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 第744章 把问题拆开就好办多了

“高总工,你不用替我们留面子,有什么问题都说,我们是来学习的。”林总把脸皮从脸上一把抹下来揣兜里,工作重要。

高振东倒是求之不得,他一开始准备跳过,主要是考虑到同志们的感受,既然他不在意,那就最好了。

他详详细细的把频段规划的问题给林总他们说了个遍。

诸如频率过低定位精度略差,收发同频可能造成自发振荡烧坏机器,没有进行频道划分导致设备请求拥挤等等。

听得林总他们一身冷汗,这玩意看起来简单,没想到居然还有这么多毛病?

这种情况,在我们早期的科研中是很常见的,那就是原理没问题,实现也实现了,但是细节考虑就不大靠谱,因为没经验,细节问题累积多了,就整成了大问题,最终结果就是弄来弄去,弄一个好像能用,但是又不大能用的东西出来。

“高总工,这个频道划分,你有什么建议没有?”既然高总工一眼就找到了问题,那么想来也是有解决的方案的,至少方向性的总有的,能节约不少摸索时间。

高振东笑道:“这个方案啊,其实不用我出,已经有人出好了。”

“啊?国内还有人这么超前?”

“不是国内,近年,国际上有一套新的民用导航设备和规定开始投入使用,它的频段选择、频道划分、应答流程、载波信息都是公开的,用那个就行。”

考虑到TACAN战术导航系统是1955年投入使用的,而民用导航测距系统DME频段划分59年完成,61年投入使用,而且两者频段划分完全一致,DME也能询问和回复TACAN的导航台和导航终端。

最大区别是TACAN的测角信号,DME是拿不到的,民航测角,走的是VOR,原理和TACAN的一样,但是VOR和DME频段不同,而TACAN的测角和测距是在同一个频段内完成的。

所以高振东认为,DME其实就是TACAN技术的民用下放,这在ColdWar期间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军用先行,民用后面再说。

“民用?和民用杂在一起,是不是不太合适?”林总问道。

“本来就是共用一片空域,军民兼容本来就是必要的,只是在设计上,做好军民隔离就行,国外也是这么搞的,在这方面,学习一下他们的经验还是可以的。这个频段能做到370米的定位精度,550公里左右的最大测距范围,基本上对于空军、海军来说,是足够的。”

别看这个精度和范围,与日后的几大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没得比,但是对于海空军来说,非常够用。

还是那句话,在这方面,花旗甄选,值得信赖!废那心思干哈。

“嗯,高总,您说得有道理,回头我们找外事部门和民航的同志,找一套相关资料来,这种民航业公开的资料,想来的问题不大。”林总他们和民航完全不搭界,不知道有这么一套东西,但是现在既然知道了,就好办多了,民航的同志想来是有渠道的,哪怕那是大洋公约组织主导的东西,也不例外。

对此,高振东也没有自己弄一套出来的想法,能搞到就行,不用非要自己拿出来人前显圣,抽奖机会现在金贵得很呐。

“嗯,测距的问题,只要做好这个事情,结合你们原有的三角定位已经掌握的技术,其实就问题不大了,剩下的问题,就是测角。”

诶,这个事情经过高总工这么拆来拆去,好像还真的不那么困难了,至少已经解决一半,就是剩下这一半,才是最麻烦的。

可以这么说,单站测距对于我们现在的技术来说,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困难,但是单站测角,这事儿麻烦可就大了,别的不说,就说我们是什么时候得到真正靠谱的战术导航系统就知道了,80年代。

“高总,不瞒你说,测角这方面,现在我们是毫无头绪,单基站测角,我们想了半天,也没想出办法来。”

高振东笑道:“其实原理也不麻烦,最简单的一个办法,你们用一个360度的雷达来弄这个事情。”

“360度倒是好办,可是依然没有办法分辨出角度来。我们考虑过,用一个360度旋转扫描的窄瓣雷达,当定位终端知道哪个时间雷达会扫描到哪个方向,就可以通过雷达信号峰值配合信号接收时间,计算出自身所处的角度。”

林总他们也不是一心想着等、靠、要,他们还是想了不少办法的,只是结果不尽如人意。

“但是最终,原理上没问题,实现上就有大问题了,对时钟的精确度要求太高,引入时钟同步,别说时钟同步本身就有一个同步时间问题,就算同步了,也会很快掉到不能使用的程度,对雷达波瓣性能要求也很高,测角误差很大,技术上很难达到可用的程度。”

高振东听乐了,这算是用到了最简单的原理,但是却需要最复杂最高级的技术。

很多技术都是这样,如果原理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又没人在技术上将这种原理实现到一定程度,那就往往代表一个事情——这个原理要达到可用的程度,代价极高。

他站起身来,拿起粉笔。

“我说的360度雷达信号,不只是要达到全向覆盖,而且在这360度的雷达信号里,是包含了其他信息的,你们看这里。”

说完,他在黑板上画起图来。

“在360度方向上,对雷达信号的幅度与相位进行调制,理论上来说,在每一个方向上,这两者都是与其他方向上不同的。这样,通过雷达信号的包络,就能指示接收终端所在的位置了。”

林总对高振东这个想法,觉得真是太特么高明了。

调制相位和幅度,对于现在的技术来说,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从原理和实现难度上,顿时就下降了一个级别。

“那怎么知道信号的相位到底变化了多少?如果不知道这个变化程度,那即使接收到信号,也没法确定自己相对于基站的角度啊。”一名搞定位的同志问道。

高振东笑了:“这个简单,在发射调制信号的同时,还全向发射一个相位保持不变的基准信号就行,把这两个信号经过限幅、鉴频等必要的处理之后,送入相位比较器,一比较,结果就出来了嘛,呵呵呵。”

“高总工,为什么不只调制幅度或者频率呢?在通信里面,调幅和调频,也是携带信息的常用手段啊。”

高振东道:“幅度是要结合相位的,因为定位终端距离基站的位置是不定的,幅度本来就会有衰减,单靠幅度是很难定位方向的。频率就更麻烦了,连续调频的话,频带窄了,分辨率不够,频带宽了,大带宽设备可不好搞。而且还有一个问题是,两者之间有相对运动,那就有多普勒效应,是会频移的。这种频移比起多普勒效应带来的相移,更加麻烦。”

林总还好,有些问题他都能想到答案,比如相位比较器的问题。

但是其他同志就无不叹服高振东的思虑之周详,这么年轻就能坐到总工的位置上,果然不是普通人,唯一问题就是他这个总工是钢铁厂的总工,让他们总觉得怪怪的。

林总看着高振东画的示意图,思虑再三,越想,越觉得这个办法可行。

这肯定可行啊,花旗佬趟过路的。

“这个的测角精度,大概能做到多少?”

高振东想了一下:“以当前的技术条件,大概能做到2~3度的测角精度。”

TACAN的测角精度,大概是1.4~2度的样子,别看看起来好像不高,这东西比指南针可精确得多,而且对于海空军来说,这个精度是真的非常够用,换算到360度的话,3度的误差大概是千分之8,百分之一都不到。

对于现在的海空军来说,别说3度了,就是5~6度,只要是工作可靠的,都能让他们高兴得飞起来。

三角定位的误差,其实也不见得就比这个小。

林总大喜:“嗯,这足够满足海空军的要求!如此一来,主要的矛盾,就集中在相位比较器上面了,这个就好办多了,哈哈哈。”

如果说来之前,他还只是想获得一点帮助,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方向的话,那到现在,他可以说是信心十足。

一个大问题,被高总工拆成了测距、测角、通信三个小问题,然后他轻车熟路的彻底解决掉测距、通信两个小问题,最后把测角这个小问题解决了一大半。

如果到这个程度自己还搞不出个能用的单基站定位战术导航系统,那自己拔根马尾巴一头吊死在防工委门口得了。

“高总工,真是太谢谢你了!你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林总站起来握住高振东的手,他知道这句话非常苍白,但是作为传统的技术人员,他好像也说不出更合适更花哨的了,只能用力摇晃高振东的手,表示自己这话非常的真心实意。

高振东还是谦虚:“这个系统,也不是没有毛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