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史上最稳太子爷 > 第一百五十一章 别问,问就是修德……(二合一)

朱标淡淡的看着孔希学,将孔希学邀请入座之后,二人又寒暄了一会儿。

交谈之中,蓦然间,朱标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孔希学见状也是眼皮子吓得跳了一跳,莫非自己刚才哪句话说的不对,惹恼了这位太子爷?

眼前朱标年岁虽小,不过十三四岁,但终究是太子,要真是惹恼了他,还不好办。

临来的时候,他老爹也叮嘱他了,对待朱家,必要的恭敬是要有的,毕竟是新朝新君,若是真的夺了这天下,以后还要在人家手底下混,得罪的太狠,不好。

孔希学略微思索,拱手拜道:“臣方才见殿下叹气,不知所为何事,是臣先前说错了什么话了么?还望殿下指点。”

“先生多虑了!”朱标脸上露出愁苦之色,道:“并非是因为先生的缘故。”

说着,朱标仰头看天,长长叹息了一声,道:“父皇出征在外,命本宫监国理政,自从接手之后,方才知国事之艰难,百姓食不果腹,民生凋敝,本宫心中委实难安。”

“而在旬日之前,黄河水患爆发,山东数县受到牵连,民生更是艰苦,这数县的百姓安置以及生计,令本宫寝食难安……”

“方才与先生谈论之中,无意想到这些,才叹息一声……”

正说话间,朱标突然话语一转,道:“久闻先生博识多才,令尊更是当时的《左传》大家,精通礼乐,想来先生也受到熏陶不少,不知先生可有法子教我?”

孔希学面色镇定,心中却是狂骂。

艹!

我哪会这些?

不过孔希学只是想想,就有了办法,这一套,他熟。

略作思索,整理言辞,孔希学淡淡道:“殿下,圣人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对这些,孔希学倒背如流,逮着朱标就是一通狂喷。

“且古之圣王,欲平天下,莫不修德。”

“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乃修德三年,有苗乃降。”

“汤之时,网开三面,且禽兽尚受其恩泽,况百姓乎?修德政,用贤相伊尹,乃灭夏桀。”

“禹未王之时,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德之厚也。”

“周公辅佐武王,东伐殷纣,功莫大焉,又制礼定乐,宾服四海,乃德之化也。”

“……”

“因此,殿下如欲令天下太平,百姓休养生息,黎民安乐,当以仁治国,以礼治国,为天下之表率,不可妄动刀兵,如此,民自安乐。”

朱标就这么看着孔希学,就这么看着。

废话说了一箩筐,朱标听明白了,总结下来就两字:修德。

天下为什么会有兵祸啊?肯定是你君王不修德所致。

百姓日子怎么过的不好啊?肯定是你君王德行有失。

黄河怎么发大水了?还是你君王不重视德行,上天降怒才会如此。

旱灾、洪灾、瘟疫为何横行?定然是你君王不检讨自己德行的缘故。

不行你看,上古那些圣王为什么能做出那些丰功伟绩?那是因为修德。

这“修德”,就和后世生病多喝热水一样,属于一个万能的药方。

当然,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区别在于,生病多喝热水,说不定真的有效,但治国理政,修德那就是……

你他么忽悠傻子呢?

朱允炆那个大傻子信了你这种人的邪,老朱攒下那么厚厚的一份家底,四年就败完了!

崇祯那个二傻子信了你这种人的邪,被忽悠瘸了,罪己诏下了不知道多少封,穷的衣服上面打补丁,最后落得煤山上吊自尽的下场。

当然,从始至终,朱标也没打算从孔希学这里真讨得什么法子来治国理政。

对这些人什么尿性,朱标早就有所估计。

别问,你问就是修德……

之所以问这个,无非是为了接下来的做铺排。

想到了这里,朱标脸上露出一抹笑容,道:“此番先生之言,令本宫受益匪浅,实在是受教了!”

孔希学脸上也是露出一抹洋洋自得的神色。

这些话,就是万能的药方,甭管怎么说,只要将这些话甩出来应对,你总不能说修德错了吧?

朱标话语继续,道:“只不过先生之言似乎有些不妥当。”

孔希学脸上露出一抹震惊之色,他没想到朱标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打脸来的如此之快……

半晌,孔希学脸色有些难堪,勉强挤出一句话语:“还请殿下指教。”

“指教不敢当。”朱标脸上挂着笑意,站起身来,从一旁的架子上看了看,从中抽出一份文书,道:“先生请看,这是当世名家刘基刘伯温先生写的。”

说着,就将那份文书摆到了孔希学面前。

只见上面写到“禹之时,洪涝不减,商汤之时,天下大旱七年,禹汤皆为上古圣王,他们在世之时,仍有灾害,难道是他们德行有失?”

接着后面就是刘基阐述自己的看法,表明上天绝不会因为君王之过,就加罪百姓,因为君王乃是受命于天,代天抚民。就算是要惩处,也该将惩罚加在君王一人身上,岂会连累无辜百姓?

最后刘基得出了结论,这是因为上天磨砺臣民百姓之用,以苦痛加身,则可观其秉性,磨其意志,地方官吏若是能上下一心,带领百姓克服万难,必是能臣干吏,可为君王选用。

相反,这地方上的灾害若是与日俱增,那定然是地方有官员上下其手,有奸臣作祟,才会导致灾祸越发严重。

我他么……

孔希学看完这个,差点一口老血吐出来,这刘基是不是有病?

怎么原本是要君王检讨德行的锅,变成了地方官吏身上的锅了?合着地方有了灾祸,那就表示地方有了奸臣?

孔希学感觉这篇文章很不对劲。

关键是刘基是当世大家,在士林之中声名远播,写的这篇文章更是文采斐然,丝丝入扣,完全找不到任何瑕疵的地方。

要对这篇文章进行反驳,首先要有一个声名和刘基差不多的人,其次还要有站得住脚的观点,不然的话,根本不够打。

人家刘基说不定眼皮子抬都不抬,就直接可以团灭了!

可要找到这样一个人,何其艰难?

这天下的能人异士都在老朱手下听用,就算写出来了,老朱能让这样的文章流传出去?

更为关键的是,没有有力的根据,这才是致命的。

连站得住脚的观点都拿不出来,还写什么文章?写出来也是不堪入目。

朱标面色淡然,可是却心中忍笑。傻眼了吧?让你一天到晚修德,修来修去,你老子的德行也就那样,嫖娼都不给钱的,还好意思说修德?

脸呢?

“咳咳……”

朱标咳嗽一声,道:“先生,这篇文章可都看完了?不知先生有何想法?”

孔希学无奈,只能笑道:“刘伯温先生达古通今,学究天人,这篇文章写的很好,很好!”

“噢?”朱标面上露出恍然大悟之色,道:“如此说来,此次黄河水患,波及山东数县,是因为山东有奸邪作祟?”

不待孔希学回答,朱标就万分肯定道:“定然是这样的。”

“山东乃孔子之故乡,圣贤之地,竟然有奸邪污秽此等圣地,先生勿忧,等父皇回来之后,本宫就向父皇进言,彻查山东,势必要找出奸邪。”

“黄河水患波及数个州县,此等奸邪定然不是小人物,说不定就在孔庙之中,假借圣人之名,鱼肉百姓,作恶乡里,看似忠臣,实乃是大奸大恶之人。”

朱标一边说着,一边有意无意的瞥了瞥孔希学。

孔希学也是有话堵在喉咙里说不出来,你内涵谁呢?

还说不定就在孔庙之中,瞧你那眼神,不如直接说就是吧?

在山东谁最大,谁最尊贵?不是别人了,就是他孔家,就是他爹衍圣公。这是明摆着要把黑锅扣到他孔家的头上啊!

一时间,孔希学觉得眼前这个十三四岁的朱标,用心实在是太险恶了!

太坏了啊!

可偏偏不好说什么,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朱标毕竟是太子,这南京终归是他朱家的大本营,正面硬刚,这自己找抽型不是?

孔希学此刻脸上勉强挂着笑容,道:“殿下这话过了,我孔家中人历来恪守祖训,安分守己,厚待乡民,这在曲阜,皆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又岂会有大奸大恶之人?”

朱标听完,立即道:“先生,这你就有所不知了,知人知面不知心,此等奸恶之人,正是因为平日里装作善人,又有孔圣之威名庇护,才令世人不知其真正面目,先生放心,本宫定会向父皇进言,严查。”

艹!

孔希学也觉得有些哔了狗了!

这朱标,感觉就说不通,不管怎么说,就咬定了孔家之中有大奸大恶之人,能是谁?不是他爹就是他,也只有他们两个能背得动这口锅了!

他爹要是完犊子了,他这一脉这衍圣公还能继续传下去?

想屁吃。

衍圣公这个位置要是不在他这一脉手中,孔希学想想都觉得可怕!

这不是生活质量降级了,是能够直接降到底层。

在孔家,历来就有一些不成文的规矩,比如旁支不能从事贱业,要真过不下去,也有办法,改姓吧。

而沦为旁支,不过两三代的工夫,就能直接降到底层,这孔希学都不用考虑的。

一旦他们这一脉被老朱给定性了,那完犊子喽!到时候能保一条命就不错了!

想到了这里,孔希学明白了,不管是朱元璋,还是眼前的朱标,还是介意了!

他爹死活不愿意来京师,还是惹怒了朱家,朱标,并没有就此捏着鼻子认了!

想到此处,孔希学心中默默叹息一声,道:“殿下,孔家之中尽是忠于新朝之人,绝不会有鱼肉乡里之辈……”

朱标挥了挥手打断道:“先生,孔家之中是否有大奸大恶之人,这不是我说的,是天意,若不然,黄河淹哪里不是淹,为何非要淹了山东?”

我他么哪里知道啊?

孔希学无语了,这黄河淹哪里,他孔家也管得着?

朱标瞥了孔希学一眼,心中冷笑,你看这黑锅,又大又圆,想揭开,有那么容易么?

不过话说回来,都到这个地步了,这孔希学还没点眼力劲儿,不知道上供,也是真蠢。

算了,还是提点一下吧!

朱标也懒得再耗下去了,道:“先生,其实还有办法,除非……”

“除非什么?”孔希学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先前他说话,朱标根本不愿意听,显然,到了这个时候,也只能先听听朱标怎么说了。

朱标脸上露出笑意,道:“其实也很简单,先生,此番黄河水患淹没山东数个州县,我觉得于情于理孔家都应该有所表示,赈济灾民,朝廷需要付出,可孔家终究是圣人后裔,也该聊表心意才对。”

“是是是。”孔希学连忙点头,就知道朱标要敲竹杠,自己还是破财消灾吧。

“那依殿下之见,孔家该出多少?”

“灾后安置流民最为重要,不知孔家能否出一些田地?”朱标笑着看向孔希学。

孔希学咬了咬牙,缓缓伸出两根手指,道:“殿下,这二……”

朱标挥了挥手打断,脸色挂着笑意道:“就这个数吧,二十万亩上等良田,用来安置百姓,先生果真是大气。”

听见这话,孔希学都想吐血了,原本他想说二百亩地来着,谁知道话还没说完,朱标一下子就给他定了!

二十万亩,那也是孔家现如今四分之一的土地了!

我的天,这来一趟京师,是大出血了啊!

朱标脸上挂着笑意,才二十万亩,这才哪儿到哪儿,后面还有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