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 第817章 东方风格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817章 东方风格

作者:打小就清澈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0: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首长笑了:“这个他也会?当真是一通百通喽。好,我们就是要这样滴同志多多滴才好啊。”

“嗯,反正几个部委反馈过来的情况是这样的,而且多个部委此次参展的拳头产品里,有不少尖端产品都是出自他的手里,他最能把握到这些展品展出时应该展示的方向。”

“嗯,专业对口!专业对口嘛。”对于高振东这个多面手,首长是越来越放心,也越来越好奇。

不过他没有好奇就要请来见一见的想法,人家工作忙着呢,这种突如其来的的会面,会干扰高振东的正常工作。在他看来,事情不用如此的……怎么说呢,不用如此“俗”,他的想法,总是很有意思的。

——

两天过后,一干国外来客聚集在一台高炉前,正在看着手上的检验记录。

这种检验记录都算不上是测试报告,就是生产过程中的普通记录,正是因为这样,反而让他们更感兴趣,因为这是日常流程数据,而不是专门做的报告,这种数据某种程度上来说,更能反映目标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功效。

一些都会毛子话的客人拿着数据,在彼此交流。也只有这样的才能交流,比如来自高卢的李维埃教授,他就没法参加进去,语言不通。

“很多次了,生铁质量合格,这一点没有问题,而且很稳定。”这是前提,没有这个,其他的都是扯淡。

“平均来看,冶炼时间减少了一点,但是却没有影响到产品质量。”时间减少,就意味着生产率的提高,虽然不多,但还是很明显。

“用焦量有明显的下降,天哪,我就要这个。”如果说时间对于有的人来说不是大问题的话,那用多少焦炭这个事情可就不太一样,焦炭就是钱!

“东方人真是慷慨。”有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是的,他们总是这样的热情好客。不管怎么说,这一次他们的确是帮了我们所有人大忙。”

这就是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能帮上他们的忙,就是这一次我们操办这个事情的目的。

至于回报,声望和影响力就是最好的回报。

看着他们满意的样子,我们的同志们也很满意,双赢。

“同志们,朋友们,想来你们注意到了,我们的日程安排上,还有三天时间。”这时候,我们的同志站在一个高处,笑着说道。

“是的,我的同志,我注意到了,可是对于这个叫做‘产品展览’的日程,我们并不是非常的了解,居然要三天时间?没想到你们居然有这么多冶金类的产品。”一位应该是曾经在国内工作过的经助会国家的人,带着疑惑问道。

这个疑问,其实很多人都有,在他们看来,冶金产品只要给一份材料,把产品的性能、特性、参数罗列好,就没问题了,材料这东西,只看一点成品本身,并没有什么震撼力,没有展览的必要,更没有展览三天的必要。

“不不不,我的同志,你误会了。这里的科技产品,不只是冶金工业的成果,这里汇集了我们所有的产品。如果你们有时间的话,强烈建议去看看,其中部分产品,参展人员可以以成本价格买到,这种机会并不多,也是我们表达友好的一种方式。另外,去参加这个展览的客人,将收到我们一份小小的纪念品。”

计算机这种高级货对于个人来说可能有些超规格,但是一些其他的消费类产品还是挺合适的,除了一些小纪念品之外,其他的东西免费送那是不可能的,生意不能这么做,但是成本价卖还是没问题。

这勾起了一部分人的好奇心,对于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他们的观感非常复杂,能有这个机会深入了解一下,其中的大部分人并不介意。

“展览会明天开始,届时,我们会有车统一接送。当然,如果对展览会没有兴趣的同志、朋友,也可以向我们的工作人员提出来,告诉我们你们感兴趣的地方,在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会为你们提供所有的便利。”

强扭的瓜不甜,对于实在不想去,想去看看山川风景的,也没问题,技术实力是宣传,大好河山同样也是。我们主打一个丰俭由人,只要不是你不该看的,时间上来得及,你想去哪儿,我们都送你。

对于我们的这个安排,客人们非常满意。

晚上休息的时候,不少客人因为这个,有了不同的选择。

“达瓦里氏,你明天去那个展览会么?”

“不,我不去,我想去那面‘伟大的墙’看看,我想了很久了,一直没有机会。他们的产品没什么好看的,除了计算机之外。可是计算机离我们实在是太过遥远。”

“我今天向他们提出了去那个神秘的轧钢厂看一看……”

“哈,达瓦里氏,你可真够执着的。”

“但没有得到许可,理由是不安全。真是笑话,在他们的京城钢铁厂环境同样危险,他们都没有提出这个理由,我们都在里面。”

“也许他们的意思是,没看到那个地方,你就是安全的。如果你看到那个地方了,那就不安全了,危险不是来自别的,而是来自他们。”这位想去长城看看的老毛子思维倒是挺灵活的,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类似的对话和选择,在客人们下榻的地方反复上演着,第二天当我们的多辆大公交车开到这里的时候,有七成以上的人还是选择了去看看产品展览,毕竟这些人多是搞技术的,对技术成就有着天然的兴趣。

当他们来到展览馆的时候,这才发现到这里的人,不止他们,还有他们各自国家外事部门的人。

也有不是外事部门的,比如李维埃先生在这里看到了杜瓦尔,他们没有明面上的外事人员在这里。

走进展览馆,第一眼就把他们给震撼了。

这是和他们看到的所有展览陈列方式都不同的一种风格,明亮、简约、干脆,但是又不失点缀。

以白色为底色,没有繁复的修饰,但是有简单而现代,风格犀利的一些环境装饰,使用了风格统一的简约线条,但是并没有喧宾夺主,只是起到了很好的氛围衬托的作用,各种展品依然亮眼、突出,而且这些风格厚重的展品,与简约明亮的背景形成很好的反差,让人一眼望去,印象深刻。

各个主题区域被划分得很明确,各个展位各自独立,形成一个个小小的空间,但是这些空间又被特意规划好的步行道有序的连接起来,一旦进入其中,不需要回头,就可以看完所有的东西。

所有的展位大量使用白色半透明的塑料板灯箱,里面是功率足够的日光灯管,让整个展区显得明亮、大气,但是并不刺眼。

“哇~~~~~~真是出乎我所料,我有预感,今天我将有一场愉快的观展之旅。这种布置方式,已经足够我跑这一趟,我更期待接下来我们能看到什么。”自诩来自艺术国度的李维埃和杜瓦尔,对这一切表示了极度的赞赏,这个展览布置,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咔嚓”,“咔嚓”,在刚进门的地方,照相机的快门声就开始响起,所有的人都感受到了这个展览的先声夺人,还没有看到任何展品,但是已经让他们足够震撼。

“这个风格,让我对东方人更加好奇了,他们好像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死板和严肃。”

“这个国家很大,不要用一个刻板的印象来概括他们。”

“……”

这些照片被带回他们国内之后,对于他们各自的展会布置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慢慢汇聚,后来这种风格被称为“东方风格”,这也算是让高振东始料未及的一件事情。

“高振东先生在艺术方面有没有天赋,我们并不清楚,也许他只是将自己的精力更多的放在了科技方面,而没有来得及顾及其他,毕竟当时让国家更加安全,让群众吃饱穿暖,过上物资更丰富的日子,才是他们那一辈先辈更在意的事情。但至少有一件事我们可以肯定,高老先生在艺术方面,一定有他自己的独到见解,这一点,从他主持的第一届全国外贸产品展览会布展工作就能很清晰的感受到,那种风格直接开创了一个流派,哪怕到今天,也依然不显过时。可惜在那以后,基本很少看到老先生再在这方面展露自己的天赋。”

——以上出自《国内装置艺术史》,2010年出版。

高振东:我把我的天赋带到了科技领域。

所有的参观者,在最初的震撼过后,在入口的地方,都收到了一份小礼物,他们迫不及待的打开。

“哇~~~~~~”杜瓦尔觉得自己一个月都没有今天一天受到的震撼多。

出现在他手上的,是一块做工扎实,科技风格十足的小塑料方块,上面有几个数字。

抬抬头看向展馆的大钟,李维埃教授很敏锐的意识到,这几个数字,正是当前的时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