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 第617章 倒卡?算了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617章 倒卡?算了

作者:打小就清澈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0: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如果说信号的生成已经解决,那剩下就是信号的检测和处理了,检测还是有一定把握的,只要信号功率够大。

那最后,就是另外一个了。

“但是我们对于信号处理的技术手段,很弱,对信号本身基本上办法不多,对于已经处理好的信号结果,倒是能借着你搞的DJS-60D算一算,但是解决不了根本的目标探测问题。”

信号处理技术,这才是真正的拦路虎。

对于这个,高振东倒是不慌。

“这样,有了好的信号源,我们两条腿走路,一边走模拟,一边考虑数字。这两个方面,我都懂一些。”

其实对于高振东来说,更懂的是数字信号处理,这东西他能通过堆算力直接暴力获得一些想要的成果,某种程度上来说,通过堆硬件数学协处理器,他手上那些现成算法,要比搞模拟电路来得容易。

但数字信号处理,有一个暂时还没解决的问题,那就是高速AD,一般来说,信号进行模数转换时,采样速率需要达到信号频率的10倍以上,才能获得比较好的波形数据。

这对于现有器件来说,是個非常严峻的挑战,哪怕先进行了其他的信号预处理操作,也是非常麻烦的。

至于直接采样,直接全程数字处理,这种事情虽然爽,但对于现在的器件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就不用考虑了。

所以高振东的想法,是两条腿走路,短时间数字化处理搞不定的情况下,用模拟电路进行多普勒处理也是可以的,至少F-4J那个APG-59走的模拟多普勒处理,效果也还不错。

至少比米格-23那货要强很多嘛,而且和5年后的F-4J处在一个水平线上的东西,也不算差。

雷达原理这东西,高振东前世出于个人爱好,还是收藏了一些资料的,特别是不是最新但是应用很广的PD雷达,在相控阵大家还藏着掖着的时候,PD技术内容相对还比较好找。

来自几十年后技术环境的知识,放到现在那真的是降维打击。

有了雷达的原理,相应的模拟处理的技术手段,高振东还是有一些的,别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信号与系统、信号的时域频域分析这些课程,在前世可是他的专业课。

有了前世的知识加上这一世的脑子,把原理给大家说清楚总不是问题,有了这些针对性的理论知识,相信这些同志就有自己的办法了。

就好像搞HIFI的老哥,要说真正的原理可能他不怎么懂,但是你要他搭个棚他干得贼溜。

见高振东胸有成竹,而且考虑到防工委那边已经对这种激进是默许状态,甚至为了给这种激进可能产生的后果擦屁股,防工委强势保留了RP-1的仿制工作。

这些大头都敢赌一把,那他跟着搞一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万一PD搞不成,那用搞PD的中间成果,缩回来搞个单脉冲 动目标指示的低配雷达还是不成问题的,怕啥,这玩意绝对比仿制RP-1强。

高振东提出的行波管,给了他极大的信心,俗话说得好,大力出奇迹,现在有了大力了,不妨期待一下奇迹。

承担主要责任的同志都敢打敢拼,自己缩在后面就显得太无能了,而且人家也不是完全没准备,从器件到理论,都有考虑。

别听人家说得谦虚,“懂一些”,实际上,就是“别怕,我教你们”的意思。

“行,既然这样,我们就按照PD雷达去搞。”刘总下定了决心,如果能实现这个跨代,那就真的太好了。

和他一起来的年轻人们也摩拳擦掌,要说他们,绝对是嗷嗷叫着冲得最厉害的那一群,这东西要搞就搞个大的。

眼看着高振东把自己一群人想了很久的方案否了个七七八八,但是他们却一点儿不高兴的意思都没有,还是这个劲儿大。

“高总工,总的东西都差不多了,那你看看这个天线……”

高振东“噗嗤”的一声笑了出来,搞得刘总一脸茫然,天线这玩意很好笑么?

高振东也不知道怎么解释,主要是他想起前世名梗——“倒卡神器”来了,实在忍不住。

倒卡神器,来自老毛子从米格-21用到苏-27的天线结构——倒置卡塞格伦天线,其实这东西吧,别人也都用,比如约翰牛的狂风啥的,一样在用,很多船用雷达也在用。

之所以只有老毛子的出了这个梗,主要还是这东西我们用得多,而且我们还用得不好,8爷上那个倒卡神器搞了几十年没搞出来。

再加上Su-27基本型的倒卡雷达又大又重,参数看起来爆表,但实际BVR能力在我们的三代机里垫底,别说别的,就连自己不用的发财Block2都能摁着他摩擦。    于是颇为不爽的国内军迷就给起了这个外号。

而高振东乐出来的原因,不是因为这次刘总用了倒卡天线,实际上,恰好是因为它没用倒卡天线,而是用的倒卡它爹——卡塞格伦天线。

估计是考虑到机头空间虽然大了不少,但是抛物面天线那过高的焦径比要求还是对战斗不太好,所以他选择了焦径比要求比较低的卡塞格伦天线。

但是卡塞格伦天线实际上在战斗机上使用的时间并不长,被倒卡取代,主要原因就是信号中心被遮挡,旁瓣电平高。

而倒卡就解决了卡塞格伦天线这个问题,有意思的是,如果不太懂雷达的同志看到完全体的倒卡天线,会有相当概率误认为以为这货是个相控阵。

实际上这货完全不可能作为相控阵的天线使用,反倒是另外一种天线,是可以实现相控阵能力的,那就是平板缝隙天线。

平板缝隙别看看起来是个平板,实际上大都是由很多波导管拼在一起形成的,是一堆各自独立的管子,如果信号部分设计得好,的确能实现相控阵的原理,只是单元数可能不太大而已。

话说回来,作为二代机里相当普及的一种天线形式,倒卡天线的性能放在这个时候还是不错的,在平板缝隙天线诞生之前,这个算是综合性能最好的战斗机用天线结构之一。

只是用到90年代乃至2000年后,就开始落后了,二代机的倒卡是真的神器,三代机还在用倒卡就有点神金。

但是倒卡还真能用在PD雷达上面,天线和雷达体制是不太搭界的。

对于刘总疑惑的眼神,高振东也不好解释,只好直入正题:“没啥没啥,想起点别的事儿。那啥,刘总,这里为什么不用倒置卡塞格伦天线?”

这是高振东很迷惑的地方,没记错的话,刘总前面仿制的RP-1雷达,那个装在进气道中间的、测距距离“高达”3公里的测距雷达,就是用的倒卡,按说他不应该不知道的。那玩意高振东前世见过照片,一眼就能看出来,特征太明显了。

刘总笑着道:“RP-1就是用的倒卡,性能太差,所以就用这个了。”

高振东本来想建议还是先用倒卡,毕竟RP-1那套雷达性能差,和倒卡天线没啥关系,倒卡比卡塞格伦,用在战斗机上还是更合适一些,那玩意看不远纯粹是技术和个头问题,但是话到嘴边,心里一动,还是忍住了。

这个事情,放到后面再说,反正现在不管用正卡还是倒卡,最后都影响不大。

否得已经够多了,再否不太好。

“嗯,这样啊……天线……先就这么着吧。”高振东含糊道。

刘总大概听出了点儿意思,但是见高振东没有其他表示,也就先这么搞着了。

“那高总工,我就把这个先改好,送防工委那边了?”大有收获的刘总,收起了本子。

高振东点点头:“嗯,速度尽快吧,攻-5多用途型现在进度很不错,如果最后没有好雷达,就有点儿可惜了。”

从瓷飞厂那边的反馈来看,他们进度不错,迄今为止总体也很顺利。

如果说后世的研发极为耗时的话,那在这个年代,研发速度相对要快不少,因为技术没有那么复杂、精密、极端,研究、制造、试验的进度都要快不少。

送走刘总他们,高振东翻开了一套图纸。

只看外壳图的话,能看出来是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截面基本呈正方形,看起来也不是很大。

这正是刚才他和刘总提起的那玩意,行波管。

达到几十年后最先进程度的行波管设计他没找到,但是满足当前年代条件或者略微超前的,还是能找到的。

这东西好就好在可以体积换性能,但是高振东没有直接做太大,他有一些其他的想法,大力出奇迹是一种办法,但是怎么大力,他有自己的考量。

仔细检查了一遍,他把图全部装袋密封好,打电话叫来三分厂机要室的同志,请他把这份图纸,送到防工委那边,请防工委的同志选择相关的专业厂,代为生产一批。

同时,高振东专门提出来,这个东西的生产厂,对于人员结构有要求,除了满足基本保密要求之外,还不能有国外的同志。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