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推背图传奇 > 第一百零七章 遣唐使者

推背图传奇 第一百零七章 遣唐使者

作者:天下一支歌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0: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黄夫人在周沅芷的苦苦哀求下,终于放弃了冷漠,含着泪一把将周沅芷搂在怀中,柔声道:“芷儿,你知道吗?妈妈在这个世界上最牵挂的就是你了,如今你跟徐公子好好的,妈妈就放心了。妈妈不愿回到你爹爹身边,不愿再看到他动不动就残害百姓,抢掠财物,强取民女,他这样做迟早会遭报应的,我实在不忍心看到他失败的下场!”,说完又呜呜地哭泣起来。

周沅芷听了,默默地点了点头,劝道:“妈妈,芷儿知道您的苦衷,您不愿回到爹爹的身边,难道要出家为尼不成?”

黄夫人抹了抹眼泪道:“芷儿,妈妈老了,不像你们年轻人那样,还可以四处闯荡江湖。妈妈如今只有遁入空门一条路,才能忘记这世间的一切仇恨,也算是为你爹爹的所作所为,向上天忏悔吧!”,说完又回到了静怡师太的身边。

周沅芷见母亲主意已定,知道再说什么,也不能动摇她斩断红尘的决心,只好含着泪长叹了一声,顿时心痛不已,险些跌倒,徐至赶紧将她抱住。周沅芷无奈地将头埋在徐至怀中失声痛哭起来。

这时,何梦娇也对李秀云说道:“公主正是花样年华,何必躲在这深山老林中清苦了自己,不如随我们一起下山吧!”

李秀云细声道:“何姐姐,如今天下大乱,各方诸侯都在角力,秀云一个朝廷公主,如果冒然下山,必然受到各方的劫持和追杀,不但不能跟大家快意江湖,反而会连累大家,秀云就是死,也不愿连累徐大哥和各位姐妹!”

周沅芷见李秀云深明大义,不愿连累大家,心中对她的怨恨顿时云消雾散,宽慰道:“李姐姐,沅芷也知道你对徐大哥情深义重,徐大哥对你也是一往情深,如今天下方乱,只怕这白云庵也不能安静许久。姐姐如能下山,沅芷、梦娇、还有徐大哥,我们都愿意与你一同携手江湖!”

李秀云见周沅芷和徐至手牵着手,很是亲密,犹豫了一会,还是摇头道:“谢谢周姐姐的好意,但秀云远没有姐姐那样洒脱坚强,秀云不愿下山,除了不愿连累大家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秀云不愿再看到大唐的锦绣河山残破不堪,无辜百姓惨遭屠戮。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秀云只有躲在这方外之地潜心修道,祈求上天早日降福祉于苍生,就是牺牲一生的幸福也是心甘情愿!”

李秀云见何梦娇还要劝说自己,含笑道:“大家不必相劝了,秀云虽然出身皇家,但也是孤苦伶仃的,身边连一个贴心的人都没有,这一辈子能结识各位兄弟姐妹,也不枉此生了。秀云一世柔弱,希望来生能像周姐姐、何姐姐一样坚强,能常伴徐大哥左右。秀云愿以此余生为各位祈求幸福平安!”,说着说着,已经泣不成声了。

徐至、周沅芷、何梦娇目送静怡师太将李秀云和黄夫人带回白云庵,三人惆怅感叹了好一会,方才去向阳山坡处挖了地黄,又沿原路下了终南山,走回长安。

三人见长安城南都是四处逃难的百姓,塞满了城南的官道,但是长安城门紧闭,城头上也换了黄王的大旗。

徐至问了前面逃难的百姓,方才知晓:原来黄巢将义军撤出长安后,在灞上露宿了一夜,见进城的官军不足万人,旗帜和衣衫不整,后无援军和粮草,于是命令尚让、庞勋、张直方等杀了一个回马枪,从长安各门分入,而城中的官军还在醉生梦死中,来不及聚集,就被砍杀十之八九,连程宗楚、唐弘夫也被黄巢处死。黄巢入城后,痛恨长安百姓协助官军入城、守城,于是紧闭长安各门,纵兵屠杀城中百姓,顿时长安城内火光四起,血流成河,只有数千百姓,从长安南门逃出。

徐至听完百姓的述说,方才问道:“各位乡亲父老,那如何才能进城?”

父老纷纷劝阻道:“这位小兄弟,如今城内百姓都想设法逃出长安,而你们却想此时进城,那不是白白丢了性命?”

徐至回道:“在下也知道进城危险,但在下有几个患难兄弟还在城中聚仙楼,不得不去救他们出城!”

一位百姓叹道:“如今天下大乱,人与人之间毫无信义,这位小兄弟却能坚守兄弟情谊,着实让人感佩,如今进城只有东面的春明门一条路了,那门是黄巢向城内运粮草用的,到时间必然是打开的!”

三人听了,拱手向父老道了谢,只好绕道长安东边的春明门。徐至远远地望见春明门城门紧闭,城楼上的守将正是黄巢的心腹张直方。张直方手持宝剑,手下五百名弓箭手,严阵以待,注视着城下的动静。

何梦娇见春明门也无法进入,急道:“徐大哥,春明门也不通,我们如何才能早日进城,救回李存孝、薛阿檀、了嗔、了痴?”

徐至劝道:“何姑娘不必担心!我们只要耐心等待,等城外的运粮大军一到,我们就可以趁机混入春明门。”

周沅芷笑道:“何姐姐,徐大哥说的对,我们与其干着急,还不如在此暂歇一会,等义军的运粮车队到了,我们跟着混入城就是了!”,说完就在春明门不远处找了几棵大柳树坐下,徐、何两人也跟着盘腿席地而坐。

不一会从远处驿道走来五名东瀛人,举着一杆高高的旗帜,上面书有“扶桑国出使大唐使者”几个大字。这些东瀛人头上绾着短短的发髻,分别穿着绣有牡丹、桃花、荷花、菊花、梅花样式的和服,腰间都配有一柄弯刀。

那群东瀛人径直走到春明门下,为首的东瀛人用蹩脚的汉语高声叫道:“将军在上,我们是扶桑国醍醐天皇陛下派出的使者,特意来长安觐见大唐皇帝陛下,这是我们出使的使节!”,说完用力舞动了手中的铜质“旌节”。

张直方听见城下有东瀛国的使者要入长安,觐见皇帝,不敢怠慢,高声回道:“各位贵宾有所不知:大唐早已覆灭,我黄王顺天应人,登了大位,还请各位稍候,待在下进宫禀告了黄王陛下,再亲自出城迎接!”

为首的东瀛人不解道:“大唐亡了?怎么可能,我们从苏州一带登陆,溯江而上,到处都是大唐的旌旗,我们也得到了地方州县的国宾的待遇,怎么刚到长安,就换了天?”

穿着绣有荷花和服的东瀛人回道:“菅原大人,您还记得二十年前,遣唐正使藤原大人跟您说过的话么?这大唐再也不是100多年前的盛世太平景象了,我们一路走来,到处都是遍地哀嚎,累累白骨,吏治腐败、豪强横行,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制度,还有什么值得我国学习的呢?”

其他三名东瀛人也劝道:“菅原大人,既然我们已经来到长安,还是见一见这位新天子,领略了他治国的策略和风采,回国后再禀明天皇陛下!”

为首的东瀛人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过了好一会儿,张直方再次登上城楼,从怀中取出一道圣旨,高声念道:“扶桑国使者听诏:近日朕龙体违和,倦于政事,怠于见客,特赐黄金百两,还请使者沿原路返回,贵宾途经各地,所有费用和需求,望各地尽量满足。待朕康复后,必然遣使者赴贵国还礼!钦此!”

为首的东瀛人听完了诏书,仰天长啸道:“我们四人代表敝国,乘风破浪,不远万里,渡海而来,九死一生,方才到达贵国的苏州,历经一年的风雨寒暑,跋山涉水方才到达贵国的国都长安。我们外邦小国,化外愚民,二十年一朝长安,就是为了一睹皇唐的气势,大国的风范!如今让我等无功而返,如何面对敝国的天皇陛下,如何面对我国万千的平民?”

其他四名东瀛人也劝道:“菅原大人,如今大唐已亡,长安城外已沦为战场,朝不朝中原天子,会不会大国人才,都无关紧要了,我们不如受了那黄金,沿原路返回母国,才是上策!”

为首的东瀛人还是不愿放弃道:“诸位大人,我国近三百年来曾十三次派遣使者,来长安学习大唐的文化,技艺。如今我国的国民都以穿戴大唐的服饰、学习大唐的文化、崇尚大唐的习俗为荣。但是这么多年来,我们是否学到了大唐一切,大唐的精髓,无人得知!诸位大人有所不知:鄙人出发前,曾向天皇陛下承诺过,我们此次来长安要与大唐的能人一较高低,检验一下我们三百年来的学习成果,是否青胜于蓝!”

其他东瀛人叹道:“菅原大人,原来是这样的,如今我们进不了长安,如何与大唐的能人们在文采武略上一论长短呢?”

正当五名东瀛人暗自懊恼之时,从驿道上缓缓走来一大队运粮草的车队,张直方见粮草已经运至城下,不得不打开城门,亲自带领数百士兵前来接应。

徐至见了暗暗叫苦,他万万没有想到张直方会亲自接应粮草入城,如果此时硬要入城,反而会被张直方给截住。

正当张直方准备调转马头,将粮车赶进春明门之时,只见那为首的东瀛人抽出腰间的弯刀,叫了一声:“诸位大人,我们何不趁机闯进长安城!”,说完他就举刀朝张直方劈了过来。

张直方也不甘示弱,从马背上跳将下来,挥剑相迎。那东瀛人双足跳起,双手举刀下劈,就是一招“刀劈华山”,张直方暗自使用了内力,举剑上挑,刀剑相交,砰的一声响,两人都各自弹出一丈开外。东瀛人用刀插地,方才稳住踉跄的身体。张直方则单膝跪地,方才没有摔倒。

张直方见那东瀛人的内力与自己不分上下,一个“鲤鱼跃龙门”,就像一只大鸟一样,双臂展开,从空中连翻了几个跟头,一招“惊鸿一瞥”,挥剑直扫那东瀛人的双目,那东瀛人低头躲过张直方的凌空一剑,顺手抖动手腕,使了一招“翻江倒海”,那剑头下垂,看似笨拙,却像旋转的转头一样,直逼张直方的胯下。

张直方从未见过这样怪异的剑招,他不敢冒险,连忙向后跃了十几步,方才躲过东瀛人的追击,但他后退时的尴尬,引起几个东瀛人的哈哈嘲笑。

张直方哪里受过这样的屈辱,他又气又恼,索性使用起多年未用的“梅花剑法”,他手舞长剑,人走“之”字,他的身形移动极为迅速,剑光闪闪,就像梅花迎风而来,就连他身后的将士也纷纷为他喝彩叫好。

眼看张直方的剑光就要将东瀛人笼罩,那东瀛人既没有挥刀相迎,也没有后退躲闪,而是发出诡异的笑声:“你们大唐武士就凭这些雕虫小技,也能称为侠客?那就让你们见见我们扶桑人的技艺!”,说完,他双手举刀朝天,双脚蹬地,突然从张直方的剑光中消失。

张直方本想只要挥剑将东瀛人困住,则自己必然稳操胜券,哪知东瀛人在自己突然眼前消失,四处找寻,眼前却是一片空空,他心中大骇,感到地面松软软的,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地面蠕动,突然从他背后的地下,跃出一人,正是那名东瀛人,张直方刚要转过身去,看一个究竟,那东瀛人挥剑已将他的头颅削去。

为首的东瀛人一手持刀,一手揪住张直方的头颅,其他几名东瀛人见了,纷纷拍手叫好,张直方的部下也被眼前这诡异的场景吓呆了,谁也不敢上前,纷纷弃了粮草,逃回长安城中。

徐至、周沅芷、何梦娇跟着五名东瀛使者,尾随混乱的士兵,涌进了春明门,三人见五个东瀛人一路叫嚷着,要见中原的天子,径直朝长安城北的宫城方向而去了。

徐至三人躲过城中巡逻的义军,回到城中的聚仙楼,三人刚进了酒楼,就听见掌柜哭诉道:“三位客官总算回来了,小人还怕你们一时半会进不了城,将三个病人丢在小店不管呢?”

周沅芷见掌柜的话有些奇怪,问道:“我们去了一趟城南的终南山,不是还有谢伯伯在吗?”

掌柜哭丧着脸,叹道:“三位客官,你们是不知道,你们的那个朋友今天在小店,刚给几位百姓瞧了病,就被一群士兵给强行带走了!”

何梦娇急道:“谢伯伯给百姓瞧病也有错?他们凭什么抓人?”

掌柜又道:“这位姑娘,你还不知道吧!前几日官军入城,百姓们是欢迎的,这就恼怒了黄王,如今黄王回来了,当然要杀城中的百姓泄愤,你们的谢伯伯却逆着黄王的旨意行事,当然要抓他问罪了!”

徐至、周沅芷、何梦娇三人听完了掌柜的讲诉,只好先按照谢御医的处方,熬了药,给李存孝、薛阿檀、了嗔、了痴四人服下,又吩咐店内的伙计们好生照看着。三人处理完毕,决定去长安的大狱,探听谢御医的消息。

徐至三人刚想靠近大理寺的含光门,见街市的路口贴满了告示,挤满了观看的百姓,那些百姓纷纷摇头叹息。

徐至携着周沅芷、何梦娇挤进人群一看,原来是一张处决犯人的告示,原来黄巢返回长安后,痛恨长安百姓的反复无常,决定将几名街坊的里正、耆老不问青红皂白,通敌与否,午时三刻在西市东北角的“独柳树”一律处死,其中也包括为百姓治病的谢御医。

百姓们看完,纷纷议论不已。这个叹道:王里正自懿宗起就被乡亲推为保长,可是好人啊。那个摇头道:谢神医在兰陵坊那行医,救活了我们多少肺痨病人,可怜啊!有一个年轻汉子叫道:“乡亲们,这些都是大大的好人啊,黄巢说他们投敌失节,谁相信啊?”

这时从人群中传来一名东瀛人宏亮的声音:“乡亲们,既然大家都舍不得好人含冤惨死,我们都去西市独柳树下送送他们吧!”

那名东瀛人的建议,顿时引起了围观百姓的一片欢呼声。

徐至见几千名百姓跟随五名东瀛人,径直朝西市独柳树刑场走去,也轻声对周、何两人道:“沅芷,梦娇,我们也跟随百姓去西市刑场,趁乱救下谢御医!”,周、何两人都点头称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