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 第672章 得陇望蜀的同志们

要知道,这个开源数据库实际上就是他前世的时候,世界最大的商业数据库公司之一在进行管理和更新,功能和性能都绝对是杠杠滴,别说数据库的基本功能了,这能够满足绝大部分软件直到21世纪,对结构化数据库的所有需求。

高振东想了想,这份源代码,是实践的结果,但是数据库的理论,却没有涉及太多。

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高振东又在系统资料里一阵倒腾,弄了一本《数据库技术》出来,这本书是他专门挑的,里面主要内容是数据库的理论内容,应用部分不多。

这样一来,高振东关于数据库这个事情,最花时间的反而是把这本书里面的内容,涉及到应用举例的地方,全部替换成他手上这个精简版数据库的。

好在内容不太多,要不然还真搞麻烦了。

等到吃饭的时候,娄晓娥道:“对了振东,今天家里打电话,我哥马上要回来了。”

高振东一惊,算了算日子,也不短了,是到了差不多回来一次的时候了。正好,等他来了,自己可以和他商量一点事情。

只是不知道这位大舅哥,有没有给娄晓娥找到嫂子。

不过这个“马上”,估计也是个时间比较长的事情,打这个电话的时候,估计娄守行还在港岛,无论如何不可能今天打电话明天就到。

高振东穿越时的很多常识,在这个年头是不适用的,比如,大部分省会之间,铁路可以在12小时内到达。

而这时候就很困难,别说12小时了,点子背或者距离远的,120小时还不见得能赶到呢。

不过对于娄守行来说,速度不是问题,他可以通过飞机完成飞行,对他来说麻烦的是手续和准备工作,这就很花时间了。

高振东一边改着数据库技术的书,一边干着点儿其他事情。

这天,他刚上完京城工大的课,正在往办公室走。

现在SZ61配套计划的二期,被放到了十二机部那边,自然就不用跑到61号教室答疑解惑。

还没走到办公室,就被人叫住了。

“高教授,请留步。”

声音很熟悉,高振东转头一看,是罗教授。

罗教授自从枪挂榴弹的事情定型批产之后,就一直在搞末敏弹的事情,只是需要找到高振东的时候不多,一直都挺顺利的。

今天叫住自己,是末敏弹有结果了?

高振东一边高兴,一边和罗教授打招呼。

“罗教授,你这是有什么喜事?是末敏弹的事情?”

看见罗教授满脸喜色,高振东猜想着道。

如果不是末敏弹有好消息,他应该不是这个样子。

“对对对,消息有好有坏,总体向好。”罗教授笑道。

“哦?说说看。”高振东笑道。

罗教授先是递给他一叠资料:“地面固定破甲试验已经做过了,你看看。”

这叠资料里,有照片,也有文字报告。

高振东翻开看了看,笑了:“哟,这个还真是好消息,这个深度可以啊。”

罗教授他们做的自锻破片战斗部,在设计炸高以下,破甲深度不低于90mm,对于这个数字,其实高振东是很高兴的。

别看一分米都不到,可是除了坦克的正面装甲之外,能扛得住这个穿深的不多。

更别说西方这一代坦克,个个都基本上是脆皮,这时候正好是甲弹对抗,弹因为聚能破甲战斗部横行,大占上风的时候,复合装甲又还没有大规模面世,真正投入使用的,实际上到现在就我们一种而已。

所以这年代的坦克,因为聚能破甲、导弹的出现,正处在“装甲无用论”的这个论调盛行的节点上,大洋公约组织的那票坦克有一个算一个,基本上都脆皮。

以高卢鸡的AMX-30为例,如果不论倾角的话,这货的装甲除了火炮防盾之外,正面装甲厚度也只有80mm,算上倾角也不过大概170~200mm的程度,基本上是除了欺负装甲车,见了谁都要跑的地步,大约也就能欺负一下它传统势力范围——非洲的那些小国家。

对了,这东西机动性不错,跑得还算快,也许对于高卢鸡来说,这东西还真就是最合适的,别看它打不过,但是它跑得掉啊。

至于其他位置,简直没法看,顶甲20mm,发动机顶部15mm,侧甲30~40mm。

所以90mm的穿深,打AMX-30这种奇葩的主装甲都绰绰有余,因为这个90mm,是从上往下打的,AMX-30的主装甲倾角,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可以这么说,这个穿深,只要运气不是太差,打大洋公约组织所有的二代坦克都没什么问题。

高振东一边看,一边点头:“嗯,最终选定了非制冷碲汞镉双波段?”

罗教授笑道:“对,为了节约成本和体积,使用的非制冷碲汞镉双波段探测器,这样一来,没有了制冷那一坨,成本进一步下降了。而且结构越简单,做起加固来就越容易。”

这东西不说一出生就要上炮弹,但至少火箭弹还是要上的,必须能承受一定的加速度、振动等环境条件。

高振东确定了一句:“红外探测器的性能足够?”

没有制冷,红外探测器的性能是要下降的。

“试验过了,足够的,对于行驶中、或者发动机关闭半小时以内的目标,发火率在85%以上。而且双波段探测器对于火堆等典型干扰源的误触发率,不大于10%。”

只要是跑着的机动车辆,那发动机温度就必然不低,就算是熄火,短时间内也是凉不下来的。

高振东前世,开过SUV,那发动机熄火半小时温度都还不低呢,更别说装甲车辆或者是重卡发动机那么大一坨了。

“嗯,这个数据不错了,犯错概率足够低就行,想要做到杜绝也没可能。”

要是真要把这些数据做到极限,那就得上红外成像之类的手段了,这年头明显是有点不现实了。

听见高振东的话,罗教授也很高兴,他的大部分研究工作,主要就是在高振东给出的技术里,挑挑拣拣,自由组合,最终选一个综合性能功能和成本最合适的组合出来。

这工作不能说是轻轻松松吧,至少也能说是难度不高。

看了一遍,高振东笑道:“这东西做得已经不错了啊,还有什么坏消息?”

在他看来,这个末敏弹虽然还没上布撒器和火箭弹进行测试,但是就现在已经完成的部分测试来说,已经很好了。

现阶段场地试验,综合命中率不低于55%,这是因为只要扔到了预定地域,解决了“不发火、误发火”两个问题,这个弹在命中率方面其他的问题就不太大了。

别看55%看起来好像没有导弹动不动70%以上的命中率高,但是这东西一打一大片,实际上是非常惊人的。

老毛子十几二十年后的第一代末敏弹,命中率还不如这个呢。

罗教授笑得有些无可奈何:“那啥,部队那边,用这个去打我们的复合装甲和爆反靶板了。”

嗯?高振东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这的确是他们能干出来的事情。

料敌从宽,非常的从宽,我们有的,敌人也会有。

对于这个弹的穿深来说,用在二代坦克正面主装甲的复合装甲无疑是有些超标了,那是真啃不动。

而相对爆反来说,哪怕这个自锻破片成形之后相当于一枚穿甲弹,而爆反是防破优于防穿,但是90mm对于高振东利用双防抛板技术改进过的爆反来说,也还是有一些力有不逮。

高振东笑道:“打穿了没?”

知道这两个东西都是高振东的手笔,罗教授摇头笑道:“你也太看得起我了,打不穿,一个都没打穿。你弄这两个东西实在是太硬了。”

“他们的意思是?”

“他们倒是没想到要打穿这两个东西,毕竟他们也知道,这两个东西是用在哪里的。他们只是想,能不能把这东西的穿深,做到120mm以上。他们还有论据的,说是61火80mm口径550穿深,赤剑-61导弹120mm口径650穿深,那这个110mm口径,怎么着90mm穿深也太低了。”

高振东哭笑不得,嘿,这帮同志还整得挺有道理的。

他想了想,笑道:“不用,就按照这个搞,定下来的设计指标,哪儿是说改就能改的。这几个弹的穿甲原理都不同,装药形状和结构迥异,哪儿是能这么类比的。要保证自锻破片的超大炸高,就必然牺牲掉聚能破甲所拥有的高破甲。他们要是再问,就说我说的,这个够用了。”

其实90mm还是120mm,对于现在的坦克顶甲来说都没什么意义,因为都杀伤力溢出,大可不必。

有了高振东顶缸,罗教授是彻底放下心来,他知道在陆军那边,高振东还是有些特殊的。

做高教授的课题那是真爽,他不但负责给你解决问题,而且在该帮你顶住的时候,绝对不含糊,这让负责具体事务的同志做起事情来,就非常舒服。

高振东一边摇头一边笑:“再说了,120穿深的,他们也不一定用得起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