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 第696章 至少得有200海里吧?

他这句话,别人可能不知道真假,可是防工委和海装局的同志却是再清楚不过,这话,不假!

不论是炸-5改装攻击机,还是轻型固体反舰导弹的研制,进度都很顺利,尤其是炸-5换满血版LYP-6的试飞虽然还没完成,但是初步展现出来的飞行品质和挂载能力,就已经让用过老炸-5的同志们直呼“好家伙!”。

“但是我没记错的话,受海面杂波影响,飞机反舰导弹的效能是有一些问题的吧?”这位是搞技术的。

高振东点点头:“对,理论上有这个问题。不过事情也要分两头看,一来,海面杂波的影响,没有地面杂波那么大,二来,这个问题正在得到解决,而且情况不错,至于怎么解决的,我这里就不说了。”

搞雷达的那帮同志,现在正高兴着呢。

只是既然这位同志不知道,那说明他知道理论上的问题,但没具体接触相关工作,那就只能说这么多了。

说句实话,换个人,都没法像高振东这么答问题,因为别人不像他,这货什么都知道。

今天来的,级别都是够的,具体不能说,大概情况还是能透露一下,要不然防工委的领导早就大呼“打住”了。他笑道:“嗯,高振东同志的话,我作证,是真的。多的就不说了。”

这话让在场的同志们顿时喜笑颜开,能听到这种好消息,不高兴的那就真有问题。

“太好了!这是今天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原来这样?那高总工的建议,就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那还搞个什么劲,直接飞机淹死他们。”

“那不行,体系作战,各司其职还是要的嘛。”

“……”

有个同志突然想起来一个问题:“但是我有个问题,我们能拿到海峡上空的制空权么?”

这话谁都不好回答,主要是这是人家空军的范畴,谁都不好替人夸海口。

高振东想了想:“这个已经无所谓了,如果拿不到制空权,那意味着大舰小艇都一样,不如多造点便宜的小艇,如果能拿到制空权,那就意味着在这片作战区域不需要大舰,更要多造点小艇。毕竟不是时时刻刻都在打仗,平时的任务,那还是人多好办事嘛。”

啊这……大家都被高振东这番话说得没了脾气,这话其实挺耍赖的,但是好像有那么一点道理啊。

在还没有“区域防空舰”这个概念的大家脑袋里,自然想不出这个以海制空,为缺乏制空权的一方争取作战机会的方式。

其实海峡无大舰,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个,离双方的空军基地太近,导致大舰费效比远远不如“飞机 小艇”这种模式。

海装局的同志眼看不好,我艹,那我大舰呢?我那么大的舰呢?

“振东同志,难道在你的看法里,大舰就不搞了?”

高振东摇摇头:“不是,我说的是‘海峡无大舰’,而不是‘大舰无用论’,两者区别还是很大的,具体大舰的事情,我后面会说到。”

海装局的同志放下心来:“嗯嗯嗯,那你先慢慢说,我们时间很多。”

高振东点点头:“既然先接受我这个假设,那我们就讨论一下,在以海峡为主要战场情况下,我们需要些什么艇。关于炮艇这块儿,我想不用多说,刚才同志们已经提到了,我们最新的125吨艇已经服役,效果非常好,那用这型艇承担近海巡逻和防卫,我想没有什么问题。”

大家都点了点头,125吨火炮护卫艇于不久前正式服役,虽然有一些需要小改的地方,但是已经能够确定,它能很好的替代此前型号繁多的各型小型炮艇,完成近海巡逻、作战任务,这个的确是没什么好讨论的。

高振东之所以不多说炮艇的事情,正是知道这型艇的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所以炮艇方面他什么都不准备建议。

这条100多吨的小艇,总产量近400条,出口量也达到了3位数,作战半径360公里以上,价格还低,火力又猛,不但装备量大,而且战功卓著,那是真沾过敌人血的,这一点,后来我们那些威武雄壮的真正大舰都比不上。

可以说,作为廉价近海巡逻打杂艇,高振东想不出比它更好的东西来了,而且作战半径基本上把当归岛方向西海岸覆盖得死死的,至于东岸,高振东有别的想法。

对于高振东这个判断,大家都点头表示同意,尤其是海装局的同志,说实话,这条125吨炮艇,也是承担海装工作的他们与科研厂所的同志一起,努力得来的得意之作。

“有了日常巡逻防卫力量,我们就需要有一种能够对敌人的不论大小,各类装备都有一击必杀能力的装备,这型装备,就是导弹艇了,至于鱼雷艇,刚才我说了,紧着现在的用就行。”

高振东前世,鱼雷艇被大量生产,还有一个导弹艇成熟比较晚的原因,而这辈子,老毛子在导弹艇的资料移交和仿制方面还是比较配合的。

“6621型虽然仿制成功,可是那玩意不便宜啊。”

对于仿6621,在座的都是搞海装相关工作的,对于还在仿制试验时就4发导弹击沉对面两条千吨以上大舰的战绩,都是耳熟能详。

这型装备,他们是满意的,没有任何怀疑,唯一问题就是价格比较咬手。

6621上面,是4发争先一号反舰导弹,200多吨的艇体40节极速,加上雷达什么的,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总价不便宜。

另一位却想起什么来:“高总工的意思,是大量搞6623的仿制艇?”

这东西和6621没有本职区别,无非就是小一号,导弹少两枚,会便宜一点。

高振东笑道:“6623我觉得就不要搞了,个头太小,意义不大。价格上来说,如果我们空着两个发射筒不装导弹,6621和6623比,除了电子设备最大的区别就两个,一个是发动机,一个是耗钢量……”

如果说6623仿制型在高振东前世时间线上,以其价格低廉数量大对我们是有意义的话,那在这辈子,那就真的意义不大了,同样的装备,成熟时间的早晚,会带来发展历程的很大不同,而现在我们手上,有着不少提前成熟的装备。

这话一说,大家都想起来,今儿这会是因为什么开的来着?不就是额外得了一批钢材指标嘛,而且这个钢材指标还不是一锤子买卖,因为据说那个能额外提升钢产量的技术,是会一直使用下去的。即使明年不像这一次是以具体指标的形式下下来,但是总之会有很大改观这一点是不会变的。

6621比6623满载排水量要高100多吨,好像不是个太大的数目,有了钢,海装局的底气也足了。

其实6623的最大问题还是小了,适航性、自持力这些都和6621没法比。

“我们虽然没有加入国际海洋公约,但是不妨碍我们按照这个公约去做一些规划,6623仅有400海里的自持力,无法支撑200海里的作战半径,这意味着,6623型连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都无法护卫,但是6621型大约800海里的自持力,就足够完成这个任务了。这也是125吨炮艇我没做任何建议的原因,它的作战半径是200海里,刚好够。”

我们自己搞的125吨艇,作战半径恰好是200海里,未尝没有这个原因在里面。

我们虽然几十年后才加入海洋公约,但是提前按照相关规则做事情是一点都不影响的,就好像我们几十年后实际上也没加入军控条约,但一般情况下还是只卖射程290公里的导弹一样。

有依据有标准了,很多事情就很好办了,哪怕这个标准我们还没有在法理上承认。

大家一听,有点道理啊,就算我们没参加这个公约,但是参照一下人家现成的东西还是不错的,至少,得能护住200海里吧?

这么一想,6623的确是差点儿意思。

见大家都觉得有道理,高振东又补充了一句:“而且如果某型反舰导弹研制成功的话,可以进行该弹替代仿6621上的争先一号的工作,对于敌中小型舰艇的打击效能不会下降,还能进一步提高维护性、可靠性,以及提升人员的居住环境。”

海装局的同志一听就知道高振东打的什么主意,现在研制顺利的轻型固体反舰弹,弹重不到争先一号的一半,而且发射箱也轻巧得多,同样是8枚弹,能至少节约出8~10吨的重量、20平米左右的甲板空间来提升居住性能,更别说一些维护、检测设备的精简,也能带来一些减重量减容积的好处。

可别小看这点儿重量和面积,综合起来哪怕能在甲板搭个几平米的铁皮房子,都能让战士们睡上一个好觉。

而6623就没这个条件了,就算节省了重量,可是节省不出多大面积,也没太大意义。

再说了,能要大的,谁想要小的?

心动!心动!

“嗯,振东同志这个建议很有进一步论证的必要啊。”海装局的同志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