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凉汉骑 > 第一章 马踏飞燕

大凉汉骑 第一章 马踏飞燕

作者:玉米粒皮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0: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公元321年,在历史上正是十六国春秋更迭的时期,不同的国家,赋予了这一年不同的含义:它是成汉政权的玉衡十一年,也是前赵政权的光初四年,还是东晋的大兴四年,同时也是前凉的建兴九年。

这一年,南方的晋元帝在“王与导共天下”的阴影之下苦苦挣扎,“中流击水”的祖逖于忧愤中病逝,“书圣”王羲之尚在襁褓中酣睡;北方,赵国兼并幽、冀、并三州,百万汉民生活在胡虏的马刀之下,或充为军粮,或沦为奴隶······

故事开始的时候,雄立于西陲的大城姑臧正笼罩在瑟瑟秋风之中。

姑臧城,乃凉州武威郡治所。秦时,月氏戎居于此;汉初,为匈奴休屠王所据。匈奴谓之盖臧城,后世语讹为“姑臧”。所以,姑臧城本是匈奴人所筑,南北七里,东西二里,如此规模,对于其所处的偏远西陲之地已经算得上是十分宏伟了。

在姑臧西城的广夏门外,就是这大凉国都风景最为秀丽的所在——霸城侯府!此府占地极广,非但以精心规划的江南园林闻名于州内,更是西陲文人聚会之地。侯府主人常常举办文会,广邀士子文人于此吟诗作画、鼓瑟吹箫,可以说是遍地腥膻的北方大地中唯一的一块绿洲。

往日正应该是侯府高朋满座、车水马龙的时辰,今日却出奇的安静。家令压着嗓子维持着府内的运转,侍女们点着脚尖往来,就连一众值守的亲军侍卫也站得更加笔直。

所有这些状况,都只因这侯府的主人——抚军将军、武威太守、霸城侯张骏说了句话:“要低调。”

低调?家令为此新颖的二字很是费解,在查阅典籍无果后,他只能按照自己的推测让侯府“低调”了下来。低调,不就是没有声音么。

其实,张骏不过是想避避风头罢了。

城里稍微耳目灵醒的人都知道,这事情的原由还要追溯到十日前东城讲武场的一场闹剧:咱这位郎君不知是吃错了什么药,竟然在其叔父——使持节、平西将军、凉州牧张茂聚兵观阵之时以平辈的鞠手礼相见,更为让人吃惊的是,他还当众箕坐吃瓜!

这还了得,如此失礼之事简直骇人听闻。于是这郎君就被怒气攻心的叔父狠狠训斥了一顿,并责令其回府思过。

在外人眼中,张骏的确是正在“思过”呢,他牢闭府门,罢宴拒客,至今未踏出一步,俨然一副知错能改的乖宝宝形象。

可实际上呢?

作为一个穿越者,张骏只是在慢慢适应新的身份。他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穿越,时空交错的混乱差点炸裂了脑袋,无数记忆,仿佛是千万条蚀骨的小蛇,在他的身躯里钻进钻出,整个人就如同行尸走肉,对外界发生的事茫然不知!

木偶人一般被自己所谓的叔父唤去观阵演武,即便身为一个历史学研究生,可在身体习惯动作的引导下,箕坐就成为了必然。

在东晋十六国时期,人们在正式场合下,应采用跪的姿势来坐,臀部放在两脚的脚跟上。如果是两腿伸向前坐着,就称之为箕坐,这是极其失礼貌的坐法,哪怕是两腿盘起来坐也是不合适的。

大凉作为此时北方唯一的汉人政治势力,此时的形势是十分不利的。首先,凉州地处河西的黄金地段,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东有匈奴汉国(刘汉)、羯族赵国(石赵)的直接威胁,西有西域诸部蠢蠢欲动,南有吐谷浑觊觎已久,北有柔然、鲜卑窥伺。其次,凉国内部也并不稳定:各家豪族大姓纷纷藏纳人口、筑堡自卫,还有外来移民门阀与土著宗族互相倾轧。

所以,“尊汉攘夷”和“无忘本朝(晋)”就成了凉州上下维系人心、不至分裂的立身之本,更是张氏两代三主一以贯之的施政纲领。张骏作为凉州一地的少主和张氏政权的法定继承人,它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无数人关注、解读。如果张茂不对其严加训斥,那可是要出大乱子的。那些主张去汉化夷的土著宗族将暗自庆幸,而避难于西陲的门阀则会心存疑虑:“难道他张成逊(成逊乃张茂字)要披发左衽、背晋降汉(刘汉)了?”

天可怜见,对于此事,张骏大呼冤枉!他发誓自己是知道在这一历史阶段贵族皆要跪坐的,但他这不是没准备么?

至于吃瓜······纯属就是谣言!

说好了是观阵的,可谁曾想自己这一身儒雅之气的便宜叔父竟然完全没有“观”阵的意思,他顶盔披甲,亲自下场了!脑子成了浆糊的张骏只能一脸懵逼的呆坐在台上,唯有桌案上装点用的胡瓜与其相伴。

然后······然后还没吃瓜就被训斥了······真没吃!

侯府内苑,听风水榭。

“郎君······”

“郎君······”

“嗯?“张骏从小憩中醒来,他定了定神,入目的便是一位侍女款款向自己走来。

只见她淡粉色亵衣裹身,外披白色长裳,面容极美。此女名叫彩蛱,乃是张骏的舅舅贾摹所赠,入府已有两年多了。平日里对张骏小心侍候,再加上容颜娇媚,很是得他的欢心。

“奴家取了葡萄来,郎君定是口干了,用一些吧。”

“嗯······”

彩蛱上前坐在塌边,玉腿横陈,张骏便顺势枕在了上面。片刻,剥皮去籽的葡萄便被两根葱白的手指拈着送入口中,甘甜的汁水顺着喉咙流进胃里,张骏不由得舒适的缓了一口气,前世再好,自己也从没有过如此惬意的生活啊。

这时,彩蛱开口道:“郎君方才说了梦话······省博舞馆是哪家舞馆,奴可从没听说过。”

“嗯······嗯?”

“噗!”

“咳咳咳······”

不待彩蛱擦拭喷出来的葡萄汁液,张骏一咕噜挺身坐了起来。

对于说梦话这种事,张骏在穿越之前是完全没有概念的,只觉得这不过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如今情况发生了转变,他不再是那个每月拿着国家补助的研究生了,而是大凉国未来的继承人!如此重要而又敏感的人物,必然会受到格外的关注,这将大大提高他暴露身份的可能性。

张骏就如同打进敌营内部的地下人员,整个世界都站在他的对立面,并且他没有战友,这场战斗也永远不会结束,他要在胸中永远将这件事埋葬!

如果说这世上有什么能让张骏暴露,那就是说梦话!

对彩蛱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无事,张骏面露愁容地站在了水榭前,他掀开重重帘帐,秋日的冷风顺势一鼓而入,让张骏瞬间清醒了很多,无限的思绪涌上心头。

他本是甘肃某大学的一个专修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生,平时就喜欢到省博物馆转转,看着一件件陈列的文物,享受古人与今人穿越时空的对话。

甘肃地处河西走廊,自古便是中原王朝交通西域的要道,特别是在南北分裂的东晋十六国时期,更有多个少数民族和汉族割据政权在此立国,因而出土的文物也十分繁多。但在这众多文物之中,只有一件最为张骏所钟爱,它就是闻名中外的青铜器--“马踏飞燕”。

这“马踏飞燕”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铜马微微地偏向一侧的头高昂着,前面头顶的鬃毛和后面的马尾一致向后方飘飞,浑圆的躯体呈流线型,四肢动感强烈,三蹄腾空,右后蹄踏一展翅奋飞、回首惊视的鸟儿,全身的着力点都集中在飞鸟背上,形成了一种极富感染力腾飞之势,直教人惊叹匠人巧夺天工之美。

如果只单单是艺术上的伟大成就,还不足以吸引张骏的特殊喜爱了,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这青铜器“马踏飞燕”,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的东汉张氏将军之墓,而张骏知道,他们张家祖祖辈辈都是武威人。所以他总是会莫名地觉得,这件国宝级文物,和他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牵连。

不过,感觉终究也只能是感觉,张骏能做的,也只是每周站在陈列这青铜器的玻璃柜外,追忆曾经的历史,说不定这个陨落于东汉的张氏将军,真的是自己的先祖呢?

他的目光渐渐变得迷离,仿佛真的穿越了时空,看到张家先祖纵马扬刀、驰骋疆场的身影。可偏偏就在这时,一道球形闪电忽然穿过博物馆的落地大窗,不偏不倚地正好砸在陈列“马踏飞燕”的玻璃柜上。

张骏只觉得眼前忽地一黑,紧接着刺眼的明亮又将他拉了回来,只见那“马踏飞燕”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了千年的铜绿,从头至尾,形成了金光耀眼的崭新青铜器,仿佛回到了它刚刚被打造出来的那一刻。

张骏不敢置信地睁大了双眼,紧紧地盯着马踏飞燕完成了这一不可思议的变化,瞬间,一行闪着金色亮光的小字出现在平滑的马背上,映入张骏的眼帘,上面赫然显示着“天驷之裔,传之于骏”。

紧接着,张骏感觉自己好像跌落进了一个无尽的漩涡,急速坠落下去,然后他就失去了意识。

“呼······”张骏深深地长叹了一口气。

他心中明白,既来之,则安之,只有彻底融入自己所处的时代,才能活下去。是的,张骏想活下去,他不知道自己一但暴露身份会发生什么,但他清楚,情况绝不会变得更好就是了。不过话虽如此,可这天地之间,谁又能做到如此洒脱呢?

“这也许就是梦里倘知身是客,便只得一晌贪欢啊!”张骏突然想到了这句诗,慨叹道。

“好句,好句。骏哥儿,未曾想挨了训斥,文采却又精进咯!“

正是水榭外传来了珠落玉盘般的少女之声。不久,一位姑娘绕过内外院之间的影壁走了进来。

只见她嘴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一双玉足下蹑着丝履,青丝如云,裾曲衣深,一双明亮的眸子闪烁着足以明亮世界的目光。

这正是他的姊姊,念奴。事实上,可以在他府里畅行无阻而不需禀报的,也只有念奴。

凉州张氏一族香火一直不旺,张骏的先祖父张轨只有兄弟张肃一人,传之其父张寔,也只有兄弟张茂。张寔唯有一子,就是主角自己,而张茂至今无子,唯有一女。

念奴作为掌上明珠,张茂对她的宠爱与张骏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甚至说念奴若是男儿身,也就未必没有继承家业的可能!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父亲的宠溺并没有让这位掌上明珠变得骄横无礼,而是成为了一个淑女。

张骏与念奴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姊弟情深。在张骏所融合的记忆里,儿时顽劣的自己每次遭到叔父责罚时,念奴都会来看望他,给他带最好吃的点心,陪着他说话!这不,张茂的怒火刚刚有点消散,念奴就上门了。

虽然这是张骏穿越后第一次见到她,但这并不妨碍张骏对其产生好感,此女仿佛春风一般,只要她走过的地方,就处处孕育生机!

PS: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铸于公元220年前后,高34.5厘米,长41厘米。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的东汉墓,现藏甘肃省博物馆。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注:马踏飞燕并非存放于陈列柜中,而是放在地窖内(地下常温状态更利于文物保护)。本文出于需要,有所改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