罗贯中肯不肯出仕。

之前朱标就看过一些地方名士的征辟名单,施耐庵也在其中,老朱派人去征辟,希望他能出山辅佐,为新朝出力,结果老朱被拒绝了。

这施耐庵和一般的那些被拒绝的名士不同,人家是真的打心眼里不愿意出来,就想在家里安安静静的写书。

而罗贯中见老师不愿意出仕,他自然也就跟着施耐庵后面,一起归隐,专心致志写作。

这倒是个难题。

按照道理来说,找两个代笔的改编一下这些功臣的事迹不算是什么难事,可当一想到施耐庵和罗贯中还活着,就觉得不满。

这明明有更好的人选摆在那儿,自己凭什么要退而求其次?

我是皇太子耶!

这两人凭啥不给我面子?

想到这里,朱标觉得自己还得先礼后兵,先让人携带自己的礼物和亲笔信去看看再说。

要实在请不来,绑也得给他绑来。

都他娘的惯得,真给你脸是不?

反正朱标觉得,这大明的文宣部长,非这两人莫属,其他的人,朱标瞧不上。

朱标觉得,这要是能把施耐庵和罗贯中弄来,这两人肯定是闲不下来的。

大明还得开疆拓土呢!

这征战一日不停,就一直会有杰出的武将诞生,这样的杰出的武将不得多宣传宣传?

由此来激发整个华夏的尚武氛围。

打仗,也不一定是坏事,具体得看这仗为什么打,打了又有什么好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