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 第853章 一帧能玩,两帧流畅

“不过这样一来,为了维持稳定性,就需要在炸弹上方安装这个套件,还要考虑离地高度问题。”

高振东看着他,摇了摇头:“不用考虑离地高度问题。”

“不会吧?这个套件的厚度估计不会太小吧?”张总也觉得搞气动的同志说得对。

“因为你可以把导航套件装在侧面,扔炸弹的时候让它翻半个身就行,如果空间足够,也不用安装在顶部,你装在底部就行,这样你可以压根不考虑套件与飞机的挂接,就用炸弹本身的就可以。那啥,工厂里常用的抱箍,见过没?就用那东西,把套件抱在炸弹上就行。”

高振东这话,说得,让张总他们觉得自己是个傻子。

旁边的同志们也觉得,自己也是傻子。一开始大部分人都觉得春雷厂的同志说得有道理。

这个事情上,他们倒是没有去感叹高振东聪明,而是感叹自己傻,这么简单的事情,居然想不到。

“记住,这是个改装套件,只要能达到效果,怎么方便怎么来。”高振东笑道。

有高振东这句话,同志们算是找到了问题的关键。

“那弹翼自动展开装置就不用花心思了,机械弹簧直接弹开后锁死,平时靠扎带绑着,展开的时候用倾斜开关触发爆炸螺栓就成。”

“这个开关也不用太精确,大差不差就行,靠飞控系统修正展开后的飞行姿态就完事儿。”

“那就用水银开关嘛,触发角度做得小一点就行。简单、便宜、可靠性好。”水银不算便宜,但是一个水银倾斜开关那点儿用量和复杂控制系统相比,那就算不了什么。

“水银开关会不会因为飞行振动误触发?”

“水银池做深一点,要实在觉得不放心,加一个发射通电才打开的阀板,简单得很。”

空军那头乐得合不拢嘴,而来的其他几个民品配合单位,则是暗暗心惊,原来军用装备研发都是这么搞的,这些大佬这么牛逼的?

如果其他人知道他们的想法,会告诉他们,一般不这样,今天这个情况是特殊。

“诶,我记得我看到过花旗佬的一种新发明,用那东西好,用那个的话,1吨炸弹和500kg炸弹用的抱箍都一样,通用的,加上这个组件有自主飞控能力,实际上只要满足了炸弹口径的上限,那1吨炸弹和500kg炸弹其实可以用同一个套件,甚至同一套连接件。”

春雷厂的一名结构方面的人员提了一个非常好的建议,看得出来,这名同志在工作中也是在不停的充实自己的那种。

能知道花旗佬的新发明,这就很能说明问题,虽然振兴电产等渠道在不停的往国内倒腾国外技术资料,但是倒腾进来还要你自己学才行啊。

他的建议不是没有道理,炸弹轻了?那我把控制舵面压一压,调一调,主动适配,也不是不行。

别人都看向了高振东,不是迷信,而是换连接件会带来什么后果,暂时只有他最清楚。

高振东听见这话,就是一喜,这位同志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有实现的可能,就好像一架挂载1吨的滑翔机挂1000kg还是500kg,其实都能挂。

“那你们的飞控工作,可就繁重了啊,哈哈。”高振东笑道。

见高振东没有反对同事的建议,负责飞控的同志很是激动:“您放心,高总,我们不怕苦不怕累,一定能把这个套件的通用化飞控做好。”

高振东点点头:“那就没问题,你们向着这个方向走。不过优先1吨以上的,毕竟这里面可能涉及到风洞等工作。对了,你把那个新发明说给我们听听。”

问这个,主要是为了确认这种新发明的适用性。

听见高振东的话,负责结构的同志在黑板上画出了这个发明。

其实这是世界上第一种扎带,Maurus C. Logan于1959年发明,62年获得专利,但既然是第一种,就免不了有缺陷。

想要实现这位同志的想法,也不是不行,就是还差点儿意思。

高振东看完之后,说出了一句让这些同志们大惊失色的话:“啊,原来是这个结构啊,我明白了。这个东西还差点儿意思,我给你们改改,保证比这个好用,咱们用自己的,不占花旗佬的便宜,哈哈哈。”

不是,你速度有这么快?刚看完就能改进?而且这是机械的东西,和你擅长的领域没什么关系。

人和人的差距,有这么大么?

高振东接下来用事实向他们表明,的确有,而且我是挂逼。

高振东站起来,在黑板上画出了后来常用的不锈钢绑扎带抱箍的示意图,这东西他都不用去搜索,因为用过,结构也简单,他随手就能把原理图画出来,对于搞结构的同志来说,有个原理就足够了。

看着高振东画出来的图,搞结构的同志彻底喃喃自语。

“这个的确比那个要好,更适用于不锈钢这种高硬度的材料。”

Logan的发明,扎带本身是要折两次以上的90度,对于钢材来说,有很大的问题,自紧比较困难,但是高总工这个,扎带是一路平着前进的,通过拧动自紧螺栓,非常容易完成自紧。

“对啊,而且这个结构,扎带的突出部分更小、自紧操作施加力量也更容易。”

“诶,这个好,我都想用来用在别的地方了。”

“……”

看着高振东当场改进的操作,同志们佩服得那是五体投地。

高振东笑道:“这本来就是一种通用紧固件,你们想用在哪里都行,你们自己回去琢磨琢磨,可以多做一些规格,用在不同的场合,记得找标规局那边申请个专利,弄点标准啥的,对你们厂也有好处。”

万万没想到一个课题,居然还能下崽,整出个小课题来。

别管简单不简单,别忘了,我们第一批标准,几乎全是有关螺钉这些工业基础零件的。

就这玩意,就够一些同志吃一辈子,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

高振东想了想,顺手画了另外一种扎带——尼龙扎带。

“我记得花旗人有另一种设计,你们顺便把这东西也弄一下吧,这东西布线好使,给搞飞机、机电的同志,他们肯定喜欢。”

扎带的发明,就是因为飞机布线的需求而催生的,搞飞机、机电的同志肯定喜欢了。

这种小零碎,高振东平时是真想不起来,不过现在既然想起来了,那顺手弄出来也行,高振东抄得毫无心理负担,实际上,第一条尼龙扎带是花旗人于1958年发明的。

春雷厂的张总乐得合不拢嘴,这怎么好意思?这个东西的第一发明人肯定是高总工,但是能解决厂里多少老大难的问题啊。至于尼龙扎带,高总说了花旗人已经搞出来了,那我们就算一个仿制,也能解决一点中低级技术人员的业绩。

“高总工你放心,我们一定完成好任务。”张总马上拍起了胸脯。

“嗯,这个小事,你们解决就好。现在对于这个电视制导炸弹,不知道大家还有什么疑虑没有?”

1274没什么问题,对于他们来说,跟着高振东的设计抄,完善工艺就完事儿了。

另一家单位的同志,在经过紧张繁复的计算之后,到此时终于提出了自己的疑虑。

“高总工,可是这个制导方式的前提,是要能基本稳定传输质量达到一定程度的电视信号对吧?”他们是搞电视转播设备的同志,叫他们来,没别的原因,就是为了一个快字儿。

“可是刚才我们算过,在45公里范围内,我们没法稳定传播电视信号,用模拟传输也不行,太远了。”

一般来说,低带宽的模拟传输的距离是要比大带宽数字传输远的,其实都不用做太详细的计算,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根据香浓定理,带宽大的必定传输短。

高振东没有想着先搞数字传输,这也是最大的原因,他要快!数字的往后放放,先搞模拟的用起来再说。

但是45公里的距离,对于这些同志来说还是有些超纲了,最大的问题是,套件上那点儿空间,也不够他们干啥的。

“套件内空间有限,功率做不大,天线也做不大,就算是功率和天线都上去了,45公里也有些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

其他同志一听,心又凉了,得,这问题才是最大的,其他的都不算问题。

只有防工委的总工和空军的同志丝毫不为所动,这是技术问题对吧?那就没问题了,高振东的风格,他们比谁都清楚。

“我知道,正要说你们这个。你们传输的电视信号,应该是400线,一秒25帧左右,对吧?”高振东笑道。

“嗯,对。”这是公开的,但凡研究过一点这方面的同志都知道。

“但是对于电视制导来说,我不需要你们传输这样的信号,分辨率只需要300线乃至200线,一秒4帧最好,实在不行,一秒一帧也行,能不能做到?”

“一帧能玩,两帧流畅,三帧电竞”这话,在这里含金量十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