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史上最稳太子爷 > 第一百一十六章 国都国号

史上最稳太子爷 第一百一十六章 国都国号

作者:青灯说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35: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等硝烟散去,原本坚不可摧的平江城,居然出现了一处小小的豁口。

尽管这样的豁口不算什么,可对于朱军的将士来说,都是一剂强心针,一炮不行,那就多轰他狗日的几炮呗!

积少成多,总归能让你张士诚好看。

“开炮!!!”

“开炮!!!”

“开炮!!!”

连绵不断的炮声响起,轰在平江城上,就连夜间也不停歇。

到了晚上看不见不要紧,平江城那么大,这肯定是不会弄错的,打的准不准无所谓,只要打的是平江城就行。

就算打不中,吓也吓死他。

此刻的平江城内的守军皆是感到备受折磨,一炮又一炮的打过来,就是往他们的心窝子打着炮弹。

就这仗,还怎么打下去?

一些守军都快折磨的崩溃了!

可是张士诚却是坚韧依旧,誓死要守住平江城,要和平江共存亡。

就这样一连轰了一两个月,张士诚原先的结义兄弟李伯升忍不住了,转手就卖了张士诚,向老朱投降,张士诚本来都是要自尽的,结果愣是被他给抓到了,然后送给了常遇春。

徐达也是立即派人将他送往了应天,老朱那里。

此时的老朱,已经回到了应天,他见着平江前线的战事已经趋于平稳,只要麾下将领按部就班,就不会出什么大错,所以,他索性就回到应天了。

现在,他还要忙活其他的一些事情。

作为败军之将,张士诚很没有觉悟,但怎么说呢?骨气还是有几分的。

从平江到应天这一路上不吃不喝,闹绝食,而到了应天当天夜里,这张士诚就趁着守卫不备,上吊自尽了。

老朱听说之后,也是长吁短叹,张士诚不管怎么说也算是天下英雄之中的豪杰,而且也和自己打了这么多年,算是一个人物。

于是,老朱下令,给张士诚一副棺木,厚葬了他,也算是给他留下最后一点尊重。

人死如灯灭,过往的仇怨,伴随着张士诚的自尽,尘归尘,土归土,谁也不欠谁。

灭掉张士诚之后,老朱加紧对方国珍的征讨。

方国珍面对实力越发雄壮的朱元璋,他从内心里感到恐惧,于是,他南联福建的陈友定,北联河南的扩廓帖木儿,想要据此抗拒老朱。

但是,老朱麾下的精兵悍将也不是吃干饭的,而且,不管是陈友定还是扩廓帖木儿,都有些自顾不暇了,哪里能管得了他方国珍?

水陆两军猛攻之下,方国珍仓皇逃窜,直接下了海,然后又被老朱的水军给逮到了,直接重创,方国珍无奈之下,只能选择登岸投降。

遍观如今天下,人口最为稠密,经济最为繁荣的地区,都已经在老朱的掌控之中,北方连年战乱,一些地区的人早都已经死绝了,而还有人的地区,和过往繁盛时期比起来也是十不存一。

其余的一些地方,都算是边边角角,这天下的局势已然是十分明朗了。

回到了应天的老朱,还是有几件大事需要忙活的。

首先第一点,南征北伐,方国珍平定之下,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分别针对福建的陈有定,和北方元廷。

这第二点,就是改元称帝。

与此相关的就是国都的选择,国号的确定,以及年号等等。

这件事现在也是吵得不可开交,老朱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这麾下来投靠的能人异士无数,早就不纯粹了,这自然,都要为各自的利益争取。

就比如,一些淮西的将领和士子,就建议将国都定在凤阳,而一些浙东的士子就觉得应该将国都还定在应天。

但是应天也有不好的地方,虽说这块地方龙盘虎踞,是天下形胜之地,但终归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一些。

作为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国都,临时可以,但长远来看,还是不行。

老朱对这些事情也需要仔细的斟酌考虑,这每一项都重要无比,因为这在老朱看来,对今后的王朝兴衰,肯定有着莫大的影响。

“善长,伯温,你们二人觉得国都应该定在何处?”商议了这么多天,老朱也是有些头疼。

李善长略微沉吟,便道:“王上,臣以为国都应该暂时定在应天,眼下北伐大军刚刚出发,北方还有许多地方未曾收服,还处于战火之中,就算是已经收服了,也是历经战火,残破不堪,作为国都,暂时来看,并不适宜。”

“所以臣以为,眼下还应当将国都暂时定在应天,应天乃江南中枢之地,龙盘虎踞,这些年来历经发展,并未遭受多少战火袭扰,暂时作为国都还是合适的。”

“日后等北方民生发展起来,再做决断,未尝不可。”

老朱笑了笑,看向了刘基,道:“先生,你以为呢?”

“臣以为相国之言,十分中肯,臣附议。”

“好,那就照你们所说,国都暂时定为应天,那国号呢?”

“王上以为“大明”如何?”刘基在一旁脸上露出笑容,说出了自己建议。

“大明?”老朱略微楞了一下。

而刘基这一刻也是侃侃而谈,道:“王上,明为光亮的意思,古礼便有“大明”朝“日”夕“月”的说法,且千百年来,“大明”和日月都是作为朝廷的正祀。”

“不仅如此,以往各朝各代都是北方起事,然后平定南方,但是新朝却是起于南方,阴阳五行之中,南方为火,为阳,乃是赤色,北方为水,乃是属阴,以火制水,以阳克阴,以明克暗,岂不是正好?”

李善长在一旁思量着,也道:“臣以为“大明”这个国号甚好,民间素来就有“明王出世”的说法,当初韩山童起兵反元,也是自称明王转世,他的儿子韩林儿继称小明王,国号为“大明”,有继承顺应天命之意。”

“除此以外,国号既然为大明,日后不管是谁号称明王出世,弥勒降生,皆是对新朝的亵渎,乃是淫祀邪教,当杀。”

一席话,说的老朱是连连点头称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