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现言 > 宁家女儿 > 正文 第四十四章 斯人与回归

宁家女儿 正文 第四十四章 斯人与回归

作者:繁朵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5-30 08:29: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礼拜六的大清早,宁光就迫不及待的去了镇上。

杨秋涵早就等着了,一照面就把信拿了给她。

本来宁光想拿了信就走来着,可是杨秋涵的父母跟脚就端着洗好的水果出来,说让她留下来吃饭,还说专门为了她买了鸡跟鱼,弄的宁光觉得自己要是坚持要走就对不起他们一样,只能羞红着脸留下来了。

“看看安怡跟你说了什么?”杨父杨母去厨房忙碌,杨秋涵则踢掉鞋子爬上沙发,挤到她身边催促,“有没有讲我不知道的悄悄话啊?”

宁光其实不想让她看沈安怡写给自己的信的,但这会儿吃人嘴短,只好拆了信,跟她一起看。

沈安怡在信里没说什么秘密,就是问候了宁光的近况,又说杨秋涵答应了照顾她的事情,鼓励她跟杨秋涵多来往,这样她们就算在初中做不了同学,高中啊大学啊还是有希望的。最后说了自己在省城一切都好,爷爷的战友对她视若己出,让宁光别担心。

宁光有点羞愧,因为她这段时间其实没怎么担心沈安怡。

一个是根本不知道沈安怡转去省里了,还个就是觉得沈安怡到哪儿都能过的好,这女孩子就仿佛天生来这世上享福的一样。

“你给安怡回信,说点我啊。”这时候杨秋涵拨了拨自己辫子,提出要求,“不然安怡会以为我什么都没帮你的。”

宁光“嗯”了一声,有点别扭的说:“谢谢你。”

她这会儿也有点怀疑,自己认为杨秋涵对自己抱着敌意,是不是太自以为是,又或者跟有些人说的那样,自卑作祟?

毕竟如宁福林所言,从小到大刻薄她戏谑她的人多了去了,那些人也没给过她一口水喝。

别管杨秋涵之前说的话让她感到多委屈,至少人家实实在在的给了宁光鞋子,还愿意帮宁光照顾宁宗,每次过来家里都是鸡鸭鱼肉的招待……宁光在家里逢年过节都没有这样的待遇,这很难不让她为自己之前的想法做法感到羞愧。

此刻就真心实意的跟杨秋涵保证,回信一定会多给杨秋涵说好话。

而且这么答应杨秋涵之后,宁光忽然想到一点,就是如果杨秋涵跟沈安怡的关系超过了自己的话,那她干嘛还要稀罕自己帮她说好话呢?

所以,在沈安怡心目中,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朋友?

这种猜测,哪怕只是猜测,也让宁光心里欢喜极了。

这一年对于国家来说到底是特殊的,开年就逢着邓.小.平去世,这件事情对于宁光这年纪,尤其还是乡村出身的孩童来说尚且懵懵懂懂,只晓得是“邓.小.平爷爷”走了,是件大事,但具体怎么个**,他们终归还是茫然的。

然而对于上了点年纪的人,尤其是村小几个老师来说,却有点晴天霹雳的意思。

学校举行的哀悼仪式上,包括校长在内的几个老教师甚至当场哭的不能自已。

按照队列站了满操场的孩子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还是次日有班干部去办公室送作业本回来,他们村小条件简陋,办公室就一个,所有的老师,包括校长都在里头,于是就让班干部听到了些议论,同大家透露,说校长跟几个老教师都经历过特殊年代,而且因为有文化,属于被打倒的那种,妻离子散甚至家破人亡,还是特殊年代结束之后得到平反,这才进了村小。

他们对于那个时代过来的领导人有着特别的情怀。

这些是宁光这年纪的孩子所不能理解的,至少这个时候无法理解,所以讨论了几句很快就过去了。倒是当天语文老师布置下作业,要他们写悼念的作文,引起一群人的哀嚎。

之后就是七月份的香港回归,村小的老师压根没指望学生参加什么作文比赛,上半年的学期结束时提都没提,但这一学期期末的语文考试总归是“回归”这个题目。

宁光跟绝大部分差生一样,非常艰难的做完了前面的题目,挨到最后的作文,苦思冥想,抓耳挠腮,绞尽脑汁,歇斯底里……最终胡乱写了几行字,数一数还是没到规定的四百字,绝望的检查前文,试图朝里面各种塞字数。

她心里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其实跟褚老婆子很有共同语言,就是香港回归关自己什么事?

问她有什么想法?

她什么想法都没有!

理所当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搞出来的作文基本没拿到分数,她是领着满是红灯笼的成绩单回去的。

还好宁家根本不指望她念书,除了苗国庆甚至没人问她考的怎么样。

宁光其实怀疑家里巴不得她成绩不好,这样就不需要给她出初中之后的学费了。而且理由还很充足,因为她根本不是这块料,因为她根本没考上。

九月份开学之后,老师倒是拿了篇范文给他们念,说是省里关于香港回归中小学生作文比赛的一等奖。宁光都甚至都没听懂里头说了些什么,只是觉得好像很高瞻远瞩很厉害的样子。

老师念完之后夸奖了很久,说这学生跟你们都是同龄人,但人家的思想境界跟眼光,是你们拍马也赶不上的。小小年纪就知道忧国忧民展望未来,以后祖国建设还是要指望这样的精英,指望你们就完了。

村小的学生被老师损,被老师打都是家常便饭,也没什么玻璃心,闻言不但不觉得难过,还嬉皮笑脸的说:“不会啊,怎么着国家也是要人种地的,我们读书不行我们可以种地啊!不信把写这作文的人喊过来比赛插秧,肯定插不过我们!”

老师笑骂他们死猪不怕开水烫,末了说这篇作文的小作者还真在乡下待过呢,就是以前在这边念书过的沈安怡。

这下子教室里惊呼声一片,宁光也非常的吃惊。

但也就是震惊了大概半天的样子,这年纪的孩子忘性还是很大的,尤其沈安怡早就转学走了,他们虽然对那个城里来的小姑娘很感兴趣,到底更关注摆在面前的生活。

此刻讨论了几句沈安怡在村小时跟谁好,少不得带上宁光……宁光默不作声,既为沈安怡感到高兴,又自惭形秽,觉得两人之间的差距似乎又拉大了。

……虽然这种差距就没缩小过。

她觉得自己应该好好念书,可是就算抓紧一切空闲时间看书,进展仍旧艰难。

人对于看不见收获的付出是很难坚持的,宁光也是这样,几次下来她觉得自己可能真的不是这块料,问题是不读书的话,她好像也没其他出路?

真是想想就觉得前途无亮。

然而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

因为杨家父母答应照顾宁宗,而且宁宗也确实感受到了他们的照顾以及另眼看待的缘故,宁家对宁光的态度缓和了不少,虽然说话还是不好听,但至少不怎么打了。

甚至换季跟年节的时候,也都会给宁光买点什么。如此宁光即使穿戴还是不如大部分同学,也不至于衣裳褴褛的像个乞丐,由于从来不惹事,也不嘲笑人,渐渐的在学校里,也有人愿意跟她说话了。比如说赵小英,固然还是趾高气扬的样子……却也不会像从前一样一直欺负她。

偶尔赵小英还会跟她诉说同为有个弟弟的女孩子的艰难与委屈。虽然对于宁光只听不接话有点失望,但她也没其他人可以讲。毕竟村小里有弟弟的女孩子还是有几个的,但过的肯定比她悲惨的也只有宁光了。

所以每次说完之后对着宁光跺脚,说下次再不跟这木头玩了,过几天又忍不住找过来。

除了在学校的人缘变好外,吃饭的时候,宁家人也不会拿眼睛剜着,一点荤腥都不许她碰了。

再加上每次沈安怡写信来,她接了赵琴那边口信去杨家拿信,都会被杨家留下吃一顿大餐……这样不知不觉就小学毕业了。

他们这时候小学还是可以留级的,如果小升初没考好,一般都会建议再读一年。

如今乡下的家长还没有争分夺秒的概念,丝毫没有让孩子早一年进入社会的觉悟,所以如果孩子成绩太惨,老师说留级,错非家里实在困难不想多出一年学费,都会答应。

宁光的成绩就是比较危险,老师也提出了留级的建议,不过没指望宁家答应。

因为村小的老师都晓得宁家为了宁宗相当的节约,肯定巴不得宁光读完初中早点打工或者嫁人,好给家里弄钱。要不是政策压着,他们甚至连小学都不想宁光念。

结果宁家得知这个消息后,居然答应给宁光留级一年。

这让村小很意外,宁光也很意外。

宁福林对她这么解释:“现在国家有义务教育,成绩再坏都得念到初中毕业,就算真有实在不争气的没念完,也是少数。你要就念个这样的学历,将来结婚也好,找个事情做也罢,都不占优势。”

他说同意宁光留级是为了让宁光好好巩固下小学的知识点,免得进了初中之后跟不上,到时候初中毕业考不到学校,从而只能拿着初中文凭踏上社会。

宁光对于这番话非常的惊诧,因为在她的认知中宁福林不可能这么为自己着想。

后来想想,可能是因为拥有初中以上学历的女孩子,谈婚论嫁时可以要求更高的彩礼?

她下意识的皱起眉,忽然又想起来当年戴振国给自己举的例子,下意识的咬了咬唇。

她本来是不指望自己能够学那女孩子的,因为她根本不是读书的料,可是现在家里让她留级了……如果她真的瞎猫碰上死耗子,弄到个中专的学校呢?

那样的话……

想到那女孩子后来的做法,宁光就觉得自己的心砰砰跳,充满了说不出来的惶恐与憧憬。

她沉默的认可了宁福林的打算。

毕竟沈安怡都转去省里了,她跟杨秋涵的关系这两年好了很多,但也没到非要赶着去初中汇合做同桌的地步。

她不知道杨秋涵得知她打算留级一年时,也是长松口气,扔着抱枕跟杨母撒娇抱怨:“还好她不去,不然想着三年里都要跟她做同桌,还要跟她忙前忙后,就觉得烦!”

“你忍一忍吧。”杨母哄她,“权当看你叔叔面子,你想你叔叔在镇上做了这么多年校长,一直想往县里调都没成功,归根到底就是因为上面没人……好容易你跟那沈安怡做了同学,让你叔叔得了跟她家长辈搭上关系的机会,要是成功,你叔叔去了县里工作,你不就也能去县里的中学念了?到时候甚至妈跟你爸,也能去县里教书,不比缩在这乡下好啊?”

虽然杨家一家三口都是城镇户口,然而镇上对于县城来说,到底还是乡下。

杨父杨母跟杨秋涵的叔叔,都是卯足了劲儿,更上层楼。

沈安怡转入黎小,就是他们眼里的机会。

尚未长成的孩子们还不太懂这些,不过没关系,杨母许诺给杨秋涵买辆漂亮的新自行车,以及女孩子看中很久的连衣裙,杨秋涵就高高兴兴的答应,继续笼络着宁光。

但她也觉得郁闷,忿忿说:“真不知道宁光哪里好,安怡要这样念着她?”

杨母不以为然:“你管那么多,反正只要宁光在信里说咱们好话,沈安怡就会在她家里人面前说咱们家好话,她虽然天真,在家里却是实打实的得宠,上次你叔叔去县里,已经成功拜访她爷爷的一个老部下了,你乖,再忍一忍,啊?”

杨秋涵想撇嘴,但想到母亲的许诺,最终悻悻点头:“嗯。”

又说,“那过两天再喊她过来吃个饭?”

因为省城的沈安怡也面临着小升初的考试,她成绩虽然好,省城的学生也不好惹,沈家对她寄予厚望,指望她一举考中省城最好的初中,所以压力也很大,从学期初就写信过来说明,说这个学期直到考试结果出来,估计都没空给她们写信了,得全心全意复习。

因而宁光这学期基本没怎么到杨家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