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现言 > 宁家女儿 > 正文 第三十三章 兄弟谈话

宁家女儿 正文 第三十三章 兄弟谈话

作者:繁朵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5-30 08:29: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下课铃响之后,老师才出教室,赵小英就“哧溜”一下跑宁光跟前,喋喋不休的问她是不是很伤心很寂寞很难过很想哭?

不等宁光回答她就说:“你想哭是正常的,毕竟安怡转走了呢。”

起初因为宁光心里的确正为跟沈安怡的分开惆怅,被她说的还真有点想哭的冲动,可赵小英翻来覆去讲了一天下来,第二天依旧乐此不彼,宁光就觉得没意思了。

她跟赵小英说:“安怡走了我当然伤心,但你也没去黎小,干嘛总是问我难过不难过?难道安怡转学了你不难过?”

沈安怡之前还在村小的时候,跟赵小英虽然没有跟宁光这么要好,可因为赵小英总是千方百计贴上去嘘寒问暖的搭话,所以每次带了零嘴什么,也不会忘记她一份。

所以这女孩子转学了,赵小英同样捞不到好处了。

“……反正安怡转学了,你最倒霉。”这会儿被宁光一问,赵小英呆了呆,说,“你是不是还要哭啊?为什么不哭出来?你肯定是装的,不敢哭,怕我们笑话你!”

宁光就不说话了,因为不知道跟她说什么?

由于赵小英的带头,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同学们见到宁光头一句话都是“安怡走了噢,你是不是经常躲起来偷偷哭啊”。

见宁光抿着嘴不作声,他们就嬉皮笑脸的自己接下去:“你肯定躲起来偷偷哭,你淘米洗菜都从来不去村里的水坞,都是去村外没什么人的水坞……肯定就是在那会儿偷偷哭呢!”

为此有几个特别顽皮的男生,还专门在休息日跑村外的水坞畔去堵宁光,要看她是不是在那儿哭?

宁光被吓的够呛,倒不是她真的有边洗东西边哭,而是沈安怡正月十五晚上塞她的那些零食,她还没吃完,趁着出门洗东西的时候,偶尔尝一个,差点就被这些人给撞见了——还好他们存着看热闹的心思,一路嘻嘻哈哈,没靠近呢就让宁光察觉到,赶紧把吃到一半的零食藏起来。

纵然如此,敷衍走这些人,心里也是跳了好一阵。

索性小孩子们的兴趣是很容易转移的,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大家已经淡忘了沈安怡转学的事情,除了赵小英还会经常凑宁光跟前嘀咕几句外,其他人已经不再关注这事儿了,顶多经过赵富梁家门口时张望下,说:“安怡不知道回来没有?”

宁光其实也想问,可她从村小回家根本不经过赵富梁家门口,而且她也怕问了之后被赵家或者宁家的人知道,会再次引起什么风波。

所以每次在院子里听到嗓门比较大的同学这么问时,都竖着耳朵倾听。

然而沈安怡从去黎小开始就很少在村子里露面了,赵富梁家的解释是沈安怡成绩好,才艺多,在黎小担任了很多职务,经常还要参加各种比赛,所以不是在学校里让老师补课,就是回来了做各种习题……黎小的教学质量比村小好实在太多了,如果说村小是放羊,黎小到底是正经在教学。

赵富梁家的话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共鸣,都说一定要想办法将家里孩子,特指男孩子,送去黎小。

宁福林也是这么跟褚老婆子讲的,并且打算多种几垄菜畦:“得空弄点小菜去镇上摆摊,虽然不体面,好歹能给宗宗攒点钱。毕竟以后去黎小上学的话,衣服总不能比镇上小孩子穿的差了。”

他们这么说的时候宁光正在不远处扫地,身上穿的是破旧的看不出本来颜色的衣裤,而且根本不合身,这是她远房表姐没出嫁前的旧衣服,一部分被亲戚要去剪了裁了做鞋子做抹布了,一部分则被宁月娥讨过来给她穿。

从小到大,宁光基本上没穿过新衣服。就算是比较新的,也是亲戚们不要的。

她不是没索取过新衣服,但每次都被褚老婆子骂,而且骂的非常难听,因为在褚老婆子看来,正经女孩子家都是不打扮不追求漂亮的,如果一个女孩子想要新衣服,说明她要好看了,说明心思野了,说明她不正经不清白不安分了,说明她就是个婊子!

褚老婆子很轻蔑的让宁光老实点:“咱们老宁家没出过那种不要脸的东西,你就是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宗宗想想,别让宗宗丢脸!”

这种话对于宁光这个年纪的女孩子来说杀伤力巨大,她从此再也没敢要衣服。

只是现在听了宁福林跟褚老婆子的话,心里就是愤怒,为什么宁宗可以穿衣打扮而不是不正经不清白不安分,不是心野了,美头家就不能打扮?

但这种心情才涌上来又释然了:对于她这些长辈来说,牛佬家享受都是应该的。

宁光觉得跟他们没什么好说的。

以前她也很少同家里人说话,但那时候是充满了畏惧跟自卑的,自觉不上台面,不知道与他们说什么好;可现在不一样,现在她开始醒悟过来,太婆跟牙牙,还有姆嫚,他们的认识未必是对的,他们说的言辞凿凿的理论其实很多都是糊弄人。

他们在撒谎,他们骗人,他们也会畏惧,会胆怯,并且不肯表现出来。

宁光认为这样的太婆跟牙牙还有姆嫚,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

“他们真正可以随便欺负的其实也就是我这样的小孩子。”宁光冷静的想,“哪怕我长大了他们也没办法了。”

所以她还是担心挨打受骂,可心理上的敬畏感却已经逐渐消失。

……赵富梁家对于黎小的推崇不止影响了宁家,赵家内部也有很多人在琢磨。

赵学明就跟堂兄赵训勤说起了这个事情:“我就建国一个儿子,实在不想他在乡下混日子。但他天生缺了读书这根筋,之前小霞帮忙弄到黎小念,也念不下去。眼看他现在也快上初中了,回头初中毕业考不上学校……总不能让他回来种田吧?”

赵训勤就是赵亮的阿伯,朝阳村现在的村支书。

他跟赵富梁那一支属于远亲,跟赵学明却是嫡亲堂兄弟,对赵学明一向照顾。

此刻听了这话,就是点头:“咱们这一代人种田是没办法,总不能让下一代也吃亏。”就问要不要让赵建国初中毕业之后学门手艺?他可以帮忙介绍。

虽然古时候都说士农工商,匠人的地位还在农民之下,但实际上乡下素来尊敬这类人,因为传说他们都掌握着巫术,会得咒人,若是怠慢了,家破人亡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而且忙时种田闲时开工,等于比普通农民多了一份收入。

所以对于那种学习上不行的人来说,不失为一条不错的出路。

赵学明于是心满意足的谢了堂兄,但又忧愁,因为家境清贫,他担心拿不出让赵建国拜师需用的谢礼——这年头乡下拜师还沿袭着旧时的规矩,得先做三年学徒,任打任骂任差遣,逢年过节给师傅送礼,礼物送的不到位,即使满了三年也学不到什么,要是送到位,就能提前学。

赵学明出于心疼儿子的想法,自然不想赵建国在这方面受委屈。

“要不这样,你让弟妹先去厂里上几年班,挣一个是一个。”赵训勤想了想,就建议,“反正你们田也不多,你一个人弄的来,弄不来的地方,建国也这点大,能搭把手了。实在忙的话,就让弟妹请几天假。这样总归多份收入。”

“去厂里?”赵学明沉吟,问他去哪个厂?

赵训勤建议去化工厂,一个是离朝阳村近,还个是化工厂的活不像那些纺织厂,一天做到晚,根本没什么空顾家里。

赵学明就问为什么要让蓝小花去,而不是让自己去:“她一个女佬家懂什么,去了厂里也是吃干饭,别到时候被赶回来,丢咱们的脸。”

赵训勤知道他是不想让蓝小花挣钱,看了看外头没人才小声说:“你以为去化工厂是什么好事?咱们乡下人不懂,还是听小霞说的,小霞她老公不是县里干部,在环保局做科长的吗?以前小霞才结婚的时候,还陪小霞回来村里过,后来做什么不来了?不是看不起咱们乡下,是看到那个化工厂,说那化工厂会污染,对人不好,这才不来了。”

“还有这事?”赵学明一惊,随即有点不以为然,“城里人就是讲究,化工厂开了也不是一天两天,咱们还不是照样在这里过日子,也没见有什么不好。”

赵训勤说:“那也不一定,你忘记村后那几块田,稻谷打出来都是红色的了?国家都不肯收,可见是有问题的。所以我想着,只是化工厂的废水打咱们村后过,小霞她老公都觉得不好,要是进厂里上班,恐怕对身体也有妨碍。你是家里的顶梁柱,还是别去的好,不然有个三长两短的叫一家子人怎么办?还是让小花去吧,左右她是女人,家里不指望她什么。即使去了之后身体虚一点,做做家务终归没问题的。”

他们兄弟的这番谈话当然不会如实告诉蓝小花,赵学明回去之后只讲为了赵建国的未来考虑,让蓝小花去化工厂上个班,家里的事情虽然还要她回来了做,但田里就可以不做那么多了。

蓝小花毫无心眼的答应了。

这个季节气候转暖,田野里野菜争相恐后,正是青黄不接时候加菜的大好时机。

宁光只要是放学了,都没法在家里待,会被撵出去挑稻甘衣,这是一种颜值很高的野菜,有纤细的枝叶以及灿烂的黄色小花朵,切碎了拌上饲料喂小鸡,能让小鸡长的更好更壮。

稻甘衣挑的差不多的时候,就轮到鼠曲草了,在当地土话里叫做蓬蒙头的野菜,是端午用来做青团的原材料,宁宗很喜欢吃这个,所以每年都需要挑很多很多——这其实是村里老幼妇人最爱的活动,在天朗气清的时候,挽上篮子,拿上工具,约了三五好友出去,边找野菜边叽叽喳喳的聊天,既不觉得干活累,也不觉得生活凄苦,反倒是充满了惬意与自在。

可宁光没有这样的小伙伴。

不但没有小伙伴,别人看到她出去,还会中断原本的话题一起嘲笑她。

几次下来,宁光就避着他们走了。

这天她照例躲躲闪闪的出了村,往没什么人到的一些沟渠、田野去找野菜。

可因为上礼拜才来搜刮过一次,新生的野菜寥寥无几,宁光寻了会儿,就往离村更远的地方走。

不知不觉她走到了很偏僻的地方。

春日里鲜艳艳的油菜花田遮掩了女孩子瘦弱矮小的身躯,让专门挑了僻静处说话的人一无所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