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史上最稳太子爷 > 第一百四十四章 农书

史上最稳太子爷 第一百四十四章 农书

作者:青灯说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35: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见两人认怂,朱标微微摇头。

坦白来说,自家老二老三脑子还是行的,军事上虽然不是特别突出,但也算是有些根基。

小辈之中,不能算是顶尖的行列,但绝对是位于中上的层次。

开玩笑,老朱在众多文臣武将里面就算是最能打的一个,生的儿子,自然也差不了。

“你俩还留在这里干嘛?是想让我管饭?”朱标淡淡道。

“大哥,听说你宫里伙食不错,而且我和三弟也好久没吃大哥你做的饭了!”朱樉笑道。

“呦呵,你俩可以啊!”朱标笑了,这居然还想让自己当厨子了。

朱樉和朱棡都是腼腆一笑,可就是不动弹,朱标也是笑了,骂道:“你俩在这儿等着,不许乱跑,敢乱跑,我就让大黄咬你们。”

“我们保证不乱跑。”二人信誓旦旦的保证。大哥里养了一条狗,两人还是知道的。

片刻之后,朱标命人端了几盘色、香、味俱全的菜过来,其中有好几样还是从马氏那儿学来的。

不得不说,咱娘做这个皇后,真是完美无缺。

这做饭的手艺,那也是首屈一指的。

等这两货心满意足的打着饱嗝,朱标让人将他们各自送回去。

随即,看起了李善长他们送过来的奏章,这些送过来的奏章,说的大都是一些不重要的事务,或者说不太紧急,可以从缓处理,至于紧急的,李善长他们已经先一步解决,然后事后报备了!

国家大事,有些紧急的事情等老朱或者朱标来点这个头,那黄花菜都凉了!

根本不可能,也不现实。

首要的自然是北伐大军的后勤补给,这是重中之重。

而负责此事的就是李善长,负责这个,李善长很熟,从跟着老朱之后,他主要就是负责这一方面的。

但朱标还是一字不漏的看完了李善长递上来的奏章,无他,从中,也可以看出和学习李善长处理政务的手段和方式,对自己本身来说,算是大有裨益。

其次,就是恢复民生方面,这一方面,李善长还是总负责人,不过具体负责这件事的杨宪和胡惟庸,且杨宪为主,胡惟庸为副。

朱标瞅了两眼,赶忙跑到了老朱的书房,只是瞬间,就从中找到了三本书,分别是《农书》、《农桑辑要》、《农桑衣食撮要》。

这三本书朱标坦率来讲,没仔细研究,就大致的看了一遍,主要就是讲的农业方面的知识。

这三本书说起来也是有些令人哭笑不得。

因为这三本书都是元廷官方编写的,元末的时候,脱脱还将《农桑辑要》刊印出来,在江南等地发行,并且恢复了科举制度。

脱脱一系列的改革,真的是有令元廷起死回生的迹象。可惜,随后而来元廷内部不断的内斗,加上天灾**,地方贪污横行,导致了各地起义不断。

最终,就连脱脱本人,也在被发配去往吐蕃的路上,被人给害死了。

很多人都以为元廷入主中国,中国农业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当然事实上也的确是这样的,因为元廷许多达官显贵跑马圈地,将耕地变成养马场,粮食的产量是一年比一年低。

但奇怪的是,农业技术上居然取得了极大的发展。

自从汉代农学家赵过之后,千百年来,实际上农业发展就进入了一个停滞阶段,期间的改变虽有,但很难有赵过那样革命性的变革。

但在元代,这农业的发展,却展现出了一股不一般的生机。

而朱标手中的这三本书,堪称是集元代的农业大成了,如果将这些农书刊印,分发到各地,那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将有着极大的帮助。

正是因为想到了这个,朱标才迫不及待的来到老朱的书房,将这三本书找出来。

书找到了,但朱标旋即又意识到了另外一个问题,怎么印刷?

现在这个时代,又不是后世,虽然活字印刷出来了,但是,作用范围很小。

就比如宋濂,当初求学的时候,还是采用比较原始的方法,从别人那里借来书,然后自己手抄。

这效率,简直低的可怜。

要是用这么一种方式,那朱标觉得还是洗洗睡吧,别动这样的心思。

摸着下巴,朱标觉得,这活字印刷术是该搞起来了。

毕竟,这算是基础,以后要印刷的东西还多着呢,教育事业要发展,就离不开印刷术的进步。

原先规模小,朱标没想起来,可眼下这都要全国范围内了,这印刷术再不提上日程就拖后腿了!

可这印刷术怎么弄?

朱标也是一脸懵逼,是真不知道,他在后世上学,并且考上了军校,可那是吃现成的。

这印刷术具体如何操作,发展流程怎样的,朱标完全是个门外汉。就记得初中语文课本上有篇专门介绍胶泥活字印刷术的文言文。

想了半天朱标都没想出个眉目出来,陡然间,朱标想抽自己一个大嘴巴子,自己是真蠢,自己现在是太子啊,自己搞不定就交给下面人啊!

自己还浪费脑细胞想这个做甚?

而且,现在的胶泥活字印刷虽然有缺点,但也不是不能用,先凑活着用怎么了?

等有了更好的,那再更新换代呗!

想到这里,朱标觉得面前豁然开朗了。有些事情,换条思路想想也不是走不通。

这古代能人多了去了,合理的利用这些大牛,这才是自己正确行走的方式。

啥事都自己干,看似聪明,可那也是真蠢。

想到了这里,朱标兴致勃勃的带着三本书回到了承乾宫中,明日将这件事情交待下去就可以了,怎么做,我不管,我看结果就行了。

翌日,朱标听完李善长等人的汇报之后,当即将这件事说了一通,并且直接将三本农书甩了出来。

在这件事上,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恢复农业生产,恢复民生,是仅次于北伐的大事,根本容不得李善长等人拒绝。

杨宪当即领命,回去就召集工匠,负责印刷刊印三本农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